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2538457156@qq.c

临邛十景今何在 试向大家仔细推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6-7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影觅者 发表于 2016-6-7 13:02
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卷六】【邑部】“䣢:蜀地也。从邑耤声。”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 ...

以上讨论受益匪浅!
写此篇文字的目的,原本是想理清楚临邛十景产生的年代、确切的地方、消失的原因等,但是在自以为最简单、最不可能出错的地方,却疏忽了该景观是䢺水寒雁,还是䣢水寒雁的考证。
现在特将这处景观补正为:䢺水寒雁  应为  䣢水寒雁 ……
10号以后,我方能抽空整理,然后补在下面,尽可能给读者留下正确的文字材料。你若还对其它地方有什么高见,麻烦您一并指出,这个效果是我想要的,发本文的目的,原本就是请大家仔细推敲!
再次感谢您的教正,并学习您对学问的严谨态度!

 楼主| 发表于 2016-6-7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崃岭鹤影 发表于 2016-6-7 14:34
赞成影觅者的观点和看法。看客鹤影投“䣢水寒雁”一票。因为“䣢水”很明确——“ ...

请参阅我对影觅者的回复,也算是对你的回复吧!
以上讨论受益匪浅!
写此篇文字的目的,原本是想理清楚临邛十景产生的年代、确切的地方、消失的原因等,但是在自以为最简单、最不可能出错的地方,却疏忽了该景观是䢺水寒雁,还是䣢水寒雁的考证。
现在特将这处景观补正为:䢺水寒雁  应为  䣢水寒雁 ……
10号以后,我方能抽空整理,然后补在下面,尽可能给读者留下正确的文字材料。你若还对其它地方有什么高见,麻烦您一并指出,这个效果是我想要的,发本文的目的,原本就是请大家仔细推敲!
再次感谢您的教正,并学习您对学问的严谨态度!

 楼主| 发表于 2016-6-7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崃岭鹤影 发表于 2016-6-7 14:38
我在手机上是用笔画组合“耒昔阝”搜索的。

你知道我这方面不如你;P

发表于 2016-6-7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哪里哦。你是不想玩啊就是嘛。:lol

发表于 2016-6-7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2538457156@qq.c 发表于 2016-6-7 17:33
你知道我这方面不如你

哪里哦。你是不想玩啊就是嘛。:lol

 楼主| 发表于 2016-6-7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崃岭鹤影 发表于 2016-6-7 15:08
有大邑网友在网上发文:《请保护大邑独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出阝’》。文字如下:“出阝江,大邑的母 ...

因为这个字是生僻字,在通用字典上恢复这个字是有点难,但还是有希望的!

 楼主| 发表于 2016-6-7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崃岭鹤影 发表于 2016-6-7 15:18
清乾隆大邑县志校注(清乾隆十四年岁在巳巳桂月朔 1749,原县志明末被毁)————四川省大邑县 ...

学习了!

 楼主| 发表于 2016-6-7 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石 发表于 2016-6-7 16:13
做学问,考证,不能从众,要服从真理,如果刘老夫子要从众,把它写成"䢺水寒雁",就是可以的了,但显然是 ...

是的,特别是影觅者已将䣢和䢺这两个打出来了,我可以用复制的方法使用,但是其它研究临邛八景的作者就难说了。

 楼主| 发表于 2016-6-8 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补正:
       六、䣢水寒雁(又曰雁荡平沙).康熙《邛州志》卷一古迹载:䣢水寒雁(在)州西三里。每秋深多雁。
       俗称的
西河源头为今大邑县的大、小飞水(原属邛崃),原称为䣢水或䣢江河,故名。昔时西河的生态环境很好,邛崃又位处大雁迁徙的路线上,故年年吸引南飞的大雁在西河之滨落脚过冬,大雁在西河之滨嬉戏时形成的景观,.康时谓之䣢水寒雁。
       后有一说为:䢺水寒雁
       按:䢺为先秦以前的小国,后自动放弃国名,留下䢺的地名--䢺坝。䢺坝曾属邛崃,1962划归大邑县后,将䣢江河更名为䢺江河,将原䢺坝上的隆兴场更名为䢺江镇。2006年以后有研究临邛八景的作者,据此将䣢水寒雁误作䢺水寒雁,应予以正名。
       䣢《说文解字》【卷六】【邑部】䣢:蜀地也。从邑耤声。与䢺字均暂未收入《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可采用“搜狗拼音”打ji字头后,再向下翻87次,第三个即䣢;打chu字头后,再向下翻32次,第四个即䢺。
       注:以上根据坛友:影觅者崃岭鹤影提供资料整理。

2022年优秀网友 2023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6-6-8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供一个查字的途经,1994年出版的《中华字海》 ,收字 85568个,是字典中收字最多的。䣢在《中华字海》中解释:“拼音 ,ji,㈠同,古乡名,在今四川省邛崃县 ㈡姓 地名用字。异体:䎰 ”  
    此外,说䢺字先秦就有,无据可考,许慎所著《说文解字》为中国最早一部字典,及其以后官修的《康熙字典》都未收录“䢺”,可疑是近代人所造之字,或许是时不识此字而为之也未可知,因为䣢水源头自古以来就认为在现今大邑境内,古时候在大邑䢺坝一带出现“䣢水”或者“䣢水源头”就不足为怪啦。

发表于 2016-6-8 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出阝江,古称出阝水,又称出阝河、出阝坝河,因流经大邑之出阝坝(即出阝江场一带)故名(见民国《大邑县志.卷2.水道篇,(下同)》。出阝,原写作“来昔阝”,旧县志中《出阝水牙江考篇》说:“所谓出阝与瀑,音之转也,瀑与濮,字异而音同。”见《现代汉语词典》(1982版156页)说,改来昔阝江为出阝江,读(出音)。
出阝江流经出阝江公社段名江河,流经三坝公社段名三坝河,入邛崃境为西河。
上述文字见1982版的《四川省通志江河篇》、1988版的《四川大邑县地名录》
又据《汉书》云:出阝水即濮水也。
唐唐文栋摘录
22016年6月7日

 楼主| 发表于 2016-6-9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影觅者 发表于 2016-6-8 10:06
提供一个查字的途经,1994年出版的《中华字海》 ,收字 85568个,是字典中收字最多的。䣢在《中 ...

我原先对䢺、䣢,二字是通假字的推断是正确的。而且䢺、䣢、瀑、濮,四字皆同音同义,乃一组典型的通假字。
我的搭档唐文栋端午假日回邛,上传了如下有据可查的资料:
       据1982《四川省通志江河篇》䢺江河概况曰:䢺江,古称䢺水,又称䢺河、䢺坝河,因流经大邑之䢺坝(即䢺江场一带)故名(见民国《大邑县志.卷二.水道篇,(下同)》。䢺,原写作“䣢”,旧县志中《䢺水牙江考篇》说:“所谓䣢与瀑,音之转也,瀑与濮,字异而音同。”见《现代汉语词典》(1982版156页)说,改䣢江为䢺江,读(出音)。䢺江流经䢺江公社段名䢺江河,流经三坝公社段名三坝河,入邛崃境为西河。
       又据《汉书》曰:䢺水即濮水也。
       我喜欢推理,唐文栋则藏书万卷,正在川大进修考古学,故我们常合作。

 楼主| 发表于 2016-6-9 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影觅者 发表于 2016-6-6 13:38
《邛崃县志》嘉庆志第四卷:“䣢水,州治西三里,俗呼西河,自大邑县凤凰山之虎躄泉,流经݉ ...

唐文栋问过书法老师刘志刚:“”字怎样读音?刘说“出音。”书写“江第一堰”时,因为䢺、䣢相通,便从书法审美角度写的䣢江,还说这个“䣢”字要用古汉语发音

 楼主| 发表于 2016-6-9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1079278312 发表于 2016-6-8 20:02
出阝江,古称出阝水,又称出阝河、出阝坝河,因流经大邑之出阝坝(即出阝江场一带)故名(见民国《大邑县志 ...

邛崃人硬是牛,许多字就是不按普通话发音,居然:䢺、䣢、瀑、濮,四字同音同义,乃一组典型的通假字,而且连史志都不能不认可!

 楼主| 发表于 2016-6-9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2538457156@qq.c 发表于 2016-6-6 19:32
关于“䣢”水寒雁 和“䢺”水寒雁的回复        首先说,肯定你指出并纠正的字是极其正确的 ...


      依据唐文栋提供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我对䢺水寒雁景观,再作如下修正,欢迎大家继续讨论䢺水寒雁的提法,观点可以各自保留
      六、䢺水寒雁䣢水寒雁(又曰雁荡平沙).康熙《邛州志》卷一古迹载:䣢水寒雁(在)州西三里。每秋深多雁。俗称的西河源头为今大邑县的大、小飞水(即:布濮水),合流后因流经大邑之坝故名水,又称河、坝河、江河,入邛崃境为西河
       昔时西河的生态环境很好,邛崃又位处大雁迁徙的路线上,故年年吸引南飞的大雁在西河之滨落脚过冬,大雁在西河之滨嬉戏时形成的景观,在清.康熙时谓之䣢水寒雁。
       据1982《四川省通志江河篇》江河概况曰:江,古称水,又称河、坝河,因流经大邑之坝(即江场一带)故名(见民国《大邑县志.卷二.水道篇,(下同)》。,原写作“”,旧县志中《水牙江考篇》说:“所谓与瀑,音之转也,瀑与濮,字异而音同。”见《现代汉语词典》(1982156页)说,改江为江,读(出音)。江流经江公社段名江河,流经三坝公社段名三坝河,入邛崃境为西河。
       又据《汉书》曰:䢺水即濮水也。
       注:坛友影觅者说:䣢与䢺字可采用“搜狗拼音”打ji字头后,再向下翻87次,第三个即䣢;打chu字头后,再向下翻32次,第四个即䢺。


 楼主| 发表于 2016-6-9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影觅者 发表于 2016-6-7 13:02
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卷六】【邑部】“䣢:蜀地也。从邑耤声。”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 ...

书法老师刘志刚也说:“”读“出音。”䢺、䣢相通,在这里要用古汉语发音

 楼主| 发表于 2016-6-9 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影觅者 发表于 2016-6-8 10:06
提供一个查字的途经,1994年出版的《中华字海》 ,收字 85568个,是字典中收字最多的。䣢在《中 ...

  总的说,通过这场讨论,相互都增长了学识,无所谓谁对谁错,更不应分一个谁胜谁负,反正我没装在心里,而是尊重您对学问的严格态度和要求,从这点上我真的应当向您学习!

发表于 2016-6-11 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唐文栋摘录:《《汉书》卷二十八上
           地理志第八上
蜀郡,泰置。有小江入,并行千九百八十里。《禹贡》桓水出蜀山西南,行羌中,入南海。莽曰导江。属益州。户二十六万八千二百七十九,口百二十四万五千九百二十九。县十五:成都,户七万六千二百五十六,有工官,郫,《禹贡》江沱在西,东入大江。繁,广都,莽曰就都亭。临邛,仆千水(出阝水)东至武阳入江,过郡二,行五百一十里。有铁官、盐官。莽曰监邛。青衣,《禹贡》蒙山溪大渡水东南至南安入CA3E。江原,寿阝水首受江,南至武阳入江。莽曰邛原。严道,邛来山,邛水所出,东入青衣。

2017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6-6-11 0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崃岭鹤影 发表于 2016-6-7 15:18
清乾隆大邑县志校注(清乾隆十四年岁在巳巳桂月朔 1749,原县志明末被毁)————四川省大邑县 ...

唐老师,你说的这一节吧,
看了,并没有出现“䢺”啊,连“䣢”都没有出现。

又据《汉书》云出阝水即濮水也。说法与之没有关系啊。
021110azrzbbrg6t3rbrzy.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6-11 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笔者所发《临邛八景之考述及临邛十景的提出》一文,主题是想表述临邛旧八景之出现的年代、背景、地点以及消失的原因、现况。
       关于临邛八景中䢺水寒雁“䢺”字的出处,不在本文讨论的范畴,该文作者以后不再纠结这个问题。
重新推出䢺水寒雁景观的表述如下:
       六、䢺水寒雁 䣢水寒雁(又曰雁荡平沙)
       清.康熙《邛州志》卷一古迹载:䣢水寒雁(在)州西三里。每秋深多雁。俗称的西河源头为今大邑县的大、小飞水,合流后经大邑之坝故名水,又称河、坝河、江河,入邛崃境为西河
       昔时西河的生态环境很好,邛崃又位处大雁迁徙的路线上,故年年吸引南飞的大雁在西河之滨落脚过冬,大雁在西河之滨嬉戏时形成的景观,在清.康熙时谓之䣢水寒雁;1993版《邛崃县志》作:䢺水寒雁,但今不存在。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