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G12345

《被官方歪曲的八国联军真相》一文是真理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3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同意G先生的大部分观点。中国近几百年积弱积贫,是要想办法急起直追了

发表于 2016-7-3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莽娃尔的确偏激,这对他不利,在转帖时,应该有些选择,对过于剑走偏锋的,应当避免。

发表于 2016-7-3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总之,希望不要恶意跟帖,可以严肃讨论,各各抒己见。

 楼主| 发表于 2016-7-3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蚊香 发表于 2016-7-3 17:40
外国网站禁播的视频,看完这个你对祖国还失望吗-视频童姥的秒拍

仔细听了二遍,说出了在外中国人的肺府之言!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6-7-3 18:57
中庸为什么骂人?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6-7-3 19:04
中庸为什么骂人?

 楼主| 发表于 2016-7-3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麻辣社区手机用户 发表于 2016-7-3 18:05
g孙子,老子从来不是哪个的崇拜者,你声明不是体制内的贪腐分子,就变相承认是体制外的蛀虫了,难怪现在官 ...

骂人我不怪你,你本是这种骂人的人,为提高你及你后代人品改掉为好,发展下去,不改会劳改的。

你我都是网民,平等的;你一发言就指定我是贪腐分子是错误的,我教会你从法律角度怎样认定贪腐分子,你第二发言又指责我是官商勾结蛀虫,贪腐分子,蛀中都要有事实,不要学莽娃儿打胡乱说,诽谤侮辱他,以免受到法律制裁。

二0一三年我行政起诉广卅市公安局,二0一四起诉工商局,在南充起诉了政府都胜诉,有这种官商勾结的蛀虫吗?就是论事不要搞这种无端的𠼦骂,攻击对你我都好。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6-7-3 19:07
中庸为什么骂人?

 楼主| 发表于 2016-7-3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云中飞谢 发表于 2016-7-3 17:26
G先生常年出入西方发达国家,更能真切的体会到西方国家与我们国家之间的差别和差距,更能懂的自身发展的重 ...

谢谢你的理解

 楼主| 发表于 2016-7-3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云中飞谢 发表于 2016-7-3 18:17
别人的孩子在国外读书,在国外工作,却没有忘记祖国,而你这种东西,一辈子连美国在什么方向都不知道,却 ...

谢谢你的的理解。

发表于 2016-7-3 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历来反对任何人恶意跟帖。

发表于 2016-7-3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G12345 发表于 2016-7-3 03:19
其实你自己的观点都是前后矛盾的。 首先,中国目前关于近、现、当代的社科方面的学术研讨,有没有不被政 ...

你不要动不动就给人扣帽子,这是词穷和心虚的表现。
我的话语从未说过你不能引用花某的文章,我只是奇怪你自己用自己所否定的方式来证明自己。按你的理论,不是要经过研讨会的文章才能发出来吗?
还有,你又前后矛盾了。既然不能讨论,又如何实现你所谓的“监督”呢。难道监督只能听,不能说?
对你的逻辑思维能力感到有些遗憾。
越看你越像那个“GZCS”了,他的水平也就是这个程度。

 楼主| 发表于 2016-7-3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intol 发表于 2016-7-3 20:01
你不要动不动就给人扣帽子,这是词穷和心虚的表现。
我的话语从未说过你不能引用花某的文章,我只是奇怪 ...

不要动不动就给人扣帽子,这是词穷和心虚的表现。

你说的不给人扣帽子,恰是你不顾事实说我给莽娃儿扣帽子,我一再给你讲莽娃儿抹黑国家当下领导人及已故国家领导人的事实就在论坛里;自已不看却来死缠我干什么?

924#
  楼主| 发表于 2016-7-1 01:53 | 只看该作者 |招呼Ta 关注Ta

強烈要求南充市委宣传部网信办,网监支队,西华师大把这咬国家领导人的莽娃儿进行强制精神检查,无精神病就应当依法依规惩处,开除公职。

cxq1972 发表于 2016-6-30 20:46
莽娃儿哪莽娃儿,你娃是越来越莽了!
你几爷子演戏,上次“露丁丁”,你和“云中飞谢”、“恶心就吐”等 ...


莽娃儿:谢谢你的忠告。

我挣这一身骂名,其实……是了为让你搬砖搬得更爽,是为了让你即使搬砖,也拥有跟习老大一样的尊严,不致于辱没了祖宗……

只要有一天没达到这程度,这戏就还得演下去,你得谅解。


点评
GHU
又开始咬国家的领导人了。  [color=#999999 !important](2016-7-1 02:59)  [color=rgb(51, 102, 153) !important]回复



 楼主| 发表于 2016-7-3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intol 发表于 2016-7-3 20:01
你不要动不动就给人扣帽子,这是词穷和心虚的表现。
我的话语从未说过你不能引用花某的文章,我只是奇怪 ...

我的话语从未说过你不能引用花某的文章,我只是奇怪你自己用自己所否定的方式来证明自己。按你的理论,不是要经过研讨会的文章才能发出来吗?

你同莽娃儿都是半斤八两,没有你的提问那又那来我的回复,自己看看自已帖子吧不要说话不认帐好吗?

 楼主| 发表于 2016-7-3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intol 发表于 2016-7-3 20:01
你不要动不动就给人扣帽子,这是词穷和心虚的表现。
我的话语从未说过你不能引用花某的文章,我只是奇怪 ...

还有,你又前后矛盾了。既然不能讨论,又如何实现你所谓的“监督”呢。难道监督只能听,不能说?
对你的逻辑思维能力感到有些遗憾。

前后矛盾是你自己,你把你在我帖子里发的三个回复看一遍,就知道你是在自我批判,多少岁你逻辑如此混乱,还有这样多的遗憾?

越看你越像那个“GZCS”了,他的水平也就是这个程度。

你的主人莽娃儿都说了我就是gzcs,我给以了证实,你咋不知道!我注册南充论坛时写得明明白白高小文化,你主人都发话,我没文化,你还来给我谈水平,不怕你主人找你麻烦吗?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6-7-3 22:33
支持楼主对井底之蛙的反击,不过楼主的反击是对牛弹琴,徒劳无功。对这种无耻之徒反击作用只能是95%的网民看清它的真面目,对它没太大作用。

发表于 2016-7-3 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历史,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是正确的,讨论历史,是进步的表现,但把讨论变成篡改和否认,就是愚昧无知的体现,比如日本,对于侵华战争,对于南京大屠杀,对于在东南亚的屠杀行为,一味的是否定的态度,别人作为历史的罪人,尚且知道为自己辩论,为自己争取权利,而我们作为挨打被鞭笞者,却主动为行凶者开脱掩饰,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
    对于八国联军侵华的历史,背景就是义和团的兴起,这一点不可否认,义和团的兴起,其实在一方面惩治了洋人,一方面也加剧了清王朝的灭亡和崩塌,其手段是比较过激和恶劣的,但如果我们今天来看历史,仅仅看待义和团如何对待洋人,就把侵略归咎于正义,是很片面的。
    恶因就会产生恶果,中国长期受到中庸思想的影响,历史的中国人是最没有反抗意识的,义和团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专门针对洋人的大规模组织,别说在那个年代,就是在现在的中国,洋人在中国依旧是被高看一眼的,能够把一群顺服的绵阳变成行凶杀人的群狼,是有其深层次的原因的。
    第一、义和团兴起的背景极其特殊,因为清政府的闭关锁国,中国大地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经济落后,工业革命迟迟无法到来,洋人通过洋枪洋炮强行的打开了我们的国门,通过一系列的侵略手段,疯狂的获取在中国的利益,当时的中国,洋商林立,租借遍地,洋特权更是无处不在,在当时的中国,不管洋人杀死多少中国平民,包括杀死官员,都不得通过清政府的法律进行审判,必须通过外交途径,移交当地的政府处置,实际上就是一种保护,当时很多洋人甚至享受到了极其严重的外交豁免权,在中国杀人,是不受法律追究的。腐朽无能的清政府,迫于西方的洋枪大炮,不敢作声,只得任由洋人的特权在中国土地上大肆蔓延,这就极大的激怒了普通的中国人民,当时,有良知的中国人民就逐渐在私下组织针对洋人的组织,实际上就是初期的义和团,而当时的清政府,因为受到了洋人的欺压,又不敢作声,国内的压力又空前的强大,因此,为维护大清的统治,他们一方面对洋人唯唯诺诺,一方面对国内的义和团兴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逐步让义和团的规模空前,国内反抗洋特权的声势空前浩大,因此,作为这个层面,义和团的兴起背景,是洋人特权的欺压下被迫形成的,根据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原则,义和团的兴起符合历史条件,也是正义的,我们可以把他称之为一场反对洋特权的革命。
    第二、除了动武以外,八国(实际11国)是否还有其他途径来避免这场灾难,答案是肯定的,至少,从撤侨的角度说,八国是决定能够做到的。大家仔细翻看历史,就明白,民间当时针对义和团的群体,蔓延的非常快,每天都有外国洋人被杀或者被杀害的情况存在,清政府也多次通过外交途径,要求各国政府迅速暂时撤离义和团形势严峻的区域,甚至在最严重的时候,清政府派出了多个大臣,专门到使馆区与洋人交涉,请求他们赶紧撤离,也就是说,如果当时八国按照清政府的要求,迅速撤离,这场革命似乎就可以避免。
    第三,为什么洋人不愿意撤离?答案更加简单,广大看官智商比我高,一猜就明白,谁愿意把到手的肥肉拱手让给他人,谁愿意把到手的钞票送给他人,尽管得到这些东西的方式是非法和暴力,是侵略所得,但基于利益最大化的原则,除非万不得已,他们绝对不会放弃的。在这里,我必须申明,当时洋人在中国的特权,五一不是通过战争和侵略所得,获取利益的途径是不光彩的,最为甚至,对于如何瓜分中国这一块肥肉,帝国列强甚至根本就不同清政府商量,而是把他作为帝国之间的游戏,几个帝国巨头一聚会,一番讨论,东边归我,西边归你,就这样一番讨论,形成决议,就要求清政府签字认可,不可谓欺人太甚。因此,面对着死都不愿意放弃利益的洋人,义和团采取了较为过激的手段(抗日战争期间,我们国家的人民,为了争取民族利益,采取了更为过激的手段),是绝对正义的。
    第四,八国联军侵华后,都采取了哪些更为过分的报复手段。翻看历史,特别是外国记者当时拍摄的一些珍贵历史照片,可以这样说,八国联军入侵中华大地后,为了发泄私愤,采取了惨绝人寰的手段,可谓烧杀抢掠为所不为(具体的实例,我在这里就不举了,大家可以去读读李敖先生的作品,或者直接在百度上一搜,都会有大篇幅的记载),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谁都会恨的牙痒痒,八国联军侵华后,因为皇帝的逃跑,宫女大多受到了强奸,皇宫的文物除了被掳掠的,大多受到了破坏(现在大量的珍贵文物依旧珍藏在外国人的博物馆里)中国平民被杀者更加不计其数,因为受到当时统计口径的限制,坊间的传闻,八国联军侵华期间,被杀死的平民不下5万,数目简直触目惊心,这个死亡数字,与被杀死的洋人比起来,可以说连零头都可能够不上吧。一个正义之师,打着解救他国民的名义,却实际上烧杀抢掠,行禽兽之道,有良知的国人,应该会扼腕愤怒吧。
    最后,有人对我说,你不原谅这段历史,就是传承仇恨,宣扬仇恨,搞下一个义和团。我想说,作为一个正常的中国人,我们铭记这段历史,就是告诫我们的国民,落后就要挨打的真谛,想想一战之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却在巴黎和会上享受战败国的待遇,不可谓不是弱国无外交的真实写照,铭记历史,不是传承仇恨,而是告诫我们,落后就要挨打的真理,只有民族复兴,民族富强,才会避免悲剧的重演,才能保证我们国人的利益不受到侵犯。现在的小日本,为什么连活生生的侵华战争都要美化和否认,却对俄罗斯和美国点头哈腰呢,就是因为我们今天的国力尚不足以压制日本,因此,铭记历史,共同为复兴中华贡献力量,团结一心,搞好建设和发展,才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唯一途径

 楼主| 发表于 2016-7-3 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云中飞谢 发表于 2016-7-3 22:41
对于历史,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是正确的,讨论历史,是进步的表现,但把讨论变成篡改和否认,就是愚 ...

写得好,辛苦了。

发表于 2016-7-3 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G12345 发表于 2016-7-3 22:59
写得好,辛苦了。

施暴者篡改历史,想否认那段历史,我可以理解。但作为受害者,不但不知道追究受害者的责任,反而主动美化侵略,替人呐喊,是不忠,不孝,不义的

 楼主| 发表于 2016-7-3 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英国汉学家蓝诗玲:很多英国人对鸦片战争深感内疚

来源:南方周末
image.jpeg

清末鸦片馆里吸食鸦片的妇女。在英国汉学家蓝诗玲看来,英国人也对鸦片战争怀有深深的内疚,内疚有时让人道歉,有时让人自辩,英国人选择了后者。(CFP/图)1
  清末鸦片馆里吸食鸦片的妇女。在英国汉学家蓝诗玲看来,英国人也对鸦片战争怀有深深的内疚,内疚有时让人道歉,有时让人自辩,英国人选择了后者。(CFP/图)
  创造“鸦片战争”这个名字的,是一个英国记者,目的是讽刺英国政府的不道德行为。
  “对英国人来讲,这是国耻,是我们最不应做的事。”撰写《鸦片战争》期间,英国汉学家蓝诗玲(Julia Lovell)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她常因这场战争而愧疚,同时又努力保持冷静。2016年3、4月间,在《鸦片战争》中文版推出半年多后,蓝诗玲来到中国,这不是她第一次来华。
  中国历史学家茅海建在2007年曾邀请蓝诗玲到北京大学做了三四个月访问学者。她与很多中国近代史学者进行学术交流,一边阅读茅海建的名作《天朝的崩溃》,一边去图书馆、档案馆搜集资料。
  《天朝的崩溃》中的几处细节,令蓝诗玲印象深刻。书中写到的三元里抗英,使她发觉,清朝并不是统一的整体。这本书总结道,奋起反抗的民众意在保卫家园,“而不是投身于一场保卫祖国的战争”。
  在另一个故事中,伯麦、义律等英国将领遭遇台风,流落小岛,花了一大笔钱请村民送他们回澳门。村民们并不关心战争,倘使他们把这些外貌特征明显的“番鬼”送交官府,鸦片战争可能结局大变。
  回国后,蓝诗玲开始搜集英文资料。经过两三年撰写,《鸦片战争》于2011年1月定稿,当年夏天出版。很多英国读者反馈,自己原来不了解鸦片战争。蓝诗玲发现,英国人更关心大英帝国在印度、中东、非洲的行为,他们的遗忘与中国人的牢记对比鲜明。因鸦片战争,西方产生“黄祸论”,中国人则开始反省自身的“民族病”——鸦片战争从清政府眼中不起眼的“边衅”,逐渐转变为“中国近代历史的悲惨开端”。
  蓝诗玲起初在剑桥大学学习历史。其间,因为短暂学习自鸦片战争到太平天国的中国历史,她对中国的文化历史产生兴趣,决定转系。
  大学三年级,蓝诗玲如愿转去中文系。从那时算起,她对中国的兴趣已经超过20年。她的普通话发音标准,用词不确定,随时查问订正。谈起中国,她口中不时蹦出“国内”这个词,似乎在用中国人的方式思考。1997年,蓝诗玲第一次来中国,到南京大学的中美中心学习一年。那时她刚从剑桥大学本科毕业,历史、中文各读两年。
  在中美中心,蓝诗玲遇见了历史学家高华。高华跟蓝诗玲谈中国在1949年前后的变化,1980年代的“文化热”等话题,是第一个向她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化的中国老师。蓝诗玲用中文撰写毕业论文,题目是198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对诺贝尔文学奖的看法。高华担任导师,为她介绍了很多一手、二手资料,以及研究途径。回英国读研究生,蓝诗玲选择的题目相近,但研究范围扩大到20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
  经过剑桥大学的硕士、博士、博士后阶段,蓝诗玲赴伦敦大学伯克贝克学院任教,仍定居于剑桥。蓝诗玲觉得守着剑桥大学图书馆很幸福。这家图书馆是英国的“版本图书馆”之一,英国出版每种新书,都送去备份。那里中文书很多,可以登录中国的论文期刊数据库。研究有需要,她还可以提出购书申请。
  蓝诗玲已经做了十五六年的翻译工作,英译过韩少功、朱文、张爱玲、阎连科、鲁迅等中国作家的小说。英国读者看翻译作品比较少,但她发现,从中文翻译成英文的书,数量慢慢在增加。蓝诗玲去年开始研究中国作家张承志。她觉得张承志是个独特的人物:认同“文革”时期的信仰和理想,有伊斯兰教背景,在1980年代出名,写小说强调个人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三种因素可以存在于同一个人,非常有意思,我主要想了解他的复杂性和多元性。”蓝诗玲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研究鸦片战争研究对蓝诗玲影响深远。“撰写一部关于鸦片战争的著作,几乎改变了我对于中国的每一个先入之见。”她在中文版序言中写道。
  必须用鸦片挣钱战争就必须打
  英国驻华商务总监督查理·义律在蓝诗玲的书中多次出现。蓝诗玲看过中国电影《鸦片战争》和《林则徐》,觉得有助于了解义律这个“黑暗”的角色。在片中,“义律是个淫荡的恶棍,妄图用鸦片奴役中国人民”。
  当时,义律在英国国内其实并不受欢迎。《泰晤士报》的评论曾诅咒:“义律的脑袋、身躯和四肢也应该被分割为一千个圆柱体,以警告他所有的家人。”蓝诗玲写道,战后几年,义律的对手琦善都认为他真被砍了头,哀叹:“命真苦啊,可怜的义律。他是个好人。”
  义律是废奴主义者,也反感鸦片贸易及鸦片商,蓝诗玲写到了他的复杂:“既有帝国主义者的野心,也惯于投机取巧;既有责任心,又于心不安;既伪善,又自欺。”义律自辩在为“一场正义的、必需的战争”而战斗,又强调:“不要忘记,导致这场战争的中国当局的行为……是由英国臣民方面的严重错误造成的。”因为观念、职位、诉求的冲突,义律的言行举止相当矛盾,与中国人对他的一贯印象相去甚远。类似的认知差异,在两国交往过程中源远流长。
  南方周末:启蒙运动时期,欧洲人对中国抱有仰慕之情,但英国在鸦片战争前出现了普遍的反华情绪,主要原因是什么?
  蓝诗玲:很重要的原因是经济。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失败以后,参加这个使团的人对中国的判断,形成了比较大的影响。他们中很多人写过对中国不大宽容的游记或者报告、汇报。巴罗的例子很典型。他对中国的文化、政治,包括中国的外交政策非常轻视,甚至可以说蔑视。这些作品出版后,对英国有比较大的影响。美国历史学家何伟亚(James L.Hevia)写过一句话,意思是:英国人是用文字、用笔把中国消灭了。
  说中英矛盾的根源是经济、贸易,是因为清朝不愿意答应英国对两国贸易的那些要求,导致马戛尔尼等人说了那么多对中国不满意的话。
  何伟亚有些观点值得注意。简单说,英国人没有资格谴责清政府不愿意答应他们的要求。那时候的英国人觉得,他们所谓自由贸易或经济有普遍性。说实在话,这只是他们自己的一个系统。清朝有什么理由要服从这个系统,跟着英国人做事?
  我很认同,每个国家都有主权,要控制自己的经济、贸易。如果清朝人跑到英国,向他们提一些要求,英国政府可能也不会答应。
  南方周末:这些变化,其实反映了英国或欧洲自己的变化?
  蓝诗玲:是的。下学期我要开一门课,讲中西关系或中西交流的历史,大约从1600年讲到当代。这门课的一个基本角度,是西方怎么看中国。西方人对中国的观点,常常不说明中国内部的什么问题,而更能说明西方人有什么样的心情、心理状态。
  南方周末:英国讲贸易,清朝维持自己的朝贡体系,是否可以说,这种两国的不同理解,是战争爆发的原因?
  蓝诗玲:当然。英国主张的国际系统和清朝所主张的对外系统,都觉得自己有普遍性。那时候的英国人看待中国有局限性,有非常强大的自我中心主义,不愿意从清朝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比如,清朝不愿意让外国人学中文,进入广州城,或者在更多地方居住。英国人把这看做地地道道的排外,看做清朝非常骄傲的反应。但清朝不一定这么看,这是出于一些安全的考虑。
  清朝并不排外。为了保护、增强自己的权力,他们吸收了欧洲很多不同国家的因素和影响,可以说比较务实。他们不是汉族人,但吸收了孔孟之道,还有蒙古、西藏的因素。康熙皇帝让传教士做制造武器、绘制地图等非常有用的事情。
  南方周末:你在书中讲到,当时英国在印度、阿富汗面临很多外部问题要处理,那这场战争是不是存在一些偶然性,本来可以避免呢?
  蓝诗玲:战争里有很多复杂、暧昧的因素,不过我一再强调,基本根源一清二楚,就是贸易、经济、鸦片。英国政府不愿意放弃从鸦片里得到的利润和金钱,一定要趁机把鸦片合法化。这是他们比较重要的目标。
  英国人让印度人种鸦片,鸦片处理后可以送到中国去,在中国用卖鸦片的钱买茶叶。茶叶送到伦敦,在私人购买之前,英国政府要收取关税。用关税做什么呢?很大部分用来发展英国的海军,没有海军当然就没有大英帝国。所以,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鸦片贸易与大英帝国的权力和存在,有太密切的关系。
  到1839、1840年,英国议会、政治家还在考虑要不要调兵去中国。有人提出:算了吧,不做鸦片贸易,我们应该另找收入控制印度——卖鸦片的钱,有一部分用来保护英国在印度的政府。但是他失败了,大多数声音还是觉得,没法放弃用鸦片挣钱。从这个角度来讲,这是有必然性的,里面有太多国家利益。
  对英国人来讲,这是国耻,是我们最不应该做的一件事情。
  南方周末:谁起了“鸦片战争”这个名字?
  蓝诗玲:第一次创造和使用这个名字的,是一个英国记者,应该是1840年或1841年。这个名字,是为了讽刺英国政府的不道德行为。
  南方周末:为什么《南京条约》没涉及鸦片,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天津条约》有所涉及?
  蓝诗玲:根据英文资料,《南京条约》未涉及鸦片,主要因为当时中国官员不愿意讨论这个问题。而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前,英国人已经下决心,一定要把鸦片合法化。主要是这个原因。
  南方周末:为什么两国在1909年达成禁止鸦片的协议?
  蓝诗玲:一方面是清末的反鸦片运动;此外,大概在1870年代开始,英国有个非常活跃的反对鸦片的运动,差不多在同一时代,英国国内的鸦片也被禁止了。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