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居民要求高新区中和街道办2013年年终述职
中和街道原本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镇,沐浴上了城区向南扩展的春风,使它也焕发出勃勃生机;也正是由于它的原生态,使得刚刚融入市区管理的中和城区,因历史欠账太多,方方面面都体现出不太适应的地方。
时间即将跨入2014新年,距离中和划归高新区管辖已三年有余,居民们在感受点滴变化的同时,也对来年可能的变化也有所期待!居民们的这种期待,它不是要求象世纪城会展中心、商务总部片区周围市政工程建设那样的锦上添花,而是希望中和现在城区,在涉及基本民生问题上,能使较为滞后的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有所改善!
三年多来,居民们从未停止对居住环境能有所改变的渴望,然而一直以来,街办要做什么,要怎么做,我们却知之甚少,居民们的活跃、热切与中和街办的泰然、淡定形成鲜明对比!可能是由于他们未能很好转变做到事务公开?也可能是由于他们确实太忙了,无暇顾及?上周已经有居民提出,要求街办年终述职,给大家讲一讲已经做了哪些事,打算做哪些事,不过在我们的质询还没有出来的时候,就看到高新区介绍2013年改善民生的投入情况介绍(内容中也穿插提及在中和的)和征集2014年民生工程项目的意见征集活动。要说的是,对这样快速的响应,应该先赞一个,如果平时居民们反映了问题后,都有如此快的解决响应速度,那也就不用质疑你们工作不到位的问题了。
看了2013年中和改善民生投入情况的介绍,认为已经在做的基本上在布局未来,并未提及对现有城区基础设施和配套的改善计划、你们认为存在急需解决的问题和一些不足。也就是说居民们现在热切期盼、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并未引起政府部门的足够重视,你们现在所做的与大家现实生活所需要的有偏差!还好,你们同时也适时也推出了征集2014年民生工程项目意见建议的活动,希望能弥补先前征集和重视民意方面存在的不足!
既然你们已经提前公布了居民计划要求你们述职的内容(虽并未涵盖所想要质询事情),那么这里就不再强调这个内容,接下来就补充整理一些居民们关心、经常交流而未有结果的几个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提供给你们作来年工作计划参考,如下:
一、中和老小区的消防安全问题
中和的老小区,全部是在双流管辖时修建的,当时修建时的设计和相应的配套都是没有严格按市区建筑标准来执行,因此各个小区在消防配备上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少的,这一点没有专业的消防知识和经验,是排查不出多少问题的!
业主大都只晓得消防通道不能堵,其它如消防栓有没有?应该设置在什么位置?消防应达到的水压是多少?灭火器平时应放置在哪些地方?放置多?……这些都不知道!
消防,应该做到的是防患于未然,将隐患消除于平时的排查中;对发现的问题,能及时整改!显然,业主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都是不够的,需要专业指导!
二、街面交通安全管理的问题
中和现在的变化,可以从附近各处繁忙的工地可以看得出来,这些见证着中和的未来。由于工地里各种重型车辆也穿梭其中,再加上大小“闯王”的存在,仅在一条1公里多长的中和大道上,就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了几起严重车祸。车祸的发生,主要因素是参与交通的个人,但也不可否认地是街面的交通设施和管理也没有跟上!交通管理部门可能见惯了道路上发生的各种交通事故,希望你们在统计这些带有生命的数字时,不要单认为仅仅是个数值的增加而已!
除了中和大道,还未完全贯通的新成仁路上,有些路段的交通信号灯和标线都没有,车辆、行人的增多和交织,这条道路安全隐患问题也是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三、出租车到中和不打表,什么时候能协调解决好?
中和的交通,在前面基本解决了市区公交车进入中和后,市区的出租车到现在仍是不能到中和。与其说是不能,还不如说是司机不敢、不愿!很多居民已经反映过,城区的出租车司机只要一听说到中和,直接就说不打表,只能讲价,往往报价就是正常打表的一倍多!因为有政策规定,他们不能从中和载客出来,被抓现行要被罚5000~30000元不等(司机的话)。本就交通不便的地方,还限制市区出租车进入,拿是你能想明白吗?
高新区是成都的高新区,而中和现在是高新区的中和,为什么就因为一个河之隔,中和居民的出行就要受到现行交通政策的人为歧视呢?虽然这有历史遗留问题存在 ,但反映过多次后,得到说法是,已经打报告、正在协调,到现在有结果了吗?群众路线教育已经学习了这么久了,那么这个协调的路还有多长呢?
展望2014年,中和居民能否实现无政策歧视的交通出行新规呢?
附:此问题的相关的更详细的资料:
标题:[呼声] 成都市交委:允许出租车到高新区中和不打表只议价,就是为宰客提供合法借口!
四、多层居民生活用水普遍反映水压不够的问题
这个事情,应该属于中和街办该做而没有做好的事项之一:)
用水问题,由来已久,随着中和近两年小区增多,居住人口的快速增长,原有的供水系统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日常生活需要了!平时用水时段人少时还好,现在只要一到用水的早中晚高峰时段(包括周末大都在家时),多层小区居民的那个水压就能突然降下来,水流量从粗到细,直至看到水滴从管口消失!,这种现象5、6楼居民常见:)
水厂供水能力是不是有问题?到小区的主水管是不是有问题?再有就是各个小区内的管道设计和铺设是不是也有问题?究竟主要问题出在哪?请水厂安排检测人员对每个小区的问题进行排查,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缓解,甚至是解决好这个恼人的用水问题。
附:此问题的相关的更详细的资料:
标题:[呼声] 高新区中和街道自来水为何上不了楼?是楼层太高了,还是它走得太累?!
五、老小区很多,小区内停车位不够用的问题
正如前面第一个问题所说,现在多层小区,都是在原来属双流县管辖时所修建,配套建设标准低,以至造成现在好些老小区停车位非常的紧张,甚至有成第一矛盾冲突源的现象了,据说有曾打过报告,要求申请开辟小区外街道来临时停车,却迟迟没有答复,问题出在哪?就这个问题、街办和社区有解决办法了没有?
六、小区管理、文化活动建设方面的问题
这要分成两个小问题:
1、小区的物业管理、业委会成立
小区的物管,其本来是应为小区业主服务的,但从现在了解情况看来,物管在没有有效监督情况下,他们是有散漫、服务松懈的趋势,只有从指导成立和加强小区业主自治的组织—业委会,才能有效监督物管日常服务,甚至能协调好业主们与物管之间的关系(。然而,就中和小区情况看来,小区成立业委会的阻力和困难还不少,这需要街办和相应社区切实履行好你们的指导作用,帮助想成立业委会的小区,成立起来业主自己的业委会,从而来协助你们更好地管理好社区的各项社会管理职能。
也许你们现在看到的是一个个麻烦(各个小区无序的管理),但只要你们真心付出,诚意指导,说不定后面它们就会是你们能拿得出手的张张“名片”:)
2、文化活动建设
单就小区来说,现阶段能开展得起来的大概就是儿童和老人的一些活动了。儿童的活动,可谓也是场所和设施多,活动做的也算是丰富多彩了,下面主要是说老年人文化活动。
听说中和的老年活动开展得还是不错的,有些节目还是有相当的高度和水准。但整体来看,有些小区既没有场地,也没有相应设备,各个小区的老人们都是自发性地在较小的空地上组织起三三两两活动小团体(个别有场地的小区团队也相当大),没有专业指导,也没有活跃的团体气氛。场地受限,离居住区太近,可能存在噪音扰民,而设备受限,又会影响到活动开展,希望街办和社区,能为老人们的活动开展创造出好的场地环境和设备条件,让老人们的业余生活也能丰富多彩!
七、小区换电表的问题
中和很多小区的电费,估计都还是总分表,由物管代收,然后才一起交给电业局。这样一来,可能业主们认为物管电费收高了(高于市区最高阶梯电价收费),好处都由物管给占了;反过来呢,从物管那里了解到,他们就因为这个总分表,电费没收齐,反倒给垫付了不少,这个两边都叫苦,好象便宜都是电业局占了呢?!这个扯不清的事情上,最好的办法就是实行一户一表(预付费),电费由业主自己交。这样的话,就涉及小区电表改造的事情,需要由街办协助去一起协调,由电业局来统一实施更换!
另外,这个用电事情上,“和顺苑”小区有业主反映说他们的供电和其他小区不一样,好像是双流的,电费也不一样,能不能协调到和其他小区 一样,用高新的电?另外这个小区的变压器噪音也很大,很费电(总表和分表和区别大),怎么解决?
注:听说中和有好几路供电线路,现在全是双流的,还是部分已经引入高新区的电?(这方面的情况完全是不清楚的,希望你们能给社区居民解释清楚一下)。
八、中和锦江河边景观打造规划
现在中和河对面的会展中心背后滨河公园和岸堤已基本成型,但看不出有啥景观可言,中和这边的河岸基本还没怎么动,希望能与规划设计部门沟通,将中和河边的景观打造出特色出来(借鉴市区特色街区做法),提供给缺少公共活动场地的现在城区小区居民一个方便的好去处。
期望(但愿不是一厢情愿了:),这个规划出来后(最好能有效果图),能向中和居民们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争取将此打造成一个没有遗憾的民生工程(同样也希望现在正在修建的红星路跨河公路桥,也能周全考虑到人、车分流,互不干扰的通行解决办法,毕竟这座桥是现在城区居民过河最近最近的一座大型公路桥了,一定不要辜负了中和居民们的殷殷期望哦)。
其它
最后,就剩下中和环境问题了,包括一直反映,但又一直未能处理好的送葬车队扰民问题,每天早上四五点沿线居民都准时在“锣鼓喧天辞旧岁,唢呐声声迎黎明”状态中惊醒过来;
另外一个现象,是市区没有,但中和很普遍的哭丧扰民现象,虽作为一种民俗,有它的风俗渊源。但整个表演过程中,一会儿哭得悲天怆地,一会儿唱得歌舞升平,是丧还是喜都分不清了!
写的上面这些,就是借这次你们征求意见时,把当前居民们面临的问题向你们提出来,同时也希望后面街办实施民生工程时能提前征求居民们意见,将进展情况定时向大家公布,并形成制度,就不用居民们追着问你们做了哪些事,避免一些该做而没有做的尴尬!
高新区中和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