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云刚道长

西充房价会走到1500大洋一平方以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5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思维定势是一种弱智体现。当下通胀然后就拿通胀作为评估万事的基础,当下房价高企并且过去十多年一直在涨所以以为房价天生就是只涨不跌的,当下主流唱河蟹,民风怨贪腐所以就以为天朝集体在扭秧歌,公务员集体都是坏分子。这就是弱智者的基本表现,被驴踢了脑子还骂别人满脑豆腐。
不人云亦云会死吗?不跟风会疯吗?不弱智就不能表现你的生物特性吗?不想说一些人,想想还是回敬两句,免得总是回来给我留言,当我真的在生病。
发表于 2012-5-16 0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5-14 21:42 |只看该作者 |摸Ta一下
摸Ta一下 跟Ta聊天 加Ta好友 给Ta留言 Ta在干啥
串串门
串串门 Ta的微博 Ta是谁? Ta的靓照 Ta的日志 Ta的主题 Ta的回复 Ta的分享 Ta的好友 老哥子的1500啊,希望不是美金。

发表于 2012-5-16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民工工资不长一半,土地不要钱,1500的愿望一定会实现!:lol

发表于 2012-5-16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充是穷山饿水出刁民;个人观点还是在乡下建房好点;最起码有吃的;在县城饿死你;一没工作二没手艺你就去等死吧在县城;呵呵

发表于 2012-5-16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lol

发表于 2012-5-17 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代养蜂,离开农村,这事业可就抛弃了!还有各种树好多都是我自己载的,明年就是收获期,家里的鸡鸭猫狗猪,堂前的燕子!屋后我曾祖母栽的青冈树!当初道路不通尚且没有离开,如今交通好了,更没有必要离去!五一回家,没感到任何不便!:lol想一想,城市和农村各有各的好吧,农村适合淡泊的人!说句实话,离县城远了还真的回不到农村去!

发表于 2012-5-17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独上西楼0 发表于 2012-4-2 09: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认为还是会在3000左右浮动,因为房开商拿地皮的公关费太高了。

同意楼上的,别人不修,都不降价

 楼主| 发表于 2012-5-17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唐师圣 发表于 2012-5-17 00:1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三代养蜂,离开农村,这事业可就抛弃了!还有各种树好多都是我自己载的,明年就是收获期,家里的鸡鸭猫狗猪 ...

等几年回家去,向你投师拜艺,学做养蜂人。喝蜂蜜,嚼蜂巢,蜂王浆美容。然后。。。大便通了,免疫升了,容颜美了,九十九都不是问题了。回农村养蜂,好事儿!

发表于 2012-5-17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云刚道长 的帖子

恩,作为业余爱好还可以,到时我必定倾囊相授,保证你喝到原生态的蜂蜜!

 楼主| 发表于 2012-5-18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给大家几个片段,看看当下房市斗争众生相
1. 2.jpg
2. 1.jpg
3. 3.jpg

结论:斗争激烈,朝延口气越来越直接。说明阳奉阴违者众。

发表于 2012-5-19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祈盼中!

 楼主| 发表于 2012-5-21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市调控到了时间关键节点,我为大家理一理头绪,裸一裸真相。
1.关于以往的调控,十多年来是反反复复,朝延一直是欲说还休,因此次次都是不了了之,这次如何?不是朝延没办法,实际上是半推半就地,边走边看,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次为什么会硬起来?时节不同了,背景不同了。态度背后总有深层的原因。这次朝延上意已决不是吃了伟哥,而是身处绝地,不得不为。
2.地产商与地方政府从来没有现在这么跳,这么紧张,为什么?狗急跳墙啊,心中无娘啊,不慌不行。彼眼中只有一叶之利,一滴之生,而朝延背负裆国使命,全局腾挪,这个利害的冲突与彼时之儿狼狈为奸是不可同日语的了。
3.裆报,朝延各部的讲话代表宗央,而一些狗屁砖家,意见领袖,地方部分涨官的言论代表的是某利益。最近潘十亿,猪大名,人子强,脏五裳之流频频出狂言,实有语不惊人不死休的势头,无它,狗急耳!
4.当下妹体言必肛需,4月回暖之说谓为肛需旺盛。是不是一帮屁民又有点冲动了呢?有种硬挻杀入的欲望了?这种肛需,说白了是一帮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弱智在冲,一如6000点的哀股下来后的死士一样。当然,这里头利益们和他们豢养的狗们的叫唤还是起了很大作用的,再说他们使出了各形各色的烟雾弹和伟哥丸,足以让死士们晕头转向,性趣昂然。但我等屁民可以不淡定么?
5.生死高潮总是在一阵强烈的窒动之后达到真相的昭然。譬如:人之将死,婴之将出,莫不是在即变之际有强烈的燥动。等吧,快了,在真相来临之前,牛鬼蛇神们将使出各种招数反抗它们的灭亡,小板凳带好,准备好戏登台!!

发表于 2012-5-21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云刚道长 的帖子

房产税不出,地方财政得不到补充,房价就不会回归合理,另一方面,人口减少,拖累经济,这才是未来几十年的重头戏,在这个大问题面前房价根本不算什么!道长你的话很有道理,但你这帖子得罪了多少人,那些骂你的人就是既得利益者!反正目前西充百分之七十(我村达到百分之九十),四川省的城市化已经要结束了,中央和地方的争斗与大趋势相比也算不了啥!反正近几年不打算买房,几年后也不一定要买,这事没啥操心的!

发表于 2012-5-21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可能的物价涨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5-28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4月份房价涨了,5月份还涨,你鸡动了吗?你还蛋定吗?:lol

发表于 2012-5-28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80后”能在高房价时买房子,还得归功于一胎政策。一胎政策导致性别比严重失衡,男方为了找到老婆,房子就很必要。由于是独生子女,两个父母供养一个孩子,甚至是双方父母出资帮新婚夫妇买一套房子,这就提高了对高房价的支付能力。根据链家地产交易中心统计,北京首套房贷者的平均年龄只有27岁,而日本及德国首次购房人平均年龄42岁、我国台湾地区首次购房人平均年龄36岁、美国首次购房年龄亦达30岁以上,北京首套房贷者如此年轻,这说明中国很多购房者是依靠父母财力购房。如果没有独生子女政策,一家养两个孩子,再加上两个孩子的上学等花费又比一个孩子多,那么许多家长就没有那么多财力帮孩子买房子。

当然,由于“80后”对房地产商的拯救,中国房价在近10年内或许不会跌倒底部。由于人口变化,中国房价也许成二次阶梯下跌——先由于房地产泡沫和房地产商的“扛不住”导致房价第一次大暴跌,然后再由购房年轻人口的迅速下滑导致房地产二次下跌,有些房产为此跌得一文不值,就像已经报废的俄罗斯远东小城镇一样。

自1990年后,中国总和生育率快速下滑,新生人口快速减少。中国近年来1.3左右的总和生育率,会使新生儿童每过一代(二三十年)减少40%,或者说年轻人口每过二三十年减少40%,这必然导致未来购房的年轻人口面临崩溃式的长期减少。按照1.3的总和生育率,2100年中国仅有4.7亿人,2300年仅有2800万人(由于预期寿命不同,推算的数量也不同,但无一例外的是年轻人口比重很低)。未来年轻人口和总人口的崩溃式减少,必然导致资产价值如房地产价值大幅缩水,甚至为此成为废物。

中国出生孩子减少,这从教育方面的数据也间接反映出来。随着1990年后新出生人口的急剧下滑,中国小学数量从1996年的64.6万所直降到2009年的28.02万所,13年减少57%。根据人口资料,2019年中国18-22岁大学适龄人口将只有2009年的53%,10年近乎减少一半!

到2025年,中国25至34岁年龄段人口将比2015年下降30%,这决定中国的房地产等产业过剩危机不可避免。到2028年左右,第二次婴儿潮人口大规模退休,而此时年轻劳动人口又急剧减少时,未城市化的农村年轻人口也将所剩无几,此时中国经济必然陷入长期的低迷。所以,在2020-2030之间,中国房价必然有第二次大跌,而且是跌到底。当然,不同地方的房价下跌不同。由于年轻口的快速减少,大城市和东部地区为了维持发展,且本身他们的吸引力就比较高,年轻人口会进一步向这些地区流动。与此同时,人口流出地区的房价将降得更低,尤其是农村空房就更不值钱了。

对于现在准备“以房养老”的人,千万别相信“以房养老”。“以房养老”的存在,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老人去世后留下的房子有人买且价格不能大幅下跌,否则“以房养老”就失去可能性。到2025年以后,中国城市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新买房子的绝对主体就是结婚买房的年轻人。但中国近十几年来一直处于超低生育率,这就意味着2025年后结婚买房的年轻人大幅减少。况且由于独生子女政策,许多家庭变成二合一,这些年轻不需要再买房子,甚至许多独生子女家庭因婚姻而节约出一套房子并把它推向市场。与此同时,新中国第一次婴儿潮人口开始大规模步入死亡年龄,老年人的房子开始大量推向市场。这时,一边是急剧减少的房子需求,另一方面是快速增加的房子供给,故至少中国房价在2025年前后必然有个二次大跌。而现在,中国房价正处在泡沫期的高位运行阶段,必然购房成本很高。现在买房子预备未来养老,而未来房价大跌,不仅不能依靠房子养老,反而白白养了房子。

发表于 2012-5-28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挺过城市化这一关,你就赢了

发表于 2012-5-29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众人皆醉,唯我独醒!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