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可能实现教育均衡,因为一个核心问题无法解决--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中国文化价值观是等级森严的价值观,在这里,人的生存按照高低贵贱来划分,凡事都要分出等级,以满足这种“做人上人”的价值需求。不仅仅是教育,其实在中国几乎所有的人与事都被贴上了等级的标签。地区分为一类、二类、三类、四类、五类。学生有戴红领巾的,有不戴的,教师也被分成不同等级。甚至培训课程也被分成等级,而不同等级,所能够得到的资源也大不相同的。
学校作为等级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自然也难免的。
中国的教育资源的天壤之别,不是公平的市场竞争的结果,而是行政计划的产物。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权力寻租,黑箱操作与潜规则就难免。在人为地造成教育不公的同时,还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有钱的地区与学校常常花数百万、数千万打造一个校门或者一个校园雕塑,这些无关紧要的东西。而无钱的地区与学校,常常工资保障都很困难,连基本的教育用品都无法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