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川汉之音

[交流共享] 易俗演唱四川汉调桄桄(双头案)唱段苦皮二流(82年录音)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8-25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bzchuanjutuan 发表于 2013-8-24 17:4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好听,唱得好啊!

谢鼓励哈。

发表于 2013-8-25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四川汉剧及汉调桄桄
汉 剧

  汉剧在清代初期形成于陕西汉中,四川习称“汉中二黄”或“汉调二黄”,别于湖北汉剧。实有二黄、西皮、桄桄、郿鄠4种声腔。清代咸丰、同治前后陆续流入川西北一带。金堂县人杨少成去陕西学艺归来,于民国4年(1915年)在广汉县连山镇参与创办玉清科社,传播汉剧。以岳易凤、刘久强、李天文等为主要演员的“老陕班”、“陕戏班”(汉剧),民国期间在川西地区流动演出,颇受观众喜爱,时有“看了岳易凤,肚皮都不痛”之谚。汉剧入川后吸收了川剧锣鼓,取代了原来的包包锣等打击乐器,上演了川剧《游江南》《二里坳》等高腔戏。川剧的胡琴、弹戏也吸收了汉中二黄的唱腔艺术,引进了《走南阳》《反徐州》《合缝裙》《黄界驿》等一些汉剧剧目。散班后艺人们分散到川剧团谋生。
  常演剧目有:《二里坳》《二度梅》《七人贤》《八件衣》《九莲灯》《天波府》《王宝钏》《丰收之后》《反徐州》《月光带》《双凤冤》《文昭关》《水乡游击队》《打龙棚》《击鼓骂曹》《北天门》《生死碑》《白玉楼》《司马茅告天状》《百花诗》《乔子口》《伍员逃国》《合缝裙》《杀狗》《刘文学》《收姜维》《苇塘星火》《花荣射雕》《走南阳》《佘赛花》《补缸》《陈若霖斩皇子》《枫洛池》《卖画拍门》《斩六郎》《罗成修书》《牧虎关》《征北海》《受禅台》《夜光杯》《法门寺》《定军山》《孟丽君》《春秋配》《武采桑》《南阳关》《追鱼记》《单刀会》《洪羊屿》《济公传》《首战平型关》《秦香莲》《射白鹿》《海瑞罢官》《梅伯抱柱》《黄界驿》《铡侄》《寇准背靴》《朝阳沟》《裁衣》《焦裕禄》《游西湖》《渭水河》《雷锋》《瑶山春》《蝴蝶杯》等250余出。
  温江专区汉剧团 1956年,彭县川剧团的原陕班汉剧老艺人岳易凤、刘久强、李天文等给学员排出郿鄠调戏《走南阳》和汉中二黄《牧虎关》,11月在成都参加四川省戏曲剧团青少年演员观摩演出大会演出。《走南阳》一剧共获演员、教师、演出、音乐、打击乐5项奖,得到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和四川省文化局的重视,由省文化局在省内部分川剧团中抽调原陕班中老年优秀汉剧演员和乐员,从彭县川剧艺训班中抽调部分学生,于1957年正式成立了温江专区汉剧团。指导员兼副团长汪洋,副团长李少坤、周泗洪、朱少南。发掘剧目《二度梅》《七人贤》《春秋配》《九莲灯》等百余出,移植剧目《追鱼记》《天波府》《双凤冤》《司马茅告天状》等。1960年,汉剧团和专区川剧团、文工团、杂技团合并为都江人民艺术剧院,此团改名为都江人民艺术剧院汉剧团。书记兼团长张福成,副团长李少坤、王文玉。改编剧目《陈若霖斩皇子》《斩六郎》《枫洛池》《生死牌》《朝阳沟》《苇塘星火》《首战平型关》《丰收之后》等。创作现代戏《焦裕禄》《雷锋》《刘文学》等。1971年汉、川、文、杂4团合并为温江专区宣传队。1975年恢复剧团建制,团长李少坤,副团长庞家麟。1979年下放广汉县,决定保留汉剧,发展川剧,改名广汉县剧团(现为广汉市剧团),团长易俗,副团长庞家麟、江元荣、廖世勇、陈怀云。1980年5月在成都演出了汉剧《游西湖》《寇准背靴》《杀狗》《铡侄》《牧虎关》《卖画拍门》等。主要演员有李少坤、庞家麟、易俗、杨蕴辉、向庆芳、陈开福等。

汉调桄桄
汉调桄桄又称汉调秦腔、南路秦腔、桄桄戏,是明代末年关中秦腔传入汉中地区与当地方言和民间音乐结合而形成的梆子声腔剧种,主要流行于陕西南部的汉中、安康一带,并曾流传到川北、陇东、鄂北等地。
汉调桄桄在其自身发展的漫长历程中,由于汉中毗连四川,水路直通湖北武汉,又与川剧汉调二黄进行了艺术上的不断交流,致使汉调桄桄既保持秦腔高亢激越的特点,又融入川剧和汉调二黄柔和婉转等长处,使其特点也显得更为突出。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3-8-31 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