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个孩子共有一个家
——记在诸暨海亮学校求学的青川学子
绍兴网 2009年07月07日 07:36:06 手机看新闻
每天用餐时间,走进诸暨海亮学校教师餐厅,总能看到一群身着整齐校服的孩子夹在老师中间用餐,他们一口浓重的四川话,和老师亲密相处如家人的状态常常会让人奇怪他们的身份:外来教师子女?外地学生考察团?……
别猜了,都不是。
他们是海亮学校去年6月底从青川——“5·12”大地震的震中地带接来诸暨求学的灾区学子,共27人,分别在海亮的两个校区就读。
少男少女,花样年华,本该是无忧无虑的快乐时期,但是他们因为天灾,失去了家园、离别了亲人,前来异地求学。一年过去了,这些孩子在诸暨生活得怎么样?学习是否跟得上?……带着这些问题,笔者来到了海亮学校。
不能忘却的记忆
“时间凝结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空气在刹那间冻结。‘地震了!’当人们都沉寂在炽热的午后,除了鸣蝉不停地鸣叫,突然这个意想不到的灾难,让我们家园成为一片废墟,让家乡的人民无家可归,让我觉得世界刹那间没有了色彩,让……”
这是海亮学校湄池校区初一年级李蓓的周记。她的老师说,这个孩子刚到诸暨时,同学问她地震当天的情况,她只是低下头愣愣地不说一句。
和李蓓一样,几乎每一个灾区来的孩子都不愿主动提起地震时的情形。
该校老师陈可英,是这些孩子刚来诸暨时的带教老师之一。她说,那时带孩子们去学校餐厅吃饭,孩子们似乎很不喜欢餐厅。进餐厅前大家还说着话,一跨进餐厅,就一言不发,匆匆吃完就跑,好像有人在催似的。她很奇怪,是饭菜不合胃口?学校为了让这些孩子吃好,特意请了个川菜师傅烧菜,大家显然吃得很满意。后来,读高一的女孩文一博告诉她:“吃饭的时候,一到二楼餐厅,就感觉二楼的地板一震一震的,好像余震,令人紧张。”
陈可英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一楼的吊顶装着电扇,电扇运转时的震动较大,不想这令孩子们如此恐惧。
陈可英说,这些孩子都是青川人,每个孩子的家都在地震中倒塌了,有的孩子地震时正在教室里,有的则在家里去上学的路上,死里逃生的经历让孩子们很懂得保护自己。
现在海亮高一(18)班就读的韩超,地震一刻在青川中学的老宿舍楼里,寄居在亲戚家的他当时正下楼去上学,忽觉楼房大晃,他立即拉着亲戚家的小孩冲下一楼,在楼道口,他们被前面摇晃的围墙挡住了。但要冲出去一定要穿过围墙中间的那道门。而此时,宿舍楼已在往下塌,把他吓得愣在楼道口。一瞬间,眼前的围墙就倒塌了,先他冲到围墙跟前的老师同学都压在了下面。其中,有他很熟悉的一位化学老师。到如今,他还常常梦到这一瞬间。他说,经历过死的考验,生命才更珍贵。班级里,他是学习最勤奋的一个,这学期期中考试,他考了全班第三。
决定一生的改变
“5·12”大地震后,海亮集团第一时间想到了去灾区救灾。当时集团高层除了为灾区捐款,还组织人员前往广元,和当地政府接洽救灾事宜。集团本意领养地震中的孤儿,可客观原因,愿望无法达成,于是决定结对地震中困难家庭的学子,把他们接到海亮学校来就读,集团负责他们学习生活的一切费用。
集团通过当地政府、教育部门发布了这个消息,并在当地现场办公接待家长的问询。在多方沟通后,有28个广元青川困难家庭决定把孩子送到诸暨就读。
6月28日,海亮学校分管后勤的副总校长吕伦国和集团高层一起从四川护送孩子到了诸暨。此时,每个孩子的家庭情况他都了如指掌。
孩子们本身家庭都很困难,地震震垮了他们的家园,有的还失去了亲人。到学校后,他想到的是,如何把地震带给孩子的隐痛消除,如何让他们尽快适应在诸暨的生活、跟上诸暨教育的进度。为此,灾区学生到校后,学校在伙食上进行了调整;并请了专业的心理辅导师,为他们作灾后心理辅导;带他们到诸暨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专门安排两个老师担任这些孩子的学习、生活指导,帮助他们适应诸暨的生活。
当孩子们慢慢熟悉海亮,学校又利用假期分组为每个学龄段的孩子补课。
走进他乡的新家
2008年9月,新学期开学了,这些孩子中大部分适应了在诸暨的生活。
考虑到孩子们在诸暨没有亲人,周末学校放假,无家可归的他们很有可能触景生情,思念家乡。海亮集团特意安排了公司的中、高层领导和这些孩子结对。周末,大家把孩子接到家里,共享天伦之乐。
“现在想来,这真的是一个春风化雨的交心行动。”陈可英说,初来时,这些孩子中有不少因为从来没有离开过家,到海亮后很不习惯独立生活,常常有孩子偷偷地哭,其中有一个因为实在适应不了还回去了。但是,当孩子们有了结对家庭后,在结对家庭的照顾关心下,他们很快就适应了异乡的生活。
来自青川房石镇的黄芸芸,文静不善言辞,来诸暨后,因为成绩跟不上,她在开学时一度想回去。学校为她找到了结对家庭,就是该校的副校长郑继红女士。郑老师是全国有名的英语教育专家,女儿在国外留学,老公在海亮集团工作。和芸芸结对后,她把家里的钥匙给芸芸,并告诉芸芸学习生活有困难可随时找她。芸芸生病了,就陪她去看医生;芸芸周末回家了,郑老师就烧芸芸爱吃的菜,并带她逛街买衣服;芸芸学习成绩有了起伏,郑老师不仅亲自为她补课,还以家长的身份找到班主任了解情况,商讨对策。芸芸说:“继红妈妈就像自己的亲妈妈,过年我回青川了,她还打来电话给我父母,要他们提醒我按时复习功课。”
韩超的结对家庭是学校里的湖南籍老师李龙德一家。李家有两个孩子,一个在上初中,一个在上高中,李老师的妻子在学校超市上班,一家人生活并不宽裕。但这不妨碍他们对韩超的关爱,有一件小事就可看出。一次,韩超无意间说到自己的生日是农历八月初五。可是到了生日那天,他自己也忘了。不料,李龙德一家人却记得。那天,他晚自习结束回到寝室,李老师和他爱人已经等在那里,手上捧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长寿面”。“孩子,吃了这碗面,就表示你又长了一岁,地震的痛忘了吧……”像父母一样,李龙德和爱人看着他把面吃了才走。
思念家乡的亲人
“现在,我几乎生活在安乐窝里,可是我总想起以前的同学和老师,还有家乡的亲人。”这个采访她时哭的女孩,叫伍静。她哭是因为自责。和海亮集团副总冯金良结对的这个女孩,敏感倔强,在家乡读书成绩优秀。来诸暨后,她发现自己的成绩赶不上当地的进度,为此,晚自习后她总是打着手电在被窝里看书。这次期中考试,她的成绩不错,但她自己还不满意,觉得对不起结对的冯爸爸,也对不起远在家乡的父母。
和伍静一样,几乎每个从青川来的孩子都在融入诸暨,爱上海亮这个新家的同时疯狂地思念家乡,牵挂家乡。
这一年中,孩子们只在寒假里回去过。重建中的家乡,在他们眼里似乎没有太大的改变,依旧是废墟遍地。大人们住在板房里,生活很清苦,所幸精神还很乐观。牵挂家乡的孩子们于是很期待父母的电话,每次接到电话都是口吻一致地询问家乡的变化、亲人的生活状况。与此同时,孩子们也很想念以前的同学。
“也许,地震的记忆已经尘封,但是伤痛很难在短时间里愈合,失去的种种很难让孩子们在短时间内释怀,毕竟这是一场大灾难。”老师们这样认为。
“再悲痛的苦难,也有淡出视线的一天;经历劫难后,我们应将沧桑埋在心底,再次满怀希望踏上人生的旅途,因为生命还要继续,阳光依旧灿烂。”这是唐椿结对家庭的爸爸送给她的一段话,她把它记在本子里,也记在心里。
来源: 绍兴网-绍兴日报 作者: 通讯员 应柳漪 蔡东森 编辑: 季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