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大校长柯炳生驳崔永元转基因有害
转自:
http://www.agrogene.cn/info-1444.shtml
摘要:2014中国农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举行,中国农业大学校长、著名农业经济学家柯炳生表示,
崔永元的片子你们也可能看到了,那里控诉了那么多转基因的危害、癌症等等,我就问,美国消费者
为什么不拿起法律武器去控诉、去起诉这些企业,在麦当劳里面一杯热咖啡烫伤了都能获得高额赔偿,
美国的新闻记者去哪里了,这么好的机会打官司他为什么没有打呢,美国的媒体干什么去了,实际讲
这绝对不是主流,所以是站不住脚的。
演讲全文: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代表,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首先代表学校向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我们这个
论坛是非常有意义的,由我们的经管学院、MBA中心和农业政策研究中心联合承办,今年已经是第三年
了。这样一个活动能够聚集这么多相关产业著名的专家、学者、业界的精英,在这里进行交流,我想对
我们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MBA的教育培训和相关工作都是非常难得的交流和促进的机会。刚才
付主任讲到了,本人是从事农业经济研究的,但是现在基本上是一个全职的校长,没有太多的时间从事
农业经济政策研究,偶尔看一看有关数据材料,想一想若干重大问题,农业经济和政策研究已经成为我
的业余爱好了。今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交流机会,有关农业重大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发展情况,我们非常
荣幸的请到我们政策研究中心的主任,也是中农办主任陈锡文同志待会儿来给我们演讲,他会做一个非
常权威的、很全面的、很有高度的报告,这方面我就不说了。
我想从结合我现在的工作角度说一说我国农业的挑战和应对问题。农业问题应该说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座的各位或多或少直接地涉及到和关心我们农业的发展。大家都知道,这些年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
视下,连续发了十一个号文件,我们的农业,尤其是粮食,连续十年增产。给大家的感觉,给媒体的感
觉,给普通公众的感觉,一片太平盛世,平安无事。除了偶尔有一点姜、葱价格上涨之外,有点小的波
动之外,其他的没有大的波动。实际真实的情况,我们在座的一些专家可能比较清楚,实际上我们整个
的农业发展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这种严峻的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在座的很多专家是清楚的,一
般社会公众并不清楚。
挑战的存在就要应对,就要提早做好措施。从国家政策,从政府这个角度和部门的角度来说,是要及时
采取有力的措施,未雨绸缪,做好对策。但是对企业界、业界来说,其实所有的危机都是商机。如果我
们像欧美国家一样的话,农业已经发展得相当好了,商机就没有那么多。正因为是有危机的存在,所以
对我们企业,包括我们农业大所有的老师和学生,既是责任,也是机遇。农业院校的毕业生就业为什么
这些年一直很好,就是因为农业挑战很大,机遇也多,各方面的人才需求很多。
挑战在什么地方?我在很多场合都说过一句话,就是:如何用越来越少的耕地、越来越少的水资源、越
来越少的农业劳动力、越来越高的农业劳动力价格,来生产出更多、更好、更安全的农产品,来满足消
费者和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投入方面越来越少,对产出方面要求是越
来越多、越来越高。我国连续十年粮食大丰收,但是我们连续十年农产品和食品是净进口,去年的农产
品、食品的进口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逆差达到510亿美元,如果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口径和WTO的口
径,逆差更大。所有的主要农产品,包括粮、棉、油、糖全面进口,大量的进口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大
豆进口6338万吨,占全球出口60%以上。粮食全面进口,达到1400多万吨,小麦400多万吨,玉米
300多万吨,大米200多万吨,尤其是大米和玉米,改变了长期以来的净出口态势。食用油进口了1000
多万吨,棉花进口了450万吨。有些同志对这些数字可能没有太多概念,以大豆为例,如果我们不进口,
有人说我们要振兴我们的民族大豆产业,说法很好,没法实现。为什么?我们没有土地,6338万吨的大
豆,如果不进口,用国内的土地生产,我们额外需要5亿多亩的土地面积,我们上哪找5亿亩土地,找不
到,所以只能依赖进口。
土地面积逐年下降,每年大概减少耕地面积五、六百万亩,这还是官方统计数,那些瞒报的、偷偷的、
地方政府以各种名目转变成为非农用途的,肯定也是有的,道理很简单,地方政府有较高的积极性把农
业用地转化为非农用地,这意味着土地出让金收入,意味着就业、GDP和财政收入。我们号称实行最严
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我们要把这个政策实行得好一点,只能是减少耕地下降的速度,耕地减少的这个趋
势没法扭转。
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今年国家出台了一个重大的战略部署,拿出了70亿来专项整治华北地区的
地下水超采问题,解决节水问题。我不久前与农大的教授们一起到地下水超采的中心区衡水市,进行了
现场考察。这也是治理的重点地区,这个地方的地下水位下降是很快的。我在现场考察了一下,有一口
井,几天前还在用,现在已经枯干了,电动井自动抽水,一个晚上抽出来的都是沙子,喷的到处都是。
每年相当数量的井,现在都没法用了,地下水逐年下降,现在很多地下水都是来自400米以下的,都是
深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基本上相当于矿产资源了。
京津冀三省,每年生产的小麦大概1400万吨,这个地方生产的小麦,每生产一公斤的小麦需要1吨的水,
1400万吨小麦需要140亿立方的水,什么概念呢?相当于我们整个南水北调全部的水量。所以现在华北
地区的水的问题已经不仅仅是农业的问题了,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将来总有一天这个地方是无水可灌,
无水可采。影响的就不仅仅是农业的发展,而是这个地方的人怎么生活。这个问题实际上十几年、二十
年前已经提出来了,但是从来没有很认真地考虑,没有真正采取有效的措施。怎么办呢?耗水最多的是
小麦,现在千方百计的想把原来的灌水次数减少,或者干脆停止小麦种植,把现在小麦种植改为其他作
物的种植,等等。这涉及到复杂的技术、经济和政策问题。
我们记得莱特·布朗当年说谁来养活中国的时候,开始讲的是土地,后来就是水了,这个问题当时大家还不
信,现在是越来越信了,华北地区仅仅是一个方面,西北地区、东北地区、西南地区,水的问题都很突出。
除了水的问题还有劳动力的问题,劳动力价格越来越高。宏观统计我没有,我这儿只有我们农大的数据,
农大有1400多个农民工,我当校长六年多以来,不同工种不一样,最少的、最低已经增长了70%以上,
高一点已经超过了100%。这就是劳动力成本。并且劳动力成本跟化肥、农药还不一样,只能升不能降,
是刚性的,这是很严峻的挑战。所以很多地方农民为了省工钱,很多地方两季改一季,原来南方很多地
方冬天种油菜,现在不种了。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就是要求我们推进农业现代化,如何用更少的劳
动力生产更多更好的产品,像小麦跨地区收割,主要的耕种收机械化程度大幅度提高。农业机械化有很
多商机,包括种植业,包括园艺业,包括养殖业等等,都面临这样一个机遇。如果谁能抓住这个机遇的
话,谁能得到生存和发展。我大概十年前到新疆去,一个兵团农场,一百多台全新的进口棉花收割机,
每年只用一周,其余的时间放在一个大院子里,整整齐齐的。当时看着觉得超前,现在已经是大势所趋
了。人工摘棉花,当时是每公斤5毛钱,现在已经两元钱了。机械化必不可免。
我校的老师也做了很多研究,比如机器嫁接,把黄瓜苗嫁接在南瓜苗上,长的更好,手工的嫁接一个一
个很慢,我们的老师研发出来了机械嫁接,效率非常高。还有锄草机,当然还是实验的阶段,自动的能
够把草都铲掉,最主要就是通过光电技术能识别什么是苗,例如玉米苗,排除法,只要识别玉米苗,其
他的统统铲掉。
应对农业挑战,除了要做好节水和节工方面之外,第三个方面,其实很重要的就是生物技术。对于生物
技术现在充满了误解,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怎样理解。前天我接待了一个教育部的访问团,一个100多人
的培训班,都是全国高校的干部,我讲了半天大学教育改革的理念和实践等等,然后有互动环节,人家
不问我教育问题,问了一个转基因问题,大家热烈鼓掌让我回答。转基因问题,我是外行,那些具体的
科学道理我也说不很准确,但是作为中国农业大学的校长,这个问题是回避不开的。只要讲农业科技,
你就得讲农业生物技术,转基因不谈大概没有办法,没法回避。我们学校其实有很多个专业,除了生物
专业之外其他很多专业,都涉及到生物技术问题,包括动物、植物。转基因技术不仅仅是转入,还涉及
到转出,把有害基因消除掉。比方说疯牛病,我们的科学家发现了把某个基因消除就不得疯牛病。还有
抑制生长的基因,我们把这个基因消除之后,同样的羊、同样的牛、同样的猪长的就更好。
还有的是也不转入,也不消除,而是去测定基因。东北水稻有稻瘟病,我们有一个专家,发现有一种基
因可以抗稻瘟病,只要水稻种子中含有这个基因,你就不用喷洒农药。开始在东北农场试验,人家不信,
后来试验了几年,信了。后来,农场场长请我吃饭,并且到处宣传,说真的是管用。
当然最多的还是转入的基因。今年全国政协开会,农业和经济联组座谈,国务院领导参加,找了几个重
点发言人,我是其中农业方面的代表,讲农业科技问题。我一想转基因问题是不可回避的,我说这个问
题,我是外行,现在问题是什么问题?转基因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内行专家,生物科学家能够说得清
清楚楚,但是他们讲的道理,老百姓听不明白,政府官员也听不太明白。所以老百姓相信记者,但是记
者相信谣言——当然是有些记者。包括最近我刚刚接到一个朋友的微信,还在转发两年前央视新闻的一
则报道,说法国科学家发现的,小白鼠吃了转基因的玉米出了什么问题等等,这已经被证明是谣言了,
所报道的实验结果,已经被国外科学家否定了。老百姓相信政府,政府应该相信谁,这是问题。
其实科学家做的科普很多,有书、有视频、也有文章,但是没有办法,老百姓不愿意相信。包括《读者》
杂志,去年发了篇没有出处的小文章,说小西红柿、彩椒等我们传统没有的产品,通通都是转基因,完
全是信口开河。转基因问题的误解太多了,弄的我这个农大校长到哪里开会,包括政协会、大学校长书
记会,他们总是问我转基因问题。我没有办法回避。后来我总结了五句话。有一次做央视节目的时候,
杨禹问我,我说了五句话,没有想到他写到微博上了,总体正确,当然是凭印象记忆,个别地方不够完
整准确。我在政协内部会议上讲了,借这个机会,我把这五句话再说说。
第一句话,转基因这件事非常重要。如果不重要,那你随便去炒作,不用管。我们国家来说,怎么样应
对资源减少等各种挑战、增加产量、提高质量(包括黄金大米,完全误报;胡萝卜素,转进去的没有任
何问题,但是媒体报道有很大的问题)、保护环境等等,都很重要。要不重要就不折腾了,太重要了,
不展开说了。
第二句话,用转基因技术生产出来的产品叫转基因产品,这个产品安全性如何?不能一概而论。这有点
像蘑菇,你说蘑菇能吃不能吃,蘑菇也能吃,但是蘑菇也有吃死人的。要看转什么基因。正因为如此,
国家才要严格监管。
第三句话,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没有问题。转基因食品,相当于超市里的蘑菇。什么叫转基因食品?是
经过科学家们验证的、安全的,经过政府部门严格检验批准上市的,叫转基因食品。产品是通过这个手
段出来的东西,没有经过检验的。经过科学家检验,经过政府批准上市的这种转基因的食品,是安全的,
相当于超市里的蘑菇,超市里蘑菇的安全是基于经验,吃了很多年没有问题;转基因的食品是经过科学
检验的,它的检验比所有的食品都严格。
第四句话,美国是转基因食品吃的时间最长、数量最大的国家。都没有之一,就是最大最多的国家,到
现在为止,从1996年到现在,没有发生一例转基因食品的安全事故。我们都知道,美国非常严格,公众
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法律之严远远超过我们,技术手段也比我们先进吧。
第五句话,科学界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没有争议。最能够误导人的一件事,就说对转基因的安全性有
争议。什么叫有争议?你说有两个人说不同意见,就能叫争议?我举个例子,我说去年政协投票的时候,
没有一个政协领导人得到满票,我没有看到媒体报道说,对于新一届政协领导人的产生有争议。主流的
科学界、政府部门没有异议,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美国科学家协会、美国食品药品局等等
官方机构都没有争议。不是说对转基因产品没有争议,而是对经过政府批准上市已经商业化种植的产品
没有争议。事实上去年有61位科学家,都是院士,联名上书国务院领导,呼吁推动转基因新品种的研发
和产业化问题。这代表的是我国科学家的声音。我们很多问题的研究已经处于前沿了,但是迟迟的不能
商品化,这有很大的问题。我们国家有16个重大专项,只有一个与农业产业有关,就是转基因新品种的
培育。科研经费,开始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近两年大幅度下降,只相当于三年前的大概1/3不到。
投入少了,怎样开展科学研究呢?影响非常非常大,科研成果,不是说今年投入明年就能产出的。
有人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质疑,说欧盟和日本要求进行严格的标识。认为标识就是安全性有问题,这个话
是没有道理的,标识不是因为安全性有问题,标识,是给你选择权的。我国也有标识,消费者有选择权。
顺带说一句,崔永元的片子你们也可能看到了,很多人问我的看法,我说不太好说,最好,你去问一个科
学家。不久前我说了一个说法,其实那里讲的那么多,控诉了那么多转基因的危害、造成癌症等等,我就
想问,美国消费者为什么不拿起法律武器,去控诉、去起诉这些企业?在麦当劳里面被一杯热咖啡烫伤了
都能获得高额赔偿,美国的新闻记者都去哪里了?美国多如牛毛无孔不入的律师都干什么去了?这么好的机
会打官司他为什么没有打呢?实际讲,那里边讲的,绝对不是主流,是站不住脚的,是个人的想法,这样
的想法各种各样的人都是有的。
稍微说一句,因为这个事情,希望媒体不要报道。人民日报领导要安排采访我,我说你别采访我,我就这
五句话,再多我也不知道怎么说了,你让我辩我也不知道怎么辩。我可以给你找我们的科学家,你要是懂
行,我找我们的科学家跟你讨论;如果是外行的话,可以让我们的科学家给你做科普宣传。这没有问题,
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我想中国农业大学对中国农业的发展承担了重要任务,今天在座的有的是承担经济政策的研究,也有很多是
从事实体产业的。技术问题与宏观政策和产业发展,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希望今天的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