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491|评论: 34

[缩编]在那美妙的一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21 09:46 | |阅读模式

(图片来源:百度搜索)

在那美妙的一瞬

(据《俄苏文学》有关资料缩编)

安娜·波尔托茨卡娅快满十七岁了。她的天生丽质、她的多才多艺,开始引来了众多的崇拜者。然而她的父亲——一个出身名门望族的俄罗斯地主却认为,女儿要幸福,就必须嫁将军。

最后来了一位将军,五十多岁,那厚实的肩章成了他获得人这个称号的唯一权利。聪明、美丽而又多情的安娜便做了这两块肩章的牺牲品,从此改随夫姓凯恩。

凯恩的姑父是彼得堡艺术学院院长,诗人普希金常常到这位院长家中参与一些学界巨子的沙龙聚会。1819年,普希金就是在这里初次见到了凯恩,并立即为她惊人的姿色和善良的微笑所倾倒。不过,他当时哪里知道,在这醉人的微笑中却饱含着一位年轻女人内心深重的愁苦呢?

有一天,普希金与凯恩姐弟被主人留下来共进晚餐。餐桌上,他不断寻找机会要跟她攀谈,一个劲地赞美她的美貌和聪明。面对诗人的殷勤,她暗暗瞟了他一眼,满脸通红地垂下眼帘,却始终不答一言。诗人只好跟她的弟弟胡聊起来,争论谁有罪谁没罪,谁该上天堂谁该下地狱。普希金说:“无论如何,还是下地狱好,因为那里有许多漂亮的女人……。”说到这里,他又故意补充了一句:“你问问你姐姐凯恩,看她是否愿意下地狱。”凯恩听了,冷冰冰地甩过去一句话:“我可不愿下地狱。”她的弟弟立即幸灾乐祸地说:“怎么样?你还想下地狱吗?”诗人无可奈何地耸耸肩:“我也改变了主意,不去了,尽管那里有许多漂亮的女人……。”

这次短暂的会见在两人的心中都激起了多年难逝的感情的涟漪。但凯恩毕竟是有夫之妇,她的丈夫又是个嫉妒成性的老头儿,她只能把满腔的离愁别绪深深地埋藏在心中。

六年之后,凯恩来到彼得堡三山村舅母家中作客。一天正在吃中饭,普希金突然不邀而至。从此,他常常会在这个时候到来。有时他不发一言,动作显得有些拘束;有时他又兴致盎然,给凯恩讲上一两个令人捧腹的笑话。有一次,她还专门为凯恩带来一本厚厚的黑封面诗稿,朗诵起他的叙事诗草《茨岗》。凯恩听得入了迷,她既为优美的诗句及其表现出来的情致所感动,又深深地陶醉于普希金朗诵的音乐节奏之中。

有天晚饭后,舅母建议大家到普希金居住的米哈依洛夫村散步,普希金和凯恩都十分高兴。六月的夜散发着田野的芬芳,月光拂照下的一切是那样的美妙。普希金与凯恩恰好同坐一辆马车,他感到自己的心情从来没有那样舒畅过。一路上,他洒脱大度地开着玩笑,时而赞美月光,因为它照亮了美人的面庞;时而又赞美大自然,因为这,他俩得以共享无尽的美景……

到了米哈依洛夫村,大家没有进入普希金的后宅,而是迳直去了一座荒芜的花园。园内古木成排,林荫夹道,奇形怪状的树根纵横交错裸露地面,把凯恩绊了一跤,甚至连普希金也差点摔倒在地。走在后面的舅母提醒诗人:“普希金,你可得殷勤地照料好客人哦,让她好好地观赏你的花园。”普希金一听,大喜过望,犹如小学生听到了下课铃,赶紧拉着凯恩的手,飞快地向花园深处跑去……

第二天一大早,凯恩正与表姐准备出发去凯恩在里加的住处,普希金赶来告别了。他把自己的诗体小说《叶甫根尼·奥涅金》中第三十章的书样送她留作纪念。书样没有裁开,细心的凯恩发现里面夹着一张四折的信笺。她打开一看,差点读出声来:

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

我初次见到你的倩影。

有如倏忽的昙花一现,

   有如纯洁的美的精灵……

凯恩尚未读完,便激动万分,红晕从两颊一直延伸到耳根。普希金一直默默地站在她的身旁,深情地凝视着她。

这次离别使普希金十分难过,对凯恩的感情已如泛滥的洪水,使他无法抑制。才过四天,他就接连不断地给凯恩写信,尽情倾吐自己的衷曲:“你说,你很容易被人了解,你的意思是不是说,你很容易使人爱上你?我完全同意你的这一观点,甚至愿意让自己来充当这一观点的证据。我跟你在一起时,就像一个十四岁的小男孩,这虽然挺别扭;不过,当我看不到你时,我又慢慢恢复自己的自尊心,并以此来责骂你。”他在向凯恩表白自己爱慕之情的同时,邀请她秋天相会。

这次期望中的相会并没有很快实现。一直过了两年多,普希金流放期满后,他们才在彼得堡见了面。不过这时的凯恩已经和丈夫分居,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艰苦的生活和岁月的尘埃正在销磨掉她往日的风采和激情,只有普希金给她的那些书信,还被她一直奉如圣物珍藏在身边。而普希金呢,似乎也完全沉迷在缪斯的王国里,往日那“美之精灵”,好像在他的记忆里也只剩下了“美妙的一瞬”。

时光流逝到1837年,受沙皇纵容的法国流氓丹特士用罪恶的子弹夺走了普希金的生命。又过了三十二年,凯恩也在漫长的愁苦中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弥留之际,她仿佛听到帘外来了十六匹马,每四匹一列,拉着一块巨大的花岗石,那是普希金纪念碑的台座。她脸上又一次泛起红晕,“啊,总算运来了!啊,上帝保佑,早该运来了!”凯恩的灵柩正从莫斯科往特维尔斯基墓地抬运时,迎面突然来了一群人,他们抬着普希金的纪念碑也正从特维尔斯基城门走进莫斯科来。消息传开,人们倾城而出,争睹普希金与凯恩“最后相见”的那“美妙的一瞬”。

难怪好些人都说,普希金与凯恩当初确实有缘。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08-7-21 10:51 |

        致凯恩

    普希金(1825年)

  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

  在我的眼前出现了你

  有如昙花一现的幻影

  有如纯洁之美的精灵

   

  在那绝望的忧愁的折磨中

  在那喧嚣的虚荣的困扰中

  我的耳边长久地响着你温柔的声音

  我还在睡梦中见到你可爱的面影

  

    许多年过去了

  狂暴的激情

  驱散了往日的梦想

  我忘却了你温柔的声音

  还有你那天仙似的的面影

  

    在穷乡僻壤

  在流放的阴暗生活中

  我的岁月就那样静静地消逝

  失去了神性失去了灵感

  失去了眼泪失去了生命也失去爱情

  

    如今灵魂已开始觉醒

  于是在我的面前又出现了你

  有如昙花一现的幻影

  有如纯洁之美的精灵

  

    我的心在狂喜地跳跃

  一切又重新苏醒

  有了神性有了灵感

  有了生命有了眼泪也有了爱情

  

发表于 2008-7-21 13:38 |

老师,你这么爱普希金的作品

我给你的文章配个钢琴曲哈

 

发表于 2008-7-21 13:34 |

我也帖首普希金的诗做为顶帖

呵呵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
不顺心时暂且克制自己,
相信吧,快乐之日就会到来。

我们的心儿憧憬着未来,
现今总是令人悲哀:
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
而那逝去的将变得可爱。

发表于 2008-7-21 13:13 |

我没有记错的话

老师原来好象是学俄语的哈

难怪钟情于俄国诗人普希金哦

呵呵

不过话说回来

普希金的作品还是值得一学的

他的大多作品是俄国民族意识高涨

以及贵族革命运动在文学上的反映

普希金七八岁便学着写诗了

年仅12岁就开始了其文学创作生涯

 楼主| 发表于 2008-7-21 12:00 |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人出场在2008-7-21 11:52:00的发言:

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
     

我初次见到你的倩影。
     

有如倏忽的昙花一现,
     

   有如纯洁的美的精灵

我很喜欢哦

谢谢先生的喜欢,你是熟读这首优美诗作的。

如果先生真喜欢,说明你的心态还很年轻。

哈哈,开玩笑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7-21 11:56 |
QUOTE:
以下是引用一了在2008-7-21 11:19:00的发言:

慢慢地品位!

一了先生慢慢品吧,相信这些旧的东东你是熟悉的。

问声好!

发表于 2008-7-21 11:52 |

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

我初次见到你的倩影。

有如倏忽的昙花一现,

   有如纯洁的美的精灵

我很喜欢哦

发表于 2008-7-21 11:19 |

慢慢地品位!

 楼主| 发表于 2008-7-21 16:23 |
QUOTE:
以下是引用在2008-7-21 13:13:00的发言:

我没有记错的话

老师原来好象是学俄语的哈

难怪钟情于俄国诗人普希金哦

呵呵

不过话说回来

普希金的作品还是值得一学的

他的大多作品是俄国民族意识高涨

以及贵族革命运动在文学上的反映

普希金七八岁便学着写诗了

年仅12岁就开始了其文学创作生涯

秋没说错,是学俄语,但毕业时没用了,一辈子都在转行。

目前正在借着蜡烛光苦补汉语基础,争取日有所得。

谢谢顶帖、配乐并贴诗。

 楼主| 发表于 2008-7-21 16:34 |
QUOTE:
以下是引用名样天下在2008-7-21 15:09:00的发言:

欣赏

我也比较喜欢读普希金的诗

他的《我曾经爱过你》

我曾经爱过你

我曾经爱过你:爱情,也许
在我的心灵里还没有完全消亡,
但愿它不会再打扰你,
我也不想再使你难过悲伤。
我曾经默默无语、毫无指望地爱过你,
我既忍受着羞怯,又忍受着嫉妒的折磨,
我曾经那样真诚、那样温柔地爱过你,
但愿上帝保佑你, 另一个人也会象我爱你一样。

谢谢先生读帖,普希金的诗在中国拥有众多读者。

我看过的译本大多偏重直译,这多少不适合国人的阅读味口。

三十年的中苏交恶,严重影响了对苏俄文学的研究。

发表于 2008-7-21 19:43 |

许多年过去了

  狂暴的激情

  驱散了往日的梦想

  我忘却了你温柔的声音

  还有你那天仙似的的面影

--------------------------------------------------------------

学习了

发表于 2008-7-21 19:24 |

    普希金,我女儿喜欢,现在都记得她小时候为我背诵《皇村记忆》时那付稚气而又装得一本正经的样子。谢谢楼主及楼上诸位又为我提供了一次生动地回忆过去的机会。

    太感谢了!

[em04]

发表于 2008-7-22 01:55 |

记得文革中闲来无事,不知从那找到一本普希金诗集,

大概五十年代出版的,精装本有些破旧了,无事时就

翻阅,后来丢失了。可惜。茨岗人就是无国籍的流浪

于世的“叶塞尼亚”吉普塞民族。

还记得有“皇村”,沙皇的行宫。

文字,音乐,勾起了多年的回忆。

 楼主| 发表于 2008-7-21 23:40 |
QUOTE:
以下是引用萍水在2008-7-21 23:23:00的发言:

  在那绝望的忧愁的折磨中

  在那喧嚣的虚荣的困扰中

  我的耳边长久地响着你温柔的声音

  我还在睡梦中见到你可爱的面影

~~~~~~~~~~~~~~~~~~~~~~

是的,美妙的一瞬,是永恒的,无法忘记的!

好些传世不衰的诗作往往都是在激情的碰撞中产生的,而一个激情太盛的诗人往往又多有疯狂表现。

普希金就有疯狂的一面,据说他为红艳决斗而死之前要来镜子,对镜片刻,把镜子一扔,大叫“啊,别了,伟大的生命!”

这临终一呼与是诗啊!

谢谢先生读帖。

 楼主| 发表于 2008-7-21 23:28 |
QUOTE:
以下是引用Enter在2008-7-21 19:24:00的发言:

    普希金,我女儿喜欢,现在都记得她小时候为我背诵《皇村记忆》时那付稚气而又装得一本正经的样子。谢谢楼主及楼上诸位又为我提供了一次生动地回忆过去的机会。

    太感谢了!

[em04]

我还一直以为先生是一个年轻人呢!看来令媛也该到成才之期了,祝君幸福!

谢谢顶帖。

 楼主| 发表于 2008-7-21 23:31 |
QUOTE:
以下是引用空山山不空在2008-7-21 19:43:00的发言:

许多年过去了

  狂暴的激情

  驱散了往日的梦想

  我忘却了你温柔的声音

  还有你那天仙似的的面影

--------------------------------------------------------------

学习了

谢谢空山君读帖,我们一起学习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发表于 2008-7-21 23:23 |

  在那绝望的忧愁的折磨中

  在那喧嚣的虚荣的困扰中

  我的耳边长久地响着你温柔的声音

  我还在睡梦中见到你可爱的面影

~~~~~~~~~~~~~~~~~~~~~~

是的,美妙的一瞬,是永恒的,无法忘记的!

 楼主| 发表于 2008-7-22 11:00 |
QUOTE:
以下是引用又一村在2008-7-22 1:55:00的发言:

记得文革中闲来无事,不知从那找到一本普希金诗集,

大概五十年代出版的,精装本有些破旧了,无事时就

翻阅,后来丢失了。可惜。茨岗人就是无国籍的流浪

于世的“叶塞尼亚”吉普塞民族。

还记得有“皇村”,沙皇的行宫。

文字,音乐,勾起了多年的回忆。

对我们这一代人,普希金不是一个陌生人物,上小学时语文课本中就有他的《渔夫和金鱼》。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