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M.H.S

央视《北纬30度·中国行》走进南充

[复制链接]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2-11-5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M.H.S 发表于 2012-11-4 17: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远方的家》南充选点首站让央视摄制组眼前一亮

到蓬安旅游,为生命加油!国家AAAA级旅游区蓬安嘉陵第一桑梓欢迎你到蓬安作客!

热心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2-11-5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远方的家》讲述南充人自己的故事

http://www.cnncw.cn/pdf/ncrbnew/res/1/20121105/18801352051014437.jpg
  王宇(左)在嘉陵江第一曲流踩点。



     家是什么?一盏灯,一张床,一个房间,一个屋檐……组成了一个为我们遮风挡雨、不害怕黑夜和孤单的地方。而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则是我们共同的家园。11月3日,央视4套热播节目《远方的家》栏目组一行深入南充市的景区、农村、工厂等地进行采风,目的只有一个:寻找南充人自己的故事。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嘉陵江蜿蜒曲折、千回百转的地貌奇景,而嘉陵江流经高坪区青居古镇时,又形成了一处具有世界地貌奇观的旅游景点——“嘉陵江第一曲流”。11月3日,央视《远方的家》栏目组一行在晨暮中驱车前往“嘉陵江第一曲流”找寻创作的灵感。
  “挺壮观的,但是能不能拍摄到全貌呢?”导演王宇站在青居烟山上一边俯瞰曲流,一边思考如何拍摄。“我的初步想法是,以嘉陵江第一曲流作为切入点,这应该是不错的选择。”王宇在接受南充媒体记者采访时说,嘉陵江是南充人的根,南充人从江畔码头上岸,把货物送到城区交换;又一边沿着江畔造屋建市,逐步形成这座城市。“嘉陵江在这里形成曲流,曲流中间是肥沃的沙洲,沙洲上的人们进行农业生产劳作,种植水果柑桔,因此这里也成为果州之源……”王宇接着说,她就想这样一步一步地引入,进入南充人的生活生产,随后再引入丝绸环节。
  “南充的生活气息很浓,是一个非常适合居住的城市。”这是《远方的家》栏目组两天以来的感受。“拍摄南充,就要展现南充人的生活,因此就需要寻找一些南充人,让他们与节目互动,讲述南充人自己的故事。”王宇说,为丰富节目内容,央视《远方的家》栏目现通过媒体诚意征集拍摄线索,欢迎广大南充市民提供能够反映南充地方特色的拍摄内容,也希望文化民俗专家、导游或其他人士毛遂自荐,为节目出谋划策。如栏目组认为人选适合,将有机会参与节目拍摄。大家可以通过《远方的家》栏目组的电子邮箱:yfdj@cctv.com,或者官方微博:http://t.cntv.cn/yuanfangdejia,与摄制组取得联系。
  “我们希望能描绘出南充这片土地上人们的人性美、人情美,深入关注一些普通群众的人生故事和生存状态,紧扣当下大多数中国人的情感脉动,向全国和世界展示南充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社会发展等全景式图画。”王宇这样说。

发表于 2012-11-5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P:P:P:P:P

发表于 2012-11-5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应拍大木偶,川北凉粉。

发表于 2012-11-5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dizzy:

发表于 2012-11-5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

热心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2-11-6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央视《北纬30°——中国行》
开机镜头可望瞄准百牛渡江

http://www.cnncw.cn/pdf/ncwbnew/res/1/20121106/4111352181260140.jpg
蓬安“百牛渡江”的情形


      11月5日,央视《远方的家·北纬30°——中国行》栏目摄制组一行抵阆中古城选点。陪同选点的南充市旅游局工作人员透露,蓬安农耕文化“百牛渡江”可望成为开机点。
  开机将选择太阳天
  原计划上周开机的《远方的家·北纬30°——中国行》,因为天气原因推迟到本周开拍。
  由于该栏目四川行南充站将拍3集,内容较丰富,开机前的选点工作眼下正加紧进行。开机选在哪个点?综合摄制组编导王宇在多个场所暗示,蓬安“百牛渡江”奇观可望作为开机点。
  11月5日上午,节目主持人来到南充。摄制组抵南充后举行的座谈会上,王宇对“百牛渡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它们为什么要渡江?数量有多大?每年何时渡?有没有人组织?”听过蓬安来人介绍后,王宇一口气提出若干问题。据了解,随着天气渐冷,耕牛渡江觅食现象将渐停。为了拍摄到这一难得的奇观,蓬安方面已根据摄制组的要求,与气象部门密切联系,瞅住太阳天“动员”当地耕牛渡江,以避免耕牛感冒。
   酸菜豆芽面是特色
  了解南充地方知名饮食文化,王宇表示川北凉粉、张飞牛肉“一定要在片中反映。”
  然而,对于阆中的地方传统小吃,诸如牛肉面、酸菜豆芽面、腚子锅盔,王宇更显兴趣。酸菜是阆中饮食文化最具特色的菜品。据考,目前吃这种菜的仅限于阆中、苍溪、剑阁、南部及盐亭一带。酸菜的制作以川北常见的青菜为原料,将其煮后放入缸中发酵后取食。
  当天在阆中选点的王宇发问,酸菜分不分季节,制作难度大不大?得知全年都产,且当地大多人数都会制作,随时可以拍摄时,王宇笑了。
   古城天宫院将入镜
  利用风水建造天人合一的人居地,阆中古城可谓我国城市的典范。
  当天,《远方的家·北纬30°——中国行》摄制组一行,在阆中选点时,先后来到“风水馆”、“天宫院”以及古城转悠。为古城的美景所折服。一路上, 王宇感叹不已:阆中美景真可肠断!行走古城座座小院,摄制组一行眼睛为之一亮。如棋布般的小院里,处处透出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淡香,保留至令明清城市格局的阆中古城,这就是天宫院,它将成为《远方的家·北纬30°——中国行》四川行南充篇的重头戏。

热心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2-11-7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远方的家·北纬30°—中国行》11月6日在高坪区开机
央视摄制组镜头聚焦嘉陵江第一曲流


http://www.cnncw.cn/pdf/ncwbnew/res/1/20121107/14251352254184140.jpg
http://www.cnncw.cn/pdf/ncwbnew/res/1/20121107/81001352254184140.jpg
央视摄制组正在拍摄中

      央视《远方的家·北纬30°——中国行》四川行南充站11月6日在高坪区开机,被誉为嘉陵江第一曲流的高坪区青居地质奇观成为开拍点。栏目组编导王宇表示,让南充美丽的风景留在每一个镜头中。
  主持人娓娓讲述
  11月6日上午,即将入冬的南充天空,被抹上一层四川盆地特有的薄雾。站在嘉陵第一曲流标志的省级地质公园上,央视美女主持人李七月忽而对着镜头,忽而面向脚下的牛肚坝,如同拉家常般讲述着这里的神奇与美丽。
  在我国的内河中,曲流可谓比比皆是,然而,像高坪区青居嘉陵江这般曲流的,却十分罕见——长17.5公里的嘉陵江,围着牛肚坝形成359°的奇特景观。在嘉陵江漫长的航运史上,这里“走路一袋烟,坐船走一天”的神奇现象,成为当地人以及无数过往船工深刻的记忆。
  或许是这里地势险峻,历史上南宋时期,为抗击蒙古大军入侵,流传下许多动人的故事。如今历经岁月沧桑的洗礼,故城的遗迹似乎仍在讲述当年宋军将士宁死不屈,舍身跳崖悲壮的故事。
  青居船闸旁听老船工回忆
  “节目拍摄一定要接地气。”这是王宇来南后的口头禅,也是央视《远方的家·北纬30°——中国行》的一大特色。
  11月6日中午摄制组一行来到嘉陵江第一曲流359°+1°处,这里是青居电航枢纽船闸闸门便桥所在地,青居电航枢纽工程未修建前,牛肚坝与烟山连成一片,这道窄窄的山梁,成为嘉陵江第一曲流359°缺失的那一度。
  拍摄中摄制组巧遇当地村民、66岁的耿跃森。耿跃森年轻时是当地有名的纤夫,据其回忆,在长达20余年的纤夫生涯中,他在上至广元,下至重庆的嘉陵江水路上奔走,并在劳动中积累了大量的船工号子。
  “喊号子并不是一直都喊,只有在闯滩前、闯滩中、闯滩后以及过砣砣水时才进行。”面对摄像机,耿跃森喊起了久违的船工号子。“喊‘数板’是最惬意的事。”耿跃森介绍,因为此时船已过了险滩。
  “这里原来是青居古镇的一条老街。”指着青居电航枢纽船闸,当地群众对摄制组说。
  窖藏柑桔传承农业文化
  明光村,牛肚坝7个行政村中的一个。
  走进这里,摄制组感到眼睛一亮:家家户户的村民房前屋后,都有窖藏柑桔的土窖。“我们这里盛产广柑,一时卖不完的,就窖藏起来。”青居镇副镇长易波介绍。
  专家认为,如同窖藏红苕一样,窖藏广柑主要在于保鲜。同时另外一个作用在于让藏果有一个后熟的过程。刚产出的广柑酸度较重,后熟可以大大降低酸度,增加糖分从而增加甜度。
  王宇说,拍摄当地柑桔窖是临时安排的内容。到达青居后,听当地百姓讲“窖广柑”,感到新奇。11月6日下午,摄制组一行来到永安青林村,在这里感受南充的柑桔历史与文化,那一株株百年柑桔树王,不正是果州的见证?

热心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2-11-7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

热心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2-11-8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央视《远方的家》移师朱德故里拍摄


      11月7日,央视《远方的家·北纬30°—中国行》摄制组现身仪陇马鞍,对朱德故里进行拍摄。摄制组编导王宇表示,仪陇是朱德和张思德的故乡,相信在这里拍片能够拍出另一种味道。  11月6日,《远方的家》在高坪区开机,因为时间关系,原计划前往凌云山的拍摄暂时搁置。摄制组打算先行仪陇,对“两德”故乡拍片后,再回头聚焦凌云山。
  位于仪陇县马鞍的琳琅山旅游风景区,以朱德故里为核心,其总面积52.5平方公里旅游区内,分布有琳琅山、柏杨湖、蓬莱阁、插旗山四个景区。琳琅山核心景区里的朱德故居和朱德纪念园,成为我市红色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马鞍拍摄时,摄制组特意找到朱德的乡亲们,听他们讲述当年朱德回乡的故事。得知纪念朱德回乡50周年,当地举行千人客家宴时,摄制组认为独具特色,再一打听,才知道包括马鞍在内的周边10多个乡镇。系当地客家人聚居地。当地客家人的生活习惯以及风土人情,因此成为拍摄素材。据史载,客家人移居仪陇县,至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他们居住地虽然距仪陇老县城只有20多公里路,但由于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的天地里,加上互相通婚,从而保持客家人的语言及生活习俗。王宇表示,将选取一户有代表性的当地客家人,通过其婚嫁反映客家文化。

热心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2-11-8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央视《远方的家——北纬30°•中国行》摄制组来广元采访



     10月31日,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远方的家——北纬30°•中国行》摄制组来到广元拍摄采访。摄制组将在广元进行了为期4天的采访拍摄。
    《北纬30°•中国行》是中央电视台《远方的家》栏目制作的大型纪实特别节目,自6月1日起在中央电视台推出,这是央视今年重点打造的一项长距离电视采访行动,旨向全国乃至全球观众展示中国北纬30度线包括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社会发展在内的全景式图画。
  据摄制组编导马戎介绍,此次《远方的家》走进广元,将围绕女皇故里这条主线,通过广元厚重的历史文化、绮丽的自然景色、诱人的地方美食,用镜头重新诠释一代女皇武则天的良好形象,多侧面地向观众展示广元人民美好的生活状态和良好的精神面貌。
     11月1日,《远方的家——北纬30°•中国行》摄制组开始了紧张的拍摄工作。当天上午,他们分别在苴国广场、皇则寺对广元的老年舞蹈队晨练及女皇歌舞团表演的《女皇华诞》节目进行了采访拍摄。下午他们在专门祭祀武则天的寺庙——皇泽寺开展拍摄工作,通过广元市学者、广元市图书馆馆长陈洋的现场讲解,向观众诠释了一个全新的武则天形象。为了感谢中央电视台《远方的家》节目组来广元采访,广元市书法爱好者赵智刚,特意把他精心创作的一幅内容为武则天《游九龙潭》五律诗的行草书法作品赠送给了中央电视台《北纬30°•中国行》摄制组。摄制组的到来,到处受到了广元市民和广大游客的热烈欢迎。

http://www.gyxww.cn/GY/UploadFiles_4442/201211/2012110201030975.jpg



*http://www.gyxww.cn/GY/UploadFiles_4442/201211/2012110201173007.jpg摄制组主持人张梦路现场采访广元市女皇歌舞团团长李前秀(左一)         
http://www.gyxww.cn/GY/UploadFiles_4442/201211/2012110201474096.jpg
摄制组主持人张梦路与女皇歌舞团成员采访交流                    
http://www.gyxww.cn/GY/UploadFiles_4442/201211/2012110201283801.jpg
摄制组正在拍摄广元市市容景观                  

http://www.gyxww.cn/GY/UploadFiles_4442/201211/2012110201413166.jpg

http://www.gyxww.cn/GY/UploadFiles_4442/201211/2012110201024668.jpg
摄制组主持人张梦路在苴国广场采访老年舞蹈队                                 
http://www.gyxww.cn/GY/UploadFiles_4442/201211/2012110201022346.jpg
   广元市书法爱好者赵智刚(左二)向摄制组编导马戎(左三)赠送书法作品        

http://www.gyxww.cn/GY/UploadFiles_4442/201211/2012110201431135.jpg
  广元市学者、广元市图书馆馆长陈洋在皇则寺现场讲解

热心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2-11-9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朱德侄孙女做客“远方的家”

      11月8日上午,《远方的家·北纬30°——中国行》摄制组在仪陇县马鞍拍摄时,意外遇到朱德的侄孙女朱华蓉,站在琳琅山西麓药铺垭小学大门外,朱华蓉面对摄像机深情讲述朱德早年读书的故事。  上个世纪50年代,朱德为报答亲人们当年对他参加革命的支持,决定从兄弟每家人中挑一名小字辈到北京生活、学习,将其培养成对国家有用的人才。当时,朱华蓉父亲被选中赴京后,不料却不习惯北京的生活,因此中途“逃”回了仪陇老家。
  “如果不是那次变故,我早就在北京生活、工作了。”后来经组织安排进入朱德故居管理局工作的朱华蓉,每每谈及这段经历,心中总有些许淡淡的遗憾。
  听说朱华蓉系朱德的侄孙女,央视摄制组的编导王宇兴奋不已,当即邀请其参与拍摄。朱华蓉曾在朱德纪念馆作过解说员,对朱德的生平了如指掌。在药铺垭小学旁,朱华蓉讲起朱德早年在这里接受启蒙教育的情景时如数家珍:当时朱德年仅6岁,在这里从“之、乎、者、也”开始,熟读《三字经》、《百家姓》。
  手扶药铺垭小学门外粗壮的香樟树,朱华蓉告诉摄制组一行,这株树就是朱德当年栽下的。当年在药铺垭小学教书的,有一位是朱德远房堂叔朱世勤,他一边教书,一边给人看病,同时,还经营一药铺,药铺垭小学因此得名。
  当天下午,摄制组一行聚焦丁氏庄园。始建于清末的丁氏庄园,占地面积达6800平方米,因其建筑面积达3800平方米,拥有房屋108间,在川北地区罕见。摄制组认为,这种建筑眼下在川北一带稀少,无论从建筑风格、雕饰结构以及布局精巧讲,都是研究川北民居建筑的实物史料。
  而丁氏庄园的外景,更令摄制组一行眼界大开。当天下午仅拍这里的外景,就花了两个小时。王宇说,作为琳琅山景区的一部分,这里的山山水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南充的生态。

热心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2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远方的家》美女主持人体验川北大木偶

http://www.cnncw.cn/pdf/ncrbnew/res/1/20121112/6451352656005687.jpg
  李七月在操作川北大木偶。




     11月10日,初见央视《远方的家》摄制组外景主持人李七月,她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是清丽活泼,宛若邻家小妹。记者与她交流了一会儿,被问及“到南充生活是否习惯”时,这位东北妹子笑着说,从秋天开始,摄制组便一直在北纬30度附近的城市拍摄,四川菜已经吃得很习惯了。“走过大家的家园,看到不同的风景,聆听大家的故事,就会在悄然间,不经意地获得幸福的能力,这是北纬30度这片神奇的风景带给我们这些行者内心的力量……”李七月如是说。
  对话木偶表演艺术家 彰显主持人深厚功底
  记者曾对旅游记录片有些疑惑:主持人的解说内容是否事先准备?临场发挥的成分有多少?而《远方的家》在南充拍摄时,记者才发现,节目中的解说词基本上是主持人与受访者边走边聊,现场组织语言表达出来的。
  作为出镜主持人,李七月可谓“美丽与智慧并重”,她主持节目的特点是:活泼和纯朴。在室外拍摄时,因为有些过路的群众误入镜头,摄制组需要反复拍摄,李七月便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一个镜头结束时,看见摄像大哥的肩头被设备磕疼了,她便急忙去为他揉揉肩……
  在四川省大木偶剧院拍摄时,解说内容中85%是李七月与木偶表演艺术家李泗元的对话,主要谈论川北大木偶的历史、形成发展,以及现在的表演市场运作等话题。而李七月的每一个提问都切中要害,能引起受访者的共鸣。
  临近收工,摄像师通过耳麦传达编导王宇的指令:“说一段结尾。”李七月便不假思索地说了段结尾。
  操作川北大木偶 深感精彩背后的艰辛
  体验、与观众互动是《远方的家》节目中的一大特色,编导王宇决定让李七月亲自操作川北大木偶。
  “嘿嘿,这个大木偶真可爱,好想亲手玩一玩。”当看见李泗元手中的川北大木偶一会儿脱帽,一会儿眨眼时,李七月十分好奇。
  “哎呀,这个大木偶好重啊!”当接过李泗元手中的川北大木偶时,李七月立刻说,“看见李老师刚才玩得这么轻盈,我还以为这个大木偶不是很重呢,原来这么重。而且在表演的时候,手、眼、身、法、步一样不能少,这可怎么操作?”随后,在李泗元和四川省大木偶剧院副院长唐军的帮助下,李七月亲自操作了一回川北大木偶。拍摄结束时,她还不忘揉揉手臂笑着对记者说:“这个真的太沉了!”
  “每次走过那些美丽的村寨,我会突然迸出想留下的想法,但采访后还是要默默惜别,踏上全新的行程。人活着就是为了体验,能走进别人的生活,我感觉很幸福。”李七月说,她本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过路人,能用她的体验来打动观众,让人感到温暖,她感到非常荣幸。

热心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2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北纬30°——中国行聚焦阆中古城


http://www.cnncw.cn/pdf/ncwbnew/res/1/20121112/81651352687025812.jpg


      11月10日中午,央视《远方的家·北纬30°——中国行》四川行南充站主持人李月七登上阆中古城中天楼,俯瞰明清格局的阆中古城建筑感慨不已:若不是当年明寿王藩阆期间,为建造自己的宫室,硬是支人恶意将凤凰山挖掉。也就没有时隔70多年后,保宁知府潘良贵采取补救措施,为恢复凤凰山胜景而修建的这座楼了。  当天,《远方的家》聚焦阆中古城。据编导王宇直言,头天晚上摄制组一行抵阆后,已对古城的夜景进行了采风。
  位于古城的汉桓侯祠,为后人纪念三国蜀汉五虎上将之一的张飞而建造的。当天上午9时许,站在祠内的敌万楼下,李月七与一名导游小姐对话,介绍张飞被害后头在云阳、身在阆中的故事。
  拍摄中,古城通往张飞庙的西街上,出现了张飞巡城队伍。坐在马车上的猛张飞手持长矛,圆眼大睁。车前,是一群手持刀、矛的卫兵,车后,是一群身着巴人服装的男子,他们手持巴象鼓,边行走边敲着鼓,整齐的鼓点吸引着游人,也吸引着摄制组一行。李月七见状,拦下一名击鼓者打听,不料,摘下面具的该表演者竟是一位名叫刘先会的女性。在李月七的追问下,刘先会介绍手持的巴象鼓。
  据王宇介绍,在阆中古城拍摄期间,摄制组除了聚焦阆中古城外,还将关注天宫院风水文化,同时,采风当地一批民俗文化守望者。

发表于 2012-11-13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充走出去

热心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3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央视《远方的家》摄制组聚焦嘉陵江第一曲流

http://www.cnncw.cn/pdf/ncrbnew/res/1/20121113/27731352739240328.jpg
  《远方的家》栏目摄制组走进高坪,实地拍摄嘉陵江第一曲流。



     “各位观众,我现在站在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青居镇著名的烟山上,在我的前方就是被称为天下第一曲流的嘉陵江第一曲流。”11月4 日,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远方的家》栏目摄制组走进高坪区,实地拍摄嘉陵江第一曲流——这一北纬30度线上的地质奇观。  据了解,《远方的家》是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的一档向全世界介绍中国风光的大型旅游栏目,播出时间为每周一到周五,每期约45分钟。节目以普通旅行者实地体验为线索,以展示中国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宗旨,通过旅行者“深度游”这个视角进行拍摄,强化互动环节,以表现中国的自然和人文之美,反映当代中国人的旅行态度和生活观念的变化。
  “当地人常说,从高坪区青居镇上码头到下码头,直线距离仅300米,如果沿嘉陵江行船要走一天又回到出发地。”站在摄像机镜头前的现场主持人说,在嘉陵江青居曲流顶部有个曲水镇,青居人到曲水镇赶场一直沿袭这样的方式——坐船顺流而下到曲水镇,赶完场再从曲水镇顺流而下返回青居镇。之所以往返都是顺水,是因为青居镇位于曲流颈,而曲流近似一个360度的圆圈。相传旧时纤夫拉船,早上从下码头出发,傍晚投宿上码头,依然住进头晚的客栈,这就是有名的“倒流35里”。前不久,国际知名的地质公园专家、中国地质科学院教授赵逊,国土资源部国家地质公园评委陈安泽等19位专家在此考察后认为,嘉陵江第一曲流乃世界地貌奇观,嘉陵江第一曲流具有申报国家地质公园的资格。
  好一个天造地设的大自然杰作。嘉陵江曲折蜿蜒千里,流经青居镇时,在镇东的上码头折向西,再往南,再北上,环绕20平方公里的牛肚坝后,又回到镇西下码头,形成359度的Ω字形曲流。
  经调查,嘉陵江从陕西宁强县到四川南充之间共有离堆山28座,青居曲流的曲流颈后面高出江面100多米的烟山即是其中之一。烟山曾是水关要塞,淳祐故城、王平墓等众多历史遗址汇集于此。登上烟山,青居曲流的身姿尽在眼前。
  据地质专家介绍,曲流由于形状复杂,地貌学中将其抽象为V型、U型和Ω型,其中又以V型最为常见,U型次之,Ω型最为少见,这是青居曲流堪称奇观的又一缘由。
  经计算,青居曲流封闭率为0.98,这与目前世界封闭率最大曲流的巴西茹鲁阿河帕特罗波利斯曲流的封闭率相同。青居曲流变曲系数为42.75,虽小于后者的47.67,可后者是自由曲流,青居曲流却是难得的深切曲流。
  从南充乘船游览青居曲流,顺着曲折河道前行,但见远在右前方的烟山,没多大会儿工夫就从左前方进入视野。绕烟山缓行一圈,方能深切感受青居曲流的弧度。
  青居曲流如此奇特,与嘉陵江息息相连。早在1940年,中国地理研究所在重庆成立时,就组建了嘉陵江流域考察队。考察队历时8个月,行程4000公里,对嘉陵江河曲、离堆的分布、成因和演变进行了大量研究。据考察队研究,河流坡度越小,河曲越易发展。而河曲发展又减削河床,两者互为因果。嘉陵江河床的坡度,自昭化以下至李渡间,从每公里0.7米逐渐下降到每公里0.26米,河曲也就越发展,河幅增宽,下游坡降略有增加,河曲也有所减少。岩石性质对河流旁蚀的影响也很大,蓬安县与南充市之间为红色页岩区,极易受侵蚀,因而河曲最盛。
  在北纬30度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南充旅游靠什么吸引游客?虽然开发嘉陵江第一曲流具备天时地利人和,但目前,对第一曲流的开发还处于前期阶段,如果要达到“把第一曲流打造为中国地质公园”的目标,南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据悉,《远方的家》摄制组将于近期到高坪区凌云山进行拍摄。

热心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3 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11月15日起《北纬30°·中国行》四川篇在CCTV-4首播


     北纬30°———这条世界文明的轴线,它穿越了四川,连起九寨沟、贡嘎雪山、四川盆地等旖旎风光,这里还有四川黑竹沟、三星堆等自然和历史之谜有待探索,更有巴蜀、藏羌等不同文化。11月12日,记者从四川省旅游局了解到,11月15日,《北纬30°·中国行》四川篇将在央视四套播出,共55集,从独特的视角,将四川省主要景区景点和人文景观串珠成线,宣传四川文化旅游的“神秘、神奇、神往”。
      据四川省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篇接近整个节目1/3的篇幅,涉及四川省20个市州、130多个县(市、区)、200多个点,全景式地展现四川悠久的历史、瑰丽的风光、多彩的人文、浓郁的风情。11月15日17时15分《北纬30°·中国行》四川篇将在央视四套(CCTV-4)首播。成都商报记者 张舒

热心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3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雁荡山下的女孩当选“南充旅游形象使者”


http://www.cnncw.cn/pdf/ncwbnew/res/1/20121113/89281352773573125.gif
沈律童



      11月12日,沈律童表示,不负“南充旅游形象使者”的重任,在《远方的家》南充旅游宣传广告片中扮好游客的角色。此前11月11日下午,南充旅游形象使者出炉,就读西华师范大学的沈律童,从众多佳丽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就任“南充旅游形象使者”。
  旅游形象使者来自雁荡山下
  11月11日下午,“南充旅游形象使者”选拔在西华师大新校区热烈进行。闻讯赶到现场的20余名该校学生及此前报名的靓女们,纷纷以娴熟的谈吐、最佳的气质及表现,在摄制组导演面前展示。最终,就读西华师大新闻传播播音主持专业的沈律童,以清纯的气质及模样打动导演。成为“南充旅游形象使者”。
  清纯、素雅、落落大方,这是沈律童给人的第一印象。今年20岁的沈律童系大二学生。“老师动员有条件的学生都去试试。”沈律童说,在老师期待和鼓励的目光下,她决定报名。
  身高162厘米的沈律童出生浙江省乐清市,乐清市位于著名景区雁荡山下。
  旅游形象使者将在片中扮游客
  “来报名的不少,但具备条件的难找。”“南充旅游形象使者”选拔权威、南充旅游宣传广告片艺术指导李焰钢直言,沈律童之所以入选,在于她清纯的外貌。
  据透露,他们在对沈律童挑选时,发现她的某些特征和特写,非常上镜和耐看,符合宣传广告片中特定“演员和游客”的要求,因此最终敲定了她。李焰钢说,旅游宣传广告片在央视《远方的家》栏目中插播,沈律童在片中的作用,就是以游客的身份出现,将众多分散的景点串起来,带着电视机前的观众游南充。
  “此次挑选,我们排除了商演职业者。”导演马潘说,有人建议,干脆在南充籍演员中物色,但他认为,商演职业者身上往往少了清纯。因此,这些好的建议只好暂时搁一旁。
发表于 2012-11-14 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乐清的沈律童。

发表于 2012-11-14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lol:)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