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qcxiangcheng

[原创]瓦砾乡采取强有力措施抗震自救 (专题)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6-30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贴图][原创]瓦砾乡采取强有力措施抗震自救 (专题)

  21日爱心少年军校正式开学,76个孩子 ,最小的8岁,最大的15岁,分成5个组,由5个战士任教官,通过国防基本知识、军事基本常识、军事基本技能、教唱革命歌曲、防震防疫应急训练5门课程的教授,培养孩子们的国防意识、团体精神、纪律观念和坚韧的意志品质。

地震灾难发生后,青川县瓦砾乡柴王村留守儿童王成龙

在家中的吹谷机上写了这名话:“人离不开悲欢离和(合),总有心事。”。  张治平  摄

 孩子们经过短短几天的学习,帐篷内通过多媒体教学,孩子们学到了国防知识;野外通过搭建小帐篷、队列训练,孩子们增强了团队意识、纪律观念,培养起了一种乐观精神。

 少年军校为孩子们提供免费午餐,下午放学,战士们分别把孩子们送到各自居住点。爱心少年军校,已开办两期,每期7天,为灾区少年播撒大爱。(荣昌  先钺)

部队战士正在给孩子们教歌曲《生死不离》           毛云  摄

 楼主| 发表于 2008-7-1 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贴图][原创]瓦砾乡采取强有力措施抗震自救 (专题)

         前面看了太多感人场面,我觉得还是发点瓦砾乡在地震后出现的另一种风景吧,或许大家可以从中细细品味地震前的瓦砾乡是多么的美丽!!


远处的空地上空冉冉升起炊烟,依稀可见翌日风景     毛云  摄

初看,你认为这是遭受过地震的村庄吗?           毛云  摄


那我们再换个角度,拉近距离再看呢!          毛云  摄

 楼主| 发表于 2008-7-1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7-1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面对此情此景,我无语

 楼主| 发表于 2008-7-1 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浙江省金华市先后向灾区派出了9批共计82人的医疗救援队伍。在灾区支援期间,金华医疗队每天跋山涉水送医下乡,精湛的医疗技术、不辞劳苦的工作作风赢得了灾区群众的称赞。

    在陡峭的羊肠小道上,10名身着迷彩服、头戴安全帽、手拄拐杖的队员头顶毒辣的烈日,小心翼翼地向山顶攀爬,他们个个满头大汗,身上的衣服已被汗水湿透。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是海拔2000多米、云雾缭绕的山顶,那里有几户山民等待着他们前往开展卫生防疫消毒工作。他们的手臂上都佩戴着一个红袖章,上面写有金华卫生防疫”6个大字……这是不久前出现在四川省青川县瓦砾乡的一幕。


金华卫生防疫救援队跋山涉水。 吴缙成 摄

 楼主| 发表于 2008-7-1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半个多月来,金华卫生防疫小分队的足迹遍布瓦砾乡5个村、40个社(有两个社因路途遥远、山上塌方无法进入),共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宣传横幅14条、画报180余份;张贴宣传画50余份、标语40余份;面对面健康教育6490人次;指导消毒面积110540平方米、杀虫面积67590平方米,并消毒深埋了一些动物尸体;指导饮用水消毒1656户次、厕所消毒1110座次;传染病症状主动监测6490人次,门诊被动监测1471人次。经过队员们的努力,瓦砾乡群众卫生知识知晓率和卫生行为形成率均有较大程度提高,总卫生知识知晓率达88%,总卫生行为形成率达82%,全乡未发生传染病暴发疫情和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为确保灾后卫生防疫工作持续、有效开展,金华卫生防疫小分队还通过现场讲解、操作演示、入村指导等方式,为全乡培训了10名村级消毒杀虫人员、87名社级消毒杀虫人员。经金华卫生防疫小分队培训和指导,瓦砾乡各村、社的非专业消毒杀虫人员基本掌握了消毒、杀虫、灭蚊蝇、健康宣教和疾病监测等基本技能。

  在做好卫生防疫工作的同时,金华卫生防疫小分队还积极向当地群众伸出援助之手。当他们走村入户时得知一个3个月大的婴儿已断奶粉半个月、仅靠糖水维持生命时,立即托人从几百公里外的广元市买来了五袋奶粉送到婴儿母亲手中。在得知瓦砾乡柴王村茶叶山社两位老人生活比较困难又无子女照顾时,队员们就带着方便面、火腿肠、饼干等物品翻山越岭上门看望慰问孤寡老人,他们的举动令当地群众感动不已。当地一名受灾群众曾对金华卫生防疫小分队的队员们说了这样一段话:你们大老远从浙江金华来支援我们,每天挨家挨户宣传、指导,不怕苦、不怕危险,而且不肯吃我们的一口饭,喝我们的一口水。如果我们再不做好防疫工作,就太对不起你们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7-1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元市卫生局五措施帮助青川县瓦砾乡群众实现双好

市卫生局自联系该乡抗震救灾工作以来,主动围绕“医疗防疫到位确保身体好、生活物质到位确保生活好”,立足特色采取多措施的开展帮乡联系工作。

一是密切结合该乡群众缺医少食的实际开展联系帮助工作,指定前沿指挥部每天收集该乡医疗卫生工作信息及时报告前指指挥长。

二是523,局长戚开和带领市卫生局前指成员与该乡负责人就医疗、卫生防疫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现场确定了给该乡解决急需的药品和5台机械喷雾及50台手动消杀器具。

三是514,在震后第一时间先后向该乡派进了巴中市和安徽省医疗队和浙江省卫生应急救援队组成的医疗和防疫工作队,帮助乡卫生院及时恢复了医疗救治工作,同时开展巡诊和指导消杀工作。目前,已治疗该乡伤病员450余人,防疫消杀达到210万平方米。

四是抗震救灾以来,向该乡送去了帐篷10顶;530,又组织了610余吨的食品、奶粉、衣服等生活物质由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何培成专程护送到该乡。

五是针对该乡卫生院在地震中受到严重损坏,市卫生局及时将该卫生院纳入灾后重建项目建设规划,及时进行评估。

 

 楼主| 发表于 2008-7-1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5月24日下午4时21分,刘小剑刚回到驻地,突然感觉大地在晃动,帐篷也在剧烈地摇摆。刚开始,已经历了多次余震的他们并没在意,以为这只是一次普通的余震而已。但几秒钟后,晃动不仅没有结束,反而更加剧烈,强度明显高于前两天的余震,持续时间也更长。他们意识到情况不对劲,立即跑出帐篷。当时,人根本站立不稳,三个人扶在一起还在摇晃。不过,一阵剧烈的晃动后,余震终于结束了。很快,他们得知这是5月12日以后当地发生的最大余震,震级为6.4级。经历了这次强烈的余震后,他们的手机又没了信号,好不容易与家里接上的联系又中断了。
       在灾区,生活条件是艰苦的。除了刚到青川时喝的那一碗粥,刘小剑他们一连三四天没吃上饭,只能啃些带去的方便面、火腿肠和压缩饼干充饥,连矿泉水都无法保障。有时候能弄到开水泡方便面,也觉得是一种幸福。后来,伙食供应开始正常,每天晚上能吃上一餐热饭,但菜只有一个,土豆、卷心菜、洋葱轮换着吃。要是大米供应不上,就只能吃面了。由于路途遥远,中午不可能赶回驻地,刘小剑每天肩挎水壶、自带干粮,穿梭于大山、河流之间,中饭就坐在路边解决了。


                            

     挖深达2米的土坑掩埋死猪


       5月29日凌晨,熟睡中的刘小剑突然觉得背上冰凉冰凉的。用手摸了摸垫被,发现湿漉漉的。由于在4天前已有过帐篷漏水的经历,刘小剑立即判断是帐篷又漏了。他和同住一个帐篷的同志赶紧起身,打着手电筒,用蜡烛油充当防水胶来粘合漏水处,可是漏水还是没止住,直到天亮后他们去指挥部领来了彩条布遮在帐篷上,情况才有所好转。余震和下雨,是灾区最大的威胁,因为后者可能引发塌方和泥石流。不过刘小剑说,在每天经历一二十次有震感的余震后,他们对余震都见怪不怪了。甚至在会摇摆的简易厕所中遇到余震时,还能泰然自若地“方便”完才出来。直到6月8日,他们要返回时,余震还“欢送”了他们一下。

       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余震、山体塌方等危险,刘小剑走村入户、深入灾民安置点,指导灾民开展饮用水、餐具的消毒,向灾民宣传卫生防疫知识,督导消毒员对厕所、生活垃圾、动物尸体和环境的消毒杀虫工作。在半个多月的抗震救灾中,刘小剑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面对掩埋恶臭的动物尸体等脏活、累活时,他总是主动冲在最前面。经过半个多月的宣传、指导,灾民卫生知识知晓率和卫生行为形成率均有较大程度提高,全乡未发生传染病暴发疫情和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说起艰苦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刘小剑没有后悔和一丝怨言。他说:“虽然与武义比起来,灾区的条件是相当艰苦,可是很有意义,为了灾区人民的健康,再苦再累也值得”。(完)

                                          

        对村消毒员进行消杀技术培训


 楼主| 发表于 2008-7-1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5月23日,刘小剑所在的金华卫生防疫救援队被安排到青川县瓦砾乡开展卫生防疫知识宣传、传染病调查、杀虫消毒等工作。瓦砾乡位于青川县城东南,距县城约18公里,平均海拔1200余米,最高2700余米。全乡面积41.1平方公里,辖5个村42个社,共有988户、人口3800余人。当地村民居住分散,一些村庄路途遥远,交通极其不便,必须徒步翻山越岭才能到达。

       早上6时30分,队员们乘车从青川县城出发。走了一段路,车子突然停了下来。原来,这里不久前发生了塌方,山上滚下的泥石堆在路上,继续前行得通过一条小溪,他们乘坐的大巴车因为底盘低开不过去了。于是,他们决定徒步前往瓦砾乡。刚走了一段路,一辆军车路过这里。与救护车相比,军车的底盘要高得多,因此能够勉强通过。得知他们是从浙江金华来的卫生防疫救援队,军车上的战士说刚好也要路过瓦砾乡,热情地邀请他们上车。地震后的青川道路毁坏非常严重,加上余震不断,军车开得很艰难。直到中午11时,军车才到达瓦砾乡。

向灾民宣传卫生防病知识


       中午12时15分,当地发生了一次较强的余震,给了队员们一个下马威。当天,这里共发生了10多次震感明显的余震,此时,队员们更切身感受到了地震的破坏力。汶川大地震给瓦砾乡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全乡95%以上的房屋已经倒塌或受损成为危房。刘小剑一行到达时,当地灾后卫生防疫工作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在到达瓦砾乡的当天,顾不上路途的劳累,刘小剑就与其他队员一起到当地乡政府、卫生院、驻地医疗救援队、灾民安置点进行走访,了解当地受灾情况、历史疫情及其他卫生防疫工作基础数据。

       从5月24日起,刘小剑随同金华卫生防疫救援队开始在瓦砾乡开展灾后卫生防疫工作。金华卫生防疫救援队10名队员分为5个组,分头到瓦砾乡各村寨开展卫生防疫工作。瓦砾乡群山叠嶂,村寨非常分散,一个行政村分为10多个自然村,自然村往往又散落在群山之中,不少村民的房子建在陡峭的山上或半山腰,看起来不远,但道路狭窄艰险,必须手脚并用攀爬一两个小时才能到达。最远的一个村,刘小剑来回走了七八个小时。在一个村庄消毒时,带路的村民见他们走不惯那里陡峭的羊肠小道,说要带他们去走“大路”。结果,所谓的“大路”宽度与田埂差不多。在青川爬了几天的山路,他们已总结出一条经验:以前走路时必须低头看地面,现在走路时必须抬头看山上———随时观察前方山上是否有塌方或石头滚落。

       每到一户村民家中,刘小剑都认真指导村民开展消毒,对村民的饮用水做消毒处理,向村民们分发消毒药品,并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手把手教他们如何做好日常消毒工作,以便建立长效卫生防疫机制,切实提高受灾群众灾后卫生防疫能力。看到从浙江金华来的卫生防疫人员工作这么认真、仔细,当地群众非常感动。由于毛笔字写得比较漂亮,刘小剑还被队里推选,为当地群众书写了许多卫生知识宣传标语。

向灾民分发饮用水消毒药片


 楼主| 发表于 2008-7-1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列文字来源:武义新闻网

   

                                                在青川的17个日日夜夜

                                          ——我县第一批卫生防疫队员刘小剑赴川抗震救灾纪实

                                         本报记者  张莹    特约通讯员  吴俊华   见习记者 俞灵敏

在营地前与其他队员合影,左一为刘小剑

       6月9日下午,我县第一批赴川抗震救灾卫生防疫队员——县卫生监督所所长助理刘小剑在完成工作任务后平安返回武义。日前,笔者采访了刘小剑,请他介绍在四川省青川县地震灾区的工作、生活情况。历经近20天的艰苦工作,刘小剑虽然看上去略显疲惫,但精神很好。他向笔者介绍了他在青川的抗震救灾经历。

        5月19日,当上级通知需派人到四川地震灾区开展卫生防疫工作时,刘小剑未与家人商量就主动请缨,要求奔赴灾区第一线。5月21日,根据上级安排,他随同金华首支卫生防疫救援队启程赴川。当晚,他们在杭州学习了一些防震知识,并明确了工作职责。第二天早上5时20分,他们直奔萧山机场,乘坐CA1741航班于10时45分到达成都双流机场。

        一出机场,灾区的气氛便扑面而来,路上到处是往灾区运物资的车辆。刚坐上大巴,一辆军车就从旁边快速驶过,后面是运送伤员的一长列37辆救护车。一路上,成绵广高速公路的两旁不时能看到倒塌的房屋和灾民居住的帐篷。下午5时,他们进入受灾严重的青川县境内,道路开始变得艰险起来。从金子山出口下高速,全部是崎岖狭窄的盘山公路,不少从山上滚落的石头堆在路边,有几辆汽车被山上滚落的石头砸坏,完全报废。经历了大地震的路面有不少裂缝和塌陷,并随时有塌方的危险。由于路况太差,运送物资的两辆车几度抛锚。

        经过长途跋涉,他们于晚上7时50分到达青川县城。随后,他们来到青川中学操场,这里是青川抗震救灾指挥部所在地,操场上住了300多人。8时30分,他们每人分到了一大勺稀饭。尽管没有菜,大家仍然吃得很香,这是他们到青川后吃的第一顿饭。糟糕的是,装有帐篷等生活物资的车辆直到晚上9时仍没有赶到青川,大部分人只能睡在大巴里,刘小剑和一位兰溪的同志幸运地借到一床军用被,躺在露天堆放未拆封的帐篷上过了到灾区的第一个夜晚。



与四川广元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合影


 楼主| 发表于 2008-7-1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节选符敏日记:

2008525  
 
   
接到卫生厅统一安排,我们要去青川县瓦砾乡巡诊。

    一路颠簸,走了将近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来到目的地,眼前是一片青山绿水,如果不是受地震的影响,这里将是一个世外桃源。沿着河流是清一色军绿色帐篷整齐地排列着,某部队官兵驻扎在这里。

    田里的小麦快成熟了,在烈日的照射下发出金黄色的光芒,车子停在当地政府为我们临时搭建的帐篷前,还没有进去就感觉一股热浪迎面扑来。顾不上喘口气,把行李往帐篷里一扔就准备出发去每户村民家里走访,汗水把衣服湿透一次又一次,每个人都晒得通红,顾不得这些,为老人量血压,伤口感染病人换药,骨折病人更换石膏,感冒和腹泻病人发药,皮疹病人擦药,每到一处都受到老乡们的热烈欢迎,有人主动为我们遮阳倒水,在食物短缺的情况下挽留我们吃饭,被我们婉拒,虽然大家都又累又饿,但在这个困难的时刻,谁都不愿为灾区人民带来一点点麻烦。

    很想找个阴凉的地方坐下来歇歇,但阴凉处一般都在山体边上,余震仍在频繁发作,为了安全我们只能顶着炎炎烈日,在经过山体容易滑坡地段还得快速通过。当地的向导告诉我们山顶只有几户人家,就不用上去了,说实话看到老高的山顶,又累又渴又饿的我们都傻眼了,但为了不漏掉每一户村民,为了能使每一个村民都能得到及时的诊治,我们还是决定抱着药箱爬到山顶。每个人都在烈日下艰难的爬行,骨科申才良主任的膝关节韧带受伤,他从地下找到一根树枝,支撑着慢慢往上爬;麻醉科李元海主任腰椎间盘突出发作,我是唯一的女性,所以抱药箱的任务就落在脑外科程宏伟主任的肩上,为了能使山顶的几户人家得到诊治,他们都在忍受着疼痛,继续前进。

    终于到达山顶,大家高兴地挥舞着医疗队的大旗,似乎在说我们胜利了!

    在瓦砾乡的三天时间,我们走访了3个村庄,将近500户人家,巡诊两千多人次,接受诊治的两百多人,每到一处都受到当地居民的热烈欢迎,看到他们的纯朴和他们在大灾之后的乐观和毅力,我们坚信,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四川人民一定会战胜困难,早日重建他们美丽的家园!(完)

符敏(左)和胡少华在救治伤员


 楼主| 发表于 2008-7-1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网络反映太慢,出现了多重效果。请谅解!

 楼主| 发表于 2008-7-1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毛云  摄

     猛虎师某卫生队在瓦砾乡救治伤员


    “尽快抢救伤员,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中央作出的重要指示随电波传到震区,传遍全国。

  治病救人、转移伤员、严防疫情……6万医疗卫生大军第一时间奔赴灾区,与死神赛跑,掀起了一场场气壮山河的生死救援,唱响了一曲曲慷慨悲壮的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的时代之歌。

  他们是平日生活里群众口中的白衣天使”——救死扶伤,是他们的天职。

  他们是抗震救灾时百姓心中的白衣战士”——冲锋陷阵,是他们的责任。

 

  生死时速:白衣战士奔赴前线

  北川告急、汶川告急、青川告急……

  灾情紧急,人命关天,救人成了压倒一切的工作。

  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卫生厅第一时间启动了抗震救灾应急预案,一支支应急医疗队伍开始向灾区冲锋。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的医疗卫生工作者也已整装待发。

   

 

下面是节选有关救援医疗队在瓦砾乡进行救护的资料:

我在青川的日子——一位普通医护工作者的抗震救灾日记

 

编者按:汶川大地震后,安徽省迅速组织医疗队支援灾区。其中,安医附院挑选了包括5名博士在内的9名骨干力量组成该院第一支医疗小分队,奔赴四川灾区。半个月内,这支医疗队在四川灾区救治了1000余例灾民,目前已凯旋归来。
   
符敏,女,31岁,安医附院护师,今年515日随队赴川参加抗震救灾工作。她有每天写日记的习惯,即使在救灾的时候也无例外。她说:记得在机场登机之前,有记者问我害怕吗?说实话,如果说不害怕是假的,我也有想过去了之后还能回来吗?还能见到我的家人吗?还能见到同事和朋友吗?但既然单位和领导给了我信任,我就该义无反顾的走到前线,其他的没有时间去想了。并不是崇高或者伟大,如果有机会,我想每一个人都会那么做的。能够代表安徽人民到达第一线为灾区的人们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很幸运。经过几次三番的思想工作,她才同意发表这些救灾日记。记者对日记内容几乎未加改动,力争以最原生态的方式呈现一名普通医护工作者在抗震救灾前线最真实的状态。

 

(节选出发时的日记)2008515          

    在经过一系列的送别、安检之后,飞机终于起飞了。看着窗外的景物越来越远,我的心情是复杂的。在机场有记者采访时曾问到我当时的心情,我说有点紧张、很激动,因为即将要赶赴灾区,能尽快到达并且尽可能早一点为灾区人民奉献一点我们微薄的力量,是我们所有队员的共同心愿,我们背后有安医附院领导和三千多名员工的支持,相信我们一定会圆满完成任务,给灾区人民带去安徽人民对他们的关心和帮助。

 

我在青川的日子——一位普通医护工作者的抗震救灾日记

 

编者按:汶川大地震后,安徽省迅速组织医疗队支援灾区。其中,安医附院挑选了包括5名博士在内的9名骨干力量组成该院第一支医疗小分队,奔赴四川灾区。半个月内,这支医疗队在四川灾区救治了1000余例灾民,目前已凯旋归来。
   
符敏,女,31岁,安医附院护师,今年515日随队赴川参加抗震救灾工作。她有每天写日记的习惯,即使在救灾的时候也无例外。她说:记得在机场登机之前,有记者问我害怕吗?说实话,如果说不害怕是假的,我也有想过去了之后还能回来吗?还能见到我的家人吗?还能见到同事和朋友吗?但既然单位和领导给了我信任,我就该义无反顾的走到前线,其他的没有时间去想了。并不是崇高或者伟大,如果有机会,我想每一个人都会那么做的。能够代表安徽人民到达第一线为灾区的人们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很幸运。经过几次三番的思想工作,她才同意发表这些救灾日记。记者对日记内容几乎未加改动,力争以最原生态的方式呈现一名普通医护工作者在抗震救灾前线最真实的状态。

 

(节选出发时的日记)2008515          

    在经过一系列的送别、安检之后,飞机终于起飞了。看着窗外的景物越来越远,我的心情是复杂的。在机场有记者采访时曾问到我当时的心情,我说有点紧张、很激动,因为即将要赶赴灾区,能尽快到达并且尽可能早一点为灾区人民奉献一点我们微薄的力量,是我们所有队员的共同心愿,我们背后有安医附院领导和三千多名员工的支持,相信我们一定会圆满完成任务,给灾区人民带去安徽人民对他们的关心和帮助。

 


    “尽快抢救伤员,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中央作出的重要指示随电波传到震区,传遍全国。

  治病救人、转移伤员、严防疫情……6万医疗卫生大军第一时间奔赴灾区,与死神赛跑,掀起了一场场气壮山河的生死救援,唱响了一曲曲慷慨悲壮的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的时代之歌。

  他们是平日生活里群众口中的白衣天使”——救死扶伤,是他们的天职。

  他们是抗震救灾时百姓心中的白衣战士”——冲锋陷阵,是他们的责任。

 

  生死时速:白衣战士奔赴前线

  北川告急、汶川告急、青川告急……

  灾情紧急,人命关天,救人成了压倒一切的工作。

  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卫生厅第一时间启动了抗震救灾应急预案,一支支应急医疗队伍开始向灾区冲锋。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的医疗卫生工作者也已整装待发。

   

 

下面是节选有关救援医疗队在瓦砾乡进行救护的资料:

我在青川的日子——一位普通医护工作者的抗震救灾日记

 

编者按:汶川大地震后,安徽省迅速组织医疗队支援灾区。其中,安医附院挑选了包括5名博士在内的9名骨干力量组成该院第一支医疗小分队,奔赴四川灾区。半个月内,这支医疗队在四川灾区救治了1000余例灾民,目前已凯旋归来。
   
符敏,女,31岁,安医附院护师,今年515日随队赴川参加抗震救灾工作。她有每天写日记的习惯,即使在救灾的时候也无例外。她说:记得在机场登机之前,有记者问我害怕吗?说实话,如果说不害怕是假的,我也有想过去了之后还能回来吗?还能见到我的家人吗?还能见到同事和朋友吗?但既然单位和领导给了我信任,我就该义无反顾的走到前线,其他的没有时间去想了。并不是崇高或者伟大,如果有机会,我想每一个人都会那么做的。能够代表安徽人民到达第一线为灾区的人们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很幸运。经过几次三番的思想工作,她才同意发表这些救灾日记。记者对日记内容几乎未加改动,力争以最原生态的方式呈现一名普通医护工作者在抗震救灾前线最真实的状态。

 

(节选出发时的日记)2008515          

    在经过一系列的送别、安检之后,飞机终于起飞了。看着窗外的景物越来越远,我的心情是复杂的。在机场有记者采访时曾问到我当时的心情,我说有点紧张、很激动,因为即将要赶赴灾区,能尽快到达并且尽可能早一点为灾区人民奉献一点我们微薄的力量,是我们所有队员的共同心愿,我们背后有安医附院领导和三千多名员工的支持,相信我们一定会圆满完成任务,给灾区人民带去安徽人民对他们的关心和帮助。

 

我在青川的日子——一位普通医护工作者的抗震救灾日记

 

编者按:汶川大地震后,安徽省迅速组织医疗队支援灾区。其中,安医附院挑选了包括5名博士在内的9名骨干力量组成该院第一支医疗小分队,奔赴四川灾区。半个月内,这支医疗队在四川灾区救治了1000余例灾民,目前已凯旋归来。
   
符敏,女,31岁,安医附院护师,今年515日随队赴川参加抗震救灾工作。她有每天写日记的习惯,即使在救灾的时候也无例外。她说:记得在机场登机之前,有记者问我害怕吗?说实话,如果说不害怕是假的,我也有想过去了之后还能回来吗?还能见到我的家人吗?还能见到同事和朋友吗?但既然单位和领导给了我信任,我就该义无反顾的走到前线,其他的没有时间去想了。并不是崇高或者伟大,如果有机会,我想每一个人都会那么做的。能够代表安徽人民到达第一线为灾区的人们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很幸运。经过几次三番的思想工作,她才同意发表这些救灾日记。记者对日记内容几乎未加改动,力争以最原生态的方式呈现一名普通医护工作者在抗震救灾前线最真实的状态。

 

(节选出发时的日记)2008515          

    在经过一系列的送别、安检之后,飞机终于起飞了。看着窗外的景物越来越远,我的心情是复杂的。在机场有记者采访时曾问到我当时的心情,我说有点紧张、很激动,因为即将要赶赴灾区,能尽快到达并且尽可能早一点为灾区人民奉献一点我们微薄的力量,是我们所有队员的共同心愿,我们背后有安医附院领导和三千多名员工的支持,相信我们一定会圆满完成任务,给灾区人民带去安徽人民对他们的关心和帮助。

 

(待续)
      安徽省医附院小分队在青川

 楼主| 发表于 2008-7-1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5251621分,四川青川发生6.4级余震,余震造成青川7.13万间房屋倒塌,20余万间房屋形成危房,泥石流导致很多已经恢复交通的路段再次中断。

瓦砾乡就在此次余震震中地带附近,再次又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毛云 摄


张治平  摄

毛云 摄

毛云 摄

毛云 摄

毛云 摄

毛云 摄

 楼主| 发表于 2008-7-1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5.12”大地震后,瓦砾乡党委、政府采取措施,从大局出发,千方百计安置灾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坚持做到“两手抓、两不误”。

 



恢复生产速度快,效果好。

 楼主| 发表于 2008-7-1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任书记组织召开抗震自救会议,要求村民们积极抢收,生产自救       毛云  摄


任书记(右一)与老百姓亲切交谈,宣传抗震自救措施及要求                        毛云  摄

 楼主| 发表于 2008-7-1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段时期以来,瓦砾乡党委、政府把抗震自救、安置受灾群众,恢复生产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

成立了恢复生产工作队,并组织机关干部下村、到社,发动广大灾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迅速恢复生产,抢种抢收,重建家园。

教育广大灾民要树立长期抗震自救的思想。党和政府只能解决临时性的安置问题,今后长期的生产生活要靠自身的努力。

 

毛云  摄

任书记亲自走村串户,落实任务

毛云  摄 

乡党委干部亲自抓道路疏通

          

 楼主| 发表于 2008-7-1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毛云  摄


  毛云  摄

广大干部群众忙于抢种抢收,积极性很高,一派繁忙的景象。         


毛云  摄

部队官兵也来帮忙 

             

 楼主| 发表于 2008-7-1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毛云 摄


毛云  摄

路通了,源源不断的救灾物资被运进了瓦砾乡。

 楼主| 发表于 2008-7-1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着一辆接一辆的运输物资车辆,我不经感叹,因为我看得出有很大一部分车辆在地震前就是瓦砾乡当地老百姓平时用来养家糊口的“家什”(本地土话:意为工具)。

毛云  摄


毛云 摄

解放军战士帮老百姓搬运救灾物资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