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5月23日07:17 药品降价呼声中,青霉素的大幅涨价特别容易触动人们敏感的神经。那么,青霉素究竟为什么涨价?记者对此展开了深入调查。
涨价幅度超过了30%
5月11日,记者在庆云南街的弘祥大药房意外地发现,曾经四五元一大盒的低价阿莫西林不见了踪影,摆在柜台上的是几种量少价高的阿莫西林:海王阿莫西林,规格为0.25g×24粒,售价为8元;联邦阿莫西林,规格为0.5g×24粒,售价为24.5元;香港的“阿莫灵”,规格为0.25g×24粒,售价为13.5元。而此前该药店销售的四川制药厂和哈尔滨制药厂生产的阿莫西林,规格均为0.25g×50粒,售价仅为4.8元和4.5元。
一名女销售员告诉记者:“青霉素涨得很厉害,尤其是以前价格低的青霉素涨价幅度最大,我们实在做不出来,就只好不卖了!”
在福利药房连锁店,记者见到了标价为5.2元的哈药阿莫西林。但该公司总经理助理倪峻峰表示,“4月13日那天,川药和哈药的代理商突然大幅提高了阿莫西林的批发价,以前哈药阿莫西林的批发价在4.8元至5元间浮动,我们卖5.2元,现在的批发价却一下子提到了6.5元,涨了30%;川药以前的批发价为4.9元左右,我们卖5元,现在的批发价却突然达到了6.9元,涨了40%。这两家一涨价,其它青霉素的价格也就陆续跟着涨了起来。”
由于川药和哈药生产的阿莫西林占据的市场份额很大,虽然进价已上涨1月,但福利大药房在成都的60多家连锁店都仍然按5.2元的老价格在销售,倪峻峰表示,一来是该公司还有部分库存,“还可以坚持一段时间”,二来他们对此次涨价还持观望之势,“为了保住市场,我们暂时不敢轻易提高终端售价。但如果库存耗尽了,也就只有跟着涨了。”
而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青霉素类针剂和青霉素类兽药也都涨价了。记者进入国家发改委网站后对比发现,虽然青霉素类药品的价格出现大幅上扬,但并未触及该类药品国家允许浮动范围的“上限”。
原料价上涨+环保风暴来袭
记者采访部分药品生产厂家和代理商后得知,此次青霉素价格突然暴涨,主要源于其原料青霉素工业盐已持续半年的价格上扬。
“此次涨价是一次正常的市场调节”,哈尔滨制药总厂分管销售的杨总经理称,青霉素工业盐的国际市场已持续上扬半年之久:“我们制药厂实在是扛不住了,只能提价。”
在此次“牛市”之前,青霉素工业盐的行情曾一度低迷,并导致了国际上大批生产厂家的停产、倒闭,最终只剩中国一枝独秀。而国内厂家在一番大浪淘沙后,目前仅剩哈药、华药、石药、华星制药、联邦制药等10余家左右还在继续生产青霉素工业盐,之前产量过剩的市场终于重新达到了“供求平衡”。但这一平衡没过多久就被打破。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青霉素工业盐的价格就开始反弹,半年之内市场价格就翻了一番,国内价格由每10亿单位60元升至了120元。
今年5月15日,制约行业的原料会在南京召开。“行情太火爆了!价格简直一天一变,到后来有的企业甚至抱着钱都订不到货。”四川省医药行业协会有关人士说。
原始生产资料的涨价应属原因之一。据记者调查,青霉素工业盐的主要生产原料有玉米、醋酸丁酯、丙酮等物质,其价格都在近年来翻起了“筋斗”:玉米由此前的每公斤1.2元上涨到了每公斤1.6元;受国际石油价格的影响,从石油中提炼的醋酸丁酯的价格也在1年半内暴涨了100%,由此前的每吨6000元涨至了每吨1.3万元;丙酮的价格也从此前的每吨4000元涨至了每吨1万元。而每生产1吨工业盐,就需要消耗6吨原料。
省医药行业协会有关人士认为,原料的涨价并非此次青霉素价格暴涨的惟一原因:“更直接的原因在于‘环保成本’的突然增长,近年来环保部门加大了执法力度,大批环保不达标的企业陆续停产限产。”
一药企老总直言:“环保风暴正让我们面临新一轮的洗牌。”
忽视环保投入 省小钱亏大钱
在这轮“环保风暴”中,究竟有多少药企受到了冲击?这给整个市场带来了怎样的影响?目前没有一个部门能提供一个权威的数据。据记者不完全调查,目前联邦制药(成都)有限公司、印度阿拉宾度制药在中国的独资公司阿拉宾度(大同)生物药业目前均处于停产状态,这两家企业的青霉素中间体的产能分别为3000吨、5000吨。另据业内人士透露,另外几家生产巨头如石药、华星制药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产。
环保将成为一道药企高门槛
“中国的青霉素工业盐的年产量约为3万吨,60%由国内消化,40%用于出口。”据联邦制药(成都)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晓非个人测算:“受‘环保风暴’的影响,国内生产厂家的总产能起码降了一半。所以价格上涨1倍也就是必然。”
制药业历来是环保部门的监测重点之一。以青霉素工业盐为例,6吨原料只能生产出1吨成品,另会产生5吨“三废”,而在环保方面,药企却多吝于投入。
“事实证明,忽视环保投入,只会让企业省小钱却亏大钱。”省环保局有关人士举例说,该局曾查处一家化工企业,该企业省了200多万元的投入,却因停产蒙受了2000万元的损失:“先期不投入或投入不足,后期再来整改,只会花更多的钱,还可能坐失良机。”
2月12日,联邦制药被省环保局勒令停产整治。本拥有3000吨以上产能的联邦制药眼睁睁与这次青霉素“牛市”擦肩而过。
面对“环保风暴” 药企如何应对
据彭州市环保局局长焦锋介绍,联邦制药(成都)有限公司2003年6月落户彭州,系联邦制药公司的抗生素原料生产基地。联邦先后在环保方面投资了1.3亿元,其比例占到了投资总额的1/10。但这套环保系统是按照年生产量1200吨规划的,而联邦的实际生产能力达到了3000多吨,这就出现了“小马拉大车”的局面,加上管理不善,联邦排放的废水时常超标:“到上个月,联邦已整治了两个多月,效果明显,我们目前监测到该厂排放的废水已达到工业废水三类废水的排放标准,但整治期尚未结束。该厂新投资增建的环保系统预计还需要两个多月的建设期。”
“环保部门眼下执行的环保标准并没有变,只是执行力度有所不同,”胡晓非说,“其实,这是一件好事。只有眼光长远、舍得投入,才能获得更大发展。”
彭州市环保局证实,在此次“环保风波”中,联邦预计增加5300万元环保投入,目前已实际投入4000万元,其环保投入总额就达1.7亿元。另据了解,石药集团目前在环保上的支出达3.5亿元,华北制药、海正药业为解决环保问题也耗资达2亿元。
此外,同样位于彭州的四川制药有限公司在涨价前也一直处于停产状态,但记者从彭州市环保局了解到,该公司的停产并非因为环保原因,而是因为处于改制过程中缺乏资金,眼下见青霉素行情高涨,该公司已在省国资委的帮助下恢复了生产:“四川制药的环保措施是达标的,产能在1000吨以上。”但据知情人称,目前川药的实际产能还达不到此前巅峰时的1/10。
药界预测:
环保成本将占制药成本1/10
在这次青霉素涨价风潮中,也有占尽先机、赚得盆满钵满的丰收者。股市行情显示,一些生产青霉素工业盐的医药上市公司如华北制药、鲁抗医药、哈药集团的行情从今年1月到昨日均已上涨了3倍左右。5月14日上午,哈药集团负责销售的杨总经理底气十足地告诉记者:“我们哈药的环保是过关的!”但他否认哈药在对“牛市”的形成中起了作用:“一切取决于市场。”
据胡晓非测算,环保成本未来将占到制药成本的1/10以上。而山西威奇达药业有限公司原料药销售部人士则表示,国外的原料药环保成本一般占到总成本1/3,而国内估计将占到1/6。本报记者 李亚玲
背景链接
由国家环保总局起草的《制药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已于今年4月完成草稿,待报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后,将成为强制实施的国家标准。新标准将把现行污染物排放标准提高,其中关于生物和化学合成药(原料药)的标准将高于国际标准、世界银行标准和美国标准。新标准要求新建企业必须按照新标准设计和生产,老企业则在3年过渡期内完成整改。该标准属于强制性标准,很有可能从2008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