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汶川地震赋
刘洹岑
火鼠蛇噬,木鼠羊撵⑴。天动奰⑵怒,祸出岷江之畔;地震汶川,劫在龙门之山。延绵六百余里,波撼九点齐烟⑶。事起瞬息,变生衔橛⑷。重山复水⑸之地,飙发电举⑹;通真达灵⑺之处,裂地崩山。露红烟紫⑻之城,栋折榱摧⑼;娟好静秀⑽之所,颓垣废阪⑾。谷岸易位⑿,冢丘幻形,沸天震地,颠乾倒坤。芸芸众生,浑然无省,或埋翳于断壁,或覆掩于沟阱⒀,或悚怛⒁而勿动,或讻惧⒂而噤声。哀嘂⒃塞野,鸟骇鼠窜,触地号天,胆丧魂惊。黎庶何罪,苍生何辜。哀哉哀哉,亦已大甚⒄。
京畿震动,举国谔悜⒅。廉远堂高之位⒆,甲胄躬擐⒇;霁威21壸奥之主22,麾盖西倾。入绵阳德阳,到北川汶川,深驻震中,亲询灾情。问安视膳23,执手祈平。似孔席之不暖24,胜墨突之不黔25。置已身于不顾,唯百姓为殊尊26。百夫决拾27,将士请缨,素甲28十万,诘戎治兵29。靴刀誓死30,探赜索隐31。发掩骼以埋窀窆32,蹈废穴以求余生,集全力以防瘟疫,备针石33以治伤病。公路断而修筑,山麓危而预警,堰湖塞而疏引,河水过而曲行。凌风御舸34,脂油点灯35,夜以继日,风餐露饮,齿剑如归36,尽智索能37。
日月之明,尤有一匮,国家之大,亦有不縆38。凡我汉裔,举财出力,凡我国民,此呼彼应。席门绳枢之子39,奏曝40献芹41;鸣钟列鼎之家42,指囷而赠43。香草美人44,不遗余力,江湖艺坛,量己审份。飞刍挽粟45,飞车抢椉46。络绎不绝,源源不竟47。
举国哀悼,不闻竽瑟之声48,万民垂首,唯穆一秉虔诚49。馨香祷祝,啮血骨沁50,亡者安息,存者康宁。白云孤飞51,暮云春树52常看;月落屋梁53,望云之情常生54。旧雨潇潇随风逝,新雨濛濛与日增55。诸行无常,弱草轻尘56,一梦华胥57,鹤唳华亭58。行迈靡靡,中心摇摇59,死生契阔60,胡能有定61?天实为之,谓之何哉!62
救灾之为,大德之举,似灌坛之为令63,恰春风与夏雨64。使存亡以继绝,籍垂化于宵鱼65,陆詟水栗66,凤引九雏67。权寄者慎68,骏命不易69,趋舍指凑70,棚车鼓笛71,顺美匡恶72,黄人守日73,凡我国人,其乐只且!74
⑴火鼠蛇噬(shì),即戊子年丁已月;木鼠羊撵,壬子日未时。此为汶川大地震的时间2008年5月12日的阴历干支时刻。在甲子纳音表中,戊子为霹雷火,故称火鼠;壬子为桑柘(zhè)木,是谓木鼠。
⑵奰(bì),怒。
⑶齐州,指中国。言俯视九州岛,小如烟点。李贺《梦天》诗:“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⑷本衔橛(jué)之变,本指车马倾覆的危险,喻意外发生的事故。东汉·班固《汉书·司马相如传》:“且夫道清而后行,中路而驰,犹时有衔橛之变。”
⑸重山复水:山峦重叠,水流盘曲。宋·林逋《风水洞》诗:“平昔常闻风水洞,重山复水去无穷。
⑹形容声势迅猛。《明史·戚继光传》:“大猷老将务持重,继光则飙发电举,屡摧大寇,名更出大猷上。”
⑺与神仙交往。《云笈七签》卷四七:“太上四明,九门发精,耳目玄彻,通真达灵。”
⑻形容花木的色彩鲜艳。宋·曾巩《芍药厅》诗:“小碧阑干四月天,露红烟紫不胜妍。”
⑼本为栋折榱(cuī)崩:榱:椽子。正梁和椽子都毁坏了。《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栋折榱崩,侨将厌焉。”
⑽娟好静秀,本为形容女性容貌秀美,性情柔和。唐·韩愈《殿中少监马君墓志》:“幼子娟好静秀,瑶环瑜珥,兰茁其芽,称其家儿也。”
⑾阪(bǎn):崎岖硗薄的地方。《说文》:坡者曰阪。一曰泽障,一曰山胁。从阜,反声。字亦作坂。
⑿《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惩?”记录的是公元前八世纪陕西岐山大地震情形。
⒀阱(jǐng),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说文》:阱,陷也。
⒁悚怛(sǒnɡdá):惶恐;惊恐。
⒂讻(xiōnɡ)惧:惊惧不安貌。
⒃嘂(jiào)号:号叫。
⒄出自《诗经·小雅·巷伯》。
⒅谔(è),惊愕;悜(chěng),担忧。
⒆廉远堂高:指天子居于百官之上,其尊严不可企及。此指党和国家领导人。《汉书·贾谊传》:“人主之尊譬如堂,群臣如陛,众庶如了。故陛九级上,廉远地,则堂高;陛亡级,廉近地,则堂卑。高者难攀,卑者易陵,理势然也。”
⒇甲胄躬擐(huàn),言长官坐镇军中亲自指挥。《左传·成公十三年》:“文公(晋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逾越险阻,征东之诸侯。”
21、霁(jì)威:收敛威怒。《新唐书·魏征传》:“征状貌不逾中人,有志胆,每犯颜进谏,虽逢帝甚怒,神色不徙,而天子亦为霁威。”
22、壸(kǔn)奥:帝王后妃居住的地方。壸,古时宫中道路。
23、问安视膳,言周文王侍母事。此指党和国家领导人到灾区真诚地对待老百姓。《礼记·文王世子》:“文王之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鸡初鸣而衣服,至于寝门外,问内竖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内竖曰:‘安。’文王乃喜。乃日中又至,亦如之;及莫又至,亦如之。其有不安节,则内竖以告文王。文王色忧,行不能正履,王季复膳,然后亦复初。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食下,问所膳。”
24、指孔子急于推行其道,到处奔走,每至一处,坐席未暖,又急急他往,不暇安居。
25、指墨翟心存济世,奔走四方,每到一地,烟囱尚未熏黑,就赶忙离开。汉·班固《答宾戏》:“是以圣哲之治,栖栖遑遑,孔席不暖,墨突不黔。”
26、至高无上的地位。明唐顺之《请皇太子受朝疏》:“而文华受朝之仪,缺而未讲;臣民稽首之敬,抑而未伸,非所以彰主器之殊尊,答羣心之属望也。”
27、百夫决拾:决,勾弦;拾,捍。为将者善战,其士卒亦必勇敢无前。《国语·吴语》:“夫申胥、华登简服吴国志士于甲兵,而未尝有所挫也。夫一人善射,百夫决拾,胜未可成也。”
28、、素甲,有德之师。《战国策·秦策·张仪说秦王》:武王将素甲三千领,战一日,破纣之国,禽其身。
29、谓整治军事。戎,戎服;兵,兵器。语本《书·立政》:“其克诘尔戎兵。”
30、《旧唐书·李光弼传》:“常纳短刀于靴中,有决死之志,城上面西拜舞,三军感动。”后因以“靴刀誓死”谓战死沙场的决心。
31、探:寻求,探测;赜(zé):幽深;索:搜求;隐:隐秘。此处意为搜索每个角落。《易·系辞上》:“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wěi,勤勉不倦)者,莫大乎蓍龟。”
32、发掩骼(gé)以埋窀(zhūn)窆(biǎn),指收葬暴露于野的尸骨,为古代的恤民之政。《后汉书·赵咨传》:“但以生者之情,不忍见形之毁,乃有掩骼埋窆之制。”
33、针石,用砭石制成的石针。古代针灸用石针﹐后世用金针。此借指医院。
34舸(gě),船,唐时有凌风舸。唐·苏鹗《杜阳杂编》卷下载:隋处士元藏几,航海遇风,船沉没,飘流到一个仙人州上。日久思归,州人遂制凌风舸以送之。激水如箭,不旬日即达于东莱。问其国,乃皇唐也。询年号,则贞元也。
35、脂油点灯,步行的隐语。古人点油灯用布条作捻子。布捻是步辇的谐声﹐步辇即步行。
36、齿剑如归:犹视死如归。《晋书·列女传论》:“齿剑如归,异日齐风,可以激扬千载矣。”
37、本为智尽能索,指智慧和能力都已用尽。《史记·货殖列传》:“此有知尽能索耳,终不余力而让财矣。
38、縆(gēng),绳子。国家缺根绳子,言国家亦有所力不能及之时。
39、枢:门上的转轴;绳枢:用绳子系枢轴,形容贫穷。指贫家子弟。《史记·秦始皇本纪》:“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40、奏曝,即野人奏曝,比喻微薄的贡献。《列子.杨朱》:“昔者宋国有田夫,常衣缊黂(fén),仅以过冬。暨春东作,自曝于日,不知天下之有广厦隩室,绵纩狐貉。顾谓其妻曰:'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
41、献芹,亦称芹献,指微薄之礼。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诗》:“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
42、钟,打击乐器,泛指一般乐器;鼎,盛物食器。谓用食时身边响着乐器,眼前列着鼎器,此指富豪之家。汉·张衡《西京赋》:“击钟鼎食,连骑相过。”
43、指囷(qūn):慷慨相助。《三国志·吴·鲁肃传》:“周瑜为居巢长,将数百人故过候肃,并求资粮。肃家有两囷米,各三千斛。肃乃旨一囷与周瑜。”
44、汉王逸《离骚》序:“《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后以“香草美人”比喻忠贞贤良之士.
45、飞刍挽粟:形容极快;刍:饲料;挽:拉车或船;粟:小米,泛指粮食。指迅速运送粮草。
46、椉(chéng),乘,运输。
47、《说文》:竟,乐曲尽为竟。
48、《说苑·贵德》:“(季)康子曰:‘郑子产死,郑人丈夫舍块佩,妇人舍珠粤,夫妇巷哭,三月不闻竽琴之声。仲尼之死,吾不闲鲁国之爱夫子奚也?”
49、一秉虔诚,指诚心诚意。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零一回:“那凤姐儿也无心瞻仰圣像,一秉虔诚,磕了头,举起签筒默默的将那见鬼之事并身体不安等故祝告了一回。”
50、形容极端诚信。清·顾嗣立《元诗选·丁孝子鹤年》:“先是生母冯阻绝东村,病死……啮血沁骨,棺敛以葬。”
51、白云孤飞,思念父母。《新唐书·狄仁杰传》:“荐授并州法曹参军,亲在河阳。仁杰登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52、暮云春树,表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唐·杜甫《春日忆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53、月落屋梁:比喻对朋友的怀念。唐·杜甫《梦李白》诗:“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54、此两句意为不要忘记在灾难中死去的朋友和亲人。
55、杜甫《秋述》序云:“秋,杜子卧病长安旅次,多雨生鱼,青苔及榻(好个清凉景致),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今人引申这个意思,今雨旧雨即新旧朋友。宋·范成大《丙午新正书怀》:“人情旧雨非今雨,老境增年是减年。”
56、比喻人生无常。《梁书·鱼弘传》:“丈夫生世,如轻尘栖弱草,白驹之过隙。人生欢乐富贵几何时!”
57、一梦华胥,一场幻梦。《列子·黄帝》:“(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华胥氏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
58、鹤唳华亭,慨叹人生无常之词。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陆平原河桥败,为卢志所谗,被诛。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
59、行迈:走路;靡靡:行走迟缓的样子。走路缓慢,心里晃荡。形容心情沉重惶惑。《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60、出自《诗经·邶风·击鼓》。契、阔:聚、疏远。
61、出自《诗经·邶风·日月》。
62、出自《诗经·邶风·北门》。
63、晋张华《博物志》卷七:“太公为灌坛令。文王梦妇人当道夜哭,问之,曰:‘吾是东海神女,嫁与西海神童。今灌坛令当道,废我行。我行必有大风雨,而太公有德,吾不敢以暴风雨过,是毁君德。’文王明日召太公,三日三夜,果有疾风暴雨从太公邑外过。”唐杜甫《题都县郭三十二明府茅屋壁》:“云散灌坛雨,春青彭泽田。”
64、春风和煦,夏雨滋润,足以养育万物。汉·刘向《说苑·贵德》:“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
65、宵鱼垂化:用来颂扬地方官善于教化。据《吕氏春秋·具备》载,春秋时孔子弟子宓子贱治亶父(今山东省单县),体圣人之化,三年,夜间捕鱼的人能将所得小鱼重归水中。
66陆詟(zhé)水栗:指声威远播,四方畏服。詟,丧胆,惧怕。后汉书·班彪传》:“殊方别区,界绝而不邻,自孝武所不能征,孝宣所不能臣,莫不陆詟水栗,奔走而来宾。”
67、为天下太平、社会繁荣的吉兆。《晋书·穆帝纪》:“(升平四年)二月,凤凰将九雏见于丰城。”
68、权寄:谓掌握的实权。
69、此意为人民政权得之不易。骏,大。出自《诗经·大雅·文王之什·文王》。
70、趋舍,取舍;指凑,犹言行止。此意为反省和总结(执政行为)。原句见《淮南子·原道训》。
71、言天下升平。宋真宗咸平﹑景德间洛中风气富家每以车载酒食声乐游于通衢称做“棚车鼓笛”。
72、顺美匡恶:谓歌颂美善,匡正过失。《孝经·事君》:“子曰: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73、喻朝政清明,国力强盛。《太平御览》卷八七二引《符瑞图》:“日,二黄人守者,外国人方自来降也。”
74、言非常快乐。只且(Ju):语气助词。原文见《诗经·王风·君子阳阳》。
系本人原创,5月28日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