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豌豆哥哥

【原创】是谁感动了2007,是谁温暖了2008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3-7 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山13农民义举融化冰雪 感恩情铸新唐山精神

 

被河北省委常委、唐山市委书记赵勇盛赞为中国农民的好儿子——13位赴湖南郴州救灾的义士全家福。

2008年初南方一场罕见的雪灾,震惊全国。河北省唐山市13位农民兄弟自费奔赴湖南抗雪救灾的义举,也震惊了中国。在湖南郴州救灾一线的13位农民代表宋志永说:“三十年前唐山大地震时,全国人民都在支援我们,现在南方遭了雪灾,我们也应该去支援他们!”媒体评论他们的举动感动了唐山,感动了中国。

  雪灾面前唐山13农民兄弟以行动融化坚冰

  2008年南方的一场雪灾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全国各地纷纷伸出赈灾援助之手。在2月6号(大年三十)的下午,唐山市玉田县东八里铺村13位普通农民带着3万块钱悄悄踏上了自费去湖南救灾的路途。

  大的62岁,小的只有19岁,在领队宋志永的带领下,13位质朴的农民兄弟仅仅为了一个信念:感恩图报,为加快灾区建设尽自己的一点力量。到达湖南郴州后,宋志永扑到救灾单位负责人面前:“我们是唐山来的,愿意义务救灾,干不了技术活,我们可以抬工具,运材料,让我们参加吧!”从此,修电塔,扛材料,湖南抗击雪灾的现场有了13个普通农民的身影。连日来,这13位农民兄弟成为全国注目的英雄。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新社、光明日报、湖南日报、河北日报、河北电视台等几十家国家及省级媒体对他们的事迹争相报道,各大网站也纷纷转载相关报道。

  河北省委常委、唐山市委书记赵勇得知13位农民自发赴南方救灾的事迹后,深受感动,在致13位勇士的信中他动情地写道:“你们的行动,体现了新唐山精神,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带去了720万唐山人民对灾区群众的深情厚谊。”2月18日,赵勇专程赶往玉田县十八里铺村,他在慰问13位抗灾勇士家属时说:“他们的义举体现了唐山人知恩图报的特殊情结,体现了唐山人感恩社会、倾情回报的高尚品格。爱心之城是唐山最响亮的名片!”

  “帮一点”精神打造唐山的“爱心名片”

  唐山是一座知恩图报的城市,是一座充满爱心的城市。南方遭遇百年不遇的雪灾深深震撼了唐山人民的心。时光倒流,30年前那场震惊世界的唐山大地震,令唐山人刻骨铭心。来自全国各地的救灾物资涌向唐山,2百多个医疗队,5万帮扶人员奔赴唐山,“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把爱心回馈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是许多经历了大地震洗礼的唐山人最朴素的愿望。2007年1月4日,唐山丰润区的一位67岁老人来到唐山市慈善总会筹委会为困难职工捐款1000元,只在捐款票据上留下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化名“帮一点”。至此,“帮一点”爱心行动开始以唐山为发源地,播洒在河北大地上。2月唐山市文明办向全市人民发出了广泛开展“人人都来帮一点,共建文明和谐大家庭”主题实践活动的倡议,唐山市民积极行动,纷纷伸出帮扶之手,“一助一扶贫济困”、“心系春蕾女童、情暖贫困母亲”在唐山市慈善总会筹委会筹建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就已收到各界捐款23.2万元。

  张北地震时,29辆卡车满载着唐山人民无私援助的救灾物资第一批到达灾区;新疆喀什地震后,又是唐山人民率先向灾区发出慰问信,并捐款100万元;九江发生洪涝灾害,唐山是全国第一个捐款超过百万元的城市;南方遭受雪灾,唐山的新年团拜会变为连心会,一天之内700万元善款寄往灾区……“爱心之城”唐山将新时期的抗震精神延续着,不遗余力的帮助着兄弟城市和中华同胞。

  唐山:“留住雷锋的城市”

  在唐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谁说雷锋没户口,唐山雷锋天天有!1990年的一天,唐山市民张启柱在风雪中奔波了4个小时,将一名迷路的5岁孩子送回家,张启柱因此获得唐山市“学雷锋十佳”称号。自此,唐山开展了历时16年、至今仍在进行的颇具特色的“月评学雷锋十佳”活动。至今全市已评出学雷锋标兵的个人和集体将近2000个。唐山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尹翠琳说:“唐山人对雷锋精神有着特殊的感情。”30年前的那场唐山大地震,将来自全国的“雷锋”形象深深印刻在唐山百姓的心里,同时烙印下的还有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在唐山的城乡各基层单位,普遍设置了好人好事登记簿,把本单位当月发生的好人好事逐件登记。唐山市文明办每月从全市上报的成百上千件突出事迹中精选出10件,作为全市学雷锋的十佳事迹,每月在当地媒体上公布;年底把全年月评评出的120件十佳事迹编辑成《学雷锋十佳事迹》印发全市集中学习。

  30年前的一场毁灭性地震将唐山瞬间夷为一片废墟。天灾面前,唐山人众志成城、患难与共,与来自全国的支援人民一起,共度难关,将一座新城重建起来。恩泽之情,记忆犹今。多年来,唐山人以实实在在的行动验证着回报社会、感恩国家这一承诺。从16年来的“月评雷锋”,到“帮一点”爱心行动,从雪灾到洪涝,质朴的唐山人民捐出了金钱、物资,捐出了源源不断的爱心与行动,却收获了更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感恩之情如泉水润泽冀东大地,它将哺育一辈又一辈唐山子孙,“爱心之城”的新唐山将因此建设得更加美好。

 楼主| 发表于 2008-3-8 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位电力工人不肯说出自己的名字。

    “我们一家不团圆,但能让成千上万家团圆,过个温暖、亮堂的春节,我感到很光荣!很幸福!”他说

 楼主| 发表于 2008-3-7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整不来词,试整一阙哈!

 向自费赴郴抗击雪灾的13位农民致敬

 

 

 

 

 楼主| 发表于 2008-3-7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向自费赴郴抗击雪灾的13位农民致敬!

 楼主| 发表于 2008-3-7 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整不来词,试整一阙哈!

 

 冰点中的抗争--郴州电力大救援纪实

新华网郴州2月7日电(记者侯严峰、苏晓洲、李柯勇)地处南岭与罗霄山脉交错、长江与珠江水系分流地带的湖南省郴州市,冬季短促而温润,是典型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从1月13日开始,北方强冷空气在此搅动西南暖湿气流,激荡回旋,形成的暴风雪和冰冻摧城拔寨,用几天时间就毁灭了几十年来建立起的郴州电网。郴州电网一度被迫脱离了湖南电网,“孤网”运行不到3天,地方电站与电网之间的联系也被冻断,郴州11个县(市、区)、500万人口多数陷入了沉沉黑暗,持续时间多数超过8天。

    从电网出现结冰开始,国家电网郴州电业局就全力自救。随后,国家电网以湖南省电力公司为主,又从河南、山东、吉林、江苏等地调集重兵,在人民解放军多军兵种指战员的配合下,拯救电网“孤城”郴州。最终形成了一场有1.27万人爬冰卧雪、数以千计设备和车辆参战的中国电力建设史上最大规模的抗冰救电会战。

    2月6日零时25分,郴州电网与湖南电网主网联络的一条220千伏线路打通,郴州电网与湖南主网联通,零星城区开始逐步恢复供电。到7日凌晨,郴州城区已经僵死多日的560个变压器被激活了500个,郴州主城区有越来越多的社区和部分县城,重现万家灯火。

    敲冰保网 体力、意志力都达到了极限

    “郴州发生的冰冻灾情,属于世界罕见,在我国江南地区为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在一次灾情分析会上,中国减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史培军教授如是说。

    “1月13日,部分电网开始出现结冰现象。”郴州电业局局长易泽茂说,按照技术规程,他们采用制造人为短路,使电线升温的办法去掉覆冰,初期也还能奏效。常年难见雪花的郴州市民,发现电线上出现冰凌,还掏出手机拍照留念。

    从13日至27日,电网冰情骤然升级,雨、雪、冻雨和寒风中的潮湿空气都在电线、塔杆上形成结冰,输电线路和杆塔上面的冰层越裹越厚。记者在郴州看到,电线被冻成胳膊粗的“长棍”,绝缘瓷瓶上结出了足球大的“冰球”,变电站瓷套被冻成大冰柱,几乎所有绝缘设备因冻失效,变电站里因短路发出的蓝光令人触目惊心。

    郴州电业局生产技术部工程师张金春说,郴州电业局此时只能采取最原始的人工除冰方法,派人上线、爬杆敲冰。

    易泽茂说起“敲冰”保电,每每伤心落泪。由于冰冻严重,上山维护电网的小路已经断绝,电力工人只能在“冰山”上艰难爬行。到达工作现场,很多人连续工作时间长达30多个小时,体力、意志力都达到了极限。1月29日下午,在连续完成4个故障点修复工作后,郴州电业局技术骨干曹响林过于疲惫,突发心肌梗塞,在110千伏“塘高线”10号铁塔上殉职。

    拚着性命“抢” “孤网”没有免于崩溃

    由于铁塔、电杆覆冰过厚,很多已经不堪重负,稍微改变平衡或者增加重量,就很容易倒塌。

    1月27日之后,在郴州派电力工人上塔,人身安全已没有保证。1月28日下午,郴州市嘉禾县供电公司工人肖建华在输电杆灯架处处理断线接头时,承受巨大冰雪压力的电线杆在一声巨响后折断,肖建华随之摔落到雪地之中,在送往医院途中,光荣殉职。

    在派出全部巡线、抢修工人后,易泽茂手中已经无兵可调。在此情况下,他只能将机关干部组织起来,上一线参加抢险。连郴州电业局党委书记单卫也必须重操旧业,带着司机上山抢险,在作业过程中,单卫的腿被竹签扎伤。

    在山区抢险,暴风雪夹着浓雾,天地周遭,到处都是白茫茫一片。

    1月30日,郴州电业局三名中层干部组成的抢险队,清晨上山,很快就迷了路,直到当晚11时才获救。在此期间,3人只能靠脱掉外衣燃起篝火取暖,才避免在获救前冻死。还有不少抢险队员,被从塔顶掉落的冰块砸伤。最严重的,被大冰块砸得昏迷数小时后,才被同伴发现并从冰窝子里救出来。

    即便是拚着性命敲冰保网,但垮塌的杆塔越来越多,电线被冻结、收缩后拉断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郴州电网几乎所有110千伏以上线路、变电站都出现了险情,在郴州电业局调度指挥中心,登记在册的事故项目多如牛毛,一夕数百警,灾情发展令所有人目瞪口呆。

    1月27日,郴州电网与湖南主网所有联系通道断绝,郴州电网由此成为“孤网”,供电负荷从70万千瓦掉到20万千瓦。

    1月30日晚,郴州“孤网”与东江电厂等电源点之间的联系断绝,郴州城一团漆黑,区域电网宣告崩溃。

    “我们付出了巨大努力、血和生命的代价,但没有效果。”易泽茂有些不堪回首。

    会战救“孤城”    人与“冰魔”反复角力

    郴州“孤网”崩溃后,国家电网和湖南省电力公司迅速作出了反应。湖南省电力公司总经理李维建说,郴州电网不支时,湖南电网骨干网络同样灾情严重,长沙也岌岌可危。但即便如此,他们仍派出了湖南省水电安装公司大批施工、技术人员星夜驰援郴州。随后,湖南省电力公司副总经理杨新法、副总工程师戴庆华等电力抢险调度专家组成指挥机构,进驻郴州抢险现场。以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为首的“国网”领导班子,也分赴郴州现场指导救电。

    第一批援军加入后,保网信心大增的抢险队伍,首先谋划打通郴州至装机容量6万千瓦的“小东江”水电站。经过连续30多个小时奋战,这一战略目标得以实现。

    旋即,冰灾再度加剧。

    “1日晚上9时打通小东江后,部分城区供上了电。但只维持了不到2个钟头。”易泽茂说,这一回合,抢险工作功败垂成。

    此后,郴州不断传来可能打通对外联络通道的好消息,但不是刚修好的线路出现新的倒塔倒杆,就是线路“多米诺骨牌效应”式的险情,使抢险功亏一篑。

    关键时刻,国家电网统筹协调的机制发挥出了重大作用。国家电网公司外联部副主任尹积军说,国家电网向郴州调集了300多台350千瓦/台的发电车和柴油机,使郴州国家直属粮库、郴州市儿童医院、郴电国际调度指挥中心、黄沙坪矿等单位,都得以靠这些发电车维持运转。在发电车到位后,郴州市自来水公司很快开始恢复运转,多数城区,恢复了有限度的供水。为了使自来水能够多上几层居民楼,上海电力公司援助的1000千瓦大型发电车,也赶到了郴州。

    但最终将电网“孤城”郴州抢救出来的,还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电力抢修大军。其中来自河南省队伍占外省“援军”总数的1/3强,有600多人,携带来的设备和车辆多达200多台。杨新法说,河南电力抢险队伍承担的任务是恢复两条郴州电网对外220千伏主通道,这两条通道,施工环境恶劣,线路千疮百孔,是郴州电网恢复攻坚战的最大难点。

    记者不止一次地在城前岭变电站、王仙岭等地看到河南电力抢修队伍的身影。抢险队成员张长聚告诉记者,他们分别来自河南省电力建设公司和南阳供电局。

    这支队伍首批200多人驱车1200多公里,长途跋涉到郴州时已经是下午5时。没有下车吃晚饭,就马不停蹄地直奔抢险现场。是夜,雨雪交加,全体抢险队员因为没有来得及配雨衣,人人浑身淋得透湿,坚持工作了一通宵。

    在郴州电网抢险救援现场,来自解放军多军兵种的抢险队员们格外引人注目。杨新法说,部队指战员们的加入,对郴州抗冰保电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记者在城前岭变电站附近一处工地看到,来自解放军某部的指战员们,为把1吨重的水泥电杆抬上山,先从坚冰覆盖的山梁上开出一条路,24人抬一根杆,喊着号子往山上挪。在这支队伍中,很多指战员熟悉变压器安装和线路连接,一上来就能投入抢修,国家电网的专业技术人员见了,都打心底里认为部队官兵不仅能吃苦,还特别能战斗。

    2月6日零时25分,终于打通了郴州电网与湖南电网主网联络的龙塘~塘溪~城前岭220千伏线路,郴州电网与湖南主网联通,城区开始恢复供电。

    一家不“圆” 是为了万家团圆

    来自耒阳电厂等电源支撑点的近6万千瓦电力,很快沿着刚刚打通的通道被送到了城前岭变电站。但到6日凌晨,郴州市内却只带动了区区2千千瓦负荷。原来,由于郴州城区电力配套网络受冰灾破坏,电到了城下,却进不了居民家。

    眼看着除夕夜将近,电力抢险指挥部发出了动员令:一定要争取在除夕夜保障郴州城区大多数居民能用上电!

    大年三十这天,上千电力工人被派到了郴州主城区的各个社区,修复配套低压输电网络。这100多支队伍,连早饭都没有顾得上吃就出发了。当夜,抢险队员们的年夜饭要么是几片饼干或者干吃的方便面,要么就是一盒凉了的盒饭。

    郴州有关部门在这天也曾为来自外省和部队的抢险队员备下年饭,但到了“饭点”,主人却被告知抢险队员们还在施工,撤不下来。

    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一,一支队伍在寒夜中被派了出去。为了确保20多公里长、刚刚打通的连接湖南主网通道不再出现险情,这些人受命2人守护四个铁塔,每一班要站24小时。荒郊野外、冰天雪地,没有任何取暖设备,冻得厉害了,只能在自己守护的铁塔之间慢跑来暖暖身子。

    入夜,郴州的街头开始有街区恢复供电,到晚上11时后,大片城区被点亮。很多市民吹灭蜡烛,打开尘封多日的电视机。更多的人则冲出家门,向城市最亮的地方聚集,放鞭炮,素不相识的人也相互握手甚至拥抱,同声欢呼:“来电了呵!来电了!!”

    在这一刻,在王仙岭抢险工地,一位河南电力抢险队员抽空从沾满泥水的工作服里掏出手机,给老父亲打电话拜年。“让郴州老百姓过年能用上电是我最好的新年礼物。”

    这位电力工人不肯说出自己的名字。

    “我们一家不团圆,但能让成千上万家团圆,过个温暖、亮堂的春节,我感到很光荣!很幸福!”他说

 

 楼主| 发表于 2008-3-8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情总在心中!

发表于 2008-3-8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一场雪呀

感动中国!向英雄致敬!

发表于 2008-3-9 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天

又是一个温暖的冬天

也是一个温情的冬天

也是一个感动的冬天

发表于 2008-3-9 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天

又是一个温暖的冬天

也是一个温情的冬天

也是一个感动的冬天

发表于 2008-3-9 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天

又是一个温暖的冬天

也是一个温情的冬天

也是一个感动的冬天

 楼主| 发表于 2008-3-8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豌豆哥哥在2008-3-7 23:52:00的发言:

 向自费赴郴抗击雪灾的13位农民致敬

 

 

 

 

[em07][em07]

 楼主| 发表于 2008-3-10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天

又是一个温暖的冬天

也是一个温情的冬天

也是一个感动的冬天

发表于 2008-3-10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平凡的人给我太多感动!

向他们学习

 楼主| 发表于 2008-3-9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冰压境

温情暖人间!

 楼主| 发表于 2008-3-11 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怎样的一个冬天?

这是怎样的一份温情?

这是怎样的一种感动?

是什么让一个年逾古稀

的老人满眼泪花?

是什么让这个冬天不再寒冷?

是谁在这个冬天谱写了

一篇感动13亿中国人的

回肠荡气\波澜壮阔的

壮丽诗篇呢?

 楼主| 发表于 2008-3-11 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相信在这个冬天,

13亿中国人不会

忘记这些抗冰救

灾的电力英雄们,

这个冬天因你们

而温暖!

 楼主| 发表于 2008-3-11 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津补贴在这些英雄们面前显得是那么的逊色

阳光工资在这些英雄的面前显得是那么的苍白无力

在国家危难之际,

在人民生命财产受到最严重的威胁的时刻

没有看到这些天天喊着要阳光工资的人站在抗冰救灾

的最前线(在巴中也没有看到,南江光雾山电力线路

铁塔倒塌,也没有看到这些闹着在要阳光工资的人).

到这些现场为了人民家中的那盏灯的英雄们

却永远都是不会享受到阳光工资的人们,

而这些人却默默的为了自己热爱的事业

而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他们之中没有

闹着要阳光工资的人的文凭高,没有本科文凭

没有坐办公室,翘着二黄腿,看看报纸,喝喝茶

的资格,可他们永远都是最朴实的人,永远都

是为了一方光明而默默奉献的人们!

他们的热血难道唤不回人们的良知?

发表于 2008-3-10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王杰所唱《英雄泪》的歌词!送与“豌豆兄”,让我们共同来体会歌中意味!!!

发表于 2008-3-10 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英雄泪

云里去,风里来

带着一身的尘埃

心也伤、情也冷、泪也干、悲也好、喜也好

命运有谁能知道

梦一场,是非恩怨随风飘

看过冷漠的眼神

爱过一生无缘的人

才知世间人情永远不必问

热血在心中沸腾

却把岁月刻下伤痕

回首天已黄昏,有谁在乎我

山是山,水是水

往事恍然如云烟

流浪心已憔悴

谁在乎,英雄泪......

发表于 2008-3-11 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佩服你!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