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萍水

[原创]武侯祠从历史文化的沉淀中走来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6-20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苦李在2008-6-18 1:02:00的发言:

作为川人,多次到武侯祠,就没想到写点什么出来。

多亏萍水先生一番苦心,让我们惭愧了。

——李老师不必谦虚,萍水皆因为这里确实令我难忘,如果不写点什么,实在是对不住四川啊……

 楼主| 发表于 2008-6-20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各位朋友的支持!

发表于 2008-6-21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武侯祠,早年去过,影响不深了。

看了版主的文图,让我又游了一回武侯祠。

发表于 2008-6-21 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萍水斑竹对武侯祠的介绍,让我重游了故地。

发表于 2008-6-22 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济大事人为本,今日四方靡骋,愿佑兹蜀部遗黎

~~~~~~~~~~~~~~~~~~~~~~~~

读到此,我突然又想起512那场地震,挥之不去的恶梦啊!

也怪,震中近在咫尺,成都居然就能安然无恙,得非丞相有灵,我辈“蜀部遗黎”真有天佑不成?

发表于 2008-6-22 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一村先生发在72楼的照片,禁不住要说到野笏。

给人印象极佳,一种清新,一种真纯,一种淡定,一种飘逸。

还记得那天与野笏临别,“乖乖女”三字竟自由我冲口而出。

由衷之言,至今不悔。

比我的女儿还要小好几岁哩!

如果野笏读到,请接受我的问好.

发表于 2008-6-22 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业绍高光续汉统出师未捷籍秋风


发表于 2008-6-21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桃园结义成往事白帝如梦古墟空

 楼主| 发表于 2008-6-21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3) 

    走出刘备庙,前面就是诸葛武侯祠了。

    据说在这祠中还有一个很有趣的传说。旧时,这里有两株古柏,枝繁叶茂,相传是诸葛亮亲手种植,名为“双文柏”。(《本草纲目》中说此树的枝叶可以入药。)明嘉靖年间修建乾清宫,少司马冯清为讨好皇帝,相中了这两棵古峭的柏树作木材,然而,正当他派人来砍树的时候,突然天空中黑压压的飞来一群乌鸦,把砍树的人啄得头破血流,众人吓得东奔西逃。冯清赶紧跪下向古柏叩头求饶,表示再也不敢砍树了,群鸦这才散去,可惜,这两株古柏后来遭战火焚毁,我们今天再也看不到了。此传说也可见诸葛亮深得人心。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是唐杜甫所写的《蜀相》此诗囊括了诸葛亮的一生。

   诸葛亮生前封武乡侯,死后谥忠武侯,因此纪念他的祠堂称作“武侯祠”。走进武侯祠,门内过厅上高悬着郭沫若所书的匾额“武侯祠”。字体浑厚凝重。两旁“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十个字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出师表》有前、后《出师表》这是诸葛亮酬答了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而一对指《隆中对》。“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传为美谈。

   诸葛亮(181—234年),三国时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散文家、外交家。字孔明,号卧龙。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于琅邪阳都的一个官吏之家。

   后父亲诸葛圭去世,随叔父诸葛玄,后叔父病逝。诸葛亮,便移居南阳(一说河南南阳卧龙岗;另一说湖北襄阳今襄樊之西二十里隆中)隐居乡间耕种,维持生计。建安四年(199年),19岁的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于水镜先生司马徽。因诸葛亮名高天下,两省便争诸葛亮故居之处所,清顾嘉蘅想不能开罪南阳,又怕承当出卖桑梓之名,便撰“功在朝廷,原不分先主后主;名高天上,何须辨襄阳南阳。”此妙联,既赞诸葛亮,又抹平两省争执,可谓公允。

   诸葛亮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战术兵法。他志向远大,以天下为己任。诸葛亮还十分注意观察和分析当时的社会,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用兵的知识 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即《草庐对》)。

   诸葛亮事必躬亲,自刘备驾崩后被封为武乡候,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加强战备。建兴五年(227年),上疏(即《出师表》)于刘禅,率军出驻汉中,前后6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

   诸葛亮娴熟韬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曾革新“连弩”,可同时发射10箭;作“木牛”、“流马”,便于山地军事运输;还推演兵法,作“八阵图”。至于草船借箭,空城计更是家喻户晓,诸葛亮选择的道路虽说明他是一个维护封建纲常和崇尚儒家忠义道德的正统思想家。但是诸葛亮并不墨守儒家教条,他尊王而不攘夷,进兵南中,和抚夷越,在三国中执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殿内供祀着武侯祠诸葛亮、武侯祠、诸葛瞻、武侯祠、诸葛尚祖孙三人的贴金泥塑坐像。诸葛羽扇纶巾,神态儒雅,颇有一代名相风度。

   看着这一代名相诸葛亮的塑像,真是感慨万千,真可谓:“亲贤臣国乃兴,当年三顾频烦,始延得汉家正统;济大事人为本,今日四方靡骋,愿佑兹蜀部遗黎。”但愿诸葛亮庇佑川民啊……

 楼主| 发表于 2008-6-21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今宵先生!谢谢扁舟江南客君!

发表于 2008-6-21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春寒漂萍南郊苑一枕野笏醉梦迷


 楼主| 发表于 2008-6-21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武侯祠中的诸葛战车

 


 楼主| 发表于 2008-6-21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6-21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义庙

 

 


 楼主| 发表于 2008-6-21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6-21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6-22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先谢谢一村先生的图片!

---------------

读到此,我突然又想起512那场地震,挥之不去的恶梦啊!

也怪,震中近在咫尺,成都居然就能安然无恙,得非丞相有灵,我辈“蜀部遗黎”真有天佑不成?

----------------

应该是的,这是川人对诸葛孔明尊重的结果啊,我想诸葛亮在天之灵在护佑着成都!

 楼主| 发表于 2008-6-22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苦李在2008-6-22 1:00:00的发言:

看到一村先生发在72楼的照片,禁不住要说到野笏。

给人印象极佳,一种清新,一种真纯,一种淡定,一种飘逸。

还记得那天与野笏临别,“乖乖女”三字竟自由我冲口而出。

由衷之言,至今不悔。

比我的女儿还要小好几岁哩!

如果野笏读到,请接受我的问好.

——李老师说得不错!野笏姑娘不仅相貌美丽,内在的美远胜于她的相貌,文化知识的积淀很厚实的,确实是个好姑娘!

借此帖再问好野笏姑娘!

 楼主| 发表于 2008-6-22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竹简——

 


 楼主| 发表于 2008-6-22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诸葛亮用的铜鼓——

 

请看下帖《金沙遗址和杜甫草堂的永恒》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