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78567|评论: 232

[四川手机报] 订张火车票咋变成借款?你被“消费贷”消费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5-20 05: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只是订张火车票,怎么就变成一笔借款了?”

2019年4月16日,名为“范雎”的网友在微博爆料称,他在携程(NASDAQ:CTRP)买了一张109元的车票,被默认用了“拿去花”付款。结果这是一笔分期贷款,如果一直没有发现,逾期将会影响他的征信记录。

不仅是车票,整容、电信、英语培训,稀里糊涂“被贷款”的事,在生活中越来越频繁地发生。互联网投诉平台“聚投诉”,甚至在首页为互联网消费金融开设了专栏,大量消费者怨言集中在不知情贷款、平台方制造逾期以及恶意催收上。

即便现金贷受到政策遏制,以分期贷款为主流的消费金融仍然处于极速扩张时期。

清华大学发布的《2018年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显示,中国消费金融规模从2010年的6798亿元攀升到了2018年的8.85万亿,这个数字超越2018年山东全省的GDP总额,仅次于广东和江苏。

央行数据亦表明,短期贷款为当下贷款主流。2004年至2018年这14年间,短期消费贷款增长达66倍,而同期的中长期消费贷款仅增长了15倍。

之所以能高速增长,是因为消费分期是一门“皆大欢喜”的生意:商家可以通过它刺激消费、提前回笼资金;互联网平台找到流量变现的捷径;数以万计的消费分期公司应运而生;持牌金融机构坐享“牌照”套利;银行找到新的贷款增长点。

这个链条中,消费者变成了唯一的“盲点”:他们的权益被忽视。

根据海通证券分析师姜超的梳理,中国居民部门债务占GDP比重在2017年就超过了50%,而在2007年还不足20%。

另一份分析来自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项目组,截至2017年,中国家庭债务与可支配收入之比高达107.2%,一些家庭已经入不敷出。

商家促成“被贷款”
在分期贷款的链条上,直接受益的首先是商家。

对于大额消费,比如医疗美容、英语课程这种一单上万块的花销来说,分期付款会让消费者更容易下决心购买。

在房租、电话费这种需要逐月支付的领域,如果有贷款机构介入,可以让商家一次性回笼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资金。消费者“被分期”后,表面上与逐月支付没有差别,仍是按月付款,所以不少商家会刻意模糊贷款合同,促成交易。

网友“小怪兽”是四川成都一家高校的大学生。2016年上半年,他去学校附近的中国电信营业厅办理业务,结果稀里糊涂签了贷款协议。此后,他每月需要给一个叫“熊猫分期”的机构转账82元,一共18个月。

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当时电信工作人员说办这个业务可以让网速更快,还能送一部手机,交钱跟普通话费一样,但从始至终没有提醒这是贷款。直到产生滞纳金,他和身边的同学才发现原来做了消费分期,而且让他们愤怒的是居然没有还款提醒。

在知乎上,不少网友抱怨同样的事,称这种电信业务滞纳金每天一块多,“比高利贷还坑”。

“熊猫分期”的运营公司是成都高新川商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大股东是一家建筑装饰工程公司。关于它的投诉都集中在四川的电信业务。

类似的情况更普遍地发生在租房市场。

一位“寓见公寓”的租客向南方周末记者爆料,2018年9月,他租入上海嘉定区的一处公寓,办理入住时,一位管家推荐了一款APP,可以享受押一付一,于是他就接受了。但一个月后,寓见公寓倒闭,他才发现自己办的是租金贷款,每个月都要向一家叫做晋商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的机构还贷。

寓见公寓倒闭后,房东要求他直接将房租交给自己,否则就退房,租客只好给房东打钱,停止了还贷。但很快租客的征信记录就有了逾期信息。目前他和很多租客一起处于维权状态,晋商消费金融承诺可以数月内消除逾期记录,但无法免去贷款。

为此,南方周末记者屡次致电晋商消费金融的两个电话,均无人接听,微博问询亦无果。

一位晋商消费金融的前员工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在这种情况里,贷款机构是受害者,钱被商家骗走了,坏账自己核销,还坏了声誉。甚至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不少骗贷行为,比如商场里卖翡翠的,卖了5万元翡翠,买家做了一个分期,结果买家和卖家一起消失了。还有医疗美容领域,有的机构“一车一车”拉来假的消费者,骗到贷款就跑。

他认为,目前的很多分期都是“伪场景”,消费者根本不需要做分期,分期的受益人是商家和赚取利息、逾期费用的金融机构。真正的分期需求就是房贷、车贷,以及京东、淘宝衍生的“京东白条”和“花呗”这种消费闭环金融业务。

知乎上,有网友抱怨买英语课程时,因为不签贷款合同被工作人员围攻,“校长拿着合同摔在面前说,你签了我请你吃饭!”由此可见商家对贷款的渴求。

“它(商家)确实有推销贷款的动力。”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对南方周末记者说,目前消费分期的问题是,商家、放贷机构和消费者的三方利益没有协调好,商家把握场景,处于强势地位,希望提前占用资金,一旦到账,接下来如果发生纠纷就是放贷机构和消费者之间的事了。

玩家越来越多
“被贷款”泛滥的背后是消费分期公司的泛滥。

现金贷与消费分期原本是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两个主流模式。2017年12月,监管机构下发《关于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打击无场景依托、无指定用途等特征的现金贷,所以很多机构转向做有消费场景的分期贷款业务。

消费分期的玩家也越来越多。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许多拥有巨大流量的互联网消费平台,往往都做“贷款超市”,以自己的平台为入口,为现金贷倒流。

“贷款超市”,顾名思义,就是以自己的平台为入口,嵌入多家贷款机构的产品供客户选择。最典型的例子是在美股上市的“融360”(NASDAQ:QFIN),其收入的绝大部分是作为“贷款超市”的“推荐费”,招股说明书显示,“推荐费”收入2015年是1.17亿,2017年上半年就到了3.14亿。

张亦奇多年来一直负责互联网金融公司的风控业务,是公众号“半佛仙人”的作者。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贷款超市”卖流量的方式有四种:CPT,按时间结算,每天或每个月多少钱;CPC,按点击量算,点击一次一元或五角;CPA,按注册算,用户导流进来下载贷款APP并注册算一次费用;CPS,按销售算,一笔贷款成功支付一笔费用。

在现金贷火热的几年间,“贷款超市”供不应求,同样的流量,谁出价高卖给谁。他记得最贵的情况是,一个成功贷款的用户要给“贷款超市”300元的导流费。这意味着,不管这个人是否正常还钱,放贷平台都亏了,只能靠这个人“续贷”赚钱,但是后期“贷款超市”也要从续贷里面抽成。

他说,大约从2018年6月开始,人们觉得专门的“贷款超市”已经太贵了,流量买不起了,这时候就开始找有流量但不懂如何变现的互联网平台。

这个事情很简单,互联网平台在自己的APP上开一个贷款入口,只需要有一个人负责流量运营,一个人设计平台架构,也可以买现成的,有后期维护就好了。很快,人们发现几乎所有常用的APP上都有了贷款入口。

比如在天气软件“墨迹天气”APP上,就有三个贷款入口,分别通向人人贷、PP Money和“信用超人”的申请页面,它显然把自己变成了一家“贷款超市”。

类似的,“搜狗输入法”APP上,在“我的钱包”板块也可以贷款。新浪微博(NASDAQ:WB)也有多款贷款产品,比如“微博借钱”、“微卡贷”,还有“分期商城”。“360金融”的财报上显示,重要合作方有今日头条、抖音、陌陌(NASDAQ:MOMO)和快手(NASDAQ:KWAI)。

但也有一些平台发现,自己有消费场景的优势,与其卖流量赚钱,不如把放贷的钱也一起赚了,也就是自己做分期贷款。

比如前文所说的携程“拿去花”,经营主体是“去哪儿(NASDAQ:QUNR)”的子公司天津趣游商业保理有限公司。2015年携程和去哪儿合并,“拿去花”正是携程和去哪儿自己开发运作的消费金融产品。

张亦奇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互联网消费平台做消费分期业务几乎没有难度。一家消费分期公司成立的过程相当简单——首先派出一位高管,成立一个子公司,取名某某金融公司;然后去买市场上现成的放贷系统,接入到自己的平台上。

放贷系统一般有两部分,一个是“入参”,即输入申请者的个人信息、抓取手机信息;一个是“出参”,即评价申请者的资质,判断能放多少款、什么利率等。系统一般10秒就能出审核结果,最快的极限能到3秒。这样一套系统的标准版价格是40万—50万,更贵的系统可以根据平台属性随时调整审核参数。

简单来说,几个人负责互联网平台运营,再买一套放贷系统,找一个外包的催收团队,这个产品就做成了,“只要你有钱,从流量入口到逾期催收,整个做好两个礼拜就够了”。

“牌照套利”
搭架子、买系统、包催收,这些都可以野蛮生长,但是在放款来源上存在监管门槛。

2017年8月,银监会下发《关于就联合贷款模式征求意见的通知》,首次明确提出,只有经银监会批准设立的持牌金融机构才能从事互联网联合放贷业务。

也就是说,市面上数以万计的消费分期公司虽然没有消费金融牌照,但它们依然可以通过与持牌的金融机构合作,共同经营放贷生意。

按照银监会的规定,有联合放贷资格的持牌金融机构包括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上述通知发出时,市面上仅有26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此外,还有两百余家网络小贷公司。

消费金融牌照由此变得异常抢手。许多地区抢在银监会收紧审批权限之前加快核准网络小贷牌照。比如江苏在2017年上半年一口气核准了十多家网络小贷公司。

一位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人士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过去两年里,根本不用出门找合作,“坐等上门就好了”。具体的合作模式为,消费金融公司负责筹钱和合规,找上门、无牌照的公司负责搭架子、找流量、做风控、扛坏账。

“我们这种机构就是‘牌照套利’,躺着也赚钱。”他说,在现金贷火爆时期,如果一个现金贷平台对外放贷的年化利率是20%,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抽成能去到12%。

不过,随着监管趋严,消费分期已做不到现金贷那般暴利。过去现金贷的利差在4%—12%,分期业务就低很多,大约是2%—3%,除去运营成本,基本上只能赚0.5%—1%。“整个行业的暴利时代过去了。”

为了拿下全链条利润,互联网“巨头”普遍会选择自己注册持牌机构。

比如周鸿祎旗下的“360金融”,2016年成立,2017年就成立了自己的小贷公司“福州三六零网络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这是福建首家获得牌照的网络小额贷款公司。其还作为第二大股东,参股了晋商消费金融有限公司,这是山西省首家消费金融公司,同样持牌。

又比如携程、去哪儿的“拿去花”分期背后,就是两家它们自己的小贷公司,分别注册于重庆和上海。消费金融“大户”蚂蚁金服,不仅有自己的银行、小额贷款公司,也正在积极注册消费金融公司。

银行资金是大头
流向消费金融市场的8万亿资金,总的来说有四个来源。按照资金成本的由高到低,分别是P2P、ABS(资产证券化)、银行和自有资金。
以乐信为例,在招股说明书中显示“分期乐”平台的部分资金来源是旗下P2P平台“桔子理财”的资金。“360金融”的2018年美股年报中显示,它有23.6%的资金也是来自自有的P2P平台。但是随着P2P整个行业的黯淡,这部分资金来源越来越不占主流。

还有一种方式是ABS,即资产证券化。大平台常常是通过这个办法规避对小贷公司放贷的杠杆率限制。在深交所网站上可以看到携程“拿去花”产品的资产支持计划说明书,2018年先后发行两单,共募资7.1亿元。

把这种方式做到最大的是蚂蚁金服的“花呗”和“借呗”。据财新统计,截至2017年底,在交易所市场发行的蚂蚁花呗ABS存量达1961亿元、借呗1346亿元,占中国消费类资产证券化市场的90%以上。

但是在2017年底的“现金贷新规”中,对ABS做了限制,要求其与表内融资合并计算,合并后的融资总额与资本净额的比例,按当地现行比例规定执行。这大大限制了ABS的资金规模。

这两条路受到限制之后,目前最为主流的融资来源是商业银行。

“360金融”的年报显示,其资金75%来自金融机构,其中前五个机构占据了57%,它们主要是地方商业银行。

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品牌公关总监李翀对南方周末记者说,目前消费金融公司的资金来源一般有股东注资、银行同业拆借、银团贷款和ABS等。他所在的这家公司由招商银行和中国联通共同成立,双方累计投资52亿元。2018年4月,它获准进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拓宽了融资渠道。

根据《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资本充足率不低于10%”。也就是可以放10倍杠杆,对于消费金融公司来说,这些钱主要来自银行。

银行为了防止风险,一般会与放贷机构签署“抽屉协议”,对方承诺对风险兜底。比如在趣店(NASDAQ:QD)的招股说明书中可以看到,它2017年与某银行签订的20亿元资金的合作协议,约定如果借款人违约,由趣店向银行偿还全部损失。

但是同样,2017年的“现金贷新规”规定,银行与第三方机构合作时,不得外包授信审查、风险控制等核心环节,不能接受无担保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变相兜底。

然而银行的强势地位并没有改变,市场上衍生出了其它“保护方式”。比如融资担保公司或保险公司介入为资金担保,或是开启“保证金”模式,放贷平台向银行提供有比例的保证金,以抵御坏账风险。

在这种格局下,银行普遍乐于开展消费金融业务。

中国工商银行牡丹信用卡中心执行副总裁沈卫裕于2019年4月18日公开披露了工行的个人信贷产品“融e借”的数据,其一年内交易额超过了1000亿,与17家机构合作,包括携程、去哪儿、唯品会(NASDAQ:VIPS)、新网、海尔(600690.SH)、分期乐等。

江苏银行的2018年业绩报告中表述“消费金融正成为零售信贷新蓝海”,2018年在严控风险的基础上提升消费贷占比,2018年消费贷占零售贷款比例超过39%,2019年新增471亿元,增幅超过80%。

薛洪言对南方周末记者说,目前货币环境比较宽松,银行也在进行贷款结构调整,对公部分贷款有所下降,所以把更多资金调配到了零售领域,增加对外供给。从监管的角度讲,在合规的基础上,对消费金融是鼓励的,能够促进消费升级。(应受访者要求,张亦奇为化名)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2228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9-5-20 10:18
京东白条也存在这个问题,几年前上过当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9-5-20 11:10
2012年成都处理违章,被迫办理信用卡,上午用300元,当天下午还了,现在被告知征信不合格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9-5-20 12:59
我买的手机也是这样,说是给我优惠,结果不是那样,现在发信息说是我分期付款,我也是醉了,社会套路太深了,为了信誉我只好扛了,坑真深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9-5-20 13:40
在淘宝上买东西也被花呗弄成了消费贷了,真是莫名其妙很烦的,我想立即还清那里十块钱还不能还嘞,要在指定日期还有这道理吗,希望有关部门管理一下才好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9-5-20 15:28
我办过代款本去代结果把本没收叫我还利息几千。这个就是雷波县红旗信用社。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9-5-20 16:17
我的一个堂弟被多家网贷平台坑惨了,才贷了八万元,一年多就变成了四十多万。我以前有个联通的手机号也被联通话费营业厅坑了,我那是拥军卡,没有座机费用,用多少就扣多少,有一次营业厅的人给我说有一批免费手机,老用户只须交一百元话费就送,他还说我每次都是交的一百话费刚好合适领取,就给了我一个手机,然后让我在一张单子上签字说是领导要检查他们是否真的送了,我就签字了,过了一个月我发现话费不对去营业厅找他,但他却说当时已经告知了我必须每月要保底消费三十元,我同意并签了字的,更改了消费合同再也不能还原以前的套餐了,真的太坑人了,一气之下我把这号消了。

2019年优秀网友 2018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9-5-20 09:37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9-5-20 09:50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不小心就入坑!防不胜防,但凡以后看到“分期”两个字就小心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9-5-20 10:31
是呀,这借款页面就不该随便跳在本网页前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9-5-20 10:33
遇到过,当即联系了客服,关闭了拿去花,太坏了!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9-5-20 10:35
我是贫困户,那个贫困户贷款无息贷款,我也被整成了那个高额贷款买了几千块钱的利息呀,什么世道啊!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9-5-20 10:35
以前在去哪儿定宾馆也遇到过,一不注意就用他们的钱定了,还好及时发现了,不然忘了就有利息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9-5-20 10:36
城市套路深呢,还是回农村啊?农村清闲一点呢。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9-5-20 10:37
国家应该重拳整活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9-5-20 10:37
正常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9-5-20 10:38
不要说你不晓得,我不相信他平台不核实你身份信息就借钱给你了?仅仅靠手动输入的身份证号码就贷款了?那网络诈骗的不发财了!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9-5-20 10:38
严惩不贷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9-5-20 10:38
去银行去激活卡,学校规定只能在这个银行激活,结果,要想激活,还要办一张信用卡,你说我一个学生,要信用卡有什么用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9-5-20 10:41
监管不力被这群蛀虫套路了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9-5-20 10:42
网络监管为什么就不管管呢!这些坑害人的套路应该坚决取缔。还网络一片净土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9-5-20 10:44
应该禁止网上贷款。欺骗性太大了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9-5-20 10:45
过去有这样的情况?为什么现在的社会到处都是防不胜防啊!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9-5-20 10:48
免费领手机,被分期贷款!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9-5-20 10:49
国家为啥不管这些管理部门在干什么?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