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碑文纪事的试解读
墓碑为“皇清待诰慈妣”,但碑文中更多出现夫家“高祖”、“胞弟”、“胞侄”和子嗣名讳,所以下文分析不只限“慈妣”,也指夫妻共同事迹。
“诰命夫人”是唐、宋、明、清各朝对高官的母亲或妻子加封。诰书,是皇帝封赠官员的专用文书。古代一品至五品的官员称诰,六品至九品称敕。明清时期形成了非常完备的诰封制度,一至五品官员授以诰命,六至九品授以敕命,夫人从夫品级,故世有“诰命夫人”之说。诰命夫人跟其丈夫官职有关,有俸禄,无实权。皇清“待诰”是指具备“诰命”资格,但过世时还没有被诰封。由此可见,碑主人之子或丈夫是具有较高品级者。
墓碑序文名“武功君邑誌”。其中“君邑”字在《现代汉语词典》无查,但另可查通“郡”,指行政管治地域。“武功”应指今陕西省武功县,即汉苏武墓所在地。汉武帝时,苏建因随卫青抗击匈奴有功被封平陵侯,苏武为其次子。后苏武出使匈奴被拘,受百般凌辱与刁难,并被派往北海无人处牧羊。但苏武临威不屈,秉持汉节,旃毛啮雪,被留19载后归汉,封典属国。《苏武牧羊》因此被广为传颂。如今,全天下苏姓都尊武功苏武为共同先祖。所谓“武功君邑誌”,谨推测在清嘉庆19年前所修的武功县誌中,可能有关于本支衍脉的记录。
碑文表明,墓主人、竖碑人等所在的家族(碑文省略了这些主语)“係眉州世族也”。这句意思十分明确,并且再次印证了我族属三苏后裔,意义重大。
鸣龙总祠堂木匾记录“远祖凤山公后裔嘉祯,子仕英,孙正还偕胞弟正权、正元、正林,自圣朝康熙二十二年,卜居于西乡万张沟,至今传十一世矣”。康熙22年(1683),嘉祯祖偕子孙三代迁居双凤镇万张沟,说明孙辈4人当年已经出生,嘉祯祖已儿孙绕膝,年纪不会太小了——至少也有40岁。此判断与墓碑记录“高祖讳嘉祯”“自明朝崇祯(1626-1644)…”间隔39-57年,在年代上相符。“城北畔白马庙”记录嘉祯祖迁居前居今鸣龙猫儿山村3社地(白马庙),并有其夫人“徐氏故墓於老虎坝苏家嘴”。此处“老虎坝”即“猫儿坝”(鸣龙苏家茶铺四海居楹联描述“猫儿山”称“山横伏虎”),而“苏家嘴”就在鸣龙场口附近。这也把鸣龙苏氏定居的历史,自康熙22年准确地上溯到了明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