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宝山:众手构筑温暖新家
2009-10-27 06:29:00 来源: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成都)
各方共同努力,让每位因灾失地异地安置群众安得下、稳得住、能致富———
本报记者陈松实习生张立东红旗、红灯、红对联……最近,邛崃市南宝山一栋栋崭新的川西民居被喜庆的“中国红”点缀成一道靓丽风景。
回味9月28日晚上“搬新家,庆国庆”联欢晚会的热闹,羌族群众陈永全感觉像做梦,“住进新家的头一晚,我有些失眠。”
半年前,我省启动首批汶川特大地震因灾失地农民跨市(州)异地安置帮扶工作,陈永全一家离开家乡汶川县龙溪乡垮坡村。半年后,陈永全等285户1202名汶川和青川两地因灾失地群众住进永久性住房。短短6个月时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部署下,各方共同努力,让每一位南宝山因灾失地异地安置群众都感受到“安得下、稳得住、能致富”的放心工程带来的温暖。
安得下:“政府都给我们想到了”
镜头
3月26日9时,由武警四川省总队200多名官兵和53辆卡车组成的搬迁车队驶离青川,车上载着杨顺新等青川县80户异地安置群众。下午4点,车队驶进邛崃市鲁川板房小区临时安置点。床上是全新的被褥,墙角是充实的米袋和锄头背篼,警务室、便民商店、就业服务站、教育医疗计生服务站等一应俱全。从当地干部手中接过生活补助金,50多岁的杨顺新激动地说:“我们想到的,政府都给我们想到了;我们没有想到的,政府还是为我们想到了。”
“将因灾失地群众安置工作摆在灾后恢复重建的突出位置,作为重要民生工程和重大政治任务。”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求。
安得下,首先要解决异地安置群众的生活问题。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三级民政协力配合,将到邛崃异地迁移安置群众全部纳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根据受灾家庭困难程度的不同,以每人每月400元、300元、200元不等的标准发放3-6个月的临时生活补助金,实行分类救助,保障基本生活。
各级各部门积极创造就业条件,提供就业岗位,基本实现了汶川、青川安置农民充分就业。四川省、成都市就业部门在安置区开设种茶技术培训班、电脑培训班、缝纫培训班等技能培训班,举行就业援助现场招聘会。
成都市和邛崃本地的30余户企业提供用工岗位800余个。在“壹基金”阿坝州羌绣帮扶中心和成都市妇联就业中心的帮助下,近100名羌族妇女加入羌绣手工小组,实现居家灵活就业。截至8月6日,743名劳动力中,邛崃市外就业220人、市内就业349人。
“一个都不能少!”为确保异地安置群众的子女充分就学,省市教育部门通力协作,217名中小学生全部被安置到邛崃市区和附近就读,每周还用专车接送。
稳得住:“做梦没想到房子这么好”
镜头
9月22日,43岁的杨大志拿到永久性住房的钥匙。杨大志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两层楼房140平方米,水、电、气、光纤全通,门口就是下山的班车。安置区内,健身休闲、绿化设施与城里小区没有什么区别,“做梦都没想到是这么好的房子。”
“要确保因灾失地群众居有其屋。”我省各级各部门将南宝山异地安置群众的永久性住房建设作为重要民生工程,加快建设进度,保质保量,确保他们早日住进新房。
资金从哪里来?省市国土部门统筹兼顾,采取农村建设用地减少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挂钩项目,筹集资金约6800万元。
省市规划建设部门对安置点规划设计方案几易其稿,最终形成按照7度设防的要求,考虑到新农村建设中安置点的“四性”发展与群众实际生产生活需要,同时在羌民族安置点保留羌民族建筑风格与文化元素的方案。
5月23日,永久性住房建设启动。成都市国土资源局派出驻现场投资业主代表参与监督和保障,邛崃市由国土部门作为实施主体,规划、建设部门提供工程规划与建设的技术支持,形成了“共建安置点、没有局外人”的强有力的工作机制。
同时,各省级部门积极提供支援和保障。为切实解决生活生产用水,省水务部门落实生活用水工程建设资金577.6万元。在省教育厅提供的200万元资金支持下,南宝山安置点建成两所高规格幼儿园。省慈善总会通过社会募捐800万元,用于南宝山安置点民政综合福利中心建设。
能致富:“富裕程度将不亚于城区百姓”
镜头
9月30日一早,陈永全扛着锄头来到离家不远的山坡上。不久前,当地干部通知说南宝山农场闲置土地需要整理,欢迎来打工挣钱,陈永全最先报名。“这是要分给自己的土地,就算没有酬劳也要干。”他边劳作边憧憬着未来:今年种下新品种茶,3年后就能创收;在茶树林间种蔬菜,年底就有收入了;再把“农家乐”发展起来,日子一定越过越红火。
“耕者有田”,这是省委、省政府为因灾失地异地安置群众建立致富长效机制的一个决策。省司法厅积极响应,经省政府批准,将南宝山农场7000亩土地无偿移交邛崃市。
3月9日,省农业厅经实地考察论证,确定以茶叶为主导产业,紫色马铃薯为特色产业的种植业发展方案。从3月31日开始,省市农业发展系统开展了包括茶叶生产技术、粮油生产技术及沼气建设等一系列培训活动。截至目前,共举办培训班5期,培训1500人次。
省林业部门落实100万元,用于彩色树种和特殊林培育基地建设。
云雾缭绕的南宝山具有得天独厚的休闲旅游资源,省委农办下达专项资金50万元,用于引导失地农民发展乡村旅游。省旅游局帮助编制《南宝山乡村旅游总体规划》。
南宝山还吸引了不少企业。虽然茶园在改造中,但江南雪茶业企业已将茶叶生产加工线建在山上。今年共计收购鲜茶1.75万公斤,群众安置后首次获得产业发展收入42万元。
“在各级各部门帮扶下,不到5年,南宝山因灾失地异地安置群众富裕程度将不亚于邛崃城区的老百姓。”南宝乡党委书记季正修说。
(本文来源:四川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