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M.H.S

央视《北纬30度·中国行》走进南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14 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乐清的沈律童。

发表于 2012-11-14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lol:)

热心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4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远方的家·北纬30°——中国行》四川篇11月15日亮相央视荧屏
南充篇分3集,暂定12月21日开播

http://www.cnncw.cn/pdf/ncwbnew/res/1/20121114/10581352859963968.jpg
阆中市“张飞”入镜
http://www.cnncw.cn/pdf/ncwbnew/res/1/20121114/80991352859963984.jpg
央视《远方的家·北纬30°——中国行》摄制组正在南充拍摄


      温馨提示    《远方的家·北纬30°——中国行》在央视四套播出,首播时间是17:15—18:00,重播时间是23:26—00:11和次日的06:13—06:58。

  首次反映北纬30°四川段的大型人文风光电视片《远方的家·北纬30°——中国行》四川篇将从11月15日起在央视四套17:15播出。目前,四川篇中的南充篇正在南充市加紧拍摄。11月13日,南充篇编导王宇在阆中市老观镇拍摄现场表示,结束阆中的拍摄后,摄制组一行将迅速转场。

  预告片将重点介绍川北皮影  今年8月16日,阆中古城迎来央视摄制组,这支为《远方的家·北纬30°——中国行》四川南充篇正式开拍打前站的队伍,此行古城主要是拍摄预告片。
  “虽说是预告,拍摄过程犹如正式拍摄。”摄制组导演王须当时对媒体表示。此行预告片的拍摄,也是为日后的正式拍摄热身。
  近年来,央视《远方的家》栏目,相继推出的《边疆行》、《沿海行》等,因其以旅游的独特视角展示当地自然风光与历史文化,从而在海内外产生积极反响并引起观众关注。
  作为该栏目推出的新片《北纬30°——中国行》,将沿我国北纬30°从东至西,记录沿途9个省、市、自治区的风土人情、自然风光及历史文化。预计行程超过2万公里。据王须在阆中介绍,预告片的拍摄涉及四川、湖南、江西、安徽、浙江5省,作为四川拍摄第四站的阆中,将重点预告川北皮影和阆中古城,而前三站的凉山、成都和乐山,将分别预告彝族火把节,长号唢呐乐舞,茶园茶馆、川剧、木偶、蜀绣、武侯祠,宋笔。
  接下来的四省,将重点预告土家织锦、苗族扎染,岳麓书院,景德镇陶瓷,婺源傩舞,黄梅戏、宣纸制造,徽派木雕,磐安炼火,乌篷船,渔民号子等。
   南充破例入《远方的家》
  据南充市旅游局局长白永强透露,由于南充地处北纬30°51′至31°51′,摄制组当初并未将其纳入《远方的家·北纬30°——中国行》拍摄范围,但后来南充之所以“破例”入镜,是靠其神奇秀美的自然风光和厚重的历史文化。“此前,该栏目派人来四川踩点时,得知南充的情况。”白永强介绍,对方来人南充实地踏看后,敲定了南充篇的拍摄计划。
  南充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后,旅游产业迅速崛起。以嘉陵江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风水文化为代表的南充旅游产品,吸引着成渝两地以及省外众游客。2006年初,当南充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发起冲刺时,这块旅游资源丰富的土地上,国家4A级景区还寥寥无几。不过短短几年时间过去,如今,当我们盘点国家A级景区时,不由惊喜的发现有一批叫得响的国家4A景区。
  或许是有了旅游资源底气,我们才得以吸引《远方的家·北纬30°——中国行》节目主动前往南充拍摄预告片。
  王须当时就说过,此行预告片的拍摄诸如一些表现歌舞的场面,到时还需邀请当地演员参与。果然,此次拍摄中,南充市一批国家非遗文化及民俗表演,就进入了央视的镜头。
   12月下旬南充亮相《远方的家》
  11月6日,《远方的家·北纬30°——中国行》四川南充篇开拍。当天上午,摄制组编导王宇带着摄制组一行出现在高坪区青居镇时,当地居民还以为是央视记者来采访新闻。
  《远方的家·北纬30°——中国行》涉及到我国众多省份,这部上百集的电视片要做到集集有看点、有亮点,确属不易。拿出力作,拿出精品,着力反映地方的人文与风光,同时还要接地气。对年轻的王宇及她的摄制组一行来说,应该是一个考验。
  11月5日下午,王宇一行抵南充当天,就在天龙大酒店召开座谈会。来自南充各县市区旅游界以及高校教授、文化界的专家、学者,就南充旅游及人文资源进行深入再挖掘。现场注意到,一直笔记不停的王宇问得仔细,并不时就“现代南充”发问。在她看来,自然与风土、历史与文化、人文与旅游的充分展示,才能体现《远方的家》主题。11月13日,摄制组一行在阆中市老观拍摄,这里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是川北灯戏的发源地,其传承数百年历史的“亮花鞋”民俗,让王宇一行眼睛为之一亮。历史上的老观,曾建立过奉国县,如今这里产出的“奉国大米”,成为当地农产品的名牌。
  据南充市旅游局介绍,《远方的家·北纬30°——中国行》在南充期间,将连拍3集,其在央视开播的时间暂定于12月21日。

热心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6 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远方的家》摄制组11月14日结束阆中市拍摄
阆苑仙境入镜来

http://www.cnncw.cn/pdf/ncwbnew/res/1/20121115/66601352948245783.jpg
http://www.cnncw.cn/pdf/ncwbnew/res/1/20121115/94961352948245783.jpg
李七月(右)正在主持


     目前,《北纬30°——中国行》已完成对四川省南充、泸州等城市的拍摄。从11月15日起,其四川篇将在CCTV-4隆重登场,播出时间:17:15—18:00和次日的06:13—06:58。每周五集,周一至周五,每天一集,每集45分钟,并持续到2013年1月底。11月14日,摄制组结束阆中市拍摄,移师高坪区青居镇续拍嘉陵江牛肚坝359°曲流。
  锦屏山上回忆杜甫
  11月11日上午,阆中市锦屏山上出现几名扛摄影机的人——央视《远方的家·北纬30°——中国行》四川南充篇摄制组一行,登上被称为嘉陵第一江山的这里,开始进入南充第六天的拍片。
  位于阆中市南郊、与阆中古城一江之隔的锦屏山,海拔虽然只有480米,但此山拔地而起,显得独特险峻。这里山峰连绵如屏,故被称之“锦屏”。
  登上锦屏山向北俯瞰,阆中古城尽收眼底。“王导,这里可能多以讲述为主哈?!”在山上选景后,李七月与编导王宇交流。“嗯。”王宇点点头,将李七月拉到一边“面授机宜”后,摄像师赶紧忙着角架搭设。
  “经千余年装点润饰,锦屏更加绚丽多姿,这里素有‘阆苑仙境’和‘嘉陵第一江山’之美誉。”随着李七月美妙的解说,摄像师的镜头顺着李七月的声音缓缓移动。
  历史上,唐代大诗人杜甫曾两次游历阆中,留下大量诗歌。其中尤以《阆山歌》、《阆水歌》出名。站在锦屏山东侧的杜工部祠堂,大有“深山藏古寺”之感。驻足祠堂前厅悬挂有杜甫《阆山歌》、《阆水歌》为代表的诗词木刻字画前,不由令人回望杜甫。
  据史载,唐朝之前,锦屏山曾建有玛瑙寺、杜陵祠、锦屏书院,明代又增建了望江楼等7座楼阁,以及吕祖殿、观音殿、武侯祠、飞仙洞等庙宇僧舍。或许由于此,继杜甫后,李商隐、吴道子、陆游等诗人、画家相继来此写诗作画,抒发情怀。
  老观古镇的“亮花鞋”
  11月13日下午,老观古镇显得有些热闹,为迎接阆中市首届农民艺术节开幕,当地正加紧排练节目。
  “这就是‘亮花鞋’?!太漂亮了。”到老观古镇拍片,刚下车就看到这一幕的王宇,高兴地叫道。古镇场头一宽敞的坝子上,30名当地群众演员们,穿着舞台服装,正在排练“亮花鞋”,她们脚下绣工精美、图案别致的双双花鞋,不仅是当地妇女对美的理解,更是当地人对本土历史文化的传承。
  据镇文化干部李玉富介绍,“亮花鞋”源于当地逢年过节的习俗,妇女姑娘们在过年期间,总要将自己绣花的鞋穿在脚上,并在场上走上一圈,妇女们以此展示自己的能干,姑娘们以此暗送秋波,寻找如意郎君。
  如今的“亮花鞋”被赋予新的内涵,加入舞蹈元素后,成为当地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今年阆中拟争取将该民俗节目推上文化部春晚。
  老观历史上曾设奉国县。上个世纪30年代,红军攻占这里时,李先念亲自指挥了几场战斗。当地厚重的红色文化让摄制组兴奋。而更令王宇满意的是,他们发现了一说春的当地艺人。
  今年56岁的赵存忠用金钱板说春,缘自祖传。他即兴说唱,将当地风土人情包括于“春”内,一口气可以说上几天几夜。而面对摄像机,被李七月提问的赵存忠不时巧妙的回答,其表现令王宇直叫“OK!”

热心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6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央视《远方的家》摄制组 聚焦仪陇客家人

http://www.cnncw.cn/pdf/ncwbnew/res/1/20121116/33711353041858515.jpg

   仪陇县乐兴乡客家人独特的生活习俗和语言,令《远方的家·北纬30°——中国行》摄制组一行很感兴趣。11月15日,摄制组出现在乐兴乡时,引起当地客家人的好奇。“能让客家人的生活亮相央视荧屏,真是件大喜事!”陪同摄制组的乐兴乡副乡长宋正波如是说。
  仪陇客家人引起编导兴趣
  走在乐兴乡场镇上,摄制组的人发现,当地人说话与四川话相差甚远。细打听才得知,原来他们是客家人。《远方的家·北纬30°——中国行》摄制组抵南之初,在与仪陇县旅游局的人交谈中,仪陇客家人就引起编导王宇的兴趣,她认为,作为当地一种特定的人文现象,仪陇客家人值得拍摄。乐兴乡位于仪陇老县城与马鞍之间,据当地人介绍,以乐兴为中心,仪陇客家人主要分布于四周丁字桥、武棚、马鞍、大风等乡镇,总人数10余万。
  研究仪陇客家人的原乐兴小学校长陈良平认为,仪陇客家人祖上来自福建。乐兴乡村民家珍藏的族谱显示,清初时,四川出现大规模外来者迁入的盛况。
  与该乡场镇群众交谈,摄制组的人听不懂客家人的话,宋正波只好充当翻译。
  内部使用客家话,与当地人交流则说当地话;当地人听得懂一两句客家话,却不会说。这一独特的语言环境构成乐兴乡奇特的人文景观。也为《远》摄制组提供了丰富的拍摄素材。
  自编客家歌传承客家文化
  当天下午,在乐兴乡场镇忙活了半天的摄制组一行,来到乐兴小学拍摄。这里,是当地客家人后代最集中的地方。学校老师讲,教这些学生最恼火的莫过于语言障碍。“他们说客家话我们听不懂,我们用普通话教课,他们也听不懂。”学校教导主任说。
  与外界相对隔离,内部相互通婚,是仪陇客家人语言能够保持至今的重要原因。客家人的饮食文化也与当地不同,其“代表作”就是远近闻名的餐桌上的“八大碗”。
  11年前,陈良平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仪陇客家人的客家话终有一天会消失。由于此,近些年来,当地人为传承客家文化作了不懈努力,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唱客家歌。当天的乐兴小学十分热闹,学校合唱队的队员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唱响客家歌——《天下客家一家人》。宋正波说,这支歌的曲子系祖传,歌词是新填的。“我们曾到福建考察过,这个曲调与当地的客家民歌的曲调一致。”
  “2006年,仪陇客家人成立了联谊会,他们与成都、福建以及台湾的客家人保持往来、交流。”主持人李七月的解说,把观众带到仪陇客家人的生活圈里。

热心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6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部邀川北大木偶亮相央视荧屏

http://www.cnncw.cn/pdf/ncwbnew/res/1/20121116/93391353041822343.jpg
《千里共婵娟》正在排练



      从四川省大木偶剧院获悉,四川省大木偶剧院的节目《千里共婵娟》已受邀参加国家文化部2013年春节电视晚会,目前正紧张排练中。
  挑选节目  《千里共婵娟》第一个入选
  据了解,国家文化部每年筹办春节电视晚会前,都会委托艺术司提前组织导排小组前往全国各地挑选具有民风特色的优秀节目。今年7月,中国国家剧院副团长、文化部春晚总导演查明哲一行来到四川省挑选节目,在沿成都、九寨沟等地考察完藏羌文化后,又来到大木偶演出基地峨眉山观看大木偶剧演出。四川省大木偶剧院院长唐国良说:“文化部春节电视晚会栏目组看完节目后,对大木偶剧非常喜欢,像找到了宝贝一般,在峨眉山连呆了三天,看了三次大木偶剧《圣象峨眉》。”
  在对大木偶剧进行了细细观赏和品鉴后,节目制作组相中了《圣象峨眉》剧目中的“民俗·蜀”和“蝶舞·梦”两档节目,随即制作团队灵机一动,决定对“民俗·蜀”和“蝶舞·梦”进行整体创编,融合为一个爱情故事《千里共婵娟》。
  四川省大木偶剧院将该节目录像和视频送往北京,经过文化部以及导排组的共同比选后,9月下旬,四川大木偶剧院创作组人员与电视春晚工作组进行对接,最终敲定《千里共婵娟》将在文化部2013年春节电视晚会上进行表演,演出节目时长为4分10秒。据查明哲透露,《千里共婵娟》为此次文化部2013年春节电视晚会第一个确定的节目。
  改编创新  提升大木偶表演的文化内涵
  9月下旬,为了让大木偶在文化部电视春晚上完美亮相,已81岁高龄的中国木偶界专家级人物刘霁老先生亲自前往演出基地,对大木偶剧进行指导,帮助川北大木偶进行制作和设计等。唐国良说:“虽然大师已进入耄耋之年,但经过大师指点制作出来的大木偶活灵活现,大木偶的表演又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远看就像个真人一样。”
  10月下旬,文化部春晚导演组还破例指派东方歌舞团的著名编导周莉亚、海政歌舞团著名编导韩珍赶往大木偶演出基地,对《千里共婵娟》进行编排和演出指导。唐国良说,文化部春晚节目制作组看中的是大木偶大而不呆、形同真人、演出时能给人以丰富想象空间的特点,经过两位名导指点后,大木偶的表演也将更为精湛。
  据唐国良透露,此次节目将打破人们心中常规的《千里共婵娟》中“嫦娥”和“吴刚”的形象,以“才子”和“佳人”以及10个“仙女”的角色来演绎这段唯美的爱情故事,主创人员还特意将川北大木偶的绝活一起融入到剧中。届时,川北大木偶将在艺人的操纵下,将“长绸舞”、“木偶书艺”等大木偶特有的技术动作一一呈现。
  亮相央视  展示南充非物质文化遗产
  11月16日,文化部春晚导演组将在大木偶演出基地对大木偶剧进行最后一次彩排验收。据悉,四川大木偶剧院表演团队目前正积极筹备中,已确定15名演员参加表演。《千里共婵娟》演出剧组将于12月6日——18日进京进行节目录制。2013年文化部春节电视晚会将于明年正月初一晚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播出。
  唐国良表示,虽然大木偶剧院演出任务繁重,但他们在保证演出之余也积极排练《千里共婵娟》,争取向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观众展示我们川北大木偶。“我们会抓住这次表演机遇,努力让大家认识大木偶,了解大木偶,爱上大木偶,向世界宣扬我们南充的川北大木偶文化,并以此作为一个展示平台,提升我们南充的知名度,让世界人民都知晓我们南充独有的川北大木偶艺术。”
  据了解,文化部电视春晚一直以浓郁的时代气息和高雅的艺术格调,受到海内外观众的广泛赞誉。川北大木偶走进文化部电视春晚,将更好地展现南充非物质文化遗产,向世界展示我们南充独特而丰厚的文化内涵。

热心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7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央视《北纬30°·中国行》摄制组聚焦蓬安县周子古镇

http://www.cnncw.cn/pdf/ncrbnew/res/1/20121117/66881353090109125.jpg


     “慢点,再走慢点,眼神要在古镇的建筑上……”11月12日,在蓬安县周子古镇看见,几位工作人员正用摄像机拍摄过往的行人。  据了解,当天在周子古镇拍摄节目的,是央视《北纬30°·中国行》摄制组。《北纬30°·中国行》是央视中文国际频道《远方的家》栏目继“边疆行”和“沿海行”之后推出的又一档大型系列旅游节目,它以“自然、家园、文化”为主题,主要拍摄北纬30°线上,中国各地自然生态背后的人文故事和普通人的生活状况。据悉,该节目将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播出。
  据编导李焰刚介绍,此次“南充行”,主要是拍摄南充市内的七大4A级景区,拍摄的第一站是蓬安县嘉陵第一桑梓景区。

热心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7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央视《歌声与微笑》来南充实景拍摄
顺庆合唱团11月下旬赴央视与全国30支合唱团PK
http://www.cnncw.cn/pdf/ncwbnew/res/1/20121117/73411353134939031.jpg



      从中共顺庆区委宣传部获悉,应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歌声与微笑》栏目组邀请,在第三届中国(南充)嘉陵江合唱艺术节上荣获全国金奖的顺庆合唱团将于11月22日飞赴北京,在央视演播大厅录制节目,并与来自全国的30支合唱团现场PK,一决高低。  “源远流长嘉陵江,千年绸都南充城——顺风顺水顺庆——吔!”当天下午,从南门坝生态公园里传出阵阵口号声,顺庆合唱团48名队员齐聚在这里,参加央视音乐频道《歌声与微笑》栏目的外景拍摄。
  “来对了,不虚此行!”央视音乐频道《歌声与微笑》栏目编导海燕说,前几天她率领摄制组在绵阳、西安等地挑选合唱团录制节目,在与东方歌舞团副团长、南充籍国家一级演员郭蓉通电话时,郭蓉极力推荐她来南充看看。
  据了解,海燕和摄制组于11月16日凌晨抵达南充,在南充停留一天,除了拍摄顺庆合唱团排练花絮和参赛口号外,还去四川省大木偶剧院、南门坝生态公园、滨江大道阳光广场等地进行实景拍摄。“你们的老乡郭蓉没有骗我,南充的风光很美,文化底蕴丰厚,合唱团队的艺术水平很高!”海燕如是说。
  据了解,《歌声与微笑》是央视音乐频道一档大型群体音乐互动节目。该栏目于每周日下午2:05在央视第15频道(音乐频道)首播,每周五下午1:30在同一频道重播。顺庆合唱团将于11月22日飞赴北京,在央视演播大厅录制合唱节目。央视在播出顺庆合唱团表演时,将分3个时段穿插展示顺庆合唱团的排练花絮、队员才艺以及南充的自然风光和多彩的文化,穿插节目总时长达3分钟。
  届时,优美的嘉陵江、千年宋代白塔、滨江大道阳光广场、南门坝生态公园、南充大剧院、川北大木偶表演等场景,将有望亮相央视。“源远流长嘉陵江。千年绸都南充城”、“顺风顺水顺庆”、“我爱嘉陵江,我要争第一,雄起!”等口号也有望由48名合唱队员向全国观众喊响。

热心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8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北纬30度·中国行》摄制组走进雅安

座谈会现场
摄制组编导周旭查阅雅安资料
开机仪式

        北纬网讯 (记者 白雨锶)“这里的宝贝很多,这里是大熊猫的发现地,是动植物的王国,是中国绿色‘诺亚方舟’”“我们这里是茶文化的发源地,是茶马交易的起点”......11月9日,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实特别节目《北纬30度·中国行》栏目组赴雅拍摄座谈会暨雅安篇开机仪式在雅安市举行。雅安市各县区委宣传部、县区旅游部门相关负责人分别从人文、地理、民俗等方面争相向摄制组介绍各自宝贝。
     据了解,《北纬30度·中国行》是中央电视台今年重点打造的一项长距离电视采访行动,节目预计制作180集,每集45分钟,是以“自然、家园、文化”为主题,集文化性、艺术性、纪实性为一体的大型旅游栏目。主要展示北纬30度沿线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
    在中国,北纬30度穿过的两个地级城市一个是东部绍兴,一个是西部雅安。特殊的地理环境、悠久的历史造就了雅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资源。央视摄制组此次到雅安拍摄,将进一步宣传雅安的旅游资源、民俗文化,提升雅安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热心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8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央视《远方的家·北纬30度——中国行》走进绵阳


     11月9日,央视《远方的家·北纬30度——中国行》摄制组一行走进绵阳采风。在为期20余天的拍摄活动中,他们将分别对绵阳市的北川、梓潼、江油、平武四县市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多层次、多角度、宽领域地进行展现。

  央视有史以来聚焦绵阳力度最大一次

  “深入绵阳采风,是《北纬30度·中国行》节目的重要内容之一,拟计划在绵阳拍摄3集,每集45分钟,前后拍摄20余天,涉及北川、平武、梓潼、江油四县市数十个景区景点,以及众多民俗、风情、人物和事件。其中北川、平武各拍一集,江油和梓潼合拍一集。”央视编导杨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北纬30度·中国行》是中央电视台国际部自2011年播出《边疆行》和《沿海行》之后的又一大型主题策划。节目以“快速记录片”手法、记者行走见闻的形式,展现同在中国北纬30度的各地旅游风景名胜、瑰丽自然风光和多彩人文风情。四川绵阳恰好在中国北纬30度的范畴之内,因此,央视摄制组将他们的镜头对准了这里浓郁的羌族风情、多彩的王朗山水、悠久的文昌文化、醉人的李白故乡、灾区的累累硕果。“北纬30度·中国行·绵阳篇”拟计划12月17日、18日、19日三天在央视四套(CCTV-4)播出,这也是央视有史以来面向全球对绵阳宣传范围最广、宣传程度最深、宣传时间最长、宣传力度最大的一次活动。


  现场拍摄 绣娘讲述重建美好家园的故事

  《北纬30度·中国行》绵阳篇的开篇之作将聚焦北川。为提高节目的观赏性,准确、真实地记录北川人民从悲壮走向豪迈的崭新面貌,摄制组一行提前两天分别从宜宾、乐山等地赶到绵阳,深入北川新县城、石椅羌寨、吉娜羌寨、恩达羌寨等地进行实地踩点,最终确定了拍摄主题、结构、主线和方向。

  开拍当天上午9时,央视《北纬30度·中国行》摄制组一行6人走进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大水村进行实景拍摄,拍摄的主要对象是大水村村主任、绣娘吴红带领村民学习羌绣致富的感人故事。

  乐观、自信、精干、快人快语是吴红给央视记者的第一印象。吴红兴奋地告诉记者:“当听说央视记者要来专访我时,我一连几个晩上都没睡好觉,心想这下我们羌绣终于可以走出国门了!”

  大水村原处唐家山腹地,地震造成山体垮塌,村庄被巨大的山体掩埋。村民以前有土地有茶园,生活悠闲自在,地震后一切“归零”。“村民没了生计,也不能总靠救济过日子啊!”吴红说,于是,被村民推选为村主任的她首先想到的是组织群众学习羌绣,并将仅剩不多的茶园恢复起来,从而达到重建家园,增收致富的目的。

  拍摄中,吴红给央视出镜记者王瑶洁叙述了羌绣的针法、颜色的搭配、绣品的造型、丝线的选择、绣制的技巧,以及教学羌绣的一个个幕后故事,最终,观众将通过电视看到一个独具特色的新北川。


热心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0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央视《远方的家》聚焦仪陇客家人
http://www.cnncw.cn/pdf/ncrbnew/res/1/20121120/15401353349107984.jpg

     11月15日,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远方的家·北纬30°——中国行》摄制组出现在仪陇县乐兴乡,引起当地客家人的好奇,而乐兴乡客家人独特的生活习俗和语言,也令《远方的家·北纬30°——中国行》摄制组很感兴趣。  走在乐兴乡场上,该摄制组人员发现,当地人说话的口音与一般的四川话相差甚远,打听才得知,当地人多是客家人。
  在此之前,《远方的家·北纬30°——中国行》的编导王宇在与仪陇县旅游局相关人士的交谈中,仪陇客家人的话题就引起了她的兴趣,她认为,作为当地一种特殊的人文现象,仪陇客家人值得拍摄。
  据仪陇县客家联谊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良平介绍,仪陇客家人的祖上大多来自广东韶关。乐兴乡村民珍藏的族谱显示,清初时,各地人口大规模迁入四川,迁入仪陇的客家人有朱、陈、张、许、潘、丁等20个姓氏,主要聚居在马鞍、乐兴、丁字桥、周河、石佛、杨桥、武棚、芭蕉、大丰、碧泉等地。发展到现在,已广泛分布于29个乡镇,总人口约22万人,占仪陇县总人口的20%。
  “能让客家人的生活亮相央视荧屏,真是件大喜事。”陪同摄制组采访拍摄的乐兴乡副乡长宋正波说,摄制组的人听不懂客家话,他只好充当翻译。
  客家人之间交流使用客家话,与当地的非客家人交流则不说客家话;当地的非客家人听得懂一两句客家话,却不会说客家话——这一独特的语言环境构成了乐兴乡奇特的人文景观,也为《远方的家》栏目摄制组提供了丰富的拍摄素材。
  当天下午,在乐兴乡场忙活了半天的摄制组一行,来到乐兴小学拍摄。这里,是当地客家人后代最集中的地方。据学校老师反映,教这些学生,“最恼火的莫过于语言障碍”。
  学校负责人孙正强说,“学生说客家话,老师听不懂,老师用普通话教课,学生也听不懂。”
  据了解,客家人虽源于古代汉族居民,但历史上的多次迁徙,使其形成了独特的语言、文化、风俗。客家人一直遵循“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的古训,因此,客家话的“客”味依然,自成体系,有24个声母、60个韵母、6个声调,与普通话大相径庭。客家人称“中午”为“昼边”、“下雨”为“落水”、“太阳”为“日头”。
  据宋正波介绍,与外界相对隔离,内部相互通婚,是仪陇客家人的语言能够保持至今的重要原因。客家人的饮食文化也与当地的非客家人有所不同,其餐桌上的“代表作”是远近闻名的“十二大碗”。
  当天的乐兴小学十分热闹,学校合唱队的队员排着整齐的队列,唱响客家歌——《天下客家一家人》。宋正波说,这支歌的曲子系祖传,歌词是新近填的,“我和同事曾到福建考察过,这个曲调与当地客家民歌的曲调一致。”
  “2006年,仪陇客家人成立了联谊会,与成都、福建以及台湾的客家人保持往来、交流……”《远方的家·北纬30°——中国行》现场主持人李七月的解说,把摄像机镜头带入仪陇客家人与众不同的生活圈子里。

热心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0 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央视《远方的家》走进德阳
两集德阳专题片12月20、21日播出



      10月29日至11月10日,《远方的家·北纬30°·中国行》摄制组来到德阳,对德阳的自然环境、文化、旅游、美食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拍摄。根据央视四套(CCTV-4)安排的播出时间,德阳两集《北纬30°·中国行》专题片将在12月20日、21日播出。  摄制组先后跑遍了德阳的6个县(市、区),在全市30多个文化、旅游、美食以及居民点上进行了拍摄,其中包括三星堆、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绵竹年画村、绵竹九龙山滑翔伞基地、汉旺地震遗址、德孝城、白马关庞统祠、德阳文庙等,以及连山回锅肉的制作过程、中江挂面的制作工艺、仓山太婆龙灯队的表演等。

热心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2 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央视《远方的家》摄制组走进升钟湖景区

http://www.cnncw.cn/pdf/ncrbnew/res/1/20121122/97631353521551421.jpg


      11月18日,央视《远方的家·北纬30°——中国行》栏目摄制组走进国家4A级景区升钟湖进行拍摄。栏目编导黄丹青、主持人李七月一行5人来到美丽的升钟湖,聚焦升钟湖的民风民俗及渔文化。  摄制组一行刚到升钟湖,两台摄像机就忙了起来。上饵、抛竿、起鱼、下线,钓手一气呵成的钓鱼动作,被镜头一一囊括。在如诗如画的升钟湖景区,李七月一路欣赏着风景,同时也不忘对着镜头介绍升钟湖的民风民俗和渔文化。
  11月19日,摄制组一行起了个大早,赶到被誉为“西部最美渔村”的临江坪村进行拍摄。在村民宋静波家,摄制组记录下了制作烤鱼的全过程。当香喷喷的烤鱼呈现在摄制组成员面前时,大家都忍不住拿起筷子去夹鱼肉,大快朵颐起来。
  “升钟湖景区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除了记录下这里的景致外,我们还特别关注当地的渔文化和民风民俗,并用镜头去还原渔民的生活,以及库区扶贫开发成果等。”黄丹青说。
  《远方的家》是目前央视唯一一档日播旅游栏目。该栏目已成功推出了《远方的家·边疆行》、《远方的家·沿海行》等节目。
  据了解,《远方的家·北纬30°——中国行》预计将于12月中旬播出,升钟湖景区将有15分钟左右的“露脸”时间。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2-11-22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特来关注。

发表于 2012-11-22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

热心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2 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北纬30°——中国行 南充拍片将杀青

http://www.cnncw.cn/pdf/ncwbnew/res/1/20121122/98281353550703953.jpg


      随着《远方的家·北纬30°——中国行》四川篇的开播,该片南充篇的拍摄也加快了进度。从南充市旅游局获悉,南充篇摄制组11月21日完成峨眉山川北大木偶的拍摄后,立即赶回南充赴西充进行南充篇收官之拍。
  ◎讲述升钟湖的故事
  11月17日,被称为西南最大人工湖的升钟湖,迎来了《远方的家》摄制组一行。站在升钟湖大坝上,远眺浩淼水域,主持人李七月认真地讲述着这座湖昨天、今天、明天的故事。
  “自从钓鱼大赛兴起后,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当天上午,“渔家乐”业主面对李七月的“拜访”,一吐内心的真实感受。虽是冬季,升钟湖边仍可见远道而来的钓鱼者,行走在户户“渔家乐”之间,摄制组如同发现“新大陆”。
  “全国钓鱼城落户这里?”听说当地已成功举办三届全国钓鱼大赛,并将“全国钓鱼城”牌子扛了回来时,李七月竟然有些吃惊地反问当地人。
  ◎◎体验“凌云飞翼”
  如果说高坪凌云山的睡佛是一幅静状的风景,那么,这里的“凌云飞翼”就是一道流动的奇观。11月19日上午,《远方的家》摄制组一行再次来到凌云山。前一次来时,由于天气原因,摄制组未能一睹这里罕见的山形地貌。当天的凌云山浓雾散开,在薄雾装扮下亮出难得的全貌。
  “看嘛,左侧就是青龙!”随着景区工作人员手指看去,凌云山著名的四象露出真容。海拔563米的凌云山,有着雄、奇、险、幽四大特色。图山和白山如同左右两翅凌空而上,与周围形成300余米的落差,造就这里险峻的山势。
  登上凌云山,摄制组巧遇“凌云飞翼”——只见白山与过龙岭之间长500余米、落差70米的空谷上方,架着一道轨道,轨道悬空距谷底最深处达120米。景区工作人员介绍,滑翔翼的动力来自两山头间的落差以及运动者自身的重量,类似自由落体的运动,产生的最大时速可达60公里。摄制组正在拍摄时,两名情侣背着翅宽4米的滑翔翼,由高至低顺着轨道滑翔而下,眨眼功夫,人机已停留在另一个山头。主持人李七月见状,也亲自体验了一把“凌云飞翼”。
  ◎◎◎镜收川北大木偶
  《远方的家》摄制组一行抵南后,把川北大木偶纳入了拍摄计划,但是,南充的大木偶表演家们全聚集于峨眉山景区商演。11月19日上午,摄制组一行前往峨眉山。
  3年前,四川省大木偶剧院投资峨眉山修建的演出厅,成为过往游客参观川北大木偶表演的好去处。拍摄该剧院新排练大木偶节目《千里共婵娟》时,摄像师从多个角度审视剧情。据该院院长唐国良介绍,为了传承和光大国家“非遗”川北大木偶,他们于8年前创新演出思路,走出院团,深入旅游景区演出,经过这么些年的市场培育,硬是让剧院杀出一条生路。如今,他们已牢固地占领峨眉山大木偶演出市场,并让川北这朵艺术奇葩名扬海外。
  “来自民间,走入中南海,登上艺术大雅之堂。川北大木偶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将多种艺术形式融入一体,不断推出观众喜闻乐见的节目。”随着李七月的讲述,川北大木偶将在《远方的家》中独树一帜,魅力四射。

发表于 2012-11-23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

热心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3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远方的家·北纬30°—中国行》南充篇结束拍摄
12月下旬CCTV-4播出

http://www.cnncw.cn/pdf/ncwbnew/res/1/20121123/89511353658849281.jpg
《远方的家》主持人李七月
http://www.cnncw.cn/pdf/ncwbnew/res/1/20121123/94231353658849296.jpg
摄制组在阆中市拍摄


     11月22日中午,《远方的家·北纬30°—中国行》摄制组来到西充县紫岩乡,一睹了汉将军纪信故里风采。当天西充县的拍摄,系该摄制组南充拍摄最后一站。“西充县拍摄后,我们将返回北京,进入制作阶段。”摄制组编导王宇表示,南充一行的拍摄活动很顺利、很愉快!
  
  在西充紫岩乡回望纪信
  关注历史及人文,是《远方的家》摄制组的兴奋点。11月22日下午,当摄制组一行来到紫岩乡时,当地的村民们像看稀奇一样。“紫岩是汉将军纪信的故里,至今,这里还流传有关他少年时期的故事。”陪同拍摄的西充县旅游局局长任家甫向摄制组主持人李七月如是介绍。
  落脚相传的纪信故宅,当地年老的村民向李七月摆起纪信儿时的龙门阵:纪信小时就非凡,一日上学拾一竹竿当马骑,骑的过程中出现奇迹,“竹马”竟变成高头战马。纪信将马骑回家中,老母见状以为他偷了人家的马,令其快快送还,不料纪信大叫“变”,战马转眼即变成“竹马”。传说终归传说,历史上纪信荥阳城舍身救主,却是史实。当年纪信被杀后,刘邦为纪念他,特设安汉县。
  11月22日下午,川北戏灯在纪信故里派上用场。王宇认为,川北灯戏是南充的民间艺术一大亮点,放在纪信故里表演,更有意思。
  央视镜头串起南充美景
  《远方的家》摄制组此行南充,走遍了除营山县、嘉陵区以外的南充各地。当地的历史文化、人文风情、民风民俗,成为摄制组关注的重点。为使《远方的家》南充篇拍摄顺利进行,南充市旅游局派出专门人员提供后勤保障,并租用两台越野车供摄制组专用。
  据南充市旅游局的邹安音介绍,从11月6日高坪区青居镇开机以来,摄制组一行先后到高坪区永安镇青林村、青居嘉陵江牛肚坝359°曲流,蓬安县嘉陵第一桑梓,仪陇县朱德故里、丁家大院、乐兴乡客家人聚居地,阆中古城以及当地的张飞庙、中天楼、华光楼、锦屏山、老观古镇,南部县升钟湖,顺庆区西山拍摄。
  关注民风民俗,包括独特的饮食文化,摄制组对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的南充,寄予很大厚望。拍摄期间,摄制组相继聚焦了南充丝绸、张飞牛肉、保宁醋、阆中酸菜面、客家人“八大碗”等。
  南充篇于12月下旬播出
  据了解,《远方的家》南充篇将于12月下旬于CCTV-4播出。
  首次来南充拍片的摄制组一行,是一个平均年龄30岁左右的团队。每到一处,他们首先了解当地情况,包括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经济社会等。从当地人的介绍中,他们不断挖掘符合拍片要求的亮点,捕捉一个个小的细节。
  “他们来后,我们也不晓得他们想要拍啥?!”11月22日上午,西充县旅游局任家甫说,紫岩乡拍摄现场很忙碌,摄制组一行工作一丝不苟、希望出新。
  “南充旅游名气不小,当地的旅游资源也丰富。”结束对南充的拍摄时,王宇表示,南充之行有些淡淡的遗憾:反映历史的多,可反映现实的少。“如何体现现代南充?”刚抵南充的首次座谈会上,她就一语中的发问。
  在王宇看来,《远方的家》一个最大的亮点,在于所反映的画面一定要接地气。而在南充篇的拍摄中,这方面有点弱。“不过,通过后期制作的南充篇,不会让观众失望。”王宇说。

热心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4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郭蓉助阵 川北大木偶助演
顺庆区合唱团获央视《歌声与微笑》“周冠军”

http://www.cnncw.cn/pdf/ncrbnew/res/1/20121124/10141353687055921.jpg
在中央电视台《歌声与微笑》节目比赛现场,郭蓉为顺庆区合唱团助阵


     11月22日,顺庆区合唱团参加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歌声与微笑》的节目录制,并获得“周冠军”。11月23日晚,该合唱团向“月冠军”发起冲刺。  “群众大舞台,想唱你就来!”11月22日晚7时,在数百名现场观众的高声呼喊中,《歌声与微笑》节目现场录制在位于北京市大兴区的央视星光影视基地准时开机。随着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白燕升的闪亮登场,担任当晚现场评委的4位嘉宾,也一一亮相。他们分别是:中央乐团男高音歌唱家李初建,海政歌舞团青年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吕薇,海政歌舞团青年歌手刘玮,著名歌手斯琴格日勒。当晚与顺庆区合唱团同台PK的,还有河北唐山市开平教师女子合唱团、山西大同市鸣一合唱团。
  比赛分三轮进行。在首轮“精彩亮相”环节,顺庆区合唱团最后一个登场,48只“百灵鸟”演唱了著名经典歌曲《茨冈》。天籁般的声音、天衣无缝的配合、整齐划一的动作,赢得现场观众雷鸣般的掌声,4名嘉宾分别给出了最高分值:4张笑脸。此时,东方歌舞团副团长、国家一级演员、南充籍歌手郭蓉,登上舞台,为家乡合唱团助演。郭蓉演唱了歌曲《飞翔》,并祝福家乡南充展翅高飞,越来越美丽,祝愿顺庆区合唱团翱翔音乐的天空,越飞越高。
  在第二轮“各显其能”环节, 顺庆区合唱团20余名演员在川北大木偶的配合下,将一曲《梁祝》演绎得美轮美奂,深深感染并吸引了观众,现场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在该环节,4名嘉宾又分别亮出了4张笑脸。至此,两轮比赛战罢,顺庆区合唱团以32张笑脸领先暂列第二名的唐山市开平教师女子合唱团1张笑脸。
  比赛进入第三轮“一决高下”环节,场下场上的竞争达到白热化,原本欢快的气氛变得有点凝重。先后登台演唱的唐山市开平教师女子合唱团和山西大同市鸣一合唱团,均发挥欠佳,仅获得13张笑脸。随后,顺庆区合唱团轻松出场,演唱了《忆秦娥 娄山关》,得到15张笑脸。最终,顺庆区合唱团在3轮比赛中,以仅失1分的优异成绩,夺得央视音乐频道《歌声与微笑》栏目的“周冠军”。
  11月23日晚,顺庆区合唱团继续向“月冠军”发起冲刺。
  据了解,《歌声与微笑》栏目由央视音乐频道精英团队重点打造,每期推出3支民间合唱团,进行互动PK。比赛期间,由嘉宾评委点评,节目以鼓励老百姓参与合唱的积极性为主,不从专业角度论英雄。该栏目是央视音乐频道首个面向平民大众,但同时不失音乐品位的大型互动节目,有望成为下一个《星光大道》,再创收视高峰。
  据悉,当天顺庆区合唱团录制的节目,将在春节前播出。

热心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4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央视《远方的家》摄制组聚焦西充忠义文化

http://www.cnncw.cn/pdf/ncrbnew/res/1/20121124/68531353687088921.jpg
  川剧《纪信诳楚》吸引了众多观众。
http://www.cnncw.cn/pdf/ncrbnew/res/1/20121124/4371353687088937.jpg
  近距离拍摄《纪信诳楚》。
http://www.cnncw.cn/pdf/ncrbnew/res/1/20121124/30751353687088937.jpg
  摄制组到后台采访演员。


     11月22日,中央电视台《远方的家·北纬30°——中国行》摄制组来到西充县紫岩乡纪信出生地采访拍摄,通过镜头展示西充的忠义文化。  据了解,《北纬30°——中国行》是央视《远方的家》栏目制作的大型纪实特别节目,该栏目于今年6月1日起在央视推出,这是央视今年重点打造的一项长距离电视采访行动,旨向观众展示中国北纬30°线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
  据该摄制组负责人介绍,此次走进西充,该摄制组将围绕中国(纪信)忠义文化之乡这条线索,用镜头诠释该县的忠义文化。
  据介绍,西充的忠义文化起源于楚汉相争的时代。公元前204年,刘邦被项羽困在荥阳,纪信假扮汉王诈降,助刘邦脱困,自己则被项羽活活烧死,其忠义精神千古传诵,被誉为开汉第一人。纪信故里紫岩乡自然成为此次拍摄的重点。
  为配合拍摄,紫岩乡纪信川剧团特地演出川剧《纪信诳楚》,这部由民间剧团自发搜集、整理、改编而成的历史剧,以戏曲的形式再现了汉将军纪信诳楚救汉的历史故事。
  据西充县旅游局局长任家甫介绍,此次,《远方的家·北纬30°——中国行》摄制组走进西充,对提升西充在全国的知名度,推介西充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忠义文化将起到推动作用。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