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唐文栋提供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我对䢺水寒雁景观,再作如下修正,欢迎大家继续讨论䢺水寒雁的提法,观点可以各自保留: 六、䢺水寒雁即䣢水寒雁(又曰雁荡平沙)清.康熙《邛州志》卷一古迹载:䣢水寒雁(在)州西三里。每秋深多雁。俗称的西河源头为今大邑县的大、小飞水(即:布濮水),合流后因流经大邑之䢺坝故名䢺水,又称䢺河、䢺坝河、䢺江河,入邛崃境为西河。 昔时西河的生态环境很好,邛崃又位处大雁迁徙的路线上,故年年吸引南飞的大雁在西河之滨落脚过冬,大雁在西河之滨嬉戏时形成的景观,在清.康熙时谓之䣢水寒雁。 据1982《四川省通志江河篇》䢺江河概况曰:䢺江,古称䢺水,又称䢺河、䢺坝河,因流经大邑之䢺坝(即䢺江场一带)故名(见民国《大邑县志.卷二.水道篇,(下同)》。䢺,原写作“䣢”,旧县志中《䢺水牙江考篇》说:“所谓䣢与瀑,音之转也,瀑与濮,字异而音同。”见《现代汉语词典》(1982版156页)说,改䣢江为䢺江,读(出音)。䢺江流经䢺江公社段名䢺江河,流经三坝公社段名三坝河,入邛崃境为西河。 又据《汉书》曰:䢺水即濮水也。 注:坛友影觅者说:䣢与䢺字可采用“搜狗拼音”打ji字头后,再向下翻87次,第三个即䣢;打chu字头后,再向下翻32次,第四个即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