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hyshy

华蓥市要大发展必须推进城市化进程(欢迎继续拍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21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谁来解决华蓥的加气站,谁就是王道

 楼主| 发表于 2010-8-21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国家发展上讲,中国今后大约只有30%左右的人口生活在农村,70%的人口生活到城市,种地农民大约只有10%左右。这就是中国国家发展的长远规划。到2050年,中国大约有11亿人口生活到城市。

  近20、30年仍然是中国城市化的黄金时期。华蓥的规划应该与国家发展相一致。以城市化、工业化为契机,加速华蓥经济大发展!这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不能一手软一手硬!

 楼主| 发表于 2010-8-21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华蓥的发展,从发展排列来看,应该把城市化排在前头!

发表于 2010-8-21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城市化、工业化一直要持续到2050年前后(最黄金时间段2030年左右,以后会逐步放慢)或者说建国100年左右。华蓥的城市发展规划也应该与国家发展相一致。

发表于 2010-8-22 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华蓥市应该把指导思想修正为:积极扩展华蓥市主城区规模,控制乡镇发展规模,以城市化带动工业化,用工业化促进城市化。

  解读:“积极扩展华蓥市主城区规模”就是要放弃建设“袖珍城市”观念(这个观念已经导致华蓥城市化失去了“黄金十年”),要依据国家城市化目标(也就是说要把华蓥放到全国范围来看,不能仅仅就华蓥来看华蓥,华蓥是全国的华蓥,不是华蓥自己的华蓥,要放远眼光),向20——30万人口方向发展,因为按照国家长远规划全国有70%左右人口要生活到城市,就算华蓥市只能基本达到全国平均水平,那时由于人口自然增长应该突破40万,也至少有28万人口要生活到城市里去。所以华蓥市发展规模应该向20万以上人口的宜居城市方向发展。从2000年后中国经济发展已经主要靠城市经济来带动全国经济发展,华蓥也必须走用城市经济发展来带动华蓥经济发展。

  “控制乡镇发展规模”就是说各乡镇应该根据自身特点不宜发展规模过大,各乡镇基本就保持在目前规模水平。因为随着国家发展,像华蓥这样的小市,人口基数不大,会发生乡镇与华蓥市主城区争人口、争土地等要素。而乡镇建设的基础设施不可能像华蓥市主城区那样投入、那样配套。许多乡镇今后迟早会出现“空心乡镇”(当然并不是没有人住,而人口相对较少,大量的人都往县城以上城市去了,因为县城以上城市肯定地说公共设施比乡镇要完善,子女上学、就医等要方便得多)是必然现象。“控制乡镇发展规模”也就是及早减少“空心乡镇”的出现,及早减少用地损失,避免房屋建设与华蓥市主城区的重复性建设。各乡镇应该树立“袖珍乡镇”理念、“特色乡镇”理念。

  “以城市化带动工业化,用工业化促进城市化。”就是要把城市化放到华蓥市工作中的突出位置,着力解决城市化出现的问题。华蓥过去把工业化放在第一位,城南杜家坪工业没有引进多少企业,而城市规模也没有多少扩大,这就是本世纪前10年的做法。现在看来这个做法既不符合华蓥发展,也不符合国家努力推进城市化大发展的方针政策,丧失了城市化进程的“黄金十年”,应该修正这个思想,把城市化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上(华蓥市临近县如邻水、岳池、武胜以及远的如西充、南部县等,他们就把城市化摆十分重要的位置上,甚至摆到工业化前面,这些县到现在工业也不如华蓥市,但他们抓住国家推进城市化契机,城市规模在本世纪头10年一下就比华蓥大多了,为他们今后发展奠定了城市规模基础,值得华蓥市把他们作为经验吸收)。在做大城市规模的同时,大力发展工业,激励本地工业做大做强,搞好产业升级,形成产业链,并且努力引资办企业,小企业、污染型企业尽量不引进,着力引进一些大企业并形成产业链。像这样如此以“以城市化带动工业化,用工业化促进城市化”滚动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华蓥城市规模、华蓥城市经济就一定能够大发展、大飞跃。

  

 楼主| 发表于 2010-8-22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城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不同的学科是从不同的视角来研究城市化的,比如社会学更关注城市生活方式的发展过程;人口学家关注的是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经济学主要研究生产要素在空间上的集聚过程;地理学关注经济区位向城市的集中过程。综合起来看,城市化应该体现四个方面特征:第一是人口和非农活动向城市的转型、集中、强化和分异;第二是城市景观的地域推进;第三是城市的经济、社会、技术变革的扩散;第四是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城市价值观念的扩散。说到这,我们就可以想一想,事实上我们房地产商提供的产品是什么?我觉得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一个建筑产品。

  城市化用什么来度量它?就是城市化水平,它的计算就是城市人口除以总人口,城市化在推进过程当中有一个特点,就是它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是城市化水平在30%以下,这个阶段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中期阶段是城市化水平在30%至70%,这是一个加速的阶段,我们中国目前就处在这样一个加速的阶段;后期阶段就基本上稳定了,城市化水平在70%至90%。

  回顾我们国家的城市化历程,从政府的态度来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70年以前,基本上就是抑制,当时我国走的是一条非城市化的工业化道路,建国以后为了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政府努力推动工业化,但是我们的工业化不是和城市化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工业虽然发展了,但是城市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到1980年代,学界在积极探讨、推动,而政府持一种观望的态度,当时的红头文件中基本没有出现城市化这样的术语;1990年代,转变为推进和积极的支持。目前我们国内的基本状况是,从1978年以来到现在,城市化水平从17.9%提高到2001年的36.1%,到去年是39%。当然我们国家的城市化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大家通常说到的问题有:城市化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阶段;城市体系的宏观布局、规模、结构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缺乏在全球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际性大都市;城镇密集地区各类城市功能分工不明确,结构趋同;广大中西部地区中心城市不足,现有城镇的要素聚集、辐射和带动能力弱;城镇质量和管理水平不高,小城镇数量偏多、规模偏小。

  城市化进展快慢跟动力机制有关。改革开放前我们国家城市化进程比较缓慢,为什么?因为那个时候主要是政治因素为主导,政治因素没有办法提供连续的、强大的动力。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发生了变化,国家超经济强制因素的减少以及市场因素的增加,导致城市化快速发展,其动力因素有四个方面:一个是农村工业化,一个是比较利益驱动,一个是农村剩余贡献,一个是制度变迁促进。

发表于 2010-8-22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涌进城里爪子?屙屎屙尿都要钱,现在物价这么高,没有钱,住到城里喝风哦,还不如在乡下安逸。修点小洋房,还可以看点乡卡卡的风光,空气又好。
华蓥城里买房子的,过年的时候,我们队上的几个打工的、跑线路的、搞建筑的去买了房子的,搞到钱了,都想住城头,但现在人都在外头挣钱,基本上没有住。华蓥打工的地方少哦。挣不了几个钱
继续看你们吵。

发表于 2010-8-22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1970年以前,基本上就是抑制城市发展,当时我国走的是一条非城市化的工业化道路,建国以后为了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政府努力推动工业化,但是我们的工业化不是和城市化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工业虽然发展了,但是城市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

  华蓥市本世纪头10年做法就相当于国家上个世纪70年代前的做法。悲哀呀!

 楼主| 发表于 2010-8-22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华蓥城市化率目前还不到30%,仍然处于城市化的初级阶段,这是现实。

  华蓥市必须解放思想,大担前进!革除旧观念。

 楼主| 发表于 2010-8-22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dashan2005 是个顽固分子,思想落后、保守,谁说过城市化要消灭农业、农村。像你这样的人越多,对华蓥发展的阻力就越大,华蓥发展就越慢!!

 楼主| 发表于 2010-8-22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城市市化。二、工业化;三、农业现代化。

发表于 2010-8-22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着力推动城市化与工业化良性互动
  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并进,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城市化又可带动工业化,为工业化提供发展载体。推动工业化与城市化良性互动,相互促进,对于华蓥提升城市化工业化水平,加快“建设具有影响力的区域性中等市”具有重要意义。
  一、要推动城市产业集群化发展。强化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引导,以国家产业政策和绿色经济学为指导,结合我市城市功能的定位,特别是功能区的产业发展定位,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使之与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
  二、要推进新建城区与工业园区发展相结合。功能园区是新建城区的重要经济支柱。要坚持规模化、集约化的原则,整合、优化、提升现有的经济区,做好各类工业园区发展规划与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的衔接,根据资源、生态、产业环境等综合因素合理确定园区的定位,完善工业园区的道路、通讯、水、电、气、污染控制等基础设施,优化区内企业之间生产协作流程,引导企业按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带动一批配套项目,使园区成为产业集聚的有效载体。根据园区发展,科学规划新城区建设,确立合理的城市空间拓展方向。引导新城空间由外延扩张转向内涵、有序、高效的扩展方式。
  三、要促进产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布局。按照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统筹做好新城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产业规划。积极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在符合城市规划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前提下,探索农村产业用地置换办法。积极推进农村居民点整合、鼓励农民向新城区和小城镇集中,企业向园区集中。创新集体土地使用权改革,鼓励农民以土地使用权参与工业项目建设,使农民能以土地使用权参与的方式融入优势企业、优势项目的发展当中,既集约化用地,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又融入了工业化进程中,消除原有征地制度排斥农民参与工业化进程的弊端。
  四、要改革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形成新的城市化扩张机制。要采取政府投资、社会集资、企业投资、居民入资、国外引资等多渠道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格局,变“国家建城,居民享受”的政府单元投资体制为政府、企业、居民多元投资体制。通过政策引导,提高政府、企业、社会和个人共同参与城市建设的积极性。鼓励大企业以市场运作方式参与城市建设。对部分市政设施有偿使用,实行合理的服务收费。逐步缓解城镇居民与城镇基础设施的矛盾,消除政府对城市人口增加的恐惧,形成正常的城市扩展机制。

 楼主| 发表于 2010-8-23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即使像某些人所说的那样,华蓥市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但是华蓥市的城市化目前还处在城市化的初级阶段,这是不争的事实。华蓥市的城市化与工业化这两轮子目前很不协调,城市化进程慢了,反过来就制约了工业化进一步发展。现在应该突出城市化进程工作了。

[发帖际遇]: 小乔妹会打酱油了,大乔很高兴,赏给hyshy小米椒13个.

 楼主| 发表于 2010-8-23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娃老壳上有个苞!去求什么死概念有什么用!

  城镇——一般是指是城市和乡镇的统称。城市与乡镇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一般来讲城市是由乡镇所在地发展起来的。

  “城市”的提法本身就包含了两方面的含义:“城”为行政地域的概念,即人口的集聚地;“市”为商业的概念,即商品交换的场所。而最早的“城市”(实际应为我们现在“城镇”)就是因商品交换集聚人群后而形成的。而城市的出现,也同商业的变革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最初城市中的工业集聚,也是为了使商品交换变得更为容易(可就地加工、就地销售)而形成的。在城市中直接加工销售相对于将已加工好的商品拿到城市中来交换而言,则正是一种随着工业城市的出现而产生的一种商业变革。城市包括包括有城市规模、城市功能、城市布局和城市交通,而这几方面所发生的变化,都必然地会对城市的商业活动带来影响,促使其发生相应的变革。

  城市经济学对城市作了不同能级的分类,如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城市等,对城市能级分类的一个标准是人口的规模,中国根据市区非农业人口的数量把城市分为四等:人口少于20万的为小城市,20万至50万人口的为中等城市,50万人口以上的为大城市,其中又把人口达100万以上的大城市称为特大型城市。

  用一句通俗话说,城市规模要大些,乡镇规模要小于城市。不知去追求名词概念有什么用!我们又不是什么搞研究的!你娃老壳上真是有个苞!

发表于 2010-8-23 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华蓥市应该把指导思想修正为:积极扩展华蓥市主城区规模,适当控制乡镇发展规模,以城市化带动工业化,用工业化促进城市化。

发表于 2010-8-23 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会长、原中农办主任段应碧指出,2030年左右,中国将基本完成工业化和城镇化,农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可能降至7%-8%,城市的人口比重将上升到70%左右。推进城市化,必须要把农村居民转为享有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政治权利的城镇居民,不是转变成所谓的农民工,更不是转变成城市贫民。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就此提出,新生代农民工渴望融入城市。目前加快"农民工的市民化",时机成熟,条件具备,应力争在五年内"让农民工成为历史"。中国应该把"农民工市民化"作为突破口,纳入"十二五"规划,从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推进改革。

  迟福林建议,未来五年,要以落实农民工就业落户政策为突破口,放开户籍限制。前三年,可全面放开中小城镇户籍限制,此后逐步基本放开大城市户籍限制。到"十二五"末,应把农民工"暂住证"统一改为"居住证",实行统一管理。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