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9826|评论: 61

[行走印记] 在麻辣社区走遍四川"旅游分享会"上的发言

[复制链接]

2019年优秀网友 2018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4-11-9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各位网友好!我非常荣幸地接到麻辣社区的邀请,来到这里与大家分享走遍四川的体会与乐趣。在座的大多数人虽未曾见面,但在麻辣社区“走遍四川”版块这个氛围很好的交友与交流的平台上,也是神交已久了。因此,我也把这次所谓的讲课,视为一个难得的向大家学习的机会。在分享的过程中,真诚地希望大家提问和指教。

  对我来讲,有计划有目的有主题的旅游,始于十年前。那年我去昭化古镇,当地一位中学语文老教师陪同。当时他正负责古镇打造的文史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我发现在历代昭化县官的名录中,独缺南宋的。后来我又从川内若干县市的文史工作者口中得知,史料最残缺甚至完全没有的朝代,也是南宋时期。

  四川,一定是在那个历史时期遭受了灭顶之灾!这灭顶之灾,虽然造成了蜀文化的断裂,但一定会留下惨烈的印迹。这个历史时期惨烈的印迹,便是至今仍矗立在四川境内崇山之巅江河之畔的一座座抗蒙古城堡。它们如一册册砖石垒砌的史书,无言地向人们述说着那段腥风血雨的历史。

  于是,我开始旅游了,开始了一直持续至今的探秘之旅。

  这探秘之旅,就从寻访抗蒙古城堡开始。当然,与波澜壮阔的四川军民抗蒙战争的遗迹同时在我眼前展现的,是四川壮丽的河山和迷人的美景。

  恰恰就在前不久,省旅游局主办的四川旅游杂志,邀请我为他们主持一个为期一年的宣传活动,为四川的抗蒙古城堡打捆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造势,也为当地以抗蒙古城堡为依托开发新的历史文化旅游景点造势。因此,今天的话题,也就从抗蒙古城堡诞生的七百多年前开始。大家如果对此有兴趣,可以在申遗成功之前先行一步,在那些原汁原味的历史遗迹面前,体味先睹为快的乐趣。

  那是在13世纪中叶,整个欧亚大陆都在蒙古军队的铁蹄下颤抖。兴盛于蒙古高原斡难河流域的蒙古帝国,其剽悍的骑兵向西越过伏尔加河、多瑙河,向西南越过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向南越过黄河。1251年蒙哥继任蒙古帝国大汗后,遵循他的先辈成吉思汗的最高指示:“要让青草覆盖的地方都成为我们的牧马之地。”决心将“上帝之鞭”挥向两个更远处:跨过非洲最长的河流尼罗河和亚洲最长的河流长江。

  空前辽阔的疆域,空前巨大的财富,空前强大的军队,激发着蒙古军队中上至最高统帅、下至普通士兵的空前蓬勃的征服欲望。彪悍骁勇的金人、西夏人不是蒙古人的对手,高大健壮的欧洲人也不是蒙古人的对手,偏安长江以南且只善吟诗作画的南宋人,更是一群待宰的羔羊。因此,当蒙古贵族们将箭头和马首对准南方时,他们踌躇满志:10年灭宋不成问题。

  蒙古帝国在崛起及鼎盛时期,在战争中延续了游牧民族的征战特点,不以据城守地为重,而是以烧杀掠夺为目的。在蒙古军队出征前,他们的最高统帅成吉思汗发出的动员令,不是什么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为国争光之类虚无空洞的言辞,而是激发人性的贪婪,点燃人性深处的邪恶之火:“人生最大的快慰在于战胜,在于克服敌人,在于追逐他们,夺取他们的财产,搂抱他们的妻女。”

  正因为如此,当1234年蒙古铁骑挥鞭长江流域,1235年宋蒙战争全面爆发后,南宋军民在投降是死,不投降或许还有一线生机的情况下,进行了殊死抵抗。这场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空前惨烈悲壮的南宋抗蒙之战,持续了漫长的52年。

  这场战争一开始,四川便是蒙军的主攻方向。一是因为中国中部及东部有长江天堑,蒙军不擅水战;二是四川乃天府之国,财多粮广。

  南宋淳佑元年(1241年),蒙古军队大举进犯四川,成都惨遭杀戮劫掠后,仅城内便清理出骸骨140万具,四川其余州府人口“十丧七八”。屠城,成为蒙古军队攻陷一座城池后的必然行为。历史学家给蒙古军队的这种屠杀行为下了一个确切定义:国家恐怖主义。当宋蒙战争结束,四川人口从战前的1200万人剧减至80多万人。

  时任四川军政一把手的安抚置制史余玠,针对蒙军善于平野驰骋,拙于山地及跨江作战的特点,采取“守点不守线,连点而成线”的战略方针,制定了“依山为垒,设险守蜀”的战略计划,在1243年至1252年的9年时间里,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四川境内的长江、嘉陵江、沱江、岷江沿岸,选择险峻的山隘加固和新筑了近百座山城。形成了北有苦竹寨、南有神臂城、东有钓鱼城、西有云顶城的“山城防御体系”。因这些城堡大多建在山顶平阔、四周峭壁环绕、状如城廓的方山之上,史称方山城堡防御体系。

  我国现存的古代城池建筑并不罕见,历代为躲避战乱将居民点迁徙于山城要塞也非四川独有。但是,像四川的南宋城堡,以方山地貌为依托,以迁入州府军政为支撑,构成大区域的防御体系,形成“如臂使指,气势联络”堡垒群落,却是绝无仅有。

  因此,抗蒙方山城堡,是中国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的一个特定的称谓。这是中国古代战争史的奇观,是非常时期的特殊产物。

  坚守方山城堡,对四川的南宋军队来讲,是无可奈何但又是行之有效的战略战术。军队的战斗力,由装备水平、战略战术和精神状态所决定。在冷兵器时代,精神状态居于首位。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生活的蒙古人,如野兽般勇猛,如鹰隼般迅疾,死亡对他们是平常事。何况蒙古贵族对有功者的激励措施直接明了、不折不扣,只需凭从敌军士兵尸体上割下的耳朵点数计酬。蒙军的战术简单实用,大战前,以小股骑兵骚扰试探,发现敌军薄弱处便以大部队全力冲击。而南宋军将领虽有深奥的韬略,却议而不决,错失战机。在装备水平方面,蒙军已拥有射程达300米的弓箭,与南宋军火炮的射程大致相当,且大量装备部队。因此,撇开南宋朝廷的孱弱腐败,单从纯军事的角度看,南宋军队已全面处于下风。

  四川境内的抗蒙方山城堡大大小小有近百座,其中战略地位最为重要的有八座,即金堂云顶城、蓬安运山城、苍溪大获城、通江得汉城、云阳白帝城、合川钓鱼城、南充青居城、剑阁苦竹寨,史称抗蒙八柱。

  我曾登上川内遗存的20余座南宋抗蒙方山城堡,抗蒙八柱除了苍溪大获城外,我都去过了。我先讲讲它们独特神奇的地方。

  这近百座抗蒙方山城堡,无论是临江屹立还是拔地而起,其周围都是断崖,其山顶均较为平阔,且必有多年不渗不漏、四季不涸不竭的水池或水井。因为水是生命之源,比粮食还重要。长年遭受蒙军铁桶般的围困坚守城内的南宋军民,赋予这生命之源以动人的传说和美丽的名称。如运山城内的天生池、虎头城内的白鹤井、神臂城内的红、白菱池等。700多年过去了,这些神奇的水池和水井,至今不坍不塌、不壅不塞,仍是当地村民的主要用水来源。比如富顺虎头城内的白鹤井,坐落在一个大院里,仍是数十人唯一的饮用水源;泸州神臂城内的红、白菱池,仍然为村民栽秧的水田提供水源,发挥着小水库的作用。要知道,这些水井水池位置,远远高于水平面,并且看似并无水源补充。古人高超的智慧,由此可见一斑。

  堡垒的作用主要是防御敌人。对此,抗蒙方山城堡的构筑,颇有创造性。比如,广安大良城,其西门外的地形以缓坡为主,有的地方虽有断壁悬崖,但相对高度不够,纯粹依赖天然屏障不足以进行成功的防御。因此,筑城者将中国古代独创的城池制式———瓮城,进行了创造性的发挥,瓮城套瓮城再套瓮城。我在那里看到,除了西门,还有小西门、长庚门、太阳门及西门湾门。重重城门皆构筑在相对险要之处,即使一门被突破,进攻者也不能长驱直入。不但如此,一旦防御者组织反击,狭窄的城门又令进攻者不能迅速撤退,防御者正好关门打狗。

  南宋方山城堡城门的位置,是十分考究的,这既要考虑出入方便、运转自如,更要考虑当时已运用于实战的火炮的轰击。因为城门无疑是敌军攻城的主要目标。我在蓬安运山城看到,门洞左侧是一段数十米长、与城门呈90度夹角的城墙;墙下一段宽约三米长约数十米的平缓坡道,从门洞前向山下伸延;坡道的下面才是千仞绝壁。按常理,这城门可前移至绝壁前不是能将敌人提前堵住吗?当我站在坡道尽头的临绝壁处俯瞰,才发现脚下有一道山梁正对绝壁。这时我才明白,将城门内缩数十米,看似给敌军逼近城门时留下一段立足之地,却避免了城门暴露在沿山梁向上进攻的敌军的视线内,也就避免了敌军火炮的直接瞄准轰击城门。喜欢军事知识的网友如果到此处看看,可能还有新的体会。

  实际上,南宋时期四川军民修筑抗蒙方山城堡时,为防炮火轰击,还有一些精细的工艺结构考虑,如城楼拐弯处的墙体修成弧形,可减少炮弹对墙体的破坏力,类似当今子弹打在钢盔上会滑掉一样;一说到城墙,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城墙上的墙堞,俗称垛子,但有不少抗蒙方山城堡,在城墙上去掉沿袭千年的墙堞,以免炮弹击中墙堞后碎石伤人。古人的智慧,往往令今人自叹不如。

  在合川钓鱼城,有一处在世界军事史上都留下浓重笔墨的南一字城。南一字城墙与主城墙成“丁”字形,如同从主城墙伸出的一柄利剑,直插嘉陵江心,长约1公里,高5米。南一字城在江心的一端,既是宋军补充给养的码头,又是限制蒙军在江岸集结的外围防线。从局部的战斗来讲,在一字城墙的宋军可以从侧面以火炮、弓箭打击攻击主城墙的蒙军,即所谓射界无死角;从战略上讲,南一字城城墙截断了嘉陵江主航道,使蒙军大型战船不能顺江而下直逼重庆。一字城墙的创意,令人惊叹不已。

  遗憾的是,钓鱼城虽然大名鼎鼎,不少人却只把它作为看山看水的景区来游玩。事实上,古今中外的历史学家公认,钓鱼城在当时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命运。

  公元1259年,正当成吉思汗的后裔们摧枯拉朽横扫半个欧洲,罗马教皇惊呼“上帝罚罪之鞭”降临之际,欧洲人突然发现,让他们又恨又怕的蒙古铁骑疾风般消失了;与此同时,凭借红海天险,与驰骋于阿拉伯半岛的蒙古铁骑作最后决战的埃及军队也突然发现,剽悍骁勇的蒙古军队竟如潮水般退去了……当然,在那个时候,谁也不知道,连钓鱼城上殊死抗击蒙古军队的南宋军民也不知道,正是他们惊天动地的英勇行为,令号称“上帝之鞭”的蒙哥大汗(元宪宗)命丧钓鱼城下。自此,正准备进攻莫斯科和埃及的蒙古大军各路军团的统帅们,以及正在中国南方诸省征战的蒙古各路亲王,纷纷原路折返,为争夺汗位发生内讧。

  一天,我接到一个电话,是我的一个好朋友四川电视台的主持人海光打来的。他说,老马,我正站在你写的书里面的一个地方,你猜是哪里。我第一本书中有55个地方,哪里猜得到。他激动地告诉我,钓鱼城城头,我是带儿子来,让他现场接受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这下轮到我激动了,一瞬间,我确信我一路翻山越岭跑下来并熬更守夜写成这本书,值得!

  还有一件事,对我的触动也比较大。一天,我办公室进来男性一位不速之客,30来岁,高大魁梧,一口京腔。他亮出证件,方知他是中央办公厅的。他说他从网上搜索到我写的<<蜀地秘境>>这本书,对书里写到的抗蒙城堡很感兴趣,这次利用年休假自驾一辆四驱越野车专程来成都,首先是找我买书,然后按书中所讲的抗蒙城堡,先跑两三处。我大为感动,坚决不收书款。岂知他更坚决,照定价给了书款不说,还多买了一本,说是留给儿子长大了看,以培养男子汉的阳刚之气。

  说到翻山越岭,其实岂止是累。由于蒙古军队过于凶悍,那些抗蒙城堡有相当一部分建在当时人迹罕至,至今也偏僻险要的山顶。因此,要攀上去要冒点风险。在此顺便告诉如果有兴趣的网友们,一定量力而行。

  比如,位于蒙军入川主要进军路线上的第一个南宋军队的重要关隘,抗蒙八柱之一的剑阁苦竹寨,便是其中之一。

  苦竹寨,是南宋时隆庆府(今剑阁县)治地。南宋朝廷在战时将隆庆府由交通便利且富庶的平坝,迁往偏僻险要的苦竹寨,可以想象当年军情何等危急、战事何等惨烈。

  2005年秋,中央电视台第4频道要做一档剑阁人文地理的节目,我的向导曾带领摄制组人员攀上苦竹寨。他对我讲,制作人员中一位必须出镜的年轻女主持人,是被吓得来一路闭着眼睛,被雇佣的山里人抬上苦竹寨的。因山陡路险(实际多处上山路已断),每走一步,都可能是自己生命历程的最后一步。我的经历,证实了史书所言:“苦竹隘西北东三面崭绝,深可千尺,猿猱不能缘以上下也。其南一涂,一人侧足可登,不可并行。”也正因为如此,当年同为方山城堡防御体系的合川钓鱼城如今辟为景区,广安大良城仍定居着近千名村民,泸州神臂城也陆续开发的情况下,苦竹寨山顶4平方公里的平阔之地,还是真正的无人区。

  要论艰险,与苦竹寨不相上下的还有长宁凌霄城。

  1279年2月,被蒙古军队围困于广东崖山(今广东新会)海上的南宋末代皇帝赵昺投水自尽后,凌霄城的南宋军民明知南宋已亡,四川境内抗蒙的方山城堡钓鱼城、神臂城、云顶城等已全部失陷,南宋境内已无成建制的抗蒙力量的情况下,仍以一座孤城坚持抗击蒙古军队达9年之久。1288年,凌霄城才在最后的激战中被攻破。

  南宋将士凌霄城玉碎,被史学家称为南宋抗蒙的绝响;被文学家称为南宋最后的骨气。

  我攀上凌霄城的那条山道,宽仅1尺多,因此,道面铺的不是石板,而是只比马蹄大一点的不规则石块。如果不仔细看,不会认为那就是铺路石。由于多年无人行走此道,野草从石块周围的缝隙疯长出来,如果不手拿竹竿拨开高数尺的蒿草,是看不清小道向何方延伸的。令人胆颤心惊的是,这仅容一人通行的在崖壁上呈“之”字形攀升的小道,一边是陡壁,一边悬崖。向导一路是这样告诫我的,不要朝后看,不要朝下看,也不要朝前方远处看,只能盯住前方1米以内的石块。话虽然这样说,如果不是临悬崖一边的道旁野草,与悬崖下的茂密杂树连成一片,令人在视觉上不至于因恐高而目眩,恐怕我也不敢上去了。

  作为文字工作者,这次冒险之旅还给了我一个意外收获,也得了一笔不多但也不算太少的奖金。去年底,我发表在<<青年作家>>杂志上的题为<<凌霄城南宋王朝最后的骨气>>的大散文,参加由省散文学会主办,省作协,巴金文学院,川大文学院等参与的四川省首届散文奖评选,最后在来自全国的数千件作品中名列第二。

  所谓无限风光在险峰。又有古诗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苦竹寨顶及沿途看到的大剑山小剑山,与在剑门关看到的不同。明代一位诗人曾站在苦竹寨顶,写出如此诗句:一望剑山天下胜,诸峰罗立似儿孙。从诗意可以想象,那是一幅多么壮观的景象;凌霄城海拔虽不高,一千多米,但在长宁县算高峰了。站在凌霄山之巅俯瞰竹海,如碧波荡漾的竹海一望无涯,漫延到天边,这是何等地令人心旷神怡;在沱江上乘船观看修筑在虎头山上的抗蒙城堡虎头城,那虎头山,虎头虎腰虎尾惟妙惟肖,无需任何人提示,展现在你眼前的就是一只巨大的猛虎,你会情不自禁地惊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除此之外,在我探秘访古的旅途,还有许多美不胜收的景观是热门景点看不到的,也是大不相同的。比如我去寻访真正导致石达开最终兵败安顺场的宜宾横江镇横江大战战场时,途经又一处刚被中国科考专家誉为中国古代交通博物馆的横江镇伏龙口(另一处大家都知道是广元朝天峡),在这个地方,2300年前的秦代官道“五尺道”,历代运铜进京运盐入滇的关河水道,建于1998年的内昆铁路,2008年通车的水麻高速公路,再早些年通车的川滇公路和宜凤、宜义两条通乡公路,在宽仅一百多米的峡谷里交错延伸,历史的厚重感令人感慨,亲密缠绕的多条古今道路令人眼花缭乱。前几年在去寻访发明了与甲骨文同代的图画文字的发明者、石棉蟹螺乡尔苏人时,顺道去了孟获城,那拖乌山深处的万亩大草原,同样令人有天苍苍地茫茫的意境。再比如,我去通江空山坝途中,当汽车在一座高山的山顶盘旋时,山下大通江蜿蜒奔流,一道山梁由高向低由宽变窄伸向大通江拐弯处,活脱脱的一只巨大的天鹅伏在河边汲水;我行进在米仓道上时,一尊与皮靴一模一样的高数十米的巨石,矗立在危岩之上,令人称奇,当地人称是天神遗留的。在旺苍七里峡里,一处高达数十米的瀑布凌空拐了几道弯才飞流直下,如仙女婆娑起舞。我看到的这些藏在深闺的迷人景观,还有不少,其中一部分已在“走遍四川”这个版块里与网友分享了,也就不再一一列举。

  现在的一些驴友和摄友一说到旅游和摄影,动辄甘阿,牛背山,元阳梯田等耳熟能详的地方,其实,四川无论人文景观还是自然景观,是丰富多彩的,一个人的旅行体验,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在此随意为网友们提供几条旅游线索吧:

  汉源的轿顶山地貌与牛背山相似,站在平阔的山顶环顾四方,向北可看瓦屋山,向东北可看峨眉山,向东可看大瓦山,是一个天然的观景大平台。不过山顶无农家乐,需带帐篷住宿,有一条简易公路,汽车可开到接近山顶的地方。喜欢摄影的网友,在这里也可以拍出好片子;喜欢人文历史的网友,可关注一下甘洛境内的南方丝绸之路—灵关古道,古道上的登相营古驿站历经千年风雨,仍基本保持原样,古道上的海棠古镇沧桑感很强,民风民俗也较为独特。现在当地政府准备打造成小相岭风景区,早点去看,以后可能要走样;喜欢恬静休闲的网友,可以了解一下阆中构溪河湿地保护区,这里游览的方式是乘小船观水鸟,在一处叫三岔河的河段,竟有数千只飞鸟在水面翱翔,生态环境很好。这里刚被评为国家级,要去趁早,免得以后打挤。

  最后,我在这里回答一个人们问我问得最多的问题:你去的那么多地方,我们都没有去过,甚至听都没有听说过,但看了你发的帖子和写的文章,又觉得有点巴适,吸引人。你是咋个晓得这些地方的呢?

  告诉大家,没有什么秘诀,最重要的是要有开拓旅游眼界的思想意识,大家一起天南海北地摆龙门阵,你关注的只是股票的内部消息,肉油蔬菜又涨价了,别人随意说到的好地方你却充耳不闻,这就是没有意识。此外,要自觉地培养并保持对大自然对人类历史的好奇心,说幼稚一点就是要有一颗儿童的心,如果这样,即使足不出户,也可以延年益寿。

  具体地说,一是从古典诗词中寻找线索,中国古人,尤其是中国古代的文人,都喜欢在秀山丽水间游历,并留下世代传诵的诗词和游记。比如青神平羌江小三峡,我便是在李白的峨眉山月歌这首诗中得知的,在座的网友有的看了这个帖子;二是从经典游记中寻找线索,比如八年前我去的第一只大熊猫发现地宝兴邓池沟天主教堂,便是从一个老外撰写的探险记中得知的。去年去的雄奇的世界第二高桌状山大瓦山,也是从一名国外植物学家的游记中得知的;三是从历史书籍中寻找线索,比如上前年我去的蜿蜒于雅安泥巴山的那一段保持原貌的南方丝绸之路,大文学家扬雄隐居读书的犍为子云山,我国严格意义上的鸡鸣三省之地叙永水潦乡岔河村等,都是在史书中发现的。

  有人问一位登上世界十四座八千米以上高峰之中的绝大部分的登山者,你登山的脚步为什么停不下来呢?他回答,因为山在那里!网友们,咱们四川这么美景摆在那里,你这辈子不去,更待何时?!

  谢谢大家!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78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参与人数 6 小米椒 +128 收起 理由
游踪 + 18
野小笏 + 10
梦回吹角连营 + 30
折耳兔 + 10
骑兵 + 30
海子不死 + 30

查看全部评分

2017年优秀网友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4-11-9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幸苦了!      老师的“探秘发现之旅”很多填补了历史的空白,老师的贡献有目共睹。老师走遍四川,老师感动巴蜀!老师所从事的伟大事业学生等心有余力不足,但老师的坎坷旅途中有我们为你加油助力,为你祝福!

发表于 2014-11-9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旅行家,四川徐霞客。

2014年度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4-11-9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恒山老师好,分享会我也参加了,讲得非常好,了解了川内抗蒙的很多事情和古迹,加之读了《蜀地探秘》后知了了很多内容,等待你的第二部。

发表于 2014-11-9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遍理思路!第二遍梳逻辑!第三遍思出路!反复咀嚼,细细思考,对恒山老师的博学多识钦佩不已,学习之~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4-11-9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2017年优秀版主 2018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4-11-9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探秘之旅,填补了南宋历史空白,谱写出一曲曲四川军民英勇抗蒙的壮丽史歌,展示给现代人一部在泠兵器时代的伟大的军事战略。
十年磨一剑,出鞘寒光闪。
祝愿恒山老师系统大作二部早日付印。问安!

2023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4-11-9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向恒山老师学习。

发表于 2014-11-9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借用一句老话——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恒山老师辛苦了!

发表于 2014-11-10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你的每一篇帖子都受益匪浅。

2017年优秀网友 2014年度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4-11-10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深受启发,赞一个!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4-11-10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很有意义的分享

2014年优秀摄影师 2015年优秀网友 2018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4-11-10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总结性的发言,为喜欢探索大自然及人文历史的旅游者们提供了一篇不可多得的指南,再次谢谢恒山老师!

发表于 2014-11-10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恒山老师总结得非常经典,学习了,谢谢!:lol

发表于 2014-11-10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麻辣的帖子,我看完的真心说,不多,但是恒山老师的文章,我每次都是认真读完,并有所感悟,难得的嘉文。

2015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4-11-11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马老师是文章,耐读有内涵!马老师的足迹,走遍四川!马老师的探秘之旅,神往!
发表于 2014-11-11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治学严谨,亲历亲证,文字流畅,可读性强:victory:

2022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4-11-11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好:handshake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4-11-11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赞一个:讲得的太好了!可惜我无缘到场。          倦客感觉:一样是旅游,但目的与收获却大不相同。相当一部分人的所谓旅游不过是到此一游而已,最多也就是留下一些前人或后来人都会拍摄的那些风光照片和他自己的留影……

      或许他也会写一篇游记,但是那种游记基本同旅行社的导游词没多大区别,或许在内容上远没有导游词全面,精到。他写了山,写了水,甚至写了风土人情,或许还有历史典故……但惟独 没有他自己的独特感受与发现,没有计划中的收获。
      恒山先生的的游记不同,他是带着探索的目的,有计划地一步步寻找历史的积淀,并从中发掘散落和隐藏在那些断壁颓垣和孤坟野冢里的故事。那些令人警醒的惊心动魄场景,在他的镜头和笔下重现是那么样地真实、生动,不只是他的拍摄技艺和文字功底,更是因为他那颗执着的心。
他的镜头所记录的不止是那些断壁残垣,而是金戈铁马的岁月;他的文字所描述的不只是某一段历史的场景,而是对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赞美和追思。
      也许恒山兄不知道,拙著——《饮冰夜谈》依托的历史正好同恒山兄所关注的这一题材相重合。而《故事的 发端正是南宋时期四川人民波澜壮阔的抗元战争,而且正是在读了恒山兄的的大作——《蜀地秘境》之后,让我产生了对这一历史时期四川人民的抗元事迹的浓厚兴趣。


2019年优秀网友 2018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2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223红豆 发表于 2014-11-9 12:37
老师幸苦了!      老师的“探秘发现之旅”很多填补了历史的空白,老师的贡献有目共睹。老师走遍四川 ...

红豆朋友好!感谢你的祝福,感谢你的赞场!每个人的职业,时间,精力不同,不在乎走多少地方和走多远,只要心在路上。期待你的佳帖!:handshake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