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昙云庵

[生活•情感] 《散文卷》 子 在 川 上 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5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虽是散文,却是让我们了解盐亭历史的一部部史书。祝福你,盐亭的乡亲...........

 楼主| 发表于 2014-6-7 0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宰 相 李 义 府

  
        

  李义府是个不简单的人。
  他在人世间的样本意义表现为: 李义府是个乡巴佬,没任何社会背景,从梓州永泰县<今盐亭县永泰乡>起步,一直干到唐高宗时代的宰相高位,确实有大能耐。
  盐亭这个地方,我曾多年挑灯夜读有关它的史料,从中试图梳理出一根脉络清晰的线条来,结果是沉默了,慨叹了,佩服了,而且领略着它无边无际的神秘.......
  这个被蒙文通教授称为“葺尔之地”的盐亭,其它姑且不讲,历史上竟出了三朝宰相,一是唐德宗宰相严震,二是唐高宗宰相李义府,还有一位是清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相似相位>的张鹏翮,如此锦绣天地,全川罕见。又查史籍,严震护驾有功,号称“清严”,颇有政声;张鹏翮被康熙帝誉为“天下廉吏,无出其右”,是个“贤相”。
  
  今天我只讲李义府。
  李义府是永泰县一个庶族之后,父亲当过射洪县令,广置产业于永泰,如此而已。公元613年,李义府生于永泰,至八岁,天资聪颖的李义府的诗文便传遍乡间。到二十一岁,李义府学识被剑南巡道使李大亮发现,拍桌称奇,他决定择一吉日带上李义府前往长安,将这个才华横溢的李义府推荐给御史马周。马周是有大本事的人,且生于庶族,这一点与李义府是一致的。马周赞叹着李义府的文采,并将他安排在自已身边,做个小卒,一直呆了些时日。某天,唐太宗在宫內上林苑宴请群臣,兴之所至,以“鸟啼”为题赋诗,话音未落,无名小卒李义府第一个吟诵出来,曰:“日里扬朝采,琴中半夜啼,上林多许树,不借一枝栖。”唐太宗笑了:“我今以全树借汝。”从而引起唐太宗的注意。在马周力荐下,唐太宗召李义府问治国安邦之看法,李义府从容应对,唐太宗悦之,下诏封李义府为“监察御史,诏侍晋王”。随后,李义府执法的严惮让违法者畏惧,这正是唐太宗所需要的;再让李义府的才干与学识去影响“晋王”既后来的皇帝唐高宗李治,这也是唐太宗所希望的。
  本来这样一直走下去,李义府的前景应是一片灿烂。殊不知唐太宗于公元649年去世,而由他指定辅佐唐高宗李治的宰相长孙无忌,一直看不起出生庶族的李义府,朝上处处刁难排挤李义府,看久了不顺眼,干脆将李义府下调到四川壁州<今四川通江县>任司马。此时李义府任中书舍人,这纸调令被李义府提前看见,虽为平级调动,可谁都想当京官,谁也不想下派啊,下去了猴年马月才回得了京城?李义府星夜去请教“智囊”王德俭,王德俭干脆吿诉李义府,要想仕途翻盘,必拥立武昭仪为皇后才可险中取胜。
  李义府豁然开朗,这后来的事大家也知道了-------李义府拥武则天为后的奏章送到唐高宗李治手中,李治与武昭仪大喜过望,不仅赠李义府一斗珍珠,随后将长孙无忌的调令作废,并提拔李义府任中书侍郎<既今总理办公室主任>。再往后,步步高升,被任命为宰相。
  今天来看,李义府人生的复杂性体现在:武昭仪是被李义府第一个上奏章拥立为皇后的,由于这个大胆的举动,身处险境的李义府转危为安,扬名身后。而武则天呢,在坐稳皇后宝座、进而又登基称皇后,当上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那个晚清的实权派慈禧太后,也不过垂帘听政罢了>。史载,大唐繁荣富庶,疆域辽阔,这与武则天的治国才能确实密不可分;所以就事论事,李义府功不可没。
  唐高宗授意李义府重修《姓氏录》,李义府不孚众望,将显赫一世的“五姓七望”从云端打入下界,而凡为五品以上官员皆收名录。这排头的四个大姓为李、武、韦、杨,跟着才是宰相,副宰相,按官职大小以此往下类推。

  李义府被史书称为“笑里藏刀”,对此我无语。
  自炎黄大帝登上神洲的几千年来,不论奸臣忠臣,能跻身煌煌史册,本身就是一桩荣耀的事件。
  我想,李义府如没去长安,一生都在永泰乡下荷锄月归,他就是当地一个和善中长点小心眼的田间农民罢。然而事实的真相是,这个无任何社会资源背景的底层庶民,通过自身的才学、能力、政绩甚至是颇有争议的所谓“嘻笑阴柔”而官至宰相,无论如何都是一件值得公允评析的史话。
  听人讲永泰乡近日大雨如注,一通“李义府宰相故里”石碑竖立在大道显眼处;那天有闲,我再去一游.........


 楼主| 发表于 2014-6-7 06:57 | 显示全部楼层
13159262305 发表于 2014-6-5 20:44
虽是散文,却是让我们了解盐亭历史的一部部史书。祝福你,盐亭的乡亲...........

谢谢乡友。:handshake

 楼主| 发表于 2014-6-7 07:05 | 显示全部楼层
                                         赵 蕤 墓 重 建 侧 记


    宋人孙光宪《北梦琐言》记曰:“蕤,梓州盐亭人,博学韬钤,长于经世。夫妇具有隐操,不应辟召。”清乾隆年间纪晓岚编纂《四库全书》赞赵蕤撰《长短经》矣。恍然回想唐朝,盐亭两河白虎村赵家坝人赵蕤,几上盐亭高山庙 “仰天窝”教李白习剑欤;而宿“昙云庵”多议政事、科举之弊也。师徒三赴郪县长坪,著书立说、舞剑习字、驯鸟下棋、漫步林间,真世上隐居高人乎。
  《长短经》亦《反经》者,凡十卷,纸页芬芳如早间凉爽风至。年余,李白泣别恩师,庄重一揖,潇洒奔长安而去之。赵蕤牵夫人目送,心黯然哉,缓步坐于坝前石凳,见林下一桌,桌上一棋局,旁立陶罐酒壸,几土杯,杯里散酒香也,下有红尾鸟碎步觅食乎,赵蕤见之,喚鸟,鸟飞立于肩头,奇也。
  赵蕤著《长短经》多为皇室置于枕畔秘用之,虽森严朝廷,亦称《长短经》与《资治通鉴》齐名,敬矣。后人评曰,赵蕤且为世间培养弟子李白,一大功绩者,史多敬重,传布不朽。
  有此二,赵蕤可笑百世而足矣。
  再,赵蕤临东关《今金鸡》别业小住,地方宿老恳请为嫘祖故里四方碑序,蕤允,仅数日矣,《嫘祖圣地碑序》灿然出世,黄帝元妃嫘祖含笑九泉,多思故土欤。
  赵蕤夫妇传为神人,惊动长安,朝廷请用,二人坚辞乎,神话愈重也。
  不知何日,赵蕤隐没于山中草莽间,而不知所终哉。或如是,天色昏黄,雪落堆枝,垂暮老者赵蕤难以一见。
  千余年而过,今有好事者于盐亭两河白虎赵家坝山岩处,砍荆除棘,密丛发现一墓穴,约米宽,橫与竖筑青石,极为坚固矣。几老者曰,此为赵蕤魂归故里处,墓大而深,墓场惜毀于“大跃进”利斧,残存墓穴乎。
  几日间,墓穴前恭立一花岗石碑,书“唐 经世家 赵蕤之墓”,残阳照之,如血闪烁,后来人肃立感念而记。

                                  公元2013年《癸巳》7月6日作

 楼主| 发表于 2014-6-7 09:35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再看看。

 楼主| 发表于 2014-6-7 09:39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4-6-7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更新了好!:victory:

 楼主| 发表于 2014-6-7 11:44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不中用 发表于 2014-6-3 20:49
老街娃那些抹不去的记忆。

对的!

 楼主| 发表于 2014-6-7 11:45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7 11:45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不中用 发表于 2014-6-7 10:28
又更新了好!

老先生好。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4-6-7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原一个真实的李义府。

 楼主| 发表于 2014-6-7 13:34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4-6-7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游记,
如同带我们去了美丽的新疆。
拜读先生的回忆录
让我们了解盐亭的历史,
谢谢先生的辛苦劳动。

发表于 2014-6-7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次顶帖。

 楼主| 发表于 2014-6-8 06:29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yt2000 发表于 2014-6-7 16:23
看了游记,
如同带我们去了美丽的新疆。
拜读先生的回忆录

谢谢乡友。

 楼主| 发表于 2014-6-8 06:30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蜀山连绵 发表于 2014-6-7 21:21
再次顶帖。

谢谢朋友。

 楼主| 发表于 2014-6-8 10:59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又上新篇。

 楼主| 发表于 2014-6-8 15:00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yt2000 发表于 2014-6-7 16:23
看了游记,
如同带我们去了美丽的新疆。
拜读先生的回忆录

新疆好地方……

 楼主| 发表于 2014-6-9 06:29 | 显示全部楼层

                                      人 民 公 园 半 日 闲 记


                    


  近日得闲,半日,于一个熹光泄露的清晨信步走进绵阳市城区核心地段-------那蓬勃出满天绿色云朵和一湖“欸乃”桨声的人民公园,去小坐半日,真好。
   宋代词人晏几道是“太平宰相”晏殊的宝贝儿子,当年晏殊为神童,成年后留给世人一本薄薄的《珠玉词》,风流啊、温润啊,都闪烁其中,尤以一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千古绝唱,今人叹为神笔。而他那个“真性情”的儿子晏几道,文采辞章不输父亲,其它不说,一句“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仅此两句十字,既独步天下,又 如烟雨濛濛的水墨,浸得深切、洇得透澈,叫人难以忘怀。
   我就是带着这样闲适的心境,走进似雨似雾、阴晴不定的人民公园的。

  来到市民喜爱的休闲之地,且让我漫步浓郁的花丛间、青葱的竹林下、款款的湖水畔、靜谧的石山旁,停下步子,打量、凝视、眺望与沉思。
   名声在外的人民公园始建于民国1931年,落成后命名为“川西北第一公园”。它由当时的绵阳驻军长官孙震下令修建,具体由老绵竹知事马援祖经办的。在建这个大园子前,此地荒草萋萋、残花断树、西风愁云、长雁忧啼。在不远处靠近今天肯德基前的坝子,为一处占地偌大的自由贸昜市场:出卖柴草的、兜售蔬菜的、甚至活不下去鬻卖儿女的,全在混乱的人堆、破烂的泥草之上叫嚷、讨价还价,在苦痛与麻木中成交。人群间或拖出一个哀愤的哭泣,盘旋于落日枯草间,让人毛骨悚然。
   虽然如此,不过有所谓孙长官下令叫修就好好弄一下吧,不管搞成个什么样子?这个马知事会来事,跑前跑后地忙活了两年多,将芜杂的杂草坡和凋残的乱树林改造得象模象样了:这座大园子天生两道斜长而潺湲的小溪,这些溪水既然来于上天,那复归自然又何妨呢?我查了一下,两条小溪粼粼,在原生态的大地上汩汩流动,它们闪着云彩的影儿上面,横跨一座水磨房,这水磨房全木结构,硕大无比,在溪水推动的力量下“咿呀”旋转,日复一日唱着斜月、茅房、灌溉、疲惫农民扛锄回屋的古老歌谣。
   小溪水的脚步自然歇不下来,它让飞鸟落到岸边吮水,还让荒坡中窜出的野兔儿涉入水畔咂水;甚至劳作后萎顿的人们也站在水边,用清亮的水花洗濯腿上的泥巴和锄把上的草茎。夜,已深沉了,四周沉沉入睡,唯有白天开得幽香的一枝疏梅,此刻横斜水面,暗香浮动。
   那辛勤歌吟的溪水,曲曲折折地绕行到碳码头处,汇入宽阔的安昌江了。
   在公园腹心处,孙长官还下令配套建了一处“昭烈图书馆”,屋舍典雅沉静。这排老房子几经兴废,从图书馆演变为大礼堂后再进化到图书室,这幢建筑目睹了岁月的变迁,其中可铭记的一件事情发生于此处:1938年晚秋,在抗击日寇侵华的战斗中,率军奋战的国民革命军四十一军一二二师师长的王铭章,不幸战死在山东滕县,为国捐躯。当他遗体运回绵阳后,《王铭章是新都人》,便是在这座大礼堂举行的追悼大会,仪式沉重,气氛肃穆。这个旧址,就位于今天同样令人肃然起敬的邓稼先广场处。
   公园还有座漂亮的“垂虹塔”,漂亮到了什么程度?我举个例吧,这座塔子造型大气、雕刻精美,高约20米,类比眼下在田野中寂寥的塔子形状。塔体四周筑有石头栏杆,上刻石狮、金瓜等饰物,雅称“垂虹夜月”,为当年绵阳一景。在风雨苍茫中走过了几十春秋后,这座“垂虹塔”躲过了“黒云压城城欲摧”的几次厄运,却未能逃脱“文革”的黑手,1968年8月,烈焰正帜的“红卫兵小将”,手持利斧坚锤来到塔前,二话不说,砸烂石栏,铲掉碑文,将生动的“垂虹塔”改为今天这座沧桑的纪念塔样了。
   既然立了园子,也该有实物或文字记载公园的来龙去脉吧?我查阅史料,这个还真有。在现在人民公园后边靠长兴街的一段花草繁衍处,当年竖起一座有20多米高的塔,塔身庄重中带一点妩媚,上书“川西北第一公园落成纪念碑”。碑文为阴刻,起首一句便是“绵阳为川西北第一重镇,交通实握枢键之头..........”云云。以下內容在评价绵阳历史、地理、经济、人文脉络之后,还说明了建园的经过,下方落款为当时绵阳所辖十四个县的县名。此碑文由地方书法家刘德阶书写,至于何人撰文,史料无考。这座塔子曾挑起朝霞与流云,也聆听过鸟叫与蛙鸣,甚而至于见识过为生计奔波后暂且停顿下来坐在公园茶铺子的竹椅上喝茶的贩夫走卒形像........挨不过几十年,也是“文革红卫兵”的造反壮举,让塔子停在1968年的炎夏,小将们抱来几捆炸药,将见证这座公园记忆的塔子炸得粉身碎骨,魂销地下罢了。

  进入新时代,在“川西北第一公园”基础上重新命名的“绵阳人民公园”迎来了万千气象。看下它的今天,有多繁多盛多美多雅多幽多静多柔多丽.......观光者、赏玩者俱有认知,我不复述了。
   不过有些大树似可记上一笔,生长在园林中那几株高大且正直的香樟,树冠如盖、树干遒劲、夏天蔽日、金秋送爽,洒来一阵淡淡南来的和煦微风兼滴滴不尽的凉爽斜雨,落入我的眼帘;嗅着幽暗的从香樟枝干间散发出的味儿、沁凉的略含苦味的气息,我 ------ 心沉醉了,恍然执手于宋代才子晏几道,漫步青草覆盖的小径与乱石间,肩上有几朵花瓣飞过。
   遐想之际,一尾带灰红的野鸽子飞下落在我脚边茂盛草丛的迷离处,它啄着小虫,友善地张望着。我刚坐在树下平展展的坝子上品着清茶,想象着,从哪个年月进入到今天这个时间,也不过几十年光阴吧?虽不长,然而于我,它们象我手心一滴水,径直落地不见;它们又似乎象前面跳动的野鸽子,真实而快乐着呢。



               

 楼主| 发表于 2014-6-9 0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嫘 祖 的 桑 林

  

  古西陵氏《即今盐亭》,位于青龙山首,此地群山连绵,飞禽蔽空。尤为注目的是大片油汪汪的桑林,生长在高低交错的沟壑、山峦、岩头、沟坎之间。微风吹拂,桑叶无遮拦地笑着,把原著居民单纯而洁白的心事,倾泻在桑枝的梢上、不远处茅屋袅娜的炊烟上和山脚下一湾湖水如银闪烁的碧波中.......
  嫘袓尚小,她打着光脚,快活地在这片蜀山里奔跑,脸蛋红扑扑的。

  她喜欢邀约几个村姑一起到青龙山听山风歌吟,围坐在桑树下摆女孩才懂的心里话。当时,这青龙山的桑林不仅茂密,而且高大挺拔,象黃桷树一般凌风而立,可知其壮了。《盐亭前些年在青龙山下约十里外的河床,挖掘出十多根直径达80--100厘米的古桑木硅化石,又在青龙山头发现三块巨石支的古人煮茧用的“三锅桩”,不远处岩下长着一块状如蚕茧的巨石,我內心是极为震憾的------嫘祖之于盐亭,决非空穴来风。还更不消说盛唐中期大隐士赵蕤前往东关《即今金鸡》别业居住时,应地方宿老之请写下千古文章“嫘祖圣地碑”了。》
  嫘祖脸庞秀美,小眼睛扑闪着光亮,身围着用大树叶加枝条缠绕的“衣服”,略乱的头发扎朵小花,她正讲着想法:“独见天虫乎?捉之,而验其用,可哉?”远古的人讲话多为文言混杂地方方言,嫘祖这个讲述,今天我翻译一下:“我那几天在桑叶上看到几条天虫,姐妹们,我们把天虫儿捉回家观察一下,看有什么用处吗?”村姑“叽叽喳喳”地发表着意见,有说行的,也有说天虫子吐什么白涎水难看的,还有位直接讲这天虫儿是不是带毒性哦。“邪乎?”
  嫘祖理着头上的花儿,笑了一笑:“携其家,独察之,如果,告也。”翻一下是:“我把天虫儿带回简洁的茅屋里,观察几天,有什么新情况,我就告诉姐妹们,好吗?”说话间,她披的“树衣”松动了几下,嫘祖胸脯露了一些,她已发育饱满了。
  嫘祖这个女孩是有主见的,她认定的事会坚持做下去,不会途中停顿。
  当她说完这话时,嫘祖偏着头望身边几十株大桑林,阳光流动,天虫儿啮叶,鸟影轻快,余几只蝉在悠扬地嘶叫。
  她站起,与姐妹们攀桑枝捕捉蠕动的、吐丝的、织团的天虫儿。

  西陵国青龙山的这个中午,很普通也很淡然;然而对于远古部落,这一天具有历史的意义-------经嫘祖观察试验而天虫吃叶、天虫吐丝、天虫织茧后,茧缫丝、丝成绢、丝绢制衣等一系列伟大发眀便在忍耐与寂寥中訇然出世:让人类穿上了丝绢衣服,懂得了羞耻,演化为文明的嫘祖栽桑养蚕、抽丝制衣活动,是在青龙山嘴几间茅屋的簸盖和灶屋间的石锅里配套完工的。
  天虫,为蚕。
  凭这一点,我和世间行走的千千万万人也要伸出姆指一声夸赞:“嫘祖,好妹妺。”
  嫘祖因天虫制丝的功绩被西陵人氏推举为酋长。遥远的北方,黄帝与蚩尤决战时昏天黑地,血流成河,涿鹿一战扭转乾坤。黄帝英气勃勃,他在战车上便听说蜀地有位能干少女嫘祖的漂亮与聪慧,不禁怦然心动。在战场胜利后,他亲率队伍跋涉万水千山,乘筏过江,翻越高山,几经辗转赶至西陵国与奇女子嫘祖会面。这一天,青龙山红日朗照,西陵国喜气洋洋,黄帝威严中掺着温和的笑容邀请嫘祖坐于一侧石凳,笑问婚者何如?嫘祖羞而答“可。”那年,黃帝嫘祖联姻实为炎黄族群头等大事,山民喧腾数日不去,史称“龙凤呈祥”。
  婚姻大典后,黄帝率部落子民播种籽、驯野禽、冶黄铜、制农具,让“社会”这个概念渐成雏形。嫘祖的齐家治国才能又一次显露,在制作衣冠服饰过程中,嫘祖借取发现天虫抽丝制衣的经验,在粗糙而且结实的绢衣上改动若干,庄重的冠、明媚的衣、曳地的摆一件件展示黄帝面前过目,黄帝喜之,当众揽过嫘祖轻轻一吻,四面而坐的众将及臣子皆抚掌欢笑。

  无须再用繁杂的文物及实证叙述嫘祖故里西陵国青龙山罢,也无须端出石罐石爷验明嫘祖曾于其间劳作的身影。我想说的是,空了上盐亭金鸡嫘祖陵去走一走,苍茫的黄桷树遮盖着山头草丛林间和流动的云团之下,也掩映着那道用古老石头树起的一座让来者祭祀的已显沧桑的丰碑:嫘祖陵。
  我更心仪的是,约三五知已,择一良辰,坐于五千年前嫘祖发现的那蓬连绵的桑林树荫里,喝大碗酒,嚼大块肉,吼大声歌,啸大地情-------既向蚕娘敬礼,又向天地瞙拜,岂不快哉?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