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
在今天的平昌响滩镇的胡家梁下响滩场的檬子垭,那石壁上有红红的一个鬼头刀的印子!鲜红鲜红,十分逼真!据说就是“反王”鲜大川当年扯旗造反时,杀恶霸(他的堂叔)惊动上苍所留下的古迹!老人们还说:“在川陕地界原来有一部写鲜大川的戏……戏里的武生(饰鲜大川者)唱:我乃四川北道,保宁府,巴州县,鼎山区,楠木(响滩别称)场,盖山寺下,挖断垭,埂石盘,洩风洞人也!……”至于戏的情节已被淹没于民国。据说,有族人当“反王”,是辱没先人祖宗的。于是身为民国县长的鲜玉亭先生,下令停唱此戏!所以,已失传了。
其实,以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看,鲜大川实在是一个大大的农民起义的英雄!他是清嘉庆年王聪儿起义军中以巴州罗其清为首的巴州白号麾下的副职。他是让官军闻风丧胆的能征善战的一员虎将!
鲜大川本是现在平昌县响滩镇帽合山八角石鲜氏一农民,会打铁,人称“鲜铁匠”。此人生得虎臂熊腰,体形魁梧,臂力过人,据说可抱起水牛走一根田埂。他有个族叔鲜文炳是个武举,见他是块料,就义务教他习武。他又特喜好武艺拳脚功夫,几年后功夫闻于乡里。
清乾隆58年(1793年)春,保宁府派来一个姓贾的八抬税官,人称“贾八抬”。此人一到楠木场(响滩)就迅速与恶霸豪绅狼狈为奸,尤以鲜大川的堂叔鲜文芳为最。他们罗织罪名,鱼肉乡里,弄得民怨沸腾!鲜大川一心匡扶正义,为乡亲们讨回公道!一天,大川佯装喝的酩酊大醉,故意与“贾八抬”撞个满怀!贾八抬火冒三丈,口出恶言秽语。众人山呼“掌嘴!”大川将那狗官摔翻在地,一镇拳打脚踢,打得一街人奔走相告,喜气洋洋!
大川逼迫狗官交代其罪恶,使鲜文芳的丑行暴露无遗!鲜文芳恼羞成怒,利用族权将他逐出祠堂,不得回家入籍。他就到陕西汉中当起“背老二”。此间,他结识四方豪杰,同时加入了白莲教。
白莲教,又叫白莲社,它融佛教、命教、弥勒教于一体的宗教组。他也不准犯“五戒”,主张“同生死,共患难”,并且宣传“入教就分田地!”失去土地的农民自然争先恐后地参加!它的特点是:凡是白莲教人士,一方有难,迅速通知其它各方火速驰援!
当时土地兼并严重,贫富十分悬殊。有这样的民谣:“富家卖米贵如珠,穷人鬻女贱如土。米价日增女价贱,鬻女换得几时苦?”整个川东北又连年干旱,灾民遍野寻神仙土为食!实际上国中遍地薪柴,只差一个火星引燃而已!
嘉庆元年(1796)秋,达州徐天德与东乡(今宣汉)冷天禄、王三槐等领导白莲教起义!巴州楠木(响滩别名)的鲜大川与其三合场(今仪龙三河)的表弟苟文明率族人响应!同时有巴州的岩口(今属平昌)人罗其清,通江麻坝寨的冉文俦、冉天元起义与以声援!
川中白莲教起义前,于1795年秋,襄阳王聪儿已高举起义大旗!在徐天德、冷天禄、王三槐、鲜大川、苟文明、罗其清、冉文俦、冉天元以后,又有万源的太平乡的殷成富、龙韶舟、徐万富相继起兵!起义的战火迅速烧便川东、川北,大有燎原之势!紧接着又是陕西安康的冯德化、林开泰、王可秀、胡知和先后起兵相呼应,形成川陕鄂一体的态势。起义军已达10万之众!
当年,1796年,鲜大川在方山坪与罗世清相知后,一同回到楠木场,在苟文明(人称苟诸葛)的建议下,在冒合山、三槐院、洩风洞悄悄打造兵械。此机密不知被另一个寨子的地主恶霸侦知,就以送春联:“皇恩浩荡扫平叛逆清华夏,圣眷宏惠桃符万象更新春”以挑衅!大川怀疑是堂叔鲜文芳走漏军机,于是杀其堂叔祭旗!那血光冲天,就在檬子垭的石岩上印下了那个鬼头刀影!祭旗后初试牛刀,就攻打那送春联的寨子。最初不明地形,又中埋伏,未能获胜。
他们接受苟诸葛的建议:先派人以算八字为名,到寨里走动半年后,再攻此寨,大获全胜!
此后这支农民起义军在初试牛刀取胜后,各路头领歌率族人参与了著名的东乡会战。
朝廷得知川东、川北白莲教起义,忙派四川代理总督英善带兵进剿。达州之徐天德、万县之万大鹏、宣汉东乡之王三槐三路人马,于腊月二十九攻破东乡县城,活擒知县张宁阳,战死副都统陆陵!除夕夜成了起义军的庆功夜!
嘉庆二年(1797)正月十七日,嘉庆知道东乡失守,十分震怒,严旨广州将军明亮、侍卫大臣德勒泰带兵镇压,仍不放心,于二月初,又调陕甘总督宜绵出任四川总督。总领川、甘、陕、豫、楚五省军务。数十万官军向东想麋集!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在东乡的白秀山顶,起义军凭着山高林密,战士勇猛;官军凭着将多兵广,粮草充足,相持数月,起义军伤亡惨重!在这种情形下,由王三槐掩护徐天德率部突围。正在激战时,双方僵持不下,突然官军德勒泰部和罗思举所部的乡勇后队的阵脚大乱。
原来,在王三槐、徐天德与敌激战时,在巴州的方山坪罗世清、冉文俦所部起义军也被官军包围着!恰在这当口上,鲜大川、苟文明引领由楚入川的王聪儿、姚文富所部义军经通江沙河坝会合方山坪,大败官军!随即又兵分四路,驰援东乡义军。从官军屁股上猛插几刀,又激战数小时。官军大败!这就是有名的东乡会战!
大战后,各路人马移师巴州岩口方山坪会圣岭。起义军已拥有20多万人马。在岩口方山坪会议上,各路指挥公推王聪儿为总指挥。大家有研究了开展更大规模的斗争的战略部署:“分兵合击,时聚时散”的根据地与游击战相结合!同时,将起义军分为八号:
姚之富、王廷昭、王光祖、樊仁杰、李泉为襄阳黄号;
高君德、张天德、为襄阳白号;
张汉潮为襄阳蓝号;
罗世清为巴州白号,鲜大川、苟文明副之;
徐天德为达州青号,徐天寿、王登清、王学礼副之;
王三槐为东乡白号,冷天禄、汤思俊、刘学伟副之;
龙绍周为太平黄号,徐万富、唐大信副之;
冉文俦为通江蓝号,王世虎、李秉、冉天元副之。
会议决定:襄阳黄号、巴州白号、通江蓝号人马驻川,以协助陕、甘起义军发事,巩固川东、川北根据地;其余人马随总指挥进入湖北。
分兵后的1797年6月,冉文俦率军从王家寨突击到方山坪与巴州白号罗世清合兵一处。于次月在现平昌的泥龙大败清军于泥龙庙和马鞍山!同时襄阳一支义军又回师川东,入通江沙四坪,又分别以青、黄、蓝、白四色为号,罗世清、冉文俦等率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入通江县城,杀死知县涂陈策!接着又攻击巴州、仪龙、营山等地。
11月,勒保率官军九节梁大败起义军。
12月,张汉潮率起义军自广元入巴州,与巴州义军会合,军马达10万之众,列阵四十余里。
嘉庆五(1800)年,农历正月初五,冉天元率义军西充高院场杀死清川北督军朱射斗!五月冉天元在马蹄岗战斗中中箭被擒,后被押至成都,以碣刑处死。
冉天元牺牲后,坚持斗争至1802年,清军以大兵力围困和诱降双管齐下,最后被官军镇压。
《巴州县志》云:“收埋白莲教军和百姓死亡尸骨葬于北门外,人称“万人坑”是也。白莲教从1796年至1802年,活动达七年之久,虽曾起义失败,但其首领罗其清、鲜大川、苟文明、冉文俦、冉天元等领导的贫苦农民与反动统治者的斗争,永远在劳动人民心中抹不去!”
(由于时间久远,诸多史料被淹没,现在清理,又伤心于相对知情人尽亡故,故以不能穷其脉络,尽述其史事为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