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体制的改革必然有阵痛
此次四川的乡镇换届动作很大,在全国有些影响,正面的.反面的,各有评说.
但巴州区因受"二陈"事件的影响,新来的书记.组织部长又不了解基层情况,只有照抄照搬上级的文件.
我也是在第一轮民主推荐中落下来的.经历了没有硝烟的战争,经历了不见血的残杀.现在回想起来,有些寒战.如果领导重视了,可以上纲上线;如果群众知道了,连对共产党仅有的信任都回失去.
能干事是对干部的基本要求,但有能力未必干成事.你去干领导不给你机会,群众不给你投票,你去干啥啊?所以关系很重要.
肯干事固然是好事,但也不一定干成事.事做多了,成绩出来了,害"红眼病"的人(还不是少数)肯定不高兴,肯定会找茬;肯做事的就没有太多精力去注重人际关系,就是"老实人",不会圆滑不会笼络,容易被排挤.
干成事很不容易,是干部的党性和人格的体现.但要干成事,势必有超常的举措.逗硬的管理制度.雷厉风行的作风.可现实中很多干部极不适应"打破大锅饭",极不适应"以民为本为民做事",肯定反感,肯定抵制.如果你势单力薄,就会败下阵来,功亏一篑.如果你努力坚持,排难攻关,积聚的矛盾就越来越多,在关键时别人就"抽你底火",给你致命一击---把你从队伍中踢出去.干成事的可贵,但并非所有的人都有机会.
巴州区在第一轮推举时,没吃透上级精神,没把握下面实情,让很多投机钻营的."好好先生",大肆所为草菅人命,贿选民拉选票.如何体现民意?
再说现在还是共产党执政,党管一切.我们的 组织在干什么?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干部?
不要气馁,金子在煤堆里都能发光.水路不通走旱路哦.去开发自己的潜力,搞的其他产业,搞点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