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hyshy

华蓥市要大发展必须推进城市化进程(欢迎继续拍砖)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3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城市化是指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从本质上看,城市化就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的变化:
1、人口从乡村向城市集中,并在城市中从事非农业的工作。
2、乡村的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的转变,包括价值观、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从1978年的17.9%上升2006的43.9%,20多年来平均以接近1个百分比的速度增长,应该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然而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仍然比较落后的,不但落后于世界城市化水平,而且也落后于与我国实际收入水平大体相当国家的城市化水平,落后于我国的工业化水平。城市化发展水平的滞后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当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收入一直较低,内需严重不足,巨大的消费市场无法启动,致使商品销售不畅,企业开工不足。此外,城市化的滞后也阻碍了“三农”问题的顺利解决,因为“三农”问题的本质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要解决这一点需要大规模的减少农民数量,转移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把沉淀在农业中过剩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中来。对此,理论界和决策者大致形成了统筹城乡发展,用城市化来解决“三农”问题,用“三农”问题的解决促进和谐城市化发展的共识。

发表于 2010-8-23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家伙分析得比较清楚了,支持一下!

     华蓥市应该把指导思想修正为:积极扩展华蓥市主城区规模,适当控制乡镇发展规模,以城市化带动工业化,用工业化促进城市化。
     解读:“积极扩展华蓥市主城区规模”就是要放弃建设“袖珍城市”观念(这个观念已经导致华蓥城市化失去了“黄金十年”),要依据国家城市化目标(也就是说要把华蓥放到全国范围来看,不能仅仅就华蓥来看华蓥,华蓥是全国的华蓥,不是华蓥自己的华蓥,要放远眼光),向20——30万人口方向发展,因为按照国家长远规划全国有70%左右人口要生活到城市,就算华蓥市只能基本达到全国平均水平,那时由于人口自然增长应该突破40万,也至少有28万人口要生活到城市里去。所以华蓥市发展规模应该向20万以上人口的宜居城市方向发展。从2000年后中国经济发展已经主要靠城市经济来带动全国经济发展,华蓥也必须走用城市经济发展来带动华蓥经济发展。
  “适当控制乡镇发展规模”就是说各乡镇应该根据自身特点不宜发展规模过大,各乡镇基本就保持在目前规模水平。因为随着国家发展,像华蓥这样的小市,人口基数不大,会发生乡镇与华蓥市主城区争人口、争土地等要素。而乡镇建设的基础设施不可能像华蓥市主城区那样投入、那样配套。许多乡镇今后迟早会出现“空心乡镇”(当然并不是没有人住,而人口相对较少,大量的人都往县城以上城市去了,因为县城以上城市肯定地说公共设施比乡镇要完善,子女上学、就医等要方便得多)是必然现象。“控制乡镇发展规模”也就是及早减少“空心乡镇”的出现,及早减少用地损失,避免房屋建设与华蓥市主城区的重复性建设。各乡镇应该树立“袖珍乡镇”理念、“特色乡镇”理念。
  “以城市化带动工业化,用工业化促进城市化。”就是要把城市化放到华蓥市工作中的突出位置,着力解决城市化出现的问题。华蓥过去把工业化放在第一位,城南杜家坪工业没有引进多少企业,而城市规模也没有多少扩大,这就是本世纪前10年的做法。现在看来这个做法既不符合华蓥发展,也不符合国家努力推进城市化大发展的方针政策,丧失了城市化进程的“黄金十年”,应该修正这个思想,把城市化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上(华蓥市临近县如邻水、岳池、武胜以及远的如西充、南部县等,他们就把城市化摆十分重要的位置上,甚至摆到工业化前面,这些县到现在工业也不如华蓥市,但他们抓住国家推进城市化契机,城市规模在本世纪头10年一下就比华蓥大多了,为他们今后发展奠定了城市规模基础,值得华蓥市把他们作为经验吸收)。在做大城市规模的同时,大力发展工业,激励本地工业做大做强,搞好产业升级,形成产业链,并且努力引资办企业,小企业、污染型企业尽量不引进,着力引进一些大企业并形成产业链。像这样如此以“以城市化带动工业化,用工业化促进城市化”滚动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华蓥城市规模、华蓥城市经济就一定能够大发展、大飞跃。

       操作性强,支持!

 楼主| 发表于 2010-8-24 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1、什么“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真是老牛拉车,只管拉车,不看路、不问路,只会出现盲目做事。现在,华蓥的城市化率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周县都慢了,这是事实,还是“空谈”啦,再不醒悟华蓥今后发展受城市化制约就越来越大。讨论就是发挥大家智慧,思想碰撞,用先进的思想、理念去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少走弯路、少犯错误。这里谈论华蓥市的城市化问题,就是要回头看,回头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校正过去的做法,以加快华蓥的城市化进程。就承认你所说的华蓥工业化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但是华蓥的城市化进程还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过去十年左右华蓥的城市骨架并没有增大多少,与整个国家在努力推进城市化进程慢下来了。工业化与城市化不协调,或者说华蓥工业化较快,但是城市化较慢。现在总结,就是建议在工业化与城市化中,适当加快城市化进程,使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共同推动华蓥大发展。
2、城市規模小了,就发挥不好城市对企业、对广大农村的辐射力、影响力。城市規模小了(据说现在华蓥城区人口才6、7万人口)城市的再生能力就比较弱。从全国发展趋势看,华蓥完全可以向20万中等城市人口方向发展。城市规模上去了,又会推动工业化朝更高阶段发展,也可以推动“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是农民及农村人口太多,造成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存在。华蓥城市的发展不快,使城市化率长期低于工业化率,造成农村人口长期不能向城市转移,大量的人口积压在农村内部,农业的隐蔽性失业严重。作为华蓥是“市”而不是“县”,怎样才能为农业县提供解决“三农问题”的经验呢?可以这样说,全国现在形成的共识:城市化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途径,华蓥城市规模小,“城乡二元结构”怎么去破,怎么去统筹城乡?华蓥应该走到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前列呀。
3、城市化进程就是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至于修不修高楼,那是另一回事,在上个世纪90年代城市化进程里城里修的房一般不高,随着经济发展,本世纪头十年,在城市化进程中高楼逐步多起来了,这样可以节约城市土地,也是好事情呀。
4、至于华蓥城市化,一般老百姓都认为慢了,无论与全国、与周边县相比慢了!华蓥市应该把指导思想修正为:积极扩展华蓥市主城区规模,适当控制乡镇发展规模,以城市化带动工业化,用工业化促进城市化。这样的做法应该符合华蓥的实际。
5、城市规模扩大,是不是一定每个门面都能开张营业,每个一定要就业,这个问题不消说是应该是由市场来决定,这是个常识。一般来说,城市规模大就业机会多,城市规模越小,创造的就业能力就弱,老百姓就业机会就少。
6、城乡统筹,这是十七大精神。华蓥统筹好么。城乡统筹的一个重要解决问题之一就是要“城乡二元结构”,可以看一看重庆、成都等城市的做法,能不能学习别人的一点经验,结合华蓥过去所走的路子,还是必须要加快华蓥市的城市化进程,否则“统筹城乡”就只是一句空话,落不到实处。要把十七大精神“统筹城乡” 落到实处,就必须大推进华蓥城市化跨跃式发展。
7、华蓥市城市化具体怎么搞,这是市上具体职能部门的事情。老百姓没有这个权力,但老百姓可以建议。这个讨论就是建议。

 楼主| 发表于 2010-8-24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城市化不等于城镇化

  城镇化(包括小城镇化)。上述两种提法中的“化”字内涵是完全一致的,指的都是事物朝着某种目标运行的变化向度、发展态势、变迁路径和演进趋向的动态过程,这一点人们不会有什么分歧和疑义。但对于“城市”和“城镇”两个概念,不仅它们的中文符号不同,而且其科学内涵更有差异,为了便于下面的学术探讨,完全有必要首先弄清它们的确切含义。《现代汉语词典》对“城市”一词的解释是:“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为主,通常是周围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②《经济大辞典》对“城市”一词的解释是:“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的地区。”;③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三条对“城市”一词的解释是:“本法所称城市,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这里涉及到了被称为城市的“镇”字,但该法的第四条又区分了大、中、小三种规模的城市,“小城市是指市区和近郊非农业人口不满二十万的城市。”。虽然在此并没有规定小城市非农业人口规模的最低界限,但很显然,上述的“镇”属于小城市的范畴,这种特别意义上的“镇”的非农业人口通常是十万人左右,最起码也要在1-2万人口以上,是具有一定规模和地理位置特别重要的“重镇”,而决不是现在中国最普通意义上非农业人口最多仅仅只有几百人或几千人的农村化乡镇政府驻地的“镇”。《现代汉语词典》对“城镇”一词的解释是:“城市和集镇。”,①对“集镇”的解释是:“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比城市小的居住区。”;②《经济大辞典》对“城镇”一词的解释是:“城市和集镇的总称。”,③而对“集镇”的解释是:驻地的非农业人口规模比乡要多一些,但也仅为几千人,并且是由乡转化的“镇”或与乡比较接近的几乎是处于同一社会层面的“镇”。④从上述资料中我们完全可以肯定,“城镇”的“镇”或“城镇化”的“镇”,其确切内涵决不是指“城市化”性质的“重镇”的“镇”,而是农村化性质“乡镇”的“镇”,城市不等于城镇,城市化不等于城镇化,城市化水平不等于城镇化水平,决不能将城市与城镇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概念混淆通用,而将此混淆通用恰恰是目前学术界和各种媒体所普遍存在的情况。⑤在上述科学界定的基础上,我们展开对城市化和城镇化及其相关问题的理论辨析和学术研讨,并尽量提供一个既科学明晰而又便于操作的理论框架和发展路径。

  目前,城市化在中国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几乎所有的人们都赞成城市化,并主张尽快拆除城乡户籍壁垒等各种制度障碍,消除人口分布和就业的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市一元结构状态基础上的社会平等,加快城市化进程,尽快完成城市化的预期目标,并没有人反对城市化,对农业人口来说尤其如此。但是,本文的作者近几年从各种主要媒体和一些学术会议上注意到,在日益高涨的城市化呼声此起彼伏的同时,也十分显著地出现了“城镇(town)化(包括‘小城镇化’)”的理论主张和政策导向,“城镇化”在媒体上出现的频率似乎已经超过了城市化,两者的科学内涵和政策取向显然不同,尤其值得注意⑥。“城镇化”的“城”字毫无疑问指的是城市,“城镇化”的“镇”字毫无疑问指的是乡镇,“城镇化”模型的基本结构是:“城镇化”=“城市化”+“乡镇化”。“城镇化”的呼声不仅包含了城市化的主张,也极其明显地道出了“乡镇化”的导向。主张“城镇化”的人们可能并不反对城市化,但主张城市化的人们却很可能反对“城镇化”当中所包含和提倡的“乡镇化”。

 楼主| 发表于 2010-8-24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城市分类很多,群众根据不同能级的分类,如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城市等,对城市能级分类的一个标准是人口的规模,中国根据市区非农业人口的数量把城市分为四等:人口少于20万的为小城市,20万至50万人口的为中等城市,50万人口以上的为大城市,其中又把人口达100万以上的大城市称为特大型城市。

 楼主| 发表于 2010-8-24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简单地玩概念有什么用?又不是搞什么学术研究!

 楼主| 发表于 2010-8-24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华蓥市市情,华蓥市的城市化就是要把华蓥市府所在地做大做强,应集中全市之力,扩大华蓥市市所地在规模。就是“积极扩展华蓥市主城区规模,适当控制乡镇发展规模”比较符合华蓥的实际情况。前面分析应该比较透彻了。
城市化是一个过程,绝对不能理解马上就怎么样、怎么样,是逐步发展的过程。

发表于 2010-8-24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华蓥市全市人口较少,各乡镇地域不大,乡镇之间距离相对不太远(除溪口镇、庆华镇、红岩乡外其余乡镇离市主城区不太远)。这就决定了华蓥城市化进程不可能把主城区与各乡镇在财政投入方面、公共设施配备方面平均,应该侧重主城区,以便实现华蓥市主城区对各乡镇辐射力。

发表于 2010-8-24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华大道的工业园区还没有形成气候,工业还没有达到预期想象。

发表于 2010-8-24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城市化过程中的确需要解决就业、住房、养老、医疗、教育以及水、电、气等,这些问题不仅仅只是华蓥市才遇到,没有哪个城市能够说都解决得十分满意,边城市化边用发展的办法逐步解决。这些问题的逐步解决一方面使原城市居民和更多广大农民转化为市民,共同分享改革开放发展成果,另一方面也能推动城市经济发展。

 楼主| 发表于 2010-8-24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城市化作为一种世界性的社会经济现象和趋势,其过程的内涵至少包括4个方面:城市人口的增长及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城市现代工业的集聚以及服务于城市的第三产业的高速发展;城市地域作用极其辐射影响突出,增强了在地区经济发展的首位功能;城市文化在全社会的主导地位日益提高。

发表于 2010-8-25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dashan2005的发言我很喜欢。

只要房价早点降下来,怎么化都可以。。。

发表于 2010-8-28 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扩大城市规模的同时,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就需要大量人力,就能不断创造就业机会,城市规模小,就业就逐步萎缩。所以华蓥应该逐步加大扩大规模及建设力度。

 楼主| 发表于 2010-8-29 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城镇化,包括城市化和乡镇化,就是指的农村人口逐步向城市和乡镇转移。相对于华蓥市来说,就是农村人口逐步向华蓥市主城区和各乡镇转移。而由于华蓥市人口总数与其他县比较少,所以应该适当控制华蓥市乡镇人口,积极扩大华蓥市主城区人口基数规模。

发表于 2010-9-9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成渝经济区计划到2020年成镇化人口达60%。华蓥市属于成渝经济区,到那时,如果按照40万人口,那么华蓥市的成镇人口就应该达到24万人口,这也只是成渝经济区的平均数。华蓥市的现状目前成镇人口才10万人口,因此,华蓥市必须加快成镇化进程,尤其应该把华蓥市主区人口规模定位在20万人口以上,以拉动华蓥市经济大发展。

发表于 2010-9-12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要加入重庆啊

发表于 2010-9-12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得严格控制乡镇规模,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而不是城镇化。
华蓥的城市化到现在为止只得22%,规划中到2020年达到41%左右。得提到,这水平在广安来说算是最高的了,推进城市化进程任重道远。
市域村镇体系规划图.jpg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