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字典

[社会•争鸣] 家乡杂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4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字典在2008-9-5 19:41:00的发言:

         家乡杂感

今天误闯盐亭论坛,看了很多不错的帖子,本人虽然网龄有十几年了,但是多是潜水,看到家乡的论坛让我感到倍加亲切,虽离家39年,但思乡情更浓,每隔两三年总要回家看看,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每次回去都有很多的感受,愿借这块宝地谈点自己的感受。
                          一、家乡的山绿了
我是1969年7月离开盐亭,那时候才上小学四年级,给我最深的印象,山上几乎没有什么树,虽然每年都种树,但种上后又被当柴砍来烧了,所以山几乎是秃秃的。这一离开后10年我第一次回去,那个时候山上都栽上了小树,已经工作的我对满山的小树,心里说不出的喜悦。再后来侄女来信说我们县被评为全国绿化先进县,在我的心里总感觉到是一个天大的荣誉,也为家乡的变化而自豪。从此每隔两三年就回去一趟,在家乡山上的树林里走走,呼吸天然氧吧的空气,心里美滋滋的,每每这时总要长叹——好舒服。

80年代,我和我妈妈上山植树,现在回去看到满山的葱绿,也是那样的感觉“心里美滋滋的,每每这时总要长叹——好舒服”

发表于 2009-3-4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字典在2008-9-5 23:31:00的发言:
   三、家乡的路通了
我离开家的时候,父亲领着我凌晨2点多就起来,走路到金孔赶到盐亭的车,在盐亭转敞篷车到绵阳(那时候客车很少),又坐了30多个小时的火车才到郑州,从家出来我们在路上走了四天,那时真体会到蜀道难的感觉。不过我再次回去的时候,回家的路还是那么长,但是时间在缩短,我最近一次回去从郑州的家出发到高灯盘龙村一组(土地沟)只用了24小时,说实在话真方便。而且家里人打来电话,现在从高灯到金鸡的另外一条路马上也要修通了,离家门口只有几百米。路通让人们出行方便了,青壮年都从畅通的路走了出来,在各行各业体现自身的价值。他们是不是还要顺着这条路回来,确实无法预料明天的故事。

那时我们外出读书,四点过就起床,生怕车子赶掉了。

发表于 2009-3-4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字典在2008-9-7 7:07:00的发言:

      六、树儿被砍了

2007年5.1节之前,利用单位到重庆出差的机会,坐车回盐亭,在车上和一位福建的建筑材料商聊了起来,他在得知我是盐亭人后,你们那儿的柏树真便宜,从农民手里买8元钱一棵,总成本下来不到30元。我问道,那你还需要办手续吗,他答道,现在这些你只要给钱,就有人来帮你办,他的话让我心里沉甸甸的。回到家我从哥哥和弟弟的嘴里得到证实,弟弟看出我的担心,说道;“我们家不会卖,违法的事情我们不做”。中央虽说搞西部大开发,可是往往有些地方官员总喜欢以牺牲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让我们的后人怎么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不知道“家长”对这个问题做过思考。

家乡最好的树是柏树,满山满山的,令人心醉。

发表于 2009-3-4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字典在2008-9-6 0:51:00的发言:

        五、椿芽树

二00六年借十一长假之机,回家与家人团聚,走到大哥家的自留山坡上,我眼前一亮,我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怎么在这里还有很嫩绿的香椿,北方在这个季节香椿已经老的不能食用了,可是在这里还是这样的娇嫩,我问身边的侄女,为什么不摘来吃?她说到;“我们不会吃这个”。我明白了他们是不知道如何来吃,我就摘了点,到家后给他们做了香椿炒鸡蛋,他们第一次知道椿芽树的叶子还可以吃,我说你们为何不摘了去卖钱呢,山上那么多,不充分利用多可惜啊。大嫂的话让我很无语;“你要吃吗,二天你转起的时候,你多带点噻”。我只能是苦笑,心想实诚的农民们需要的是能为他们谋利的带头人,把哪些宝贝挖掘出来,真正让百姓致富。

以前在老家,猪鼻孔是不会吃的。现在每到了长猪鼻孔的二三月份,因为有了它,我会饭量大增,上次出去吃火锅,我一个人吃了三份猪鼻孔,把大伙看得一楞一楞的。
香椿到现在我也吃不来。

发表于 2009-3-4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字典在2008-9-6 0:02:00的发言:

     四、家乡好多地荒了

可能这几年思乡的情韵强烈了,所以回家的频率增加了,甚至单位有到四川或者重庆公差的机会也要回家小住一两天,以满足自己的思乡之情,每次回去总想找找儿时的感觉,就想到处走走,当我看到儿时曾经养育我土地长满茅草的时候,心里很不是滋味,我问过当村主任的表弟,村里这样荒弃的土地有多少?他随口说到有300多亩,现在在村里的都是留守人员,都是一些干不动活路的人,没有人愿意来山上种这些地,这里要水没水,挑肥要走这么远的路,只能放弃了。话很实际,但让人心痛,痛也没有办法。那为何不种点经济林或者果树呢,弃之可惜啊。

是缺乏带头人啊

 楼主| 发表于 2009-3-4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大嫂养的鸡

   今年过年前我回了一趟老家,在家只待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可能是思乡的缘故吧,总想看看家乡的青山,听听乡音,还有就是回去拿点家里人给我准备好的腊肉,由于是在成都突然决定,成都的朋友早上3点开车出发,到9点才到家,我并没有通知家里的任何人,哥哥和弟弟家的门都是锁着的,问坡下的幺婆才知道金鸡当场,家里人都去赶场了,无奈只好等待,无聊之际就逗起了哥哥家的大公鸡,看着足有十斤重的大公鸡,突然有吃的想法,就给成都的朋友说我们中午把它吃了如何?朋友一句好啊,让我感到自己有些失语了,但已经不能收回了,我们就开始想法把公鸡抓住,聪明的公鸡也可能知道我们的意图,就飞起跨过我们的头顶,往树林里飞去,我们也只能哈哈一笑,我也为突然飞走的公鸡叫好,它为我纠正了刚才的失语。就在我们为刚才抓鸡喘气的时候,大嫂打了个摩的回来了,稍安定下来,朋友吃鸡的心还没有死,把公鸡好顿夸奖,说的大嫂脸上笑容不断,大嫂也接腔说,我们这个公鸡基本都是自己找虫子吃,它还能飞起来吃虫,人家有人给我80元我都没有卖,我有意逗大嫂说,我们中午把它吃了算了,大嫂说;“要的嘛,我给你喊回来,你们还抓,抓到我们就吃”,朋友立即说到,“要的”。大嫂就站在门口喊了起来,谁知一下回来十几只,但就是不见刚才我们要逮的那只公鸡,问大嫂,大嫂笑了说,那只肯定白天不回来了,你们换只抓吧,没办法只有抓只倒霉的鸡来食用了,一盆红烧鸡块,加之折耳根、豌豆尖,加上哥哥和弟弟从金鸡买的其它小菜,大家美餐了一顿。吃完饭和大哥又聊起了公鸡,大哥说,那个公鸡是家里鸡中最凶的一只,一般不好抓着。再说你大嫂也肯定不舍得吃它。我也带够了回程的东西,在车上给朋友说到,再过几年干脆回来养鸡算了,就把他们放到山里吃虫子,吃活食生长的还快还省粮食。

  养土鸡也是一条很好的致富的路。

发表于 2009-3-4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伪装心情在2008-9-10 0:09:00的发言:

你坐啥子车嘛?

从盐亭到我们洗泽如果搭班车只要12元哦

如果打的士就五十块,有时六十块,最多的一次也就七十块,因为天黑又是个女司机,所以多给一些呢。

哈,心情,就在这里我知道你是洗泽的。

发表于 2009-3-4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字典在2008-9-8 10:16:00的发言:

七、家乡的油桐树绝迹了

小的时候家乡的山坡上、田间地边有很多的油桐树,春天的时候油桐树上的花儿非常好看,夏天在地里劳碌的社员间休们总是喜欢在宽大的树叶下,摆着“农门阵”,享受着阳光下的阴凉。当挂满果实的时候,心里总是有很多的满足,上学时谁的书、本被撕烂了就把果尖掐一下,它会流出又清又粘的果油,粘着很牢固。每到秋天收获的季节,大人们用竹干打,我们就跑到沟下去捡,现在想想,真实一幅美好的图画。几次回家也没能想起来油桐树。

2001到广西北海开会,才知道桐油的价格在国际上暴涨,桐油属于优良干性油,有光泽,是很好的工业用油(还可以提炼成0#柴油)。它们具有不透水、不透气、不传电、抗酸碱、防腐蚀、耐冷热等特性,因此在工业上广泛用于制漆、塑料、电器、人造橡胶、人造皮革等。

我打电话问在家的弟弟,他说早就砍光了,现在很难见到了。真可惜,我们那个地方为何充分、合理利用荒坡、荒地、大力种植点这样的树种呢,它不需要刻意去投入多少费用,还能为百姓牟利。盐亭真该综合发展了。

老家有块土地在一个叫峰山坡的小坡上,小时候大人在地里干活,我就坐在旁边的油桐树上玩,好多年都没有听见“油桐树”这三个字了。

发表于 2009-3-4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字典在2008-9-9 11:22:00的发言:

八、谢师恩

明天是教师节了,今年的教师节和中秋节离的很近,可是没有一点心情,可能是还没有从5.12大地震的阴影中走出来,往年过教师节的时候总要给在盐亭当老师的侄女的打个电话,问候我们家这个唯一的老师。可今年我总想教我认第一个字的老师王巨川,不知道他现在是否安好。儿时在学校的感觉就像发生在昨天,我们20多个学生,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就他一个老师,这个情景很多电影画面都有过。学校就在一座叫(千贞观)寺庙里,那里现在已经变成农田了。我四年级的时候离开那里,走的前一天下午他到家送我,告诫我,到那儿都要好好读书。那个时候文化大革命正是到了复课闹革命的时候,我向老师点了点头。从此,“到哪儿都要好好读书”的话我时刻牢记。也成了后来教育自己儿子的口头禅。今天面对电脑的荧屏,我想说,老师,谢谢你,我虽说不是你培养的最优秀的学生,但我敢说,是你的一句话,学生才有今天的成就。

今天在这里谢谢家乡现在和曾经的老师们。

很诚挚!
我的一个老师叫陈俊龙,后来调到桂花去教书了,如果不是他,就没有现在的我了,但是现在的我,愧对我的老师。

发表于 2009-3-4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字典在2008-9-12 8:57:00的发言:

九、土桑树没有了

小的时候喜欢听长辈讲一些关于家乡美好的一些传说,每个地方都有传奇的故事,也多少知道一些关于“嫘祖的故事”。但没有什么深刻的记忆,但我总忘不了每到春季的时候和母亲或者哥哥姐姐们在为生产队摘桑叶的时侯,要把一些能吃的桑果顺手摘给在树下的我和其他的小伙伴。紫红的颜色和酸甜味道让人难忘,是那么的馋人,每次还总要带回家一些,母亲总是把它一颗颗的摆在簸箕里,晒干后收藏起来,招待串门的亲戚或者邻居。前几次回家都是在秋季或者春节,家乡几千年栽桑养蚕的习俗没有改变,而桑树更多了。直到九十年代中期外甥外出打工路过我所居住的城市,闲聊的时候说起了桑果,从他那里才知道,桑树的品种改良了,现在都不结桑果了,我总感觉太可惜了。直到2年前,在我们这里我偶见有卖桑果的, 14元一斤的价格没有阻挡桑果对我的诱惑,可食之口中没有了家乡桑果的味道。后来从网上知道了这称之为“民间圣果”的价值。

以下为网络资料:

桑果为桑科落叶乔木桑树的成熟果实,成熟的时候鲜果食用,味甜汁多,是人们常食的水果之一。成熟的桑果质油润,酸甜适口,以个大、肉厚、色紫红、糖分足者为佳。桑果又被称为民间圣果。果实中含有丰富的活性蛋白、维生素、氨基酸、胡萝卜素、矿物质等成分,营养是苹果的5-6倍,是葡萄的4倍,具有多种功效,被医学界誉为二十一世纪的最佳保健果品。常吃桑椹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力,具有延缓衰老,美容养颜的功效。既可入食,又可入药,中医认为桑果味甘酸,性微寒,入心、肝、肾经,为滋补强壮、养心益智佳果。具有补血滋阴,生津止渴,润肠燥等功效,主治阴血不足而致的头晕目眩,耳鸣心悸,烦躁失眠,腰膝酸软,须发早白,消渴口干,大便干结等症。

桑果有改善皮肤(包括头皮)血液供应,营养肌肤,使皮肤白嫩及乌发等作用,并能延缓衰老。桑椹是中老年人健体美颜、抗衰老的佳果与良药。常食桑椹可以明目,缓解眼睛疲劳干涩的症状。桑椹具有免疫促进作用。桑椹对脾脏有增重作用,对溶血性反应有增强作用,可防止人体动脉硬化、骨骼关节硬化,促进新陈代谢。它可以促进血红细胞的生长,防止白细胞减少,并对治疗糖尿病、贫血、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神经衰弱等病症具有辅助功效。桑椹具有生津止渴、促进消化、帮助排便等作用,适量食用能促进胃液分泌,刺激肠蠕动及解除燥热。祖国医学认为,桑椹性味甘寒,具有补肝益肾、生津润肠、乌发明目等功效。

这样的“圣果”不知道盐亭的其它地方还有没有,如果还有的话,真该祝福家乡人。

我记得吃得嘴是黑的,牙齿也是黑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3-8 06: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一、被挖的桑树

   去年11月份回了一趟家,走在湾里的土路上,看到山坡上堆积了很多被挖掉的桑树在晒,就问一路同行的弟弟,他说这两年蚕茧价格很低,费力费工没有效益,不如挖掉种植其它的。我想想弟弟说的也是,农民现在种地也是要考虑成本,也要有收益才对。可是必定从嫘祖教会人们养殖家蚕到董县令推广养蚕,养蚕在盐亭可以说是悠久的历史,也是文化的积淀。农民的意识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光短浅,把自己的家桑树挖掉。如果蚕茧市场复苏,再去栽吗?实际这些都和政府的只能是分不开的,作为政府对农民的引导我感觉盐亭县政府做的最起码不好,没有帮农民算好这笔帐。

   如果有一天远方的朋友要去看看嫘祖陵,知道了嫘祖故里的人都不养蚕了,不知道讥笑的是谁,脸红的又该是谁。

 

  

发表于 2009-3-15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字典在2008-9-8 10:16:00的发言:

七、家乡的油桐树绝迹了

小的时候家乡的山坡上、田间地边有很多的油桐树,春天的时候油桐树上的花儿非常好看,夏天在地里劳碌的社员间休们总是喜欢在宽大的树叶下,摆着“农门阵”,享受着阳光下的阴凉。当挂满果实的时候,心里总是有很多的满足,上学时谁的书、本被撕烂了就把果尖掐一下,它会流出又清又粘的果油,粘着很牢固。每到秋天收获的季节,大人们用竹干打,我们就跑到沟下去捡,现在想想,真实一幅美好的图画。几次回家也没能想起来油桐树。

2001到广西北海开会,才知道桐油的价格在国际上暴涨,桐油属于优良干性油,有光泽,是很好的工业用油(还可以提炼成0#柴油)。它们具有不透水、不透气、不传电、抗酸碱、防腐蚀、耐冷热等特性,因此在工业上广泛用于制漆、塑料、电器、人造橡胶、人造皮革等。

我打电话问在家的弟弟,他说早就砍光了,现在很难见到了。真可惜,我们那个地方为何充分、合理利用荒坡、荒地、大力种植点这样的树种呢,它不需要刻意去投入多少费用,还能为百姓牟利。盐亭真该综合发展了。

我的童年时候也记得有几株的,也爱去爬树玩,这几年回去好像没有看见有了,哎!莫大的失落感啊,和字典大哥感同身受.

发表于 2009-3-15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艳儿在2009-3-4 21:20:00的发言:

很诚挚!
我的一个老师叫陈俊龙,后来调到桂花去教书了,如果不是他,就没有现在的我了,但是现在的我,愧对我的老师。

艳儿姐姐:我小时候听说过我们乡学校那儿有个老师叫陈俊龙的.呵呵!

发表于 2009-3-16 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新人刷刷
发表于 2009-3-18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绵阳的城市相当漂亮,城市人口素质很高

   恩,高兴···

发表于 2009-3-19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字典在2009-3-8 6:26:00的发言:

三十一、被挖的桑树

   去年11月份回了一趟家,走在湾里的土路上,看到山坡上堆积了很多被挖掉的桑树在晒,就问一路同行的弟弟,他说这两年蚕茧价格很低,费力费工没有效益,不如挖掉种植其它的。我想想弟弟说的也是,农民现在种地也是要考虑成本,也要有收益才对。可是必定从嫘祖教会人们养殖家蚕到董县令推广养蚕,养蚕在盐亭可以说是悠久的历史,也是文化的积淀。农民的意识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光短浅,把自己的家桑树挖掉。如果蚕茧市场复苏,再去栽吗?实际这些都和政府的只能是分不开的,作为政府对农民的引导我感觉盐亭县政府做的最起码不好,没有帮农民算好这笔帐。

   如果有一天远方的朋友要去看看嫘祖陵,知道了嫘祖故里的人都不养蚕了,不知道讥笑的是谁,脸红的又该是谁。

 

  

说到这个真是超级无语的。。。。。。。。。

发表于 2009-3-19 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艳儿在2009-3-4 21:12:00的发言:

哈,心情,就在这里我知道你是洗泽的。

艳儿姐姐你不会也是吧???

发表于 2009-3-23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字典在2009-3-8 6:26:00的发言:

三十一、被挖的桑树

   去年11月份回了一趟家,走在湾里的土路上,看到山坡上堆积了很多被挖掉的桑树在晒,就问一路同行的弟弟,他说这两年蚕茧价格很低,费力费工没有效益,不如挖掉种植其它的。我想想弟弟说的也是,农民现在种地也是要考虑成本,也要有收益才对。可是必定从嫘祖教会人们养殖家蚕到董县令推广养蚕,养蚕在盐亭可以说是悠久的历史,也是文化的积淀。农民的意识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光短浅,把自己的家桑树挖掉。如果蚕茧市场复苏,再去栽吗?实际这些都和政府的只能是分不开的,作为政府对农民的引导我感觉盐亭县政府做的最起码不好,没有帮农民算好这笔帐。

   如果有一天远方的朋友要去看看嫘祖陵,知道了嫘祖故里的人都不养蚕了,不知道讥笑的是谁,脸红的又该是谁。

 

  

心痛,无语.

几年后,桑蚕业复苏了,再种植还来得及吗??

发表于 2009-3-23 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伪装心情在2009-3-19 15:01:00的发言:

艳儿姐姐你不会也是吧???

不啊,装装,我是双龙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3-24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二、从焦裕禄的儿子卖大蒜,看盐亭领导的助民态度

   焦裕禄是老少皆知的好干部,其儿子现在是河南尉氏县县长,前年尉氏县大蒜丰收,销路出现了问题,作为县长上北京、下广州、跑上海等地,为蒜农推销大蒜,不但在本县传为佳话,而且被媒体大为传送,效应不亚于在中央台做商业广告,其踏实的为民解决了一件实际问题,被百姓记住。可是,我们盐亭的领导呢,当蚕茧出现滞销的问题时,当百姓需要科技指导和畅通销售渠道的时候,没有领导来帮他们一把。科学发展观的最终目的是让老百姓得到实惠,盐亭的老百姓们呢?盐亭是省里个体经济的示范县,现在又发展了多少,多少坚持下来了,哪些来投资的圈了银行多少银子,这可能是领导们最清楚的。

     在这里真心说一句话,领导不求你在你的任期把盐亭搞的大红大紫,只求做一件事情让百姓能记住一辈,咱不学别人,学学董县令。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