四川新闻网-巴中日报讯: 本报记者李秀东 粮食直补和综合补贴是否兑现?党的惠农政策是否宣传到位,落到实处?农民是不是真正拿到了现钱?这些问题一直牵挂着市长李仲彬的心。近日,他带着一名随行人员,深入到巴州区、平昌县、通江县的乡镇村社,与农民面对面座谈,倾听农民的心声。 一 巴州区牛角村。清晨。村民王爱民还没有出坡,几个年轻人聚集在他家门口摆龙门阵。一辆越野车停在了他的家门口,他一眼就认出从车上走出来的人是市长李仲彬。 “你是李市长,我在电视上看过的。” “对,我是李仲彬。你们在摆龙门阵?” “我正准备到田里去看秧苗,驾校几个年轻人来耍,正在摆到哪里去打工挣钱的事。”王爱民回答说。 “来,我们也摆摆龙门阵,你知道粮食直补吗?” “村里统一开了大会的,还专门贴了公示。” “每亩补多少?” “好像24元多吧?” 听说是市长李仲彬,那伙年轻人也聚集拢来,大家七嘴八舌地说着农村的事。 “你呢?你是哪里人?” “我是平昌笔山的。”“我是西兴的。”“我是镇龙的。” “你们晓得粮食直补吗?”“不晓得,我们出来两个月了。”“我才出来6天也不晓得。” 二 清江镇乡村公路岔道口。10多个村民正在帮忙搬家。村民们看到李市长来到他们中间,都十分激动。 “你们粮食直补款领到手没有?” “宣传了的,这几天莫空去拿。给我们填了个折子,直接到信用社去取。” “满意吗?”“满意。”郑家山村民蔡仕利、郑连举回答说。 “有干部‘吃’你们吗?” “莫得,莫得。” 一片爽朗的笑声。“现在干部不敢了,榜都是每家每户贴起的。” “现在还有整老百姓的干部吗?” “往年有,现在少了。” “他整老百姓,老百姓就把他拉下来!你们说好不好?就说是李仲彬说的。” “好!”又是一片笑声。 家住在郑家山村的郑连奎老人60多岁了,他住在山上,信息闭塞,他担心拿不到钱。李仲彬拉着郑连奎老人的手说:“老人家,你放心,今年5月底必须发到你们手上,如果哪个不发,就撤哪个干部的职。”他转过头来,对随行的工作人员说:“如果我们的干部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家里的事来办就好了。” 三 平昌县兰草镇螺丝村。正午的阳光正照在翻耕过的田野,一股新鲜的泥土气息弥漫在山村。村民们正在打整秧田,田埂上满是泥泞。李仲彬走在田埂上,稀泥沾满了鞋子和裤脚边。 60岁的村民胡永昆夫妇正在耕秧田,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市长会站在他家秧田的田埂上,来和他们拉家常。 “老人家,你咋不用水牛耕田呢?” “水牛偷懒,黄牛不藏劲。” “老人家,你家今年种了几亩田?”“四亩,就我们两个老棒在家,两个娃娃打工去了,留下四个孙儿要照顾,兄弟外出务工留下的土地我们也种起的,不能让土地荒起呀。” “对的。你们身体还吃得消吗?” “身体好,没病没痛的。” “你拿到粮食直补款了吗?” “没有。你看嘛,莫得空。” “我给你们县长打个电话,今天是19号,5天之内把钱送到你们家里来。给你们娃娃打个电话,让他们安心在外面打工,家里的困难有政府帮助解决。” “真是太好了,多谢市长了。”胡家昆夫妇再三留李仲彬到他家去吃午饭。李仲彬说,等你们稻谷收割了,我一定来尝新米。 老夫妇俩一直把他送到了公路边上。 四 到通江县杨柏乡光明村五社村民何怀国家的时候,正赶上给他家帮忙参加“三抢”的亲戚和团转四邻围着桌子吃午饭,知道市长来了,何怀国硬是把李仲彬拉入席,让他尝一尝农家饭。何怀国桌子上有酒、有肉,村民们有说有笑。李仲彬一边品尝着何怀国家的腊肉,一边跟乡亲们摆龙门阵。 “老何,你家日子过得不错嘛。” “他家是我们这里数一数二的,是靠打工先富起来的人。”一位60多岁的老人回答说。 “村里的情况呢?有没有吃不起饭的人家?” “有两三户,不是好吃懒做的,主要是因病返贫,供娃娃读书,莫得发展底垫资金造成的。” “你们知道粮食直补吗?钱到手没有?” 说到粮食直补,何怀国拉着李仲彬的手,来到院坝里,指着贴在墙上的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表说,“昨天,村干部才贴上去的,哪家几亩田,补多少,明明白白。”他指着何怀国的名字,那一栏内写着:何怀国、田地2.4亩,粮食直补和综合补贴共66.8元。 村民周祥德说,现在正是用钱的急火关头,买农药要钱,买肥料要钱,抽水要钱,这时候,政府发放粮食直补真是太好了,比如他家,补117元,不是个小数目。余得平、苏学碧说,政府补助这一下子就减少了我们很多负担,现在购买农用物资,我们拿少部分钱就行了。 在酒桌子上,何怀国说:“我们正在议论现在微服私访的官少了,想不到李市长今天来了,真是遇到了贵人。” “我来暗访,就是听听老百姓的真实想法,来看看老百姓真实的活法,来听听老百姓说心里话。” “过去,不敢说实话,不敢讲真话,一遇到检查,就有人打招呼,不准说政府的坏话。乱说,过后就有人找个岔岔弄你。现在敢讲真话了,欺下瞒上的人少了。” “来,老乡们,我敬你们一碗酒,祝你们日子越过越好。”李仲彬举起装满啤酒的碗,与乡亲们一饮而尽。 五 通江县杨柏乡火炬乡的乡村公路上,民工们正在铺片石,李仲彬来到了他们中间。 “修这个路,你们愿不愿意?” “举双手赞成。人平集资90元,家里的麦子没收割,秧水没收,都来整路,路通了,日子就好了。”盘龙山村村民任正茂说。 “你们领到粮食直补金了吗?” “领到手了,每亩今年比往年多9.99元。”60岁的光华村村民苏良才说。 李长安反映他去年领粮食直补款时,村上每亩扣了他2元钱抵作修水沟修渠堰的集资款,他担心今年还要扣他的钱。 李仲彬说:“今年不准扣了,桥是桥,路归路,各归各,粮食直补款必须现过现发到农民手中,村里的公益事业,要通过一事一议,充分尊重老百姓的意愿进行筹集,如果粮食直补金不发,你们可以举报。”他随即吩咐随行人员将举报电话告诉村民们。 李仲彬告诉随行人员说,看来,党的惠农政策在边远山区还宣传不够,我们有的干部作风还不够扎实。农民的钱一定要让农民拿到手,这是各级党委政府的责任。同时,农村要实行村务公开、政务公开,要公开、透明,才是人民信任的政府、真正成为一心为民的政府。 本报记者李秀东 粮食直补和综合补贴是否兑现?党的惠农政策是否宣传到位,落到实处?农民是不是真正拿到了现钱?这些问题一直牵挂着市长李仲彬的心。近日,他带着一名随行人员,深入到巴州区、平昌县、通江县的乡镇村社,与农民面对面座谈,倾听农民的心声。 一 巴州区牛角村。清晨。村民王爱民还没有出坡,几个年轻人聚集在他家门口摆龙门阵。一辆越野车停在了他的家门口,他一眼就认出从车上走出来的人是市长李仲彬。 “你是李市长,我在电视上看过的。” “对,我是李仲彬。你们在摆龙门阵?” “我正准备到田里去看秧苗,驾校几个年轻人来耍,正在摆到哪里去打工挣钱的事。”王爱民回答说。 “来,我们也摆摆龙门阵,你知道粮食直补吗?” “村里统一开了大会的,还专门贴了公示。” “每亩补多少?” “好像24元多吧?” 听说是市长李仲彬,那伙年轻人也聚集拢来,大家七嘴八舌地说着农村的事。 “你呢?你是哪里人?” “我是平昌笔山的。”“我是西兴的。”“我是镇龙的。” “你们晓得粮食直补吗?”“不晓得,我们出来两个月了。”“我才出来6天也不晓得。” 二 清江镇乡村公路岔道口。10多个村民正在帮忙搬家。村民们看到李市长来到他们中间,都十分激动。 “你们粮食直补款领到手没有?” “宣传了的,这几天莫空去拿。给我们填了个折子,直接到信用社去取。” “满意吗?”“满意。”郑家山村民蔡仕利、郑连举回答说。 “有干部‘吃’你们吗?” “莫得,莫得。” 一片爽朗的笑声。“现在干部不敢了,榜都是每家每户贴起的。” “现在还有整老百姓的干部吗?” “往年有,现在少了。” “他整老百姓,老百姓就把他拉下来!你们说好不好?就说是李仲彬说的。” “好!”又是一片笑声。 家住在郑家山村的郑连奎老人60多岁了,他住在山上,信息闭塞,他担心拿不到钱。李仲彬拉着郑连奎老人的手说:“老人家,你放心,今年5月底必须发到你们手上,如果哪个不发,就撤哪个干部的职。”他转过头来,对随行的工作人员说:“如果我们的干部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家里的事来办就好了。” 三 平昌县兰草镇螺丝村。正午的阳光正照在翻耕过的田野,一股新鲜的泥土气息弥漫在山村。村民们正在打整秧田,田埂上满是泥泞。李仲彬走在田埂上,稀泥沾满了鞋子和裤脚边。 60岁的村民胡永昆夫妇正在耕秧田,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市长会站在他家秧田的田埂上,来和他们拉家常。 “老人家,你咋不用水牛耕田呢?” “水牛偷懒,黄牛不藏劲。” “老人家,你家今年种了几亩田?”“四亩,就我们两个老棒在家,两个娃娃打工去了,留下四个孙儿要照顾,兄弟外出务工留下的土地我们也种起的,不能让土地荒起呀。” “对的。你们身体还吃得消吗?” “身体好,没病没痛的。” “你拿到粮食直补款了吗?” “没有。你看嘛,莫得空。” “我给你们县长打个电话,今天是19号,5天之内把钱送到你们家里来。给你们娃娃打个电话,让他们安心在外面打工,家里的困难有政府帮助解决。” “真是太好了,多谢市长了。”胡家昆夫妇再三留李仲彬到他家去吃午饭。李仲彬说,等你们稻谷收割了,我一定来尝新米。 老夫妇俩一直把他送到了公路边上。 四 到通江县杨柏乡光明村五社村民何怀国家的时候,正赶上给他家帮忙参加“三抢”的亲戚和团转四邻围着桌子吃午饭,知道市长来了,何怀国硬是把李仲彬拉入席,让他尝一尝农家饭。何怀国桌子上有酒、有肉,村民们有说有笑。李仲彬一边品尝着何怀国家的腊肉,一边跟乡亲们摆龙门阵。 “老何,你家日子过得不错嘛。” “他家是我们这里数一数二的,是靠打工先富起来的人。”一位60多岁的老人回答说。 “村里的情况呢?有没有吃不起饭的人家?” “有两三户,不是好吃懒做的,主要是因病返贫,供娃娃读书,莫得发展底垫资金造成的。” “你们知道粮食直补吗?钱到手没有?” 说到粮食直补,何怀国拉着李仲彬的手,来到院坝里,指着贴在墙上的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表说,“昨天,村干部才贴上去的,哪家几亩田,补多少,明明白白。”他指着何怀国的名字,那一栏内写着:何怀国、田地2.4亩,粮食直补和综合补贴共66.8元。 村民周祥德说,现在正是用钱的急火关头,买农药要钱,买肥料要钱,抽水要钱,这时候,政府发放粮食直补真是太好了,比如他家,补117元,不是个小数目。余得平、苏学碧说,政府补助这一下子就减少了我们很多负担,现在购买农用物资,我们拿少部分钱就行了。 在酒桌子上,何怀国说:“我们正在议论现在微服私访的官少了,想不到李市长今天来了,真是遇到了贵人。” “我来暗访,就是听听老百姓的真实想法,来看看老百姓真实的活法,来听听老百姓说心里话。” “过去,不敢说实话,不敢讲真话,一遇到检查,就有人打招呼,不准说政府的坏话。乱说,过后就有人找个岔岔弄你。现在敢讲真话了,欺下瞒上的人少了。” “来,老乡们,我敬你们一碗酒,祝你们日子越过越好。”李仲彬举起装满啤酒的碗,与乡亲们一饮而尽。 五 通江县杨柏乡火炬乡的乡村公路上,民工们正在铺片石,李仲彬来到了他们中间。 “修这个路,你们愿不愿意?” “举双手赞成。人平集资90元,家里的麦子没收割,秧水没收,都来整路,路通了,日子就好了。”盘龙山村村民任正茂说。 “你们领到粮食直补金了吗?” “领到手了,每亩今年比往年多9.99元。”60岁的光华村村民苏良才说。 李长安反映他去年领粮食直补款时,村上每亩扣了他2元钱抵作修水沟修渠堰的集资款,他担心今年还要扣他的钱。 李仲彬说:“今年不准扣了,桥是桥,路归路,各归各,粮食直补款必须现过现发到农民手中,村里的公益事业,要通过一事一议,充分尊重老百姓的意愿进行筹集,如果粮食直补金不发,你们可以举报。”他随即吩咐随行人员将举报电话告诉村民们。 李仲彬告诉随行人员说,看来,党的惠农政策在边远山区还宣传不够,我们有的干部作风还不够扎实。农民的钱一定要让农民拿到手,这是各级党委政府的责任。同时,农村要实行村务公开、政务公开,要公开、透明,才是人民信任的政府、真正成为一心为民的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