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俞苑的歌

印象安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31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印象安州】民间工艺—包蛋,安县人对包蛋可谓是情有独钟,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安县乡场处处有包蛋,安县人的餐桌随时有包蛋。包蛋是安县人的一种饮食文化,更是今天的一种产业。安县的包蛋、盐蛋、二变蛋在川内已很有的名气,无数辈安县人在包蛋上花费的汗水和心思正在让这一门小小的技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333333.jpg 44444444.jpg
端午节前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是各乡镇包蛋摊点生意最火爆的时候。因为家家户户都要包上几十上百的蛋,包蛋是端午节餐桌上的必不可少的一道传统佳肴。

发表于 2014-4-1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印象安州】民间手艺—理发。“剃头挑子一头热”是民间流传的一句老话,“剃头匠”是人们对这个行业从业人员的称呼。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形形色色的美容美发店充斥着街面,但在各场镇的背街小巷和一些市场里依然还能看到老的理发店和剃头匠。 345.jpg 234.jpg 123.jpg

发表于 2014-4-2 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印象安州】民间手艺—修理,“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是上世纪国人最流行的口语,它反映了当时生活的艰辛和大家朴素的生活习惯。现在我们虽然富了一些,但这些良好的生活作风被很多人保留了下来,“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行为应该永远提倡。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jpg
花荄镇大北街周师傅能修补锅碗瓢盆,其它生活杂件也不在话下
222222222.jpg
兴仁乡的郭师傅单日子赶塔水,双日子赶兴仁,补锅、修农具、配钥匙样样精通

本帖最后由 安县新闻中心 于 2014-4-2 15:36 编辑

发表于 2014-4-3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印象安州】民间手艺-其他。过去有句古语: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行业不分高低,都可以干出一番事业。今天看来,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这些大大小小的行业,他们不但丰富着我们的衣食住行和精神生活,还缓解了这个人口大国的就业难题。
3.jpg 1.jpg 2.jpg

发表于 2014-4-3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面食:干饼子。在塔水、清泉赶场卖饼子的张师傅把这门传统手艺继承得完整到位,他打的方酥饼子、肉饼子、干饼子吃过的人都赞口不绝,由于生意很好,他每场只卖半天,一过中午就收拾摊子

馓子、麻花、豌豆饼,油条、豆浆、沙糖卷曾是安县人传诵和回味的小吃和早餐,现在沙糖卷已经失传,其它几样还在流传(此图为十年前安昌镇做沙糖卷的老师傅)。 1.jpg 3.jpg 2.jpg
发表于 2014-4-4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印象安州】求医问药 针灸、火罐是中医的传统技艺
安县城乡都有在家泡药酒的习俗,其目的是防病、治病、强身。很多人相信,蛇酒能驱风湿,治疼痛,乡镇逢场天的蛇酒摊生意一直很好.


4.jpg 1.jpg 2.jpg 3.jpg


发表于 2014-4-6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印象安州#三个老兵——浴血上甘岭的一等功臣杨正贵。 QQ截图20140406092929.png QQ截图20140406092902.png
发表于 2014-4-7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创业者——刘茂松,塔水镇浮萍村人,14岁起以擦皮鞋为生。十年后,他用积累起来的辛苦钱承包了本村60多亩贫瘠土地种植果树,逐渐走上了致富之路。如今,他还在塔水镇七里村、清泉金泉村承包了几百亩土地,种植大棚蔬菜、瓜果。2010年,辽安路通车后,创办了“柴火炤”农家乐。
5.jpg
6.jpg
发表于 2014-4-8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印象安州】用身体为战友铺路的特等功臣王柏兴:85岁的王柏兴于1953年参军入朝,是60军181师52团3营7连战士。在第五次战役中,他所在的攻击连队在敌人的五道铁丝网加暗堡的阻击下伤亡严重。在最后一道蛇腹型铁丝网前,眼看着战友们一个个倒下,心急如焚的王柏兴对排长说:“排长,再这样下去,我们会全部牺牲的,不如这样吧,我趴在铁丝网上,你们快速冲上去,才有消灭敌人暗堡的机会。”排长犹豫了片刻,同意了王柏兴的要求。
1.jpg

发表于 2014-4-9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印象安州】三等功臣郑益三是志愿军66军192师5751团通信员。老郑说:我从小是一孤儿,不知不觉地穿上了军装,从抗美援朝开始一直到结束,参加了无数次战斗。作为一名战地通信员,虽然没有面对面的直接消灭敌人,但在枪林弹雨中一次又一次出色地完成通信任务。他说,我记忆最深刻、最欣慰的是有一次九死一生地把战地情报亲自送给了杨得志副司令员 1.jpg

发表于 2014-4-10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印象安州】兴隆村是花荄镇的一个偏远乡村,丘陵地带,盛产红薯,但经济价值很低,老百姓的收入自然不高。2005年,谭小燕在本地创办了益昌薯业加工作坊,07年发展成为“安县益昌薯业种植合作社”,带动附近3个乡镇、12个村、31个村民小组的村民种植红薯1万多亩。 2.jpg

发表于 2014-4-10 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时代的飞速进步啊 这种对比最能表现了
发表于 2014-4-11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印象安州】民兴园艺场创始人何承国:1937年生,江苏泰州人。1988年退休后选择到安县乐兴镇承包土地开始创业。县、镇两级政府对何大爷的创业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他先后承包了乐兴镇新光村集体和农民土地500余亩开始进行水果种植,并请来川农大的专家进行指导,种植了油桃、金花梨、香梨等品种。几年后虽然水果丰收,但由于经济价值不高,他的园艺场一直亏损。经过认真、仔细的市场调查,何大爷最终决定忍痛砍掉全部正在丰产期的果树,换种经济价值高、市场前景好的红心猕猴桃。2007年何大爷的果园终于开始盈利,2011年、2012年,民兴园艺场的红心猕猴桃产量都在20万斤以上,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如今,他已正式获得“何大爷”红心猕猴桃品牌的商标权,牢牢占稳了成都市场,每年国庆、中秋前,他的产品会全部销完。 2.jpg

发表于 2014-4-11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县新闻中心 发表于 2014-3-31 11:0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印象安州】民间工艺—包蛋,安县人对包蛋可谓是情有独钟,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安县乡场处处有包蛋,安县人 ...

这是皮蛋吗
发表于 2014-4-11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俞苑的歌 发表于 2014-1-22 15:3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印象安州】脚夫

这是搬东西的啊?
发表于 2014-4-14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印象安州】--自然资源:安县西北部地处龙门山脉,海拔一般在1000米-3000米之间,西南与成都平原接壤,东南以丘陵为主,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较足,无霜期长(长年300天左右)。春较早,夏长秋短,四季分明,有许多珍惜动植物在这里生长繁衍。(图为千佛镇东益沟)
6.jpg

发表于 2014-4-15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印象安州】千年神树:丁木。位于千佛镇千佛村12组,胸围近10米,主干3米以下虽已完全中空,但仍然生长旺盛,冠幅东西南北均达30多米。当地百姓视为神树,在树下建有神庙供奉。 2.jpg 1.jpg 3.jpg

发表于 2014-4-16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乐兴镇黄桷村的百年黄桷树,黄桷村因此而得名 1.jpg
发表于 2014-4-17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印象安州】高川乡高山村的千年白果树。每到深秋,这棵高大金黄的银杏在万绿丛中分外耀眼夺目,在它面前你不得不驻足久视,赞叹它顽强的生命力和雄伟婆娑的身姿。
5.jpg 4.jpg
泉水村的这棵白果树高达30多米,体形巨大,枝叶繁茂。当地百姓说,它和旁边的五显庙都有上千年的历史,原来在庙前共有两株,可惜大炼钢时期被砍掉一株。现在乡亲们集资对地震损毁严重的五显庙进行修缮,崇拜和供奉这棵神树、宝树。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