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589|评论: 22

读史札记:重读《西门豹治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7 12:33 | |阅读模式

读史札记:

重读《西门豹治邺》

郑 义

互联网上挂了一则《成都日报》消息说,著名特型演员卢奇和他的女儿卢洋自去年以来一直在拍摄电视剧《西门豹治邺》……这让人产生了重读《西门豹治邺》的兴趣。所谓“重读”,以时间跨度论,距前一次阅读已有三十多年。三十年前读之,是一个学童为应付考试而不得不读;三十年后再读之,是一位中年人感于世事而不能不读。

重读《西门豹治邺》时发现,西门豹的治邺方略其实可以用今天常见的几个词来概括。这“几个词”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奋力进取。

西门豹治邺,实施的是“三步走”战略——“问民所疾苦”、“投巫妪入河”、“发民凿十二渠”。所谓
  
“问民所疾苦”,就是搞调查研究。西门豹的独到之处在于他选择的调查对象是邺县“长老”,即年高而有名望的普通百姓。可以假设,如果以“三老”(掌管舆论、教化的官)、“廷掾”(辅佐县令的官)为调查对象,那么,他获得的邺县贫困原因的信息就不是“苦为河伯娶妇”,而是“漳水悍怒,迁徙无常”了。两个结论,一个“天灾”,一个“人祸”,相差何其遥远!

调查结束以后,西门豹开始实施第二步治邺计划——“投巫妪入河”。从文中看,西门豹属于“铁腕人物”。在为河伯娶妇那天,他竟断然命令吏卒“共抱大巫妪投入河中”。少顷,“复以弟子一人投河中”。一会儿后,又“复投一弟子河中”。如是“凡三投弟子”,而且还把“三老”投河中。在“三老不来还”的情况下,又打算把“廷掾”与“豪长”(地方黑势力头目)投河中……也就是说,西门豹为了揭露“河伯娶妇”的荒唐,竟然在一天内杀了七个人。结果呢,效果奇佳。文中说:“邺吏民大惊恐,从是以后,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按现在的话讲,就是说,为了促使全县干部群众“思想大解放、认识大统一、作风大转变”,西门豹不惜以七个兴风作浪的贪官污吏的人头落地为代价。平心而论,要做到这一点,当事者没有相当勇气和魄力是不行的。

其后,西门豹开始实施第三步治邺计划——“发民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不久,漳河水患得息,民众丰衣足食……

统观《西门豹治邺》,有简有繁,布局平稳。写“问民所疾苦”,简略,置于文首;写“发民凿十二渠”,简略,置于文末。写“投巫妪入河”,不但置于文中突出部位,用墨也极其铺陈,毫微毕现。探究作者意图,有考虑“三步走”战略内在逻辑联系的因素,更有对“第二步”是“三步走”战略最关键一步的主观判断。如此一来,文章主题也就明朗了——西门豹治邺,重在治吏。吏治不清,灾联祸结;吏治清明,天下太平——相信西门豹的扮演者卢奇是同意这个观点的!

 

 

再读《西门豹治邺》

郑 义

“西门豹治邺”的“邺”,位于现在河北省临漳县。日前,河北日报有条消息说,当地正在把他的故事当成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挖掘开发。其中,最有特色的项目是一套依据民间故事制作而成的连环画。在反映西门豹后来的人生际遇方面,连环画是这样描述的:

 因惩治“三老”、“巫妪”等人,西门豹得罪了不少当地官员和魏文侯身边的一些人。年终政绩考核时,他得了个“不合格”。遂被罢免。

罢官后,西门豹似乎悟到了点什么,就向魏文侯检讨说:“大王,臣知道该怎么治邺了。”

与第一次不同西门豹在第二次出任邺令时,大事聚财敛钱,并用钱财结交一些上层官员……又到岁末考核时,西门豹所得待遇是“魏文侯率文武官员出城三十里迎接”。于是,他对魏文侯说,“臣往年为王治邺却被罢官,今臣为王左右治邺却赢得喝彩。”遂辞官而去。

不久,西门豹在魏文侯劝说下第三次当上了邺令。这一次,他在邺县大力推行“不存粮”、“不存兵”制度。魏文侯知道后便亲临邺县视察……西门豹说:“请大王击鼓号令。”一鼓过后,百姓“披甲执锐来了”。二鼓过后,百姓“推着粮车来了”。魏文侯见状大喜,给他的考语是:“这个西门豹呀,真行!”

读罢上述民间故事,再把载于正史的《西门豹治邺》结合起来看,觉得“西门豹治邺”的故事到此才算圆满,西门豹这个人物形象也才显得丰满。不过,笔者也因此对其治邺之难有了更深认识——

第一,治邺之难,难在整顿吏治。难在不得已时要采用杀人一类的极端手段。第二,治邺之难,难在官场应酬。西门豹胆量过人,但他毕竟只是一个县令,所杀之人不过“三老、“巫妪”一类小角色。然而,“三老”虽小,“三老”背后的亲朋故交却不见得小,他们有的还是魏文侯身边的红人呢,岂是你西门豹杀得了、杀得完的。非但不可杀,他们还有欺上瞒下,文过饰非,揪准时机让你丢官滚蛋的本事。所以,西门豹治邺还得花很大精力与其周旋。第三,治邺之难,难在开启民智。《西门豹治邺》对此着墨虽简,却可窥豹一斑。文章说:“当其时,民治渠少(稍)烦苦,不欲也。”就是说,老百姓对治水修渠很有怨言。西门豹于是又苦口婆心地宣传引导说:“你们今天虽然有点怨我,你们的儿孙以后却会感激我”。

总体看,西门豹治邺,主要难在与各色人等的交道上。用现在的话讲,就是难在“软环境”的治理上。一旦“软环境”好了,“漳水悍怒,迁徙无常”一类的“硬环境”是可以改变的。还有一层,在邺县,西门豹算得上“最大的软环境”了。没有他,邺县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搞不起来的,更遑论“水患得息,丰衣足食”了。再有一层,对西门豹这位能干事、肯干事的人才而言,魏文侯又是他的“最大的软环境”。没有魏文侯支持,他就算本领通天也干不成事。好在魏文侯毕竟是历史上头脑清醒、眼光独到的领导之一,才成就了西门豹长达2400多年的英名——这也应该是那套连环画所要表达的主题之一吧。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活跃会员 热心会员

发表于 2006-10-7 14:37 |

呵呵,品读中

欢迎楼主常来巴中论坛

发表于 2006-10-7 14:39 |
不错。有读头、有嚼头。

发表于 2006-10-7 16:23 |
不讲法制时代可以这么搞,现在不行了,要依法治巴---郑主任你说呢?

发表于 2006-10-7 15:48 |

慢慢品。。。。。。。。

发表于 2006-10-7 15:56 |
LZB巴中的西门豹?呵呵~~~他压力大哦, 这年头做事是讲团队精神,不是讲个人主义呀,手只有握紧拳头打出去,才有力的。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06-10-7 15:43 |

我正在读,确实很有味道。

西门豹治邺在坐的肯定都是读过的,现在读楼主的解读性文章,有点像在听百家讲坛。 

 楼主| 发表于 2006-10-7 22:43 |

感谢各位楼主对我的鼓励。我理解,此文能得到不少朋友的认同,根本原因在于大家心中都有一个“结”,那就是,我们期望西门豹再世。这里的“西门豹”可以是一个人,更希望是一种“制度”。

发表于 2006-10-7 22:32 |
不错.文笔好,意义深.是原创吗

发表于 2006-10-7 22:26 |
古人不知今日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发表于 2006-10-8 12:38 |

《西门豹治邺》

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长老曰:“苦为河伯娶妇,以故贫。”豹问其故,对曰:“邺三老、廷掾常岁赋敛百姓,收取其钱得数百万,用其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妇,与祝巫共分其余钱持归。当其时,巫行视小家女好者,云‘是当为河伯妇。’即娉取。洗沐之,为治新缯绮縠衣,闲居斋戒;为治斋宫河上,张缇绛帷,女居其中,为具牛酒饭食,行十余日。共粉饰之,如嫁女床席,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始浮,行数十里乃没。其人家有好女者,恐大巫祝为河伯取之,以故多持女远逃亡。以故城中益空无人,又困贫,所从来久远矣。民人俗语曰:‘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西门豹曰:“至为河伯娶妇时,愿三老、巫祝、父老送女河上,幸来告语之,吾亦往送女。”皆曰:“诺。”

至其时,西门豹往会之河上。三老、官属、豪长者、里父老皆会,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西门豹曰:“呼河伯妇来,视其好丑。”即将女出帷中,来至前。豹视之,顾谓三老,巫祝、父老曰:“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有顷,曰:“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复以弟子一人投河中。有顷,曰:“弟子何久也?复使一人趣之!”复投一弟子河中。凡投三弟子。西门豹曰:“巫妪、弟子,是女子也,不能白事。烦三老为入白之。”复投三老河中。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长老、吏傍观者皆惊恐。西门豹曰:“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欲复使廷掾与豪长者一人入趣之。皆叩头,叩头且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西门豹曰:“诺,且留待之须臾。”须臾,豹曰:“廷掾起矣。状河伯留客之久,若皆罢去归矣。”邺吏民大惊恐,从是以后,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

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田皆溉。当其时,民治渠少烦苦,不欲也。豹曰:“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然百岁后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言。”至今皆得水利,民人以给足富。

发表于 2006-10-8 13:38 |
hao

发表于 2006-10-8 08:07 |
别有一番认识和领悟

发表于 2006-10-8 20:17 |
不错。

发表于 2006-10-9 17:18 |

为河伯娶妇现在成为办各种节了!

发表于 2006-10-9 23:37 |

我正在读哈

发表于 2006-10-12 11:04 |
你的大作在你们的园地上拜读了,很不错.这种期待是大家共有的!
发表于 2006-10-12 13:22 |

呵呵!!!哈哈!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发表于 2006-10-12 13:39 |
朋友们,谢谢你们。我现在已“大巴山人”的名义与各位交流。以前的注册名是一位“朋友”对于我这位不懂网络的人搞的恶作剧,他已经表示歉意。现在我以一个大巴山人的名义说,谢谢各位的鼓励、支持、关心。

发表于 2006-10-12 20:48 |
好,知错能改。欢迎到论坛。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