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扫一扫 下载APP
微博扫一扫 关注微博号
微信扫一扫 发布留言帖
如火如荼的自建房建设工地 毛云 摄
举报
全部评论 按赞排序
自板房建设计划调整以来,乔庄片区各乡镇立即向群众作了大量政策宣传和思想引导工作,及时调整农村过渡房建设任务,大力鼓励农民利用身边可用建材自建过渡房,截止6月27日,全片区6个乡镇共投入劳动力70000余人次,已全面完成26000余间自建房任务,兑现过渡房建设补助金1700余万元,基本满足了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之需,社会秩序井然。 一、成立了乔庄片区农村过渡房建设指挥部,充实力量,强化组织保障。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第一时间对乔庄片区指挥部人员进行了调整充实,由县委副书记、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副指挥长李中书,县委常委、副县长杨天明担任指挥长,县人大副主任罗超盛、副县级调研员杨光玉任副指挥长,相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片区指挥部下设规划建设组、方案分配组、搬迁入住组、综合协调组和稳定、信息组,与此同时成立了对口帮扶小组,每两个部门驻点帮扶一个乡镇,各部门一把手为责任人,随即召开帮扶工作专题协调座谈会,细化分工,明确帮扶人员职责及工作重点,要求各帮扶组严格实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杜绝走过场、搞花架子,确保帮扶实效。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自建房建设指挥部,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领导体系,确保政令畅通,协调有力,落实迅速。 二、加大强化宣传力度,做好规划选址和补助金发放工作,激励农户自救意识和信心。大力弘扬“万众一心、不屈不挠、友爱互助、自强不息”的抗震救灾精神,全面调动干部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强化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自主自救意识,为自建房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赋予强劲的精神推动力。要求各乡镇教师和村社干部向农户广泛宣传自建过渡房的技术规程、建房标准和相关补助政策,鼓励广大农户树立互帮互助、积极应对的思想,鼓励他们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废料、竹木、水泥瓦、油毛毡、竹胶板等建设材料,因势因地建造,以节约成本,提高房屋搭建效率。居民过渡安置房建设点均选择在空旷、无次生地质灾害威胁、向阳开阔地带,完全避开生态脆弱和可能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陷等灾害的区域,同时充分考虑未来城镇建设发展方向、空间布局、现实生活生产需要和产业结构重塑等问题,进行科学规划布局,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工作,全部实行组团安置,同时选派政治素质高、群众基础好、工作应对力强的同志担任临时管委会领导,实行划区分片管理,确保管理规范,社会和谐。农民自建房建筑面积达到人均7平方米、户平30平方米左右的保障要求,均具有防寒防潮、防震防风功能,能够满足睡觉、储粮等基本需求,安全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全面落实自建过渡房补助金发放工作,对已修建完毕的农户,由农户提出申请,经村委会核实并张榜公布,乡(镇)审核后报民政局审批,对达到建设要求的当场兑现2000元补助金。对验收未通过者,提出整改意见和措施,同时给予1000元的前期建设补助资金,待审核通过后再兑现1000元。对正准备建设材料、且已与政府签定建设承诺的农户,也相应给予发放前期建房补助金1000元的激励政策,大大激励了群众建房积极性。 三、驻点帮扶,强化协调配合,逗硬督促检查。每位片区指挥部成员负责一个乡镇,对各乡镇农村过渡房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救灾物质资金的发放和灾后重建规划工作给予全面指导。积极配合乡镇党委政府和各地质灾害评估小组一道做好地质灾害踏勘、分析、评估和资料汇总工作,为农民自建房提供关键的基础数据和意见。全力协调市、县两级帮扶部门的工作,强化协调分工,最大限度地调动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意识,在帮扶乡镇大力推行“扶智”工作,全面提升农民群众精神生活质量,同时结合各部门实际情况,给予农民最急需的农用机械及农资资助。强化外联工作,主动联系各产业大户和农业科技公司一道,畅通农产品销售通道,全力降低农民产业损失,保护农户生产积极性。大力整合干部职工、志愿者和当地驻军力量,成立抢种抢收突击队,积极做好小春抢收和大春抢种工作,全力抓好了各乡镇特色产业规划和恢复工作。本着“奖优、治庸、罚劣”的原则,与县督查组一道,成立农村自建过渡房督查小组,实行专项查办、抽查与督查调研相结合,注重结果运用,对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纠正和指导,对工作不力、组织涣散和不在状态的领导干部坚决予以通报和诫免谈话,大力发挥督查工作的评估导向与激励作用,最大限度提升了干群工作主动性和创新意识。 (信息来源:乔庄片区指挥部)
瓦砾乡属青川一个古老的乡镇,历史悠久,遗留下来的古建筑也在此次地震中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
存留的古代及近代民居多采用全楔式木结构建造,顺山地之势而起,以石材为基础,以木材为梁、楔、柱、椽,以竹隔墙夹楼,再以砖、 石砌墙。 毛云 摄
这一建筑样式,它的存传除了视觉上的美观、气质飘然的原因外,有利于抗震防水灾,因此在此次灾难中它们才能幸免于难。但大都不通程度的受损严重。
部分已经建成的房屋 毛云 摄
当地老百姓在自建房内为驻军部队战士理发 毛云 摄
一位小朋友在自建房内高兴地吃着饭,开心的露出了久违的笑脸。 毛云 摄
5月21日,14:00 济南军区党委书记、政委刘冬冬上将视察我县灾区并看望了救灾部队官兵、广元军分区官兵及民兵。
闻讯部队领导前来,当地老百姓不约而同地向领导来临的地点汇集。 毛云 摄
老百姓自发地带上抢收回的蔬菜等慰问品 毛云 摄
7月9日,德阳市农友猪业养殖有限公司落户青川县瓦砾乡,成为“5.12”地震后
第一家入驻青川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县委副书记李中书出席了当天的奠基仪式。
当济南猛虎师部队官兵得知瓦砾乡孤寡老人张洪俊家庭困难,无人力搭建自建房时,该部炮兵团修理连副指导员张少谦带领该连战士主动到老人家,为老人搭建房屋,以便让老人早日住进自建房安心生活。
济南军区猛虎师炮兵团修理连副指导员张少谦带队,带上搭建自建房所需材料前往瓦砾乡孤寡老人张洪俊家中,为该老人搭建自建房。
一到老人的家,战士们就开始为老人搭建自建房
看到战士们干的热火朝天,老人也闲不住来搭手。
瓦砾乡村民在自建房内打造灶台、布置厨房。 (毛云摄)
瓦砾乡老百姓的自建房内部摆设,可以看出老百姓们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向往。 (毛云 摄)
在自建房外,几个孩子洋溢着灿烂的笑脸 (毛云 摄)
瓦砾乡干部正在处理各种上报数据 (毛云 摄)
县国土局白忠兴、梁仕凤到瓦砾乡发放“地质灾害明白卡” (毛云 摄)
为了人民的利益,瓦砾乡党委书记任万兴同志积劳成病,但依然带病坚持在抗震救灾和自救第一线 (毛云 摄)
济南猛虎师官兵为瓦砾乡的孩子早日上学,抽调部分兵力,为瓦砾乡中心小学校搭建教室做前期清场准备。
猛虎师炮兵团官兵为瓦砾乡养猪场搭建广告牌 部队官兵为瓦砾乡老百姓搬运物资
截止6月27日,通过全乡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已落实集中安置区7个,安置灾民1061户3876人,搭建自建房3200间,恢复渠堰 10条,防旱井56口。抢收小麦2200亩,早玉米锄草3080亩,栽插水稻60亩,种竹荪1100袋,引进德阳农友猪业大型养猪场一个,投资500万元,年出栏生商品猪2000头,仔猪5000头。
已经建成的过渡性自建房 (毛云 摄)
新华社记者仇琳、裘立华向瓦砾乡少年军校赠送书籍、文具。 (毛云 摄)
瓦砾乡干部、群众慰问部队官兵。 (毛云 摄)
乡党委书记任万兴同志含泪召开抗震救灾会议 (毛云 摄)
受县委、县政府的委派,由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局组织的青川县抗震救灾慰问演出团,7月10日下午在青川县瓦砾乡举办了慰问演出。 毛云 摄
慰问演出现场 毛云 摄
7月9日,德阳市农友猪业养殖有限公司落户青川县瓦砾乡,成为“5.12”地震后第一家入驻青川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瓦砾乡引进投资500万元,建设现代化养猪场,二期工程完工年出栏生猪近万头。图为德阳农友猪业负责人在现场接受记者采访
瓦砾乡现代化养猪场正在紧张建设中
我想此时的小猪们一定高兴得不得了,因为它们就快有新家了。 毛云 摄
08年7月11日,瓦砾乡上河村村民吹着唢呐,敲锣打鼓向在抗震救灾中英勇奋战的济南猛虎师炮兵团送来锦旗。
瓦砾乡少年军校所在地 毛云 摄
瓦砾乡的震后恢复生产,经过近一段时间的努力,已有所成效。
成堆的竹荪蛋 毛云 摄
快看,这里又是一大堆 毛云 摄
当地老百姓说:“往年这个时候,比这还要好些、多些!” 毛云 摄
2008年7月18日,我随广元市委抗震救灾宣讲团乔庄片区宣讲队一行前往瓦砾乡进行宣讲活动,一进入瓦砾乡政府所在地——柴王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热火朝天的浙江援建活动板房建设场面。
青川县委宣传部 向成 摄
广元市委宣传部孙连升科长,市委党校吴祥俊主任分别进行了抗震救灾及今后灾后重建等相关内容的宣讲,瓦砾乡村社以上干部参加宣讲会议。
当晚,宣讲队还为瓦砾乡驻军部队,瓦砾乡村民奉献了一场精彩的电影晚会。
在宣讲活动过程中,我们还亲临了当地老百姓为广元市人防办驻瓦砾乡工作组和当地驻军部队赠送亲手绘制的锦旗。
通过了解,原来广元市人防办自入驻青川县瓦砾乡以来,急老百姓之所急,想老百姓之所想,为瓦砾乡广大群众牵引自来水,搭建帐篷等,让高山上的老百姓都吃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尤其是该乡茶叶山村,海拔高,老百姓都处在高山上,生活极其困难。因此茶叶山的老百姓自发地用手工制作了锦旗,送给广元市人防办驻瓦砾乡工作组,同时为了感谢解放军部队,也一并给驻瓦砾乡部队赠送了一面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