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前的四川人以唐宋后裔,和鄂东还有赣北移民两大民系为主(所谓的湖北麻城孝感,也是四川明代的相对土著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的四川人普遍说明代的官话(各地居民聚在一起为了交流方便说当朝通语,跟台湾人说民国官话是一个道理)各地的比例不匀,有些地方唐宋后裔幸存多一点(比如嘉陵江流域,比如青衣江流域),有些地方则以鄂东移民为主。
现在的四川人,等于再把三百年前的四川人按照大概三七开的比例,又加入了七分湘南,粤北,闽西等为主的南方移民(也伴随有少量江西湖北陕西甘肃移民,不过数量占比很少)。
各地比例同样不匀,比如岷江流域尤其是河西地区的明代居民幸存比例很高;而嘉陵江流域河西的西充射洪盐亭南部剑阁等几个县则保留了更多明代乃至更早唐宋时代的居民。
这个过程中,一部分地区保留了明代口音,一部分地区则转变为清代新的南方通用官话(即西南官话,实际上西南官话作为清朝的南系官话通音,并不仅遍布整个西南,还通行于近代的不少福建江西很多州府县城)。
两大土著高频区:成都平原的岷江河西地区以明代民系为主;嘉陵江-涪江分水岭地区则保留不少唐宋民系从居民基因上,四川人也越来越接近南方人了。
原本唐宋时期四川人很可能跟江淮类似的南北混合民系;再到明代的类江淮-吴语区的南方北部民系;再到现代的类湘北鄂南的典型南方民系。不过四川民俗民风给人感觉隐约和古代的西北地区有少量斩不断的联系,比如面食,脏话俚语等。
各地四川人并不是一个“籍贯上的统一体”。甚至四川各地的方言,饮食文化也有极大的差异(拿吃辣来说,有一个冷知识,盆地也并非人人爱吃辣的。川北少数地区甚至不比西安人能吃辣。)以极端案例来说,四川既有依然说客家话的几乎100%纯正的客家后裔,也有近乎没有和外省人通婚的山村唐宋后裔(唐宋四川有一堆稀奇古怪的税,苟,母,鲜等特有姓氏家族,在少数贫瘠偏僻的区县依然大量流传于今)。他们之间几乎没有血缘关系,内在联系四川人的纽带是清代民国依赖的共同历史记忆,以及逐渐趋同的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