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住进医院18天后死亡 女医生状告自己医院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5月29日03:59 成都商报 微博
一个医生因医疗纠纷将自己工作的医院告上了法庭。5月25日,郑州市管城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此案。
朱医生感慨地说:“被卷入医疗纠纷中,我才知道患者是多么的无助和无奈!拿到病历后,我才发现我起诉医院的唯一证据———病历也被多处篡改……”
记者调查发现,篡改病历,日益成为阻碍医患关系的一道疮疤。诸多医患纠纷案的焦点,便是一纸病历材料的真实与否。
事件回放
住院18天后,母亲在自己医院突然死亡
“我把自己的母亲送到自己工作的医院,可没想到母亲在这里治疗18天就去世了。这一段时间,我一直都认为是自己害了母亲。”接受采访时,朱女士诉说道。
朱女士说,她母亲张某今年82岁,系一名离休干部。平时母亲身体健康,生活能自理。去年9月,其母亲感觉背部疼痛,被送往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诊治。当时,母亲被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
“9月21日住院,9月22日医院给我妈做了脑CT,胸部CT,腹部CT,心脏彩超,左心功能彩超,双肾输尿管膀胱彩超等一系列检查。当时,母亲还未出现啥不适。可是22日下午在医院输液后,母亲病情突然加重。随后两日,医生又对母亲实施了支架介入手术和IABP(主动脉球囊反薄)辅助治疗。可没想到,之后,母亲的病情持续恶化。”朱女士回忆说。
2011年10月9日,张老太太最终因心脏衰竭去世。从住院到死亡,仅维持了18天。据朱女士讲,母亲在医院的总花费接近18万。
“由于我和爱人本身都是医生。所以,在给母亲治疗的过程中,我认为医院存在过度用药、违规治疗的情况。即使母亲死后,我们仍一直耿耿于怀。”朱女士说。
无奈维权
感觉愧对母亲 女医生决定起诉“东家”
高先生说,岳母死后,妻子陷入深深的自责中,整日以泪洗面,精神恍惚,“为了疏导妻子情绪,我几乎每日都得陪着她”。
朱女士说,为了维权,她首先到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政科投诉此事,可没想到对方一直推脱。和丈夫商量后,他们决定拿起法律武器维权。“可在真正走上这条道路后,我才感觉到维权的艰辛。首先,我们手中没有任何证据,所有文字、影像等资料全在医院。为了索取证据,我们一趟趟往医院、法院跑。直到开庭的前一天,我们才拿到完整的病历。而我们经过仔细对比,发现一些病历被篡改过。”
朱女士说,她母亲住院当天,思维很清晰,医院的体格检查表上也显示母亲“神志清楚”,可在医院的病历上却记载母亲主诉:爱人体健,夫妻关系和睦。“这怎么可能啊?事实上我父亲32年前就已经去世,我母亲在思维很正常的情况下,怎么会说我父亲体健,夫妻关系和睦?我怀疑,这份病例是后来伪造的”。
还有,住过院的人都知道,医生先下医嘱,护士然后去执行医嘱,可在她母亲9月24日的医嘱记录上却显示,当天下午5点36分,医生下医嘱急查“血凝四项”,而当班护士下午4点就已经执行了此项医嘱。这样的情况,在医嘱记录单上出现好几次,“这有可能是病例篡改不彻底造成的”。
针对患者家属对病历被篡改的质疑,在法庭上,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辩护律师付女士表示,这是病历书写时的笔误,是细枝末节,和病人的实质性诊疗没有直接关系。
遭遇尴尬
医生对医院病历真实性存疑
当日,在法庭上,双方争辩激烈,而到最后争辩的焦点集中在病历的真实性上。
“病历,是我们起诉医院的唯一证据。可拿到医院的电子病历后,我们对这份病历的真实性存在争议!由于怀疑病历的真实性,所以我认为已经没有必要由专业医疗机构鉴定。”朱女士说。
朱女士的丈夫高某告诉记者,他也是一名医生,而且转业前所属的医院就较早实施电子病历。随后,他交给记者一份材料,上面记录了他对病历的众多质疑。
“纸质病历可篡改,电子病历照样可以篡改。实际上,医院各个处室的病历最后都提交到医院的信息中心服务器上。而通过信息中心,医院仍可对病历,医嘱、药品处方进行修改,而且方便、无痕迹。而且,目前很多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并未加装电子密钥系统。”朱某说。
随后,记者从郑州市卫生局相关人员了解到,目前郑州市实施的电子病历系统,仅有郑州市人民医院在电子病历上加装电子密钥。
即使加装电子密钥就能保证电子病历不被篡改吗?记者咨询了两三家电子病历软件的供应商。“未加装电子密钥的电子病历系统即使归档后仍可修改。加装电子密钥,不过是多了道门槛。可如果医院想修改,仍容易做到。如果预先留有空间的话,修改甚至可不留痕迹。”上海一家电子病历供应商王经理说。
“再先进的技术,也是人操作的。只要能防,就能改!”采访时,郑州大学计算机学院一位老师说。 (大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