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巴山水甜

[乡镇风采] 纪录片 山里的日子(驷马双城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21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邓友仁健在

发表于 2013-9-23 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拍摄,珍贵的人文纪实。

发表于 2013-9-23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朴实勤劳的巴山人!

发表于 2013-9-24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农村就是好

发表于 2013-9-25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

发表于 2013-10-6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很有感触,希望能提供下载. 本帖最后由 sasu 于 2013-10-6 16:52 编辑

发表于 2013-10-7 0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自豪
我骄傲
我有巴山父老乡亲
我有巴山勤劳善良

我自豪
我骄傲
我从巴山走出去
我又回到大巴山
曾经治病救人
曾经育人教书

发表于 2013-10-7 0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向编导摄影致谢!
向罗中立先生致安!
向巴山父老乡亲致敬!

巴山贫瘠而富足,
巴山僻远而居中,
巴山单调而丰富……

发表于 2013-10-7 0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能在其中用一集
充分体现一位巴山老人“病、逝、殡、葬”
也许更能体现纪录片的人文价值
也许巴山老农希望:
入故土为孝  枕故土为安

巴山儿女习惯

最后几斤骨肉
富饶养育他一辈子的土地……
本帖最后由 无为无畏 于 2013-10-7 02:12 编辑

发表于 2013-10-7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不错的纪录片!!!把小时候我的那种生活展示的淋漓尽致,让我重温小时候的景色。。。。。。。。。。。

活跃会员 热心会员

发表于 2014-4-8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哦,是这个.,我先仔细看
发表于 2014-4-9 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和钱娃子 同龄。看到了我小时候的生活、

发表于 2014-4-11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一会儿才发现!邓红梅居然是我的初中同学。15年过去了!我想他也已经为人母为人妻了吧!

发表于 2014-4-12 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邓大贵老人是一位好干部,没有他,双城村四社的公路在当时是修不通的,我们今天的干部走群众路线应该好好学学他。邓友仁是一位勤劳、善良、无私的好村民。祝愿邓云华,红梅,钱娃子快乐幸福,祝愿邓大贵健康长寿,祝双城村四社的干部群众富裕、幸福。

发表于 2014-4-12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第一次看山里的人记录片,每一个情节心里就特别心酸,总会想起儿是的自己,也是一步步走到今天,儿时总想走出家乡,现在总是梦回家乡。唉,看到红娃子背盐菜,她就好像是我们农村孩子上学的的缩影。:)

发表于 2014-4-12 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下  很好名片嘛  平昌为什么不好很好宣传下呢?

发表于 2014-4-12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上

发表于 2014-4-12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事

发表于 2014-4-13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读书的时候还没有那个条件好,因为是集体生产分粮吃饭,每周不但要背3斤米还要背粗粮如红苕洋芋、蔬菜和一周所烧的柴,另外还要炒一碗盐菜或泡菜,不管够不够都是那么多。那时很少穿鞋子大多数是打光脚板,如果下雨不小心摔倒了,米可以连拟撮起来淘干净吃,柴可以晒干烧,菜就没有了,这周就只有吃神仙饭。至今不明白那时条件那么差我们读书咋那么用功,成绩总是那么好。相比之下红娃子的条件又好多了,这片子我看了两集就完了,流了不少眼泪。虽然跟双城村近,但情况不是太清楚,如果平昌台能放一次多好。

发表于 2014-5-14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十多年前我再珠江台有看过这个纪录片,当时是一位开县的同事告诉我的,说有个纪录片是说的你们平昌,于是赶紧转台,刚看不就眼泪就出来了,在异地看到反应家乡的纪录片是那么的亲,从来都被忽视的深山沟突然受到关注那种感动和辛酸不言而喻,后来过年在老家中央台又放过一次!平昌确实应该好好利用罗中立-《父亲》-《大山里的日子》这张名片!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