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扫一扫 下载APP
微博扫一扫 关注微博号
微信扫一扫 发布留言帖
是应该提醒一下相关的职能部门管理一下,应该在课堂上讲的,硬是要等到补课的时候讲呀,拿钱的就能听,不拿钱就听不成.
唉,老师,我曾经最崇敬的人!!!!!!
举报
全部评论 按赞排序
理性看待高考,正确审视教育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缓缓落下了维幕,然而席下的观众并未离开看台,幕后的工作人员成为他们关注与谈论的焦点。他们是这一幕热剧的导演,作为一名看客,不论是官员、家长、教师、学生还是关心教育的普通人,我们都应理性看待这一牵动千万人心的事情和那些幕后的人们。
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高考及教育呢?
一、正确认识我县今年高考成绩--仍居巴中市前列。
(前面有朋友已经说得很明白了,我就不再赘述)
二、理性认识教育--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
1、让教育回归正确的航线。 教育有着它自身的特殊性,关系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壮大,但它的社会效益却无法用具体的数字准确量化,它对社会文明进步的促进作用是长远的、隐性的。在无法正确评价教育成绩时,人们便很自然地把一年一度的考试特别是高考作为考量教育成败的依据,有时甚至是唯一依据。这一恶性宿命论不仅蒙蔽了家长与关心教育的人们的眼睛,更重要的是它催生了教育界致力改革的应试教育,严重扭曲了教育的本质,也让学生一直承受着本不应有的负担与压力,逼迫教育从素质教育走向应试教育而偏离了它应有的航向。教育在舆论的狂潮下要回归自身航线又力不从心。
2、给孩子们一块成长的净土。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教育本身和社会外在因素的综合体,其人员有教师、学生、管理者,教育环境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要素。在现实中,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显得并不协调,当经济改革取得丰硕成果,人们在享受金钱带来的物质消费的喜悦时,却在有意无意间把对教育的关心,特别是对自己孩子的教育远远地放在了一个容易淡忘的角落,现在我县学生总数中56%的留守学生就是最有力的证据。当那些在外为改变生活而忙碌的家长们把浸透他们汗水的钞票寄给他们的孩子时,他们会想到这些钱进入网吧、变成烟圈、流进啤酒瓶甚至其它不健康的场所的后果吗?在正常工作时间外,学校有什么办法能阻止学生上述行为呢?这些教育的伤痛更多的让学校承担了,家长在指责、社会在埋怨,人民不满意。我们在此呼吁那些善良的家长和关心孩子的社会人士,给孩子们一片成长的净土吧!
3、关心我们的教师。下面是我县一所学校教师体检结果统计:参检人员284人,体检健康人群63人,仅占实检人数的22.18%;亚健康人群56人,占实检人数的19.72%;诊断有疾病人群165人,占实检人数的58.10%。一所学校仅有22.18%的老师是健康的,这应是我们的社会之痛!其次, 再看看老师的收入吧,去年开始实行“阳光工资”,教师的工资涨了,一位工作15年的老师每月能领1100元左右,工作30年以上的能领1600元左右,刚参加工作的能领900元左右,现在可别指望还有津贴。这样的经济收入能让老师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吗?这也是我们教育之痛!同时也衍生出许多教师违规办补习班的事,让部分家长不满意。
老师,为人师表首先你先要懂得怎么做人,还要教学生怎么做人 不仅局限书本知识
城市、县城(含镇)学校有条件的可实行“朝九晚五”作息时间;不能实行的,早上行课时间(含朝会)不得早于8:30
说起恼火~
通江的伤心事哦
我们欢迎社会舆论监督,但反对歪曲事实!
我们需要关心支持,反对冷言冷语!
我们需要建言献策,反对不切实际!
我们需要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反对无理取闹伤害感情!
29的朋友你在为通江教育发展添乱!
成都、绵阳的学生都在补课,通江为什么又不可以呢?你可以到成都去闹吗,干吗在这里发言。。。
各位别争了,通江教育滑坡才开始,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我也是一名教师但我教的学科没人来补课.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那有那么好的事,只要是学生自愿的,有什么不可以,你们到外面去看看就知道了.如果全部按省教厅的文件办,教师和学生都好耍,但到头来是谁受害?上学期,通中、二中、实验中学初中都在上早、晚自习,怎么没人去反映?星期六学校给初三学生补课怎么没人去反映?这些都是违规,是侵占了老师的休息时间,有人要说,学校给了钱,是给了几块钱,可能有7、8元一节课,加班按规定是工资的2倍,每天至少应有60、70 ,高的有150、160(高级教师工资每天有80左右),谁给?其实教师们希望严格按规定办事,那时通江的教育就要上一个新台阶了!!!!!!!!!
遇到下雨除去车费,高中教师下剩3元左右,初中教师下剩2.6元左右。
看来你是个唯恐通江教育不乱的家伙,你再次把这个贴发出来,招来不明真相的人曲解通江教育,用心之险恶,路人皆知。你在此又没有振兴通江教育的良策,空吼什么?多为通江教育的发展贡献点什么吧!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多理解、多友善、多支持。
多总结、多专研、多提高。学校、家庭、学生、老师、领导、社会、组织多多关爱!!!
各位的心意是好的,但是要理性的看待这个问题。我仅仅提供一点我的看法(我是通江的,但是现在不在通江)
考生报考人数这几年呈倍壮增长,这个我相信大家都没有怀疑,因为一上网就能够查阅相关资料。
至于说高校招生人数增加,去提请大家注意一点,增加的实际就是以前的专科,本科投放名额实际上是减少了的。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看这两三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四川的投放名额,是逐年减少。国家的毛入学率,实际上是把专科等都算上去的,包括我们巴中的电大。而我们追求的是本科与重本,所以就觉得逐年下滑,这实际是一个整体趋势(大家去浏览百度贴吧里的"成都七中贴吧",他们的学生都在感叹,理科不能够全部上重本了)。
教师流失是一个整体趋势,个中原因不需要我多说,各位高人都明白,如果把这个帐算在一个校长什么的身上,是不是有点不合理呢?并且,教师流动一直都存在,如我们各个区乡的教师往城里走,那么各个区乡的校长是不是就该辞职呢?
学生流失,大家去看《南方周末》,就会知道这是教育产业化带来的恶果。我们也知道,生源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一切。我一直认为:高徒造名师。如何留住优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但是我可以说,至少短时间内,是我们不能够解决的问题。
我们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要理性。让我们携手,共同搞好通江的教育,一起为她呐喊,而不是幸灾乐祸的看热闹,好吗?
一个好的学校,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好的师资,二是好的学生,三是好的设施。通江县中学现在都具备吗?政府你把我们县中建设成了巴中市一流的校舍了吗?文教局你把我们的县中教师配置、培养成了全市内的一流队伍了吗?搞义务教育的学校和家长九年时间你否把孩子们培养成了合格、优秀的高中生?三个问题搞清楚了今年高考“滑坡”的原因也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