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七月,原来有高考,被人们戏称为黑色七月.现在高考到六月去了.七月又成了各高完中生员大战,狼烟四起的时候了.
今年的七月又到了,情况会如何呢?教育局今年下大力气要整顿招生市场,效果会如何呢?还需要拭目以待.
说实话,规范招生市场是大好事,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充分发挥,利用,整和.无序招生既浪费资源,又影响了教育的声誉.
教育资源的不公平这不仅是南江,也不仅是四川,而是全中国的主要问题.城里的学校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享受着政府的绝大部分教育投资.因此就必然导致师资向城市的流动,也必然导致生员向城市流动.
这几年,南江的无序招生使南江的教育市场一片混乱.各学校为了生员,搅尽脑汁,想尽千方百计.或许愿,或请客,或下乡-----不一而足.甚至更有甚者:两所学校的老师为抢学生,大打出手.我不得不感叹:师道尊严已丧失怠尽.夕日有不为五斗米而折腰,今日有为抢一学生而老拳相向.何苦来哉?
确实有人戏称:把狗都咬瘦.那为啥又不替看家的狗想一想,多一点人道主义呢?老师辛苦了一个学期了,本该是休整备战的时候,却还在田垄地头跋涉,在烈日下艰难行进,为的是啥?为的就是那儿有一个初中毕业生.为的是完成学校下达的招生任务.各学校现在几乎都将招生任务与津贴挂钩,你不去行吗?所以现在的高中学生也越来越不好教育了.因为他是你当时跋山涉水把他请来的,他是大爷了!!!
实际上,这几年南江的高中生员应该说是相对比较充足的,教育局选择这个时候规范招生市场也正是时候.但问题的关键是落实.其实也很简单:每生只能领到一张唯一的录取通知书,严格凭录取通知书报名.没有通知书的坚决不报名,坚决不承认他的学籍.如果哪个学校出现违规操作的,发现一起处理一起,不管他是哪所学校的校长,也不管他的资格有多老,能力有多强.看谁还敢以身试法.这样一来,学生凭借他的志愿和成绩得到一个公平的受教育的机会,各所高完中也可得到各自的生员.都有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何乐而不为呢?何必要争得你死我活的呢?大家都是想将南江的教育做大做强,为啥不能同心协力呢?现在南江的教育还非常非常落后,可各校还在内战,将大量的人力物力消耗在内耗上,如果将这些资源用于学校的发展,又有何不好呢?
各高完中的生员其实并不矛盾和冲突:南江中学是省重,你第一批凭志愿优先录取;长中是市重,你凭学生志愿第二批录取;二中,大中,正中是普通高完中,你凭学生志愿第三批录取.小河职中,三中,四中,你们担负的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合格的职业劳动力,你就后录取嘛.这样一来,各校各取所需,都有了发展的空间,教育资源也可得到充分利用,各自培养的对象不同,评估方案也不同,教育质量也可得到提高,有啥不好呢?何必要将人家碗里的饭都抢去吃了呢?
说句不该说的话,每所学校都有他自己的长处,也有他自己的短处嘛!南江中学就是南江教育界的老大了嘛,可南江中学的优质学生是不是个个都能上本科呢?大中,正中就是南江高完中的小弟了嘛,招收的学生都是人家筛了,选了,剩下的,可这些学校每年同样也要考几个本科生,这又咋解释呢?只能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膏药一副,各人熬炼的方式不同.
现在的家长也是,不看孩子的实际情况,盲目攀比,人家的孩子在城里读书,自己的孩子在乡下读书,就觉得没面子,掉价了.俗话说得好:宁为鸡头,不为凤尾.孩子成绩一般,何必一定要送到城里的学校呢?孩子学不走,心里压力也大,几下搞得没信心了,有啥前途呢?再加上现在的孩子自制力低,没在父母身边,无人看管,贪玩好耍.南江不乏这种事例嘛,将孩子送到绵阳,成都去读书,其结果呢?原来比自己孩子成绩差的学生考走了,自己的孩子还只有在家里.
真诚的希望这次教育局的整顿能落到实处,也真诚的希望各高完中的校长们能结束"战争",坐到谈判桌上来,寻求一个双赢的办法,这样既打击了招生贩子,节约了招生成本,同时也还老师一点尊严,不要让每年的七月都成为老师的黑色回忆.
不说了,不说了,一说就多了.但真的希望所有的教师都找回自己的尊严,能有一个轻松愉快的暑假.祝各位老师暑假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