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钻木

雅安的朋友看过来,麻辣网友喝茶来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9-16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报名去,但没有车哈!

说到雅安,这是一个我曾经出生的省会城市,我的父母曾在《西康日报》社工作多年,见证了人民币缩小10000倍,见证了西康省從中国地图上消失。

18年后,鬼使神差般的,使我被迫响应了一个并不伟大的号召,“上山下乡”,從成都又到了这个雅安所属的名山县。名山县北距成都133公里,南距雅安17公里,以著名的金鸡关为界,也是原两省交界地。名山这个县曾在行政管辖化分上列为温江专区,是该专区最穷的县。划入雅安管辖后,列为雅安8县中最好的县。我走遍了名山22个乡,西至邛徕山脉的总扛山脚下,东至翻过蒙顶山,到达最原始的雅安上、中、下里古镇。也曾從蒙顶山的山嵴上步行走到达雅安。在蒙顶山上,见识过皇茶、雲海、怪雾、远远的大雪山………

知青年代,在那个粮票、布票,酒票....年代,见证了无数的民间疾苦,见识了不少当年的“地、富、反、坏、右”。见识了众多的活着的“胞哥、土匪”,他们是我的正副生产队长,大队书记等等,当年号称邛徕、名山10万胞哥土匪围攻解放軍进軍西藏,其实总人口也没这么多,雅安及名山两个较大的烈士陵园纪录了解放軍进藏史应该去看看。

这个这是一个我充满深情,充满无数回忆和故事的地方。

知青年代最值得自豪的两件事,一是:一个父母双亡的成都知青为写一份检查,我代为执笔写成了《给县知青办的一封信》,这封信以极其悲壮的,真实动人之言,由名山县上报雅安专区,作为文件附件下发,给八个县的数千知青带来了每月8元补助的较大利益。

二是:1976年春到至今没有破解的《10万斤粮食 失踪之谜》。由县粮食局报案,名山县公安局迁头成立了五部门联合专案调查组,要求各乡及大队干部带上公章,连夜翻山越岭召开紧急会议。公安局查了数百份每张最少盖两个公章的,知青经手开出的证明文件,未发现使用一枚假公章。县公安局退出了调查组,调查组解散了。10万斤粮食失踪,成了调查组想不通的谜。但知青们在提心吊胆之后笑欢了,好笑的是各乡及大队两级干部都承认公章是他们盖的,也确实是他们盖的,但他们决不会想到其中的秘密。我们策划了几种方式,在一个县城的赶场天,一天就传遍了全县知青,大家如法泡制。中间有的过程很精彩,空了把它写出来大家看,也给公安局寄一份这真实的记实文学。

 楼主| 发表于 2004-9-16 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西康冷雨,这下有人给我们带路了[em30][em30][em30]

发表于 2004-9-16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水芷蓝在2004-9-16 12:39:00的发言:

我想去[em07]

但我该不该去呢?

嗯..................应该不去

[em07]
你........................废话!!![em33][em33][em33]

发表于 2004-9-16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不小心掉进-麻辣!

我深深地爱上了她.

她多彩多姿的魅力,

让我流连忘怀...

可是我身在南方的小城,

不能和亲爱的网友欢聚-真遗憾,

但我会用心支持你们-

因为我爱麻辣,我爱你们.

[em07]

发表于 2004-9-16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em06][em06][em06][em06][em06][em06][em06]

发表于 2004-9-17 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雅安是个好地方,值得一去,离成都又是那么的近在之尺,方便啊1我自己就要邀上几个朋友去玩![em07][em07][em07][em07][em07]

发表于 2004-9-17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雅安的朋友一路玩好

发表于 2004-9-17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要去,报个名

到时在体育场老地方见吗?

我可不可以搭他们的车啊?我要和帅哥坐

发表于 2004-9-17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想认识雅女啊!QQ:124065613

[em07]

发表于 2004-9-17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三,你..........,你还当人家三哥,没门

你坏蛋,去嘛,小心鱼撑到你,雨淋到你.....美女不理你

[em07][em01][em11][em11]

发表于 2004-9-17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em01] [em07]好大的鱼刺耶

发表于 2004-9-17 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雅安是我的家乡,欢迎大家去看雅安,品雅安,了解雅安。

发表于 2004-9-17 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去。。。。。。。。。。。。但是女儿要上课。。。。。。。。。。。。[em07]。。。。。。。。。。。。。。。。。。。。。。。。。

所以为了祖国的强大,我只有做出牺牲了。。。。。。。。。。。。。。。。。。。。。。。。。。。。。。。。带女儿去川大上英语!!

[em03]
lzh

发表于 2004-9-17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4-9-17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去不了[em01]

发表于 2004-9-17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em02][em02] 俺去不了,羡慕...

发表于 2004-9-17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想去!

 楼主| 发表于 2004-9-17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蒙顶山古老茶文化/多图


  自古以来,四川就是我国栽培茶树最早的地区,三千多年前的西周初期,就以盛产茶而著称于世。蒙顶山为蜀郡种茶的发源地,也是我国名茶的发祥地。蒙顶山古名蒙山,坐落在四川盆地边缘的雅安市名山县境内,它久负盛名,从唐朝“蒙顶茶”作为贡茶时而闻名遐迩。爱茶的人,最能品味吟唱千年绝句“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  

采茶

  蒙山茶史

  蒙顶山是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人工种植茶叶最早的地方。追溯蒙顶山茶的历史,始于西汉,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公元前53年,西汉药农吴理真,在蒙顶山发现野生茶的药用功能,于是在蒙顶山五峰之间的一块凹地上,移植种下七株茶树。清代《名山县志》记载,这七株茶树“二千年不枯不长,其茶叶细而长,味甘而清,色黄而碧,酌杯中香云蒙覆其上,凝结不散。”吴理真种植的七株茶树,被后人称作“仙茶”,而他是世界上种植驯化茶叶的第一人,被后人称为“茶祖”。  

蒙顶山茶树

  从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蒙顶山茶即被列为中央朝廷祭天祀祖与皇帝饮用的专用贡茶,直到公园1911年清王朝被推翻,长达1164年。成书于公元813年的唐代地理志代表作《元和郡县志》记载:“蒙山在县南十里,今每岁贡茶,为蜀之最。”唐文宗开成五年(公元840年),日本慈贵大师园仁从长安归国,唐朝皇帝赠给他的礼物中,就有“蒙顶茶二斤,团茶一串”,作为天子礼物,蒙顶山茶成为了国家礼茶。

  蒙山仙茶

  蒙顶山素有“仙茶之乡”的美誉。蒙顶茶是四川蒙山各类名茶的总称,主要品种有甘露、黄芽、石花、万春银叶、玉叶长春等五种传统名茶,及特级绿茶,各级烘青、炒青,各种茉莉花茶,沱茶,南路边茶等,它们是贯穿我国茶史的名牌茶。  

“皇茶园”与七株仙茶

  蒙顶茶之所以享有经久不衰的盛名,首先在于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古籍记载:“蒙山上有天幕复盖,下有精气滋养”,“蒙山之巅多秀岭,恶草不生生淑茗”。蒙顶山由上清、玉女、井泉、甘露、菱角等五峰组成。诸峰相对,形状似莲花,山势巍峨,峻峭挺拔。全年平均气温14.5℃,年降水量2000~2200毫米,常年细雨绵绵,烟霞满山。这种云雾弥漫的生态环境,能减弱太阳光直射,使散射光增多,最有利于茶树生长发育和芳香物质的合成。

  另外,蒙顶茶有两千余年的加工经验,从采摘、制作、拼配、包装等各个环节,都一丝不苟,做工考究,因而品质上乘,别具风味。它们形美色绿,汤碧清沏,味醇鲜爽,香郁幽长,内含物质丰富。色、香、味俱全,实有饮茶解闷,闻香爽神的功效。唐人李肇的《唐国史补》中说:“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众。剑南有蒙顶石花,或小方,或散芽,号为第一"。

  蒙山茶诗

  蒙顶茶文化的人文精神,当属茶中之最,历代达官贵人、文人墨客盛赞蒙顶茶的文章有几百篇之多。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琴茶》一诗中有:“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的咏叹,“渌水”是古代名曲,白居易将其与蒙顶茶相提并论,足见白居易对蒙顶茶的喜爱。黎阳王在《蒙山白云岩茶诗》中,高度评价蒙顶茶说:“若教陆羽持公伦,应是人间第一茶”,表达了他对蒙顶茶酷爱至深的感情。唐代以后,蒙顶山被封为圣山,专门种植贡茶,只有达官显贵才能饮到蒙顶茶。当时诗人孟郊,官位较低,只有向在朝廷为官的叔父要蒙顶茶,就吟出“蒙茗玉花尽,越瓦荷叶空……幸为先寄来,救此劣病躬”。刘禹锡对皇朝急催贡茶的作法不满,在《西山兰若试茶歌》中唱道:“何况蒙山顾渚春,白泥赤印走风尘”,在《效蜀人煎茶戏作长句》中唱道:“饮囊酒翁纷纷是,谁尝蒙山紫笋香”。

  蒙山茶贡

  蒙顶茶从唐朝开始被列为“贡茶”,一直沿袭到清末。我国研究茶史的专家惊叹:这在中国茶史上也是罕见的。蒙顶贡茶分为“正贡”与“陪贡”。  

仿古采制“正贡茶”祭礼

  “正贡”茶是皇帝用来祭祀天地、宗庙的,每年在蒙顶山“皇茶园”采摘。“皇茶园”始建于唐代,先称贡茶院,后称仙茶园。明孝宗弘治十三年正式命名为“皇茶园”。它是用石栏围起的面积仅3.5平方米的肥土沃壤,位于蒙顶山五峰之间的凹地,因地势低凹,每次遇到降雾天气,这里的雾气总是最后散去,它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是山中最适于茶叶生长的地方,而它也是吴理真选择种植七株仙茶的地方。

  在每年春茶采摘的时候,地方官择吉祥之日,率领乡绅僧众,祭拜神灵,然后由12名采茶僧(象征一年12个月),在“皇茶园”采茶。在这里,采茶僧沐手、薰香,采茶时每人采摘30个芽头,12人共采茶360芽(象征一年),这些采摘的皇茶将被送往古代僧人专制皇茶的地方——智矩寺加工精制。在智矩寺,僧人们用最传统的制茶方式制茶,他们利用竹剪选裁茶叶,然后焙炒、揉搓成形、摊凉、微火慢焙、摊凉、皇茶入银瓶、装箱盖印,最后交付送茶使者送往京都进贡。

  “陪贡”茶则制28斤,只供皇帝享受。这28斤贡茶是在“皇茶园”外的百亩茶地中采摘的。古时因皇帝要求喝道原味的蒙顶茶,就让数名16岁处子之身的童女,在禁食辛腥,吃斋一个月之后,用嘴唇一个个将芽头采摘下来,以此避免指甲对芽头的破坏,保证芽头的新鲜。采摘下的芽头再送往智矩寺,由制茶高僧经过多道工序加工为“陪贡茶”,然后同“正贡”茶一道送往京都。

  蒙顶山制作贡茶的寺庙——智矩寺,也有一段传说:寺内塑有两条石龙,一条称干龙,一条称湿龙。干龙一年四季朴朴生灰,雨过风吹,浑身无水迹;而湿龙则相反,一年四季龙身含水欲滴,晴天潮湿,雨来前更见湿润。因而老百姓奉为“神龙”,终年香火不断,也成了蒙顶山古代的“气象台”。

  蒙山茶道

  宋代,在蒙顶山结庐修行的禅慧大师在总结蒙顶茶文化历史的基础上,创立了蒙顶茶技、茶功、茶艺三绝。虽然现在有很多技艺已经失传了,但蒙顶山风景名胜旅游区组织专家学者经数年挖掘、整理后,让失传已久的“龙行十八式”、“风行十二品”等绝技重见天日。  

“风行十二品”茶艺表演  

“龙行十八式”茶技表演  

掺茶

  “龙行十八式”是融传统茶道、武术、舞蹈、禅学、易理为一炉,因每一式均模仿龙的动作,充满玄机妙理而得名。它从宋代留传至清朝末年,后因历史战乱,逐渐隐迹消声而失传。“龙行十八式”茶技包括神龙抢珠、玉龙扣月、飞龙在天等18个不同姿式的掺茶动作。掺茶者手提长嘴铜茶壶(1米多)时而在头顶飞舞,时而又在腰间盘旋,尔后又准确无误地将茶壶抓在手里,从头顶、从腰间、从肩上、从背后……万无一失地把热茶掺到茶碗里,动作刚健有力,变化多端,让人不由的产生饮茶的欲望。

  “风行十二品”茶艺讲的是如何泡茶、闻茶、送茶、饮茶的奥妙,它包括玉壶蓄清泉、甘露润仙茶、迎客凤点头等12式。表演者按照每一式将茶叶泡好,然后将热气腾腾、香气怡人的蒙顶茶献于品尝者。看着优雅的表演,品尝着蒙顶仙茶,让人有一种身心放松,心旷神怡的感觉。  

茶道表演队

  现在蒙顶山组建了一支“蒙山派”茶艺表演队伍,他们在四川茶道功夫最全、影响最大,曾在成都、南京、深圳旅交会表演,在中央、广东、云南、贵州、四川等多家电视台亮过相。

  古时,蒙顶山有着辉煌的历史,今天,蒙顶山开发的脚步声走得更响,特别是蒙顶山茶文化尤令人心醉。(陈程实习记者韩京)

  

发表于 2004-9-17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哇!!!!!!!!!!!!!!

俺好想去,好漂亮哦!!!!可惜去不了

等俺筹到钱,你一定要带俺去哦

[em31][em31][em31][em31][em31]

发表于 2004-9-17 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一个可以清心的好地方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