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巴山水甜

[乡镇风采] 纪录片 山里的日子(驷马双城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16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几次了,让人回味,让人感动,也不时流下了泪花,因为那是我的过去,那是我的家乡---------------

发表于 2014-5-16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百看不厌.记录了大巴山的点点滴滴.

发表于 2014-5-16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记得当时我也非常喜欢这部记录片,我事后还写了点东西,真的值得怀念,都是农村娃,看起很亲热.

发表于 2014-5-16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里的日子

记得那是一个特殊的时代,城里的知识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几乎都重复了上山下乡的郁闷岁月,阿风就是其中的一个。当他得知要远行,心里虽然有几百个不情愿,但是他却与同龄人结伴同行,身负行囊,来到了一个几乎接近桃花源中的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山村。村里的人们都亲切的叫他们知青。阿风的到来,引起了这个小山村不小的轰动,大人小孩都围着阿风问东问西,问城里的月光,问城里的人,问城里的事,问城里的风土人情,问城里的山水,总是问个不休。阿风没有表现出年轻人的不耐烦,却是不厌其烦的回答每一个提问。那是因为他没有城里人的架子,没有年轻人的傲慢。他甘愿当传播者,他乐意将城里的稀奇与山里人共同分享。
山里的人没有见过世面,不知道外面的天空到底有多蓝,听起阿风讲故事,就象是欣赏神话,犹如天方夜谭。初来时,阿风情绪保持了一段时间的低落,没有在城里的那种欢乐,但是这种状态很快被山里人为他赶走了。山里的人通过阿风,意念中认识了外面的世界,填充了一些脑海的空白,对城市有了感性的认识,也随即萌生了想到城里走一走、看一看的憧憬。
那时的山里很穷,穷得有些山里人舀水不上锅,面对家徒四壁,他们多了几分挣扎。然而对于阿风的到来,山里人为了更好的招待城里来的年轻人,家门家户倾其所有,拿出了平时珍藏了很久的美食,真心实意为阿风办了一桌象样的接风晚餐。席间,觥筹交错,掩饰不了山里人的喜悦,也遮掩不了山里人的宽大胸怀,因为那个年代酒菜毕竟有限,山里人宁愿少动筷子,也不愿意饿了这个年轻人。席间,山里人把阿风视为上宾,让他坐在了方桌的上席,以示山里人对城里人的礼遇,也传递了山里人对这个初来乍到的年轻人的关爱之情。
阿风心里始终都在思考自己的人生路,他也想到了既来之、则安之的这个哲理。他放下了书生意气,重拾勤劳,用那还算幼稚的肩膀挑起生活的担子。阿风很随和,很快就和周围的邻居打成了一片,也是因为他乐于助人,他只要有空,他从不拒绝任何人的帮助请求。来到山里,阿风体会了劳作的乐趣,他为庄稼人日出而作、日息而归的生活轨迹而感到惬意。他体会山里人的艰辛,他也愿意融入山里人的生活,他从不为繁重的农活叫苦说累,他默默坚持着,一年四季重复着播种、收获的故事。其实,阿风也是脆弱的,他日夜都在做回城的梦,因为城里有他的亲人,有他的牵挂,有他的惦记,有他的回忆。
日子过得很快,就象脱缰的马儿跑得那样快,一晃就是几年过去了,阿风也将结束山里的日子,要回到他朝思暮想的那座城市。他是多么的不舍,他难舍朝夕相处的乡亲,他不舍这里的山山水水,他难舍这里的一草一木,他多么想留下来。尽管难舍难分,在他父母的再三催促下,阿风选择了回城。回城后,他失落过,伤心过,他回忆山里的日子,思念山里的乡亲,放不下山里的那些点点滴滴。在信息时代没有来临的时候,他与乡亲们偶尔书信往来,以释心中的情怀。
时过境迁,事过境迁,阿风无时不在牵挂山里的乡亲。他是多么想常回家看看,然而工作的原因,他回家少了,与山里乡亲团聚的时间少了。某天,阿风回来了,他带着思念回到了山里,似曾荣归故里。山里人还是用那热忱的双手欢迎他的回来。回来的阿风,他是多么感激那段岁月,让他结识了真诚质朴的山里人。他心存感恩,他没有更丰厚的回报,其实山里人也不奢求,只不过让阿风感到内疚。其实,他是多么想为山里的乡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他心里,他是多么希望城乡一体化,让山里的乡亲过上城里人的幸福生活。转眼就是几天过去了,阿风又要回城了,他与乡亲们一一道别,乡亲们送他到了村头,挥手离别,望着阿风远去的背景,乡亲们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发表于 2014-5-17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都看好几遍了

发表于 2014-5-18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动。可不可以再拍一部,看看现在的变化?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