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野笏

[原创]野笏与麻辣的美女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22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忧郁王子在2004-12-22 3:42:00的发言: 野笏是我姐姐
?????

发表于 2004-12-22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em03][em03][em03][em03]

发表于 2004-12-23 06:09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旗下的猪儿你说话要注意点哈,不要乱说嘛,大家都是社区的一员啊,何必要这么乱来啊。

发表于 2004-12-24 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等待ING[em20]
发表于 2004-12-24 02:01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野笏在2004-12-22 3:26:00的发言:

木兰花慢之精明lily

lily先于我之前很早就来到这个论坛,算起来应该是老前辈一类了。那时她是论坛的版主,我只是一个小混混,成天仰望着lily光辉的身影,从不敢上去答言。担心如果万一被拒绝了,那颜面何存啊?人都是有一张脸的,何况我的还不算厚,但也决不薄。至少从我打望美女的角度来看,还是比常人要厚些。

如此说来,lily铁定是逃不了偶的手心了。偶常常在白天盘算着,在夜里思索着,在梦里呼喊着,在风中追寻着----如何快速的接近美女。如果有机会,最好还能一睹芳容,更是快事。

偶这么想着,日思夜想着,许是流露出了丝丝念头,或者是风透露出了我的想法,lily一见到我就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决不露出半点让我瞧见。其实这样子冬天无所谓,可是夏天就很痛苦。更郁闷的是,偶是从夏天就开始打lily的主意,这样子让lily防伪深严,并有热出痱子的可能的情况下,更是心里不安。便寻思着如何让lily对我或许一见如故,并且最好能亲切的亲自接见。

苦思下并无好主意。而此时,时间已过去半年。

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在我勤奋的努力的寻找漏洞的时候,一个关键性人物出现了。也是美女一个。与lily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既然lily远在千里之外,那么这位近在咫尺的人物许是一把金钥匙。

果然不出所料。当我一步步绞尽脑汁为了接近lily时,lily终于露出了冰山一角。与我通了视频。

当看到QQ上那句请我接受的语言时,心跳超负荷的加速狂跳,整个房间只听到“呯呯”的声音。然后~~~~~~然后~~~~~~~~

视频的那边是一位精明大方的美女,把头发高高的挽在脑后,一件高领的毛衣让lily看起来仪态万千,风情万种。

想到半年来的努力终于让我见到了lily的庐山真面目,我忍不住心里一阵窃喜,甚至动了一个很坏很坏的念头:要把lily的照片抓拍下来。

当我用颤抖的手去移动鼠标时,我尽量小心翼翼的,轻轻的去点那个“捕捉屏幕”的键时,那边突然一遍漆黑:lily居然关了视频!!!!!在我还没来得及,来得及行使我那比较卑鄙无耻的想法时,lily却已是明察秋毫,洞悉我的心声,抢先一步关了视频。让我只得在无尽的回忆里搜索她美丽动人的影子。

估计在若干年后,“长安故人问我,道寻常、泥酒只依然。”我只有苦笑:“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等送归船。”那也作罢吧,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这就是野妹班心静时候的状态[em39][em39][em39]

对老幺的描述bawo的很好!

[em05][em05][em05]

发表于 2004-12-24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野再不抓紧写,我的口水也要把我淹死

期待每位美女都配一张PP

发表于 2004-12-24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顶!

 楼主| 发表于 2005-1-28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下一个美女即将出炉,敬请关注~~~~~

发表于 2005-1-28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下一个

不是偶老婆哈

发表于 2005-1-29 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晕,看半天,全是骗人的,哪有美女呀?????

郁闷~~~~~~~~~~~~~~~~

发表于 2005-1-29 0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住不厚道怎么不写了呀

发表于 2005-1-29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看这个

差点饭都没有吃得了哦

 楼主| 发表于 2005-2-3 0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平乐之淡雅阿舒

认识阿舒缘于那次社区活动,组织去自贡荣县的一次捐赠。我在帖子里跳来跳去的说着闹着,大声的问网友,看有哪些要去的。

阿舒就在人群中小小声的跟我说,她要去。

那时只是见其名,闻其声,不见其人。阿舒这个名字给我的感觉就一个大家闺秀,沉默、文静,言语不多,应该是很淡然的一个人。

去荣县那天,我先到体育场。在寒风中立了一会儿,想起阿舒第一次参加社区活动,不是很熟悉,也许会害羞都有可能。打消她的顾虑很重要。想到这,我就有些兴奋,因为我突然觉得我似乎是一个非常善解人意的人。一切都是因为阿舒要来,责任感,非常强烈的责任感让我一下子觉得肩上的担子任重而道远。我甚至马上拿起电话,给阿舒打过去。

电话那边的声音非常柔美:“小野吗?我马上就到了。”

这句“马上就到”让我一下子放下了心,等会儿要做的事,仅仅是去接这位内向秀美的美女。虽然我们从没见过面。

每次和网友见面,我都会想,毕竟大家都不认识,如果,万一,我们认不到怎么办?这个时候的接头暗号就显得犹为重要。那么暗号是“长江长江我是黄河”呢?还是“土豆土豆,我是地瓜”呢?要不就各人手中举一小旗,上面用毛笔大书:我是麻辣社区的XXX。这种方法百分之百的管用。 就在我联想翩翩时,猛然发现,时间已过去了十五分钟,而那个给我承诺马上就到的阿舒却始终没到。难道是走错路了?

抓起电话又是一阵狂按数字键。才响一声,那头就接了,有些胆怯怯的:“小野,我早到了,我站在这里,不认识你啊。”

一阵狂晕后,我告诉阿舒,站在那地方别动,我过来接。脚迈着,心里盘算着,越发觉得接头暗号的多么的重要。如果阿舒不认识网友,她完全可以悄悄的走到每一个可疑的人面前,小声的问:“你是长江吗?”这样子真的是两全其美,还可以省去我去接网友的路程。(别扔砖哈。)

在体育场的左边,远远的望过去,一个穿白色衣服的小女子站在那里,第一直觉告诉我,那一定就是阿舒了。头发长长的,柔柔的披在肩上,吹弹欲破的脸蛋让我有一种想咬一口的冲动。皮肤太好了!好在我不是男生!不过不知道有多少男生会在见到阿舒的第一眼时,有这种冲动,而且还有可能付之行动。让这么可爱的一个漂亮妹妹独自上街本来就是一种犯错。

阿舒的名字的由来,我估计是因为她姓舒。但是也没问过,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姓舒的人也不少,但一般都是以内秀闻名。这个阿舒也遗传了祖上的优良传统,温柔娴淑,言语不多。使用最多的表情符号就是:)。不过这可是一大杀手锏啊。(说到这里要保密)

笑也是一种美,我一直喜欢看笑的人。

阿舒就一直这么笑,微笑,浅笑,淡笑......把每一个人都融到了她的笑容里去。半天无力自拔。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就要有这么一个人,相伴,到老时就一直相伴溪边,醉里吴音相媚好。那一定是一种神仙般的眷侣生活。不过,我可不希望到时出现一位大爷,瘪着嘴,再补上一句:“白发谁家翁媪?”那简直太刹风景了~~~~~~

 楼主| 发表于 2005-2-3 02:06 | 显示全部楼层

附: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简析】

  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南归以后,他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以致在江西信州(今江西上饶市)闲居达二十年之久。作者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对农民也有较多的接触。所以在《稼轩词》中有一部分作品是反映农村生活的。其中,有风景画,也有农村的风俗画。这首《清平乐》,就是一幅着色的农村风俗画。   上片勾勒环境烘托气氛。开篇用素描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南农村的特色,为人物的出现安排下广阔的背景。三、四句写词中出现的老公公和老婆婆,他们讲话的声音带着醉意,愈加显得温柔婉媚,但是等走到他们面前时,才发现说话的已不是什么年轻人,而是白发皤皤的老年人了。?quot;醉里",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的安详,从"媚好",可以看出他们精神的愉快。   下片集中写这一农户的三个儿子,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画面在继续扩展。整劳力在溪东的豆地里锄草,半大的孩子在编织鸡笼。诗人着力于"小儿"的描绘,共用了两句,占全词四分之一篇幅。"溪头卧剥莲蓬"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对此,词人感到由衷的欢喜。   这首词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之情,客观上反映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   这首词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

发表于 2005-2-3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终于写到我了哈。小野姐姐好文采!

在你笔尖的误导下,我也成了麻辣美女中的一员了哈!(陶醉中。。。。。。)

发表于 2005-2-3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天就准备回家过年了,提前祝麻辣社区的兄弟姐妹们春节愉快!

(我会想念你们的。。。)

 楼主| 发表于 2005-2-4 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阿舒在2005-2-3 10:25:00的发言:

明天就准备回家过年了,提前祝麻辣社区的兄弟姐妹们春节愉快!

(我会想念你们的。。。)

幸福啊,明天就可以回家过年了

我们都会想念你滴~~~~

新年快乐,阿舒

发表于 2005-2-5 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种爱

突然

飘向风中

沉睡百年

思索千年

至今

没人真懂

有一种爱

突然

飘向雨中

坎坷多年

漂泊多年

过来的人

都说是

情人播下良种

可就是

对它精研不通

翻阅

着故事

故事里

没有答案

历史没有

记载

也感无奈

也许

那种爱

就是心里

隐藏着

永久的疼痛

意志雄健1992年於双鸭山市

 楼主| 发表于 2005-3-24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爱浅草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序:第一次在我的美女集里写一个我从没见过面的网友,而且,我还不清楚他(她)到底是男还是女,不管如何,只爱这个名字:浅草。     浅草,应该是一个充满春风、阳光和快乐的名字。至少在我的理解里是。虽然,我对这个人是很陌生的,只是知道社区里有这么个人,突然想写写“最爱浅草”。应该是一种与春天无关,与白老先生有关的心情吧。

  知道她(在没弄清楚性别前,就定义为“她”吧。贾宝玉说过,我一看见女子便觉得清爽。)和社区几个铁嘴关系很好,那也应该是一个伶牙利齿的人吧。

  用“浅草”做名字的人,肯定是个开朗的人,脸上笑容应该非常灿烂,声音也是很清脆吧?没有求证过。有时,会看着浅草的名字陷入一种遐想里,朦胧中,是孤山寺北的贾亭边,是水面初平的云脚处,是有几只刚长出羽毛的莺在树上吱吱的叫,燕子会在西湖边上飞来飞去的啄着春泥。而浅草呢?会在什么地方啊?在乱花丛中?在佳人芳香的绣花鞋旁?还是在,白老先生那满是沟壑的手里呢?只因了几根带着嫩绿颜色、先生抚摸后手留余香的春草,便成了千年的传诵吗?便有了今天的浅草吗?

  又是一年春至,又是一年桃红草绿,浅草,是不是也应该潜出地面,慢慢的由浅草变为深草呢?

  新的一年,可能,我会和浅草相遇,在湖边.......

    

 楼主| 发表于 2005-3-24 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白居易   古代山西诗人中,名气最大的要数白居易了。他是继李白、杜甫之后唐代又一位大诗人,世称李杜白为唐代三大诗人。

  白居易,太原人,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俱为官,父亲为朝奉大夫、襄州别驾、大理少卿,累赠刑部尚书右仆射。因其祖、父俱在河南作官,所以居家河南。白居易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生干河南新郑县东郭宅。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享年75岁。

  白居易出生时,李白已逝世10年,杜甫也去世2年。时代需要大诗人,白居易适逢其时。他因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又绝顶聪明,五六岁便学写诗,9岁便能够辨别声韵,加之家庭和社会给予他很大的刺激和督促,他青少年时代读书特别刻苦。后来忆及当时读书情况,他说:“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少年时代又曾经过颠沛流离的避难生活,对社会各方面都有所了解。这些原因,造就了白居易这位杰出的诗人。

  白居易出生不久,河南一带发生了战事。蒲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眼看还要继续乱下去,由彭城县令升任徐州别驾的白季庚,便送儿子白居易到南方避乱。小小年纪就离家避难,随后南北奔走,备尝艰辛。所以他15岁时便写下了记录当时真情的一首绝句;“故园望断欲何如?楚水吴山万里余。今日因君访兄弟,数行乡泪一封书。”后来又一首寄兄弟与妹妹的七律,也写得较好,历来为人称道,诗云:“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从这些诗中可见白居易当时的生活状况和心理感受。从他家骨肉分散的情况也可以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的程度。白居易的少年时代,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的。

  白居易16岁时,已经写出不少可以传世的好诗,其中最有名的是五言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据说白居易初到长安,去拜见老诗人顾况。顾况闻他名居易,便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恐不易。”及读到这首诗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大为赞赏,说有这样的文笔,居长安不难。这首诗,确见白居易才情非凡。

  自到长安,顾况为之延誉后,白居易有时居长安,有时在别处,曾去过徐州、襄州、杭州等地,交结了一些诗人,真正开始了他的诗人生涯。他27岁方从乡试,次年为宣州刺史崔衍所赏识,送往长安应试,贞元十六年(800年)29岁时,以第四名及进士第,31岁时,试书判拔萃科,与元稹等同时及第,与元稹相识,从此成为莫逆之交。在32岁那年春,白居易被授校书郎,算是步入了仕途,33岁时自洛阳徙家于秦,卜居渭上,距长安约百里,到35岁时,罢校书郎,随后又授周至县尉。次年,他由周至县尉调充进士考官,补集贤院校理。这年冬季,授翰林学士,就在授翰林学上这一年前后,娶杨虞卿从妹为妻,元和三年(808年)拜左拾遗。

  当时任宰相的李吉甫对指斥朝政的牛僧孺等人不满,或黜或贬。初任拾遗的白居易上《论制科人状》,极言不当任意贬黜,因此得罪了李吉甫及其子李德裕,不幸陷入当时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在此后几十年的牛李党争中,白居易始终为李德裕所排挤,由此决定了他一生仕途不顺利。他任拾遗期间,克尽职守,屡陈时政,难免使得皇上或权臣不满。

  元和六年(811年)四月,因母亲去世,白居易丁忧居渭村,而他的爱女金銮子也在这一年夭折。居渭村三年多,白居易又贫又病,好友元稹时常分俸济其困难。元和九年(814年)冬,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后因上疏请急捕刺武元衡者,为宰相所恶,被贬为州刺史,又为中书舍人王涯所谗,追诏再贬为江州司马。此次连续被贬,对白居易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和教训,使他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为避祸远嫌,“不复愕愕直言”,“世事从今口不言”。在江州,他自称为“天涯沦落人”,以游历山水、作诗为事,慕起陶渊明来,希望作个隐逸诗人,并转而事佛,企图从佛教中求得解脱。总之,被贬江州司马,是白居易人生道路的一大转折。

  白居易在江州四年,后移忠州,元和十五年召还。宪宗崩,穆宗继位,授中书舍人,后又拜尚书主客郎中,知制诰,加朝散大夫,转上柱国。白居易精神重又振奋,诗云“得水鱼还动鳞发,乘轩鹤亦长精神。”但因当时朋党之争仍很激烈,他不但不能有什么作为,而且“终日多忧惕”,惊叹“高有罾缴忧,下有陷阱虞”。很快又感到失望。他恐再遭权幸谗害,不敢久留朝中,便请求外任,于长庆二年(822年)出为杭州刺史,避开了朋党残酷倾轧的朝廷,从此思想进一步消沉,诗云:“谁知名利尽,无复长安心。”“敢辞官远慢,且贵身安妥。”荣枯任之,听天由命,颇有些与世相忘的意思了。为了涤除人生烦恼,白居易以妓乐诗酒放情自娱。他蓄妓与嗜酒无厌,直到暮年。蓄妓玩乐,始自东晋,唐代比较普遍,而在白居易身上表现得最为突出。从他的诗中知姓名之妓便有十几个。嗜酒,据他自己说,“唯以醉为乡”,“往往酣醉,终日不醒。”宋人统计白居易诗,说他“二千八百首,饮酒者九百首。”所以如此,都是为了逃避现实,自我麻醉。他还进一步从佛教中寻找精神倚托,寻求解脱之法,用佛家消极出世思想麻醉、安慰自己。《大宋高僧传》所载白居易向名僧致礼稽问佛法宗意,与名僧探讨佛理妙义,多在出守杭州后。白居易进而持斋坐道场,并且从此后一直好佛,经常持三长月斋,即在一、五、九月在家坐道场。所以白居易又为古代文人中崇佛、达观的代表,历代不少人对他称赞备至。其实,他之崇佛,并非真心事佛,而是为了解除烦恼,寻求解脱,是对社会的消极反抗,是一种退缩,也是在当时社会环境中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是仕途坎坷,感到失望所致。饱经忧患后,才潜心释氏以寄托。白居易晚年所撰《醉吟先生传》自我表白云:“性嗜酒、耽琴、淫诗。凡酒徒、琴侣、诗友多与之游,游之外,栖心释氏”。可知他是先酒乐而后佛的。他甚至怀疑真有佛否。同时又炼丹学道。从严格意义上讲,白居易并不是一个真正的佛教信徒。同时,他之崇佛,还出于健身的原因。这便是他有时一边持斋、坐道场,一边又在心中想着妓乐美酒的原因。

  虽则消极、蓄妓、耽酒、信佛,但在杭州刺史任上,他政绩斐然,关心民间疾苦,最为人称道的是修筑杭州湖堤蓄水灌田。人们为了怀念他,名所筑之堤为“白堤”,此外,还浚城中六井,以供市民饮用。

  长庆四年(824年)五月,在杭州任期满。除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于是,他卜居于洛阳履道里。至此为官20来年,竟然凑不足买房钱,只好以两匹马抵偿,于此可见他为官之清廉。第二年,他除苏州刺史,在苏州刺史任上只一年多,便因病免郡事。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刘、白二人结伴归洛阳。一年后,白居易又转刑部侍郎,封晋阳县男。58岁那年,即大和三年(829年)春,白居易称病,免归,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从此不复出,后除河南尹,寻以病免,64岁那年,除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分司东都。因心境消极和健康原因,他不愿再为官了。60岁时,儿子阿崔夭折,这对诗人又是一打击,73岁时,曾施家财开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舟揖。卒年75岁。

  从白居易一生仕途看,虽多为官,但总不顺利,老是处于一种忧愤不安的状态中。作为一个诗人,却成就极大,可以说名动朝野,甚至妇孺皆知。大概因为他青少年时期的颠沛流离和以后的数次被贬,多为外官,经历极广,对社会有较深刻的了解,才使他得以成为千古不朽的大诗人。

  白居易的诗,前面已讲到,自少年时代便写得很好。16岁时“野火春风”之句,已成为千古名句。最为出名,堪称中国古代诗歌杰作的叙事长诗《长恨歌》,是他35岁为周至县尉时作。该诗以民间流传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为题材,加以虚构,写得有声有色。生动动人,被评论家认为是唐代歌行体长诗中最好的一首,在我国诗歌史上占有突出地位。在这首诗里,他敢于批评唐玄宗的荒淫。至有“汉皇重色思倾国”、“从此君王不早朝”等语。后面描写两人之深情,既微有讽刺,又饱含哀怜。说及生离死别的情形,笔锋颇常感情。全诗从曲曲折折的故事中兴起层层波澜,感情充沛复杂,读之给人以极大的感染力。

  他45岁时所作另一首歌行体长诗《琵琶引》,也是同样受到人们高度评价的诗。他被贬作江州司马后,在浔阳江头和友人话别,舟中离别酒筵上,感伤之中,忽听邻船有弹琵琶声,移船相邀,原来是一位年老色衰、独守空船的歌妓,也有无限愁绪,借琵琶寄托幽怨。白居易听了她的身世,不仅深为同情,而且因之想到自己的不幸,因而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便作了这首可与《长恨歌》媲美的长诗。前面叙歌妓的生平状况、可悲身世,后面以“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转而写己,最后云“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司马青衫”,因此也成典故。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很多优点,描写细致,音节和谐,尤其描写琵琶声音那一段,真是令人一唱三叹。而最重要的,还是感情的真挚。这两首长诗,是白居易留给后人的无价瑰宝。

  白居易其他诗歌中,价值很高、为人称道的是前期所作的那些讽谕诗,尤以《秦中吟》和《新乐府》出名。刚步入仕途的白居易,反映民生疾苦,为正义而大声呼喊,“不识时忌讳”的勇气是非常令人钦佩的。《秦中吟》10首,首首如利剑,《重赋》谴责官府进奉羡余物,残酷盘削百姓,“夺我身上绫,买尔眼前恩。”《轻肥》写权贵赴宴会的气概和酒食的丰美,最后是“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歌舞》写公卿们日中乐饮、夜半歌舞的享乐生活,结句是“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买花》写长安城中有钱人竞买牡丹、以豪奢相夸耀,最后说:“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议婚》同情贫家女难以出嫁,《伤友》慨叹苦节之土的凄惨生活,《伤宅》讽刺豪门大兴建筑,“一堂费百万”。《不致仕》嘲讽八九十岁不肯退休的贪权者。《立婢》对不为好官立碑而虚伪地为某些人歌功颂德表示不满。《五弦》对当时不少人不懂传统文化而表示惋惜。可知全是批判、鞭挞和发牢骚者,是对德宗贞元到宪宗元和初黑暗政治的有力揭露,刺疼了统治阶级,难怪“闻《秦中吟》则权豪遗近者相目而变色矣。”白居易对自己的《秦中吟》也甚为自负,在编其诗集15卷完成后题的一首诗里说:“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新乐府》是与《秦中吟》差不多在同一个时期写出来的,是白氏讽谕诗中重要的另一组诗,共50首,写的是高祖武德至元和之间的事,时间跨度较《秦中吟》大,内容也更广泛。白氏在《寄唐生》诗中说他的乐府诗:“我亦君之徒,郁郁何所为。不能发声哭.转作乐府诗。篇篇无空文,句句必尽规。功高虞人箴,痛甚骚人辞。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推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可以说是他写《新乐府》的宣言和对《新乐府》的最好说明。被人们广为传诵的著名之作《卖炭翁》、《杜陵叟》、《缭绫》、《新丰折臂翁》等,即为《新乐府》中篇章。每首诗都有明确而强烈的中心思想,即序中所明言的“苦宫市也”、“伤农夫之困也”、“贪女工之劳也”、“戒边功也”、“忧蚕桑之费也”、“念寒隽也”、“戒求仙也”、“刺佛寺浸多也”、“疾贪吏也”等,鞭挞、讽刺,辞激情真,毫不留情,乃至大声疾呼。这些诗篇爱憎分明,除讽刺外,也有歌颂。这些诗篇,充分说明了白居易反对什么,赞美什么,是作者心迹的真实表露。他在《新乐府序》中明确宣布,这些诗是“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其事核而实”,宣称自己写的都是真实事件,更表现了一个中青年诗人扶正疾邪的战斗精神。在诗风上,继承了《诗经》、乐府古诗和杜甫歌行的优良传统,又采用了当时民歌的自由句法,形成了自己带有创造性的风格。

  总之,白居易的《秦中吟》和《新乐府》,是他全部诗歌中最富战斗力的作品,连同《长恨歌》、《琵琶行》,是白居易诗歌中最优秀的部分,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最可宝贵的部分。

  白居易将自己的诗歌分为四类,讽谕诗之外,还有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也大都写得很好。总的来说,前期诗歌较后期诗歌更有价值。因为世途险恶,他后来的诗作再也没有了中青年时期的锋芒,是十分令人惋惜的。

  作为一个大诗人,一个天才的诗人,白居易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他的诗歌不但在艺术形式上是多样的,在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上也是多样的。白诗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晓畅,但同时又经过千锤百炼,作了许多艺术加工。诗坛曾流传老妪亦解白诗的佳话。明代诗论家胡震亨《唐音统签》中曾有宋朝诗人张文潜看到过白居易诗手稿的记载,说“真迹点窜,多与初作不侔”,可知白居易作诗、改诗之刻苦认真。他的诗达到这样的艺术水平,是作者付出了多少辛苦才获得的。

  白居易的诗,在他在世时便已广泛流传,甚有影响,使他颇感自豪。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土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每有咏仆诗者。”元镇也说白居易之诗,“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马走之口无不适。至于缮写模勒街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一个人的诗作,在当代即产生这样的社会效果,在古代是极少见的。不但如此,白居易诗当时还获得了很大的国际名声和众多的国外读者,日本、新罗(今朝鲜)、日南(今越南)等国,都有传写。据史料载,当时日本嵯峨天皇就曾经抄写过许多白居易的诗,藏之秘府,暗自吟诵。契丹国王亲自将白诗译成契丹文字,诏番臣诵读。

  不言而喻,白居易诗对后代诗歌产生的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白诗将永远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喜爱,流传千古。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