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是指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从本质上看,城市化就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的变化:
1、人口从乡村向城市集中,并在城市中从事非农业的工作。
2、乡村的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的转变,包括价值观、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从1978年的17.9%上升2006的43.9%,20多年来平均以接近1个百分比的速度增长,应该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然而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仍然比较落后的,不但落后于世界城市化水平,而且也落后于与我国实际收入水平大体相当国家的城市化水平,落后于我国的工业化水平。城市化发展水平的滞后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当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收入一直较低,内需严重不足,巨大的消费市场无法启动,致使商品销售不畅,企业开工不足。此外,城市化的滞后也阻碍了“三农”问题的顺利解决,因为“三农”问题的本质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要解决这一点需要大规模的减少农民数量,转移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把沉淀在农业中过剩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中来。对此,理论界和决策者大致形成了统筹城乡发展,用城市化来解决“三农”问题,用“三农”问题的解决促进和谐城市化发展的共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