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萍水

[原创]武侯祠从历史文化的沉淀中走来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6-16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很久没有外出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有时间啦

呵呵

今天得到消息

我们下周一开课

终于可以上班了

终于可以见到我的那些小可爱了

好想念他们

~~~~~~~~~~~~~~~~~~~

谢谢微笑天使!愿你的微笑滋润你那些可爱的孩子们!

发表于 2008-6-16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武侯祠名联甚多。

 楼主| 发表于 2008-6-16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忆昔当年在卧龙,万里乾坤掌握中

  扫灭狼烟归汉统,方显男儿大英雄"

~~~~~~~~~~~~~

谢谢云台山人!

 楼主| 发表于 2008-6-16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江阳渔樵在2008-6-16 21:43:00的发言:

     渔樵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曾先后瞻仰过[武侯祠]五、六次,其中有一次竟在"衣冠墓"前静默了一个多时辰,至今仍记忆犹新。

    萍水版主图文择要介绍,殊为精当!

——谢谢渔樵先生!

   你说得是这样的,站在“衣冠墓”前,确实由衷肃立。

 楼主| 发表于 2008-6-16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汉昭烈皇帝之墓

 


发表于 2008-6-16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渔樵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曾先后瞻仰过[武侯祠]五、六次,其中有一次竟在"衣冠墓"前静默了一个多时辰,至今仍记忆犹新。

    萍水版主图文择要介绍,殊为精当!

 楼主| 发表于 2008-6-16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香炉一尊祭昭烈

 


发表于 2008-6-16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次特大地震,所幸对武侯祠古建筑损坏不大。名垂宇宙殿屋脊部分塑像脱落,看来修复问题不大。


发表于 2008-6-16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处墙面剥落,工人正在修旧如旧。


 楼主| 发表于 2008-6-16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6-16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勤王事大好儿孙,三世忠贞,史笔犹褒陈庶子;出师表惊人文字,千秋涕泪,墨痕同溅岳将军。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楼主| 发表于 2008-6-16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6-16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2)


  今天的武侯祠占地37000平方米,古柏苍翠红墙环绕。主体建筑坐北面南,摆在一条中轴线上,经过大门、进入二门内,就见内壁间有石刻《出师表》。据说是岳飞的墨宝。这石刻《出师表》还有这么一个故事。据说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经过武侯祠时,观览《出师表》表文后而深受感动,竟然是“泪如雨下”,遂挥泪写就了这通墨宝。不过,也有人认为,此石刻实为明代人士白麟伪托岳飞之名而写的。不管是谁写的吧,这帧作品可是大气磅礴,字体遒劲有力,且是笔走龙蛇,气韵生动,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加之人们敬重诸葛亮的勋业和岳飞的英名,十分珍视这岳书《出师表》石刻。

    观赏着石刻《出师表》,眼前似乎看见,诸葛亮正挥泪写表上书规劝刘禅告诫他要做到 “诚宜开张圣听……” “陟罚藏否,不宜异同”“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离开二门,继续向前,就看见刘备殿刘备殿。殿中悬匾“业绍高光”,说明刘备继承、发扬了汉高祖刘邦和汉光武帝刘秀的帝业。殿中有当代书法家沈伊默的楷书:著名的“隆中对”石刻,再现了当年刘备三顾茅庐礼贤下士的情景。

    刘备殿中有刘备和他孙子刘谌的塑像,却没有刘禅的塑像,这倒让我有点闹不懂:怎么没有刘禅的塑像呢?

    其实仔细想想,刘禅确实不配坐在这里受人供奉!这是因为刘禅治国无能,好色懦弱,被人蔑称为“扶不起的阿斗”,而且最终还是降了魏!而他的儿子刘谌面对强敌宁死不屈。公元263年魏国大军进逼成都,刘禅下令降魏,刘谌劝道:“便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可也。”刘禅还是要投降。于是,刘谌到刘备庙哭诉后,先杀妻儿,后自杀殉国。后人敬佩刘谌而不齿刘禅,所以只塑了刘备和刘谌的塑像。

    在刘备庙中自然少不了关羽和张飞《三国演义》中写到:“ 汉末才无敌,云长独出群,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天日心如镜,‘春秋’义薄云,昭然垂千古,不止冠三分”就揽括了关羽疾恶如仇的侠义肝肠!

    看到张飞的塑像,不由得想起了长板桥前,张飞孤身一人喝退曹兵百万的故事——

    《三国演义》中写道:当阳长板坡刘备遭遇曹操军队百万,张飞见形势紧急,乃执长枪与长板坡上厉声大喝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巨雷。曹军闻之,尽皆股栗。曹操急令去其伞盖,回顾左右曰:“我向曾闻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今日相逢,不可轻敌。”言未已,张飞睁目又喝曰:“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死战?”曹操见张飞如此气概,颇有退心。飞望见曹操后军阵脚移动,乃挺矛又喝曰:“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喊声未绝,曹操身边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操便回马而走。于是诸军众将一齐望西奔走。

    后人有诗赞曰:“长坂桥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他可是我国古代“诚”的楷模哟。由此而感叹:桃园三结义实乃真诚!现今某些所谓朋友只不过相互利用罢了,哪里有如此为情谊披肝沥胆之人也!(再请看下文)

发表于 2008-6-16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以前武侯祠门票五分,文革中国家为保护古迹闭馆[驻军],现在六十元。

明良千古的“明”字还有些来头。

 楼主| 发表于 2008-6-16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6-16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6-16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又一村在2008-6-16 22:16:00的发言:

记得以前武侯祠门票五分,文革中国家为保护古迹闭馆[驻军],现在六十元。

明良千古的“明”字还有些来头。

     回一村先生:检索了一番,将“明”字来头查出内容如下:

    意思是,明君良臣,流传千古。

   “明良千古”的匾额上,“明”字左面不是“日”,而是“目”。这有两种说法来解释,因为题匾者为请代人吴英,有人把它与清初文字狱相联系,避用“明”字(封建时代避讳字,都是在原字笔划上或加或减一笔),免去无妄之灾;另一种强调之所以用“目”旁,说“明君”之“明”,重在擦亮眼睛,才能识人、识势。你能不能判断那种说法对?“明良千古”匾,取“君明臣良,千古垂范”之意。

     明君良臣,概括了几千年来人们的梦想。忠义礼智信等等封建文化的影响,遍布中国人生活的各个层面,浸染到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之中。

发表于 2008-6-17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欣赏!

发表于 2008-6-17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蜀国的繁荣与稳定,武侯功不可没。当年南伐,留下多少历史遗迹。

  嘉庆十一年,冕宁知县蔡以成曾题诗赞曰:

  丞相征蛮胜迹悠,到今四字勒山头。编泯不记何年事,跬步犹传汉武侯。

  (相岭关门外有石刻“今日山头”四字,记述当年武侯率兵经过史事)

发表于 2008-6-17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岭关门外有石刻“今日山头”四字,记述当年武侯率兵经过史事]

汉源以南经石棉至冕宁一线,也叫小相公岭。改革开放以前多次经过

那里,未见有“今日山头”四字,具体不知在何处。只记得六十年代

到云南,当地居民[少数民族]有称“孔明老爹”的事。那时年轻,对

三国历史不甚了了。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