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节 鱼和熊掌难兼得
雨梅的母亲让她表态,问她是否喜欢小赵。表面只是关心雨梅的个人问题,但与之相连的更重要的原因,是近期要确定开发区主任的人选。雨梅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小赵能否到那个位子上“锻炼”。当然,这个更深层次的原因,母亲是不会告诉她的。
雨梅对小赵有好感,感觉这人干练有才气,但谈不上喜欢。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应该是“认识—好感—喜欢—亲近—爱情”这样的顺序,是个螺旋性上升的过程。雨梅对小赵的交往还处在仅仅只是有好感的层次,没有喜欢,更谈不上爱情了。
雨梅作为独生子女,在这个世界上,最亲近的人应该就是自己的母亲了。但由于平时忙工作,没有机会和母亲交流这方面的情况,今见母亲问得如此焦急,为了宽母亲的心,便把自己和方岩交往已久的情况细说与母亲。
母亲得知女儿情有所寄,也就放心了。
方岩的工作也进展顺利,水文化广场的修建已接近尾声。
这天,负责广场修建的承包商K先生,约他晚上一起吃个饭。方岩以为是一般的业务联络活动,且佩服K先生的创业经历,也就答应了。K先生请了刘所长作陪,席间随便问了方岩的一些家庭情况,劝了些酒,吃点饭,大家也就散了。与平时大家一起喝酒吃饭没有什么不同。
可第二天刘所长对他讲的一番话,让他一下子回不过神来。
看官,你道这K先生是何方神圣?他的问题能让刘所长出面给方岩出难题?
K先生早年是雁江上游山村的一位“使牛将”,也就是农村里会用牛耕田的把式。刚开放那阵,他和大家一样,也是穷的叮当响。后来有人在本地的山坳里开起了小煤窑,他在农闲时也到小煤窑打点工,挣点现钱。家里慢慢有些结余。
观念的改变很重要。在打工的过程中,他发现开小煤窑并不需要多大的资金,也不需要多复杂的技术。他想,打工不是长法,别人能开煤窑,我为什么不能?于是不顾家人的反对,卖了牛,又到信用社贷些款,加上家里的一些资金,自己当起了老板。
创业之初,他要亲自下井上班,还要跑销售,催要货款,吃尽了苦头。也是该他发财,那几年小砖厂遍地开花,小煤窑生产的媒供不应求,几年下来,已有上百万的身价。
后来国家关闭小煤窑,K先生果断进入建筑行业,又遇我国快速城市化的“东风”,加上他会经营,组织个施工队到处揽活,后来干脆成立建筑公司,日进斗金。又将资金投到房地产上,存折上的数字像滚雪球似的往上翻。
而今已身价上千万了。目前除了在城区有七八间铺面外,另外还有几处房产。
他虽然每天宝马香车,四面应酬,八面风光,但有一个隐藏的心事却重重地压在心上。原来K 先生早年忙生意,近四十才结婚。一个女儿,现今二十多岁,从一个旅游专科学校毕业后,也没有去找工作,成天开个小车在城里和一帮朋友耍。虽然说不上是游手好闲,但也没有什么追求。
如何选个称心如意的女婿,现在成了K先生的首要问题。如果顺着女儿的性子,找个社会浪子,自己辛辛苦苦挣的家产要不了几年就会打水漂。
在承建水文化广场的过程中,他发现方岩是个大学生,有技术,处事又稳重,很合他的心意。又叫女儿偷偷到工地看了几次,女儿见方岩一表人才,也说喜欢。这才请方岩喝酒,从外围探一下方岩的家庭情况。同时也知道方岩家没有什么社会背景,便请刘所长做媒。
第二天刚到所里,刘所长就把情况给方岩讲了。而且强调说:“你先不忙回答我。只要你点头,那个千多万的家产就是你的了。你看我工作大半辈子了,现在都还在还房贷。”说完就上车开会去了。
千万家产,确实是个诱惑。说到房贷,也真是说到方岩的心上了:自己家的五万元房贷,凭自己这点工资,何年何月能还完?然而,他感觉是把自己卖了似的,这对于一个有血性的男儿来说,是一种耻辱。
但他一时想不出回绝的理由。领导的面子要给吧?还有,工程还没有完,一口回绝了,在工地上和K先生怎么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