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尔的悖论”真是悖论吗? 作者 邓顺天成 最近在《博览群书》杂志2014年第7期上看到一篇奇文《庸常的就是珍贵的》,这是一位署名哈米的作者写的。他和梁晓声发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那段激励了几代人的名言是一个关于人生价值观的悖论。 保尔的那段名言是这样的:“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人来说只有一次。人的生命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全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对于这段人生价值观格言,哈米在文章中说,梁晓声在编辑《保尔·柯察金》时,和他谈到这段话,认为其中的“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种说法是不确切不实际的。因为“出类拔萃”的人只是极少数,绝大部分人都只能以“碌碌无为”来评价,比如我、你都属于“碌碌”之辈,全世界这么多人,都要他们“因碌碌无为而羞愧”,是否太苛刻太残暴了? 对此,哈米十分赞同,认为:既然有这么多“无为之辈”,那么,我们的生存权、自由权、享受尊严权也是应该受保护的,而不可以歧视之。进而,哈米以一些感性的生活画面说明了人们安居乐业,平常(庸常)生活的珍贵。最后结论说,既然保尔们历尽艰难追求的目标就是让劳苦大众安居乐业过庸常的生活,而他们又要以碌碌无为的庸常人生而羞愧,于是陷入了人生价值观的悖论。 这话看起来逻辑严密,无隙可击,其实大谬不然。其错误之处就在于把不同性质的事物拿来作比较,犯了“张飞打岳飞的穿越之谬”。 保尔们历尽艰难追求的让劳苦大众安居乐业过庸常生活的价值目的是一种社会理想价值观,而不是人生观,人生观是对人个体而言的价值体验,而社会理想价值观是一种对人的群体或类体而言的价值观,两者是不同性质的事物,是不可比较的,虽然它们有某些联系。这就像拿一道菜的食用价值来和它的观赏价值比较大小一样荒谬。 再说人生观,它既是对人的个体而言的价值体验,那就是非常具体的,个性化的东西,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也就是说,每个人的人生观都是对他自己而言的,是说给他自己听的,为他人生行为模式的精神支柱,不同个性的人,把别人的人生观拿来对号入座,当然只能是自取其辱! 就拿保尔这段名言来说吧。保尔这段名言是一个典型的具有英雄性格的人物的人生观,它的每一个字,对他而言,都是正确的,不可删改的。社会的复杂,人生的艰难,任何英雄人物都会遇到。这时,他的人生观就成了他心灵的鸡汤,喝一口,就会给他继续奋斗的勇气和力量。如果按照梁晓声们的观点,“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句话错了,冒犯了普通人的尊严,删掉,那么,这“心灵的鸡汤”马上就会变成“心灵的毒药”,保尔式的英雄们就会马上像泄了气的皮球,瘫倒在地上,人生观的价值就会趋于零。因为他们正是坚信庸常的人生是令人羞愧的,才要不畏艰险去追求一种英雄的人格。 对于你不喜欢的人生观,你不奉行就行了,只要它不违背人类的基本伦理原则,不要强求自己或别人改变,这才是具有健全理性的人性素质。现实生活的复杂生动性,是不可以拿教条来框的。来自生活的格言,都是无数血泪化成的智慧的珍珠,是不可以坐在书斋里就评价出它的优劣的,那要到具体的环境中才能展示它真理的力量! 梁晓声们为了修正过去那种宣传教化的片面性,结果却使自己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对人性的常识也不能识别,这是中国当代道德困境的一个深刻反映。 2014年8月19日于北京昌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