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浪渇飞舟

魅力无限的涪江女神:西部硅谷绵阳(第二部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4-7-17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魅力绵阳之梓潼大庙山: 七曲山大庙自古以“东依梓林,西枕潼水”得名的川北梓潼,素有“蜀道南大门”之称,建筑辉宏。大庙始建于晋,是当地百姓为纪念晋代张亚子而立的“亚子祠”,元初,张亚子被封为“文昌帝君”后,在此建造“文昌宫”,后经元、明、清三代多次扩建,形成了一组结构宏伟、体系完整的古 迹建筑群,整个大庙一万二千多平方米,为文昌宫和关帝庙的总称,由23座不同时期的建筑群所组成七曲山大庙较完整地展现了从元代到民国各时期的建筑风格,是研究我国古建筑史的珍贵实物资料,现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大庙在布局上,依山造势,显得极其宏伟壮观,古建筑、古柏、古道、九曲潼水互相辉映,既为祭祀圣地,又是风景名胜区

 楼主| 发表于 2004-7-17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有孔子,南有文昌”之说流传已久,其实思想文化早就已突破南北之地域限制,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集中代表,是儒家与道家文化的典范。    中国人尊儒从文,经过历史的演绎,释、道、佛三教思想互相交融,相互汲取,不断发展。道家会通儒学和佛学之长,补己之短。用儒家“气化论”来完善“元气行道”以“生万物”之说,会通儒家重现实轻彼岸的思想,以丰富“长生不死,修道成仙”的内涵。三教融合,兼收并蓄,相德益彰,正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北之孔子,南之文昌,世代相传,影响深远

 楼主| 发表于 2004-7-17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春秋祭祀

春祭是祭祀文昌帝君的重大祭典,相传每年二月三日,是文昌的生日,是为祀典,是按朝廷颁布的礼神制度举行的,其规格与祭孔子大致一样。秋祭是清朝乾隆年间才兴起的,在每年八月初一举行,仪式大致与春祭相同,增加秋季无非是使文昌祭祀活动更为圆满,内容更为丰富,参与人员更为广泛,祭典的影响更为扩大。春秋祭典是文昌祭祀活动的主要仪式,主祭地点在七曲山大庙文昌正殿大厅举行,分祭前准备和祭典两个部分。 在文昌祭祀活动中,梓潼七曲山大庙庙会是民间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参与人数最多的活动,也是梓潼集祭祀、文化、商贸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民俗节目,它影响到川西北地区数县及陕甘两省的部分地区。每届庙会都有数万人之多,因庙会主祭文昌帝君,又称庙会为“文昌会”。每年春季庙会从农历二月初一至二月十五日,秋季庙会从农历八月初一日至八月十五日。由于庙会是这一地区综合文化的大陈列,包括宏伟壮观的古建筑艺术,苍烟浓荫的古柏林,庙内文昌大型铁塑及文物,五丁开山的神话传说,张献忠认家庙的风云纪事,海灯法师练功的场所,娘娘殿前的习俗,这些都是巨大的吸引力,吸引人们上山参观游览。大众文化活动加强了庙会的娱乐功能,每届庙会期间都有来自各地的大型杂技团、驯兽团、杂耍、猴戏、民间演唱表演。民俗文化展示也丰富了庙会的内容,民间工艺品虽然制作粗糙简陋,但稚拙有趣;地方小食为庙会饮食文化增添了秀色,是民俗文化富有吸引力的内容。梓潼的地方小食色、鲜、味、型具佳,梓潼酥饼、梓潼片粉、梓潼镶碗的“梓潼三绝”自然是庙会珍品。

 楼主| 发表于 2004-7-17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文昌文化发祥于梓潼,根在七曲山,并从这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源远流长,集诸家大成,博大精深。

 楼主| 发表于 2004-7-17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七曲山大庙的建筑是顺其自然,依山而建的。其结构严谨,错落有致,风格殊异,它集南北古建筑和官方民间营造法式于一体。大庙古建筑以百尺楼、正殿、桂香殿为中轴线,其余建筑由此向左右延伸,由于受地形的限制,故不十分对称。百尺楼为大庙的正山门,又名忠孝楼、星主楼、魁星楼,始建于明朝。正殿位于古建的中心部位,是供奉文昌帝君的主殿。正殿的后面是桂香殿,为明代所建。正殿前左右有钟鼓楼,六角攒尖顶式,盖绿色琉璃瓦,是清雍正十年建。正殿左侧就是圣启宫、瘟祖殿、白特殿及风洞楼。

 楼主| 发表于 2004-7-17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1990年以前的铁牛街

 楼主| 发表于 2004-7-17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1993年的沈家坝

 楼主| 发表于 2004-7-17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1994年高新区(普明)街景

 楼主| 发表于 2004-7-17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1998年的涪江岸

 楼主| 发表于 2004-7-17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1999年正在改造的跃进北路

 楼主| 发表于 2004-7-17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2001年的绵阳东城根街

 楼主| 发表于 2004-7-17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唐朝天宝年间,安禄山作乱,史思明响应。唐玄宗避乱,在马嵬驿处死杨贵妃,心灰意冷逃往四川。路过七曲山住宿,当夜梦到一书生告知,安史之乱已平。到成都天回镇,果然听到捷报,玄宗大喜,回程再到七曲山时,见庙内塑像如梦中儒生,即封张亚子为“左丞相”。从此,地方小神受到皇封,身价倍增。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唐僖宗又逃往四川,在这里效法玄宗,加封张亚子“济顺王”。宋朝的几朝皇帝又封张亚子“忠文仁武孝德圣烈王”“英显王”“神文圣武孝德忠仁王”。皇家如此推崇的神仙,道家当然要借题发挥 。南宋时,道家编造了玉皇大帝降旨,“文昌星官”张亚子奉玉帝之命“掌文昌府事及人间禄籍”,张亚子成了“文昌帝君”。当年“凡蜀举子入贡,必祷之问得失”。为了使文昌的学识与孔子相当,古代文人学士和道教学者,甘当无名英雄,采取“天启”“神谕”“降笔”手段,以洋洋数千万字为文昌制作经诰文章,张亚子成了著作等身的大文豪,其作品博大精深,囊括天文地理、文史经哲、星冶医方所有文化知识。最著名的是《文昌帝君阴骘文》,一篇劝善的短文。自从张亚子从地方小神受皇封发迹以后,全国到处都有他的宫观,仅北京就有七座文昌宫。窃以为,也是因为进京高考的举子人多,少了怕不够用。

 楼主| 发表于 2004-7-17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的许多庙堂,主要围绕着文昌而设。“桂香殿”院子里,有四棵古代丹桂,顾名思义取“瞻宫折桂”之意,据说丹桂飘香的时候,这里甜香袭人,满地金黄。“白特殿”和“风洞楼”为上下两座庙宇,前者供奉的是文昌帝君的坐骑,后者里面有一个两米深的自然石洞。白特是一匹马头、骡身、牛蹄、驴尾的神兽,传说张亚子年轻时每天骑着它通过风洞到千里之外的陕西读书。道家总喜欢山洞,无非是道教“洞者,道也,万物通有此理,即太极之谓”,“洞天福地”“洞观其邃”的意思。门上有明文学家冯梦龙撰联:“三清老子骑青牛西出阳关;梓潼帝君乘白特下临凡界”。其他殿堂也很有说头,“家庆堂”为文昌创作了五世同堂一大家人。“瘟祖殿”则说降伏妖魔,治理瘟疫的五位瘟神是文昌的化身。

 楼主| 发表于 2004-7-17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瓦口关

  在今四川省梓潼县城北,相传是张飞饮酒佯醉,大骂张颌之地。

 楼主| 发表于 2004-7-17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魅力绵阳之老照片: 1981年的北街

 楼主| 发表于 2004-7-17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1991年的北街

 楼主| 发表于 2004-7-17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1983年大年初一的跃进路口

 楼主| 发表于 2004-7-17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1985年的顺城巷

 楼主| 发表于 2004-7-17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1987年的安昌江

 楼主| 发表于 2004-7-17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1987年以前的北街居民区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