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凤凰山浪子

西充人从遗传学和常染色体看属于北方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7-15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总的来说,现代四川汉族人口可以分为以下四大部分:


第一种,是清代初年的湖南移民,这是现在四川重庆汉族人口中最庞大的一类人,来源地有永州府(永州)、宝庆府(邵阳,娄底)、衡州府(衡阳)、沅州府(怀化)等,其中以永州府宝庆府最多。
广泛分布在川北、川东、川西成都平原北部、川南泸州宜宾以及重庆全境。较聚集的重灾区是广安市全境。其次是蓬安、营山、遂宁、安岳、乐至、资阳市等地区,这些地方主要讲成渝片方言和岷江小片方言。这些地区典型特色姓氏主要是湖南土著姓氏,主要为唐、蒋、邓、肖、谭、彭、贺等,这其中以唐、蒋两姓最为典型,这两姓是永州北部4个县(零陵,祁阳,东安,双牌)最大的土著姓氏,有两千年以上历史,2007年,唐姓在湖南永州就有约50万人,占当地人口的8.4%以上,蒋约有30万人占到5.46%的比例。这些湖南移民后代讲话的一个特点是hf不分,称呼爷爷为嗲嗲(diadia),现代湖南永州话郴州话听感上也很非常接近川渝话。。


第二种,是清初广东福建的客家移民,这些人主要分布在川南内江自贡等地,来源地有嘉应州(梅州),韶州府(韶关),汀州府(龙岩),赣州府(赣州)等,其中以嘉应州最多,主要讲仁富小片方言,说话带卷舌,称呼爷爷为阿公或家公(嘎公),较聚集的地区有自贡、富顺、威远、内江、荣县、隆昌、荣昌等地区。这些地方的特色姓氏主要是闽粤赣交界处典型土著姓氏的曾,钟,赖,廖,黄,邱,叶,林等等,这些姓氏在广东梅州,福建龙岩频率极高,这其中以曾和钟最具代表性。曾是梅州第4大姓,比例占梅州人口的4.2%以上,有23万多人,在赣州也有40万人以上排名第6,而钟则是梅州第8大姓,比例3.3%约18万人,在赣州则有5.5%的比例约53万人(2017年数据)。


第三种,是元代、明代的江西、湖北的移民,贯穿了明代的各个时期,主要分布在川西的乐山、眉山一带,来源地有南昌府(南昌),吉安府(吉安),黄州府(黄冈),武昌府(武汉,咸宁)等。其中以南昌府和吉安府最多。较聚集的地区有眉山、丹棱、乐山、井研、沐川、犍为、名山等地区。主要讲典型岷江片方言,该地区特色姓氏有刘、徐、朱、宋、余、熊、郑、万等等,这其中以余、熊、万三个姓最具代表性,这三姓在现代赣北、鄂东也是较常见的姓氏,是江西北部两千年以上历史土著姓氏,2012年,湖北余姓有1.2%的比例约74万人,是湖北第13大姓,江西余姓则有1.9%的比例59万人,排名第20,湖南余姓则比较少,熊是南昌第2大姓,江西第17大姓比例1.5%左右全省约66万人,湖北有68万人排名第17比例1.1%,同样熊姓在湖南也是偏少的,现代鄂东地区熊姓无疑来自大规模的江西移民。




第四种,是湖广填四川之前的唐宋土著,即传说中的老四川人。主要分布在川西的雅安、乐山的部分地区和川北的射洪、盐亭、剑阁(南部)、西充、南部(西部)、梓潼(东部)、江油(北部)、平武、青川、平昌、万源、宣汉等地。这些地区受明末张献忠、清军、吴三桂等势力影响非常小,且聚集区主要是大巴山和剑门山区,主要讲岷江片方言岛,这里面又以西充县方言为典型代表。这片地区典型姓氏与其它所有中国南方人都非常不一样,主要是赵、任、杜、马、魏、冯、庞、贾等,以及一些非常典型的唐宋甚至南北朝以前的古老的四川土著汉人姓氏蒲、母、敬、苟、雍、胥、税、谯、鲜、鲜于、蹇、庹、覃、冉、先、青、吉、昝、强、勾等等。另外罗、何、胡三个姓也是川渝地区人口比较多的姓,但这几个姓氏历史上在川渝和湖广,江西都有不少分布,因此来源无法具体追溯。


需要说明的是,依据姓氏来判断祖籍来源只能推导出一定的可信度,但不完全,同一个姓氏在不同省域、民系中可能都有不少人口,仅仅是分布重心完全不同而已,例如曾、李、黄、钟四个姓是闽粤赣交界处客家人大姓,但是在湖南娄底、邵阳一带也很多。而邓是湖南南部土著大姓,但在广东粤语人口中也不少,因此通过基因检测明确自身(仅男性)的Y染色体遗传标记类型,才能完全明确自己的祖籍来源。。。


三百年前的四川人以唐宋土著汉人(老四川)和鄂赣移民两大民系为主,当时的四川人普遍说明代的官话(各地居民聚在一起为了交流方便说当朝通语,跟台湾人说民国官话是一个道理),各地的比例不匀,有些地方唐宋后裔幸存多一点(如嘉陵江流域、青衣江流域),有些地方则以鄂东移民为主。


现代的四川人,等于按照大概四六开的比例,把三百年前的全部四川人视为六成比重,在此基础上又额外汇入了四成的湘南、粤北、粤东北、闽西等为主的南方移民(也伴随有少量江西湖北陕西甘肃贵州移民,不过这些人数量非常非常小),因为随后这些湘民、客家人的大规模入川就发生在18世纪中旬前后。


各地比例同样不匀,比如岷江流域,尤其是河西地区的明代居民幸存比例很高,而嘉陵江流域河西的西充、射洪、盐亭、南部、剑阁等几个县则保留了更多明代乃至大量更早的唐宋时代的老四川居民。


这个过程中,一部分地区保留了明代口音,一部分地区则转变为清代新的南方通用官话(即西南官话,实际上西南官话作为清朝的南系官话通音,并不仅遍布整个西南,还通行于近代的不少福建江西很多州府县城)。




两大土著高频区:成都平原的岷江河西地区以明代民系为主;嘉陵江-涪江分水岭地区则保留不少唐宋民系。



从居民基因上,四川人也越来越接近南方人了。原本唐宋时期四川人很可能跟江淮类似的南北混合民系;再到明代的类江淮-吴语区的南方北部民系;再到现代的类湘北鄂南的典型南方民系。不过四川民俗民风给人感觉隐约和古代的西北地区有少量斩不断的联系,比如面食,脏话俚语等。


各地四川人并不是一个“籍贯上的统一体”。甚至四川各地的方言,饮食文化也有极大的差异(拿吃辣来说,有一个冷知识,盆地也并非人人爱吃辣的。川北少数地区甚至不比西安人能吃辣。)以极端案例来说,四川既有依然说客家话的几乎100%纯正的客家后裔,也有近乎没有和外省人通婚的山村唐宋后裔(唐宋四川有一堆稀奇古怪的税,苟,母,鲜等特有姓氏家族,在少数贫瘠偏僻的区县依然大量流传于今)。他们之间几乎没有血缘关系,内在联系四川人的纽带是清代民国依赖的共同历史记忆,以及逐渐趋同的文化。


从遗传学角度,元明清以来,四川人整体也越来越接近南方人尤其是华南人,以极端案例来说,现代四川人中,既有完全说梅州口音客家话的几乎100%纯正的客家人,也有近乎完全没有和历代外省移民通婚的山区唐宋土著(唐宋四川有一堆稀奇古怪的税,苟,母,鲜等特有姓氏,宋代进士录中四川人这些姓氏出现非常高,这些姓氏在部分四川区县现代人中依然大量存在),这两种四川人之间完全没有血缘交流和文化语言交流,一个遗传上完全就是甘肃陇南人,一个遗传上完全就是广东客家人......

发表于 2022-7-21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说西充人是原土著民吗
 楼主| 发表于 2022-7-27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元末至清初的移民运动使得南部地区方言面貌发生极大改变。南部县属于移民潮覆盖地区,由于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移民主要聚居在东部平原地区,西部丘陵地带偶有涉及。东部底层“南路话”的纵向发展被表层“湖广话”截断。


根据元代至清代的移民资料和我们实地进行的方言田野调查,我们可以看到,南部县以碑院话为代表的下五区方言主要是“湖广填四川”时移民带来的“湖广话”,以伏虎、升钟、大坪为代表的上五区方言则不同程度保留着底层“南路话”的特征,如,伏虎话保留着古入声喉塞尾,升钟、大坪话保留古入声等。同时,上五区方言也逐渐受到湖广话的影响,体现出表层移民“湖广话”对底层“南路话”的覆盖和方言的渐变过程。

岷江片方言在四川分为南北两片,一片在川西南,一片在川北,而这两片是被成渝片和仁富片完全割裂开的,是完全独立的。请注意它们可是有一系列的共同特征,哪里有两个独立地区的方言演变得大体一样的?天下有这么巧的事情?这个现象只能说明,这两个地区的方言曾经是连成一片的,只是后来被其他方言(成渝)从地域上给割裂开了。
 楼主| 发表于 2022-7-27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QQ图片20220606113603.jpg

岷江片方言在四川分为南北两片,一片在川西南,一片在川北,而这两片是被成渝片和仁富片完全割裂开的,是完全独立的。请注意它们可是有一系列的共同特征,哪里有两个独立地区的方言演变得大体一样的?天下有这么巧的事情?这个现象只能说明,这两个地区的方言曾经是连成一片的,只是后来被其他方言(成渝)从地域上给割裂开了。
 楼主| 发表于 2022-7-27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四川的方言体系中,乐山话绝对是一个另类。
乐山虽然毗邻省会成都,但是乐山话却与成都话,以及川中、川东等其他地区的方言有着很大的差异。就算是四川人,有时候听乐山话都比较费力。

那么,乐山话为何成为了四川最难懂的方言呢?
历史和民俗学者经过考证,认为这是明清两代,湖广移民填四川的结果。
四川地区在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的两次“湖广填四川”大移民运动中,人口构成发生剧变,导致整个四川地区语言面貌也随之发生巨大变化。

当时的川东、川中等许多地方,遭受战乱的波及,人口锐减,随着外来移民的涌入,四川的古方言开始发生了变化。这就是为什么今天许多四川人,听到湖北恩施一带的方言,感觉就像是在四川一样。
而由于今岷江地区,特别是核心的乐山一带,受战乱影响十分轻微,巴蜀土著居民存留较多,因而语言受“湖广填四川”带来的移民语言影响较少。

湖广话虽然在四川大部分人烟稀少的地区取代了老四川话,但是岷江流域人口稠密,地方性语言占有极大优势,因此湖广话没有能够取代当地方言,而只能与当地方言进行融合。

乐山方言由于其独特性,保留着完整的古音人声。此外,还有入声字的声母发音粗重,入声调较高等特点,这些都让乐山方言有别于四川其他地区的方言,显得很另类。也被一些人嘲笑为土话,但实际上,乐山话才是元朝以前,四川方言的真实代表。
如今,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就算是不同城市间的年轻人交流,也没有什么障碍了,但这些独特的语言现象,仍然值得我们了解和关注,因为我们的语言就是我们的历史。
 楼主| 发表于 2024-1-4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贵州为什么与云南差别较大。
明代初年,云贵二省的军籍移民(含家属)都有30万左右,来源也相似,但现代贵州人遗传上更偏江西湖南,而云南偏西又偏北.....
造成差异的主要因素:
1、贵州土著民族和云南土著民族不同。
云南土著,属于藏缅语系的比例较高,例如白族、纳西族、哈尼族、彝族等,这些少数民族的血脉来源是新石器时代的甘肃青海地区的马家窑考古学文化人群(典型古西北北方基因)在青铜时代大量南下川滇,融入当地土著(南亚语)后逐渐形成现代白族、纳西族、哈尼族、彝族等川滇主流少数民族,而贵州土著属于苗瑶语系和壮侗语系(侗台、仡台)的占了大头,例如苗族、布依族(北壮)、侗族、瑶族,这些少数民族相比于川滇藏缅人而言异常上显著偏华南,而川滇少数民族相对偏北方,这些贵州土著历代与汉族通婚、汉化,互有渗透.....
2、明代中后期流民
明中后期云南贵州都有大量江西抚州等地流民,不过不清楚对二省的贡献各有几何,但从贵州民间祖籍江西的流传度远高于云南看,贵州这一时期江西移民的贡献率可能高于云南.....
3、清代改土归流后云贵再一次涌入大量湖南、广东、四川三地移民。
至道光初年,贵州客民已经达到三四十万人,由于客民青壮年占比更高,实际对人口的贡献接近10%。
云南改土归流以后的移民可能接近百万,来源与贵州相似,对人口的贡献接近20%,集中于昭通等东北部地区以及文山州、西双版纳州等南部地区,而昆明、曲靖这一时期的客民较少。
总体上造成云贵的人种、姓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前两点。
无论云南还是贵州,明代前期的外省移民对当代人口的贡献率都不足50%。

发表于 2024-1-16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反复阅读学习!!

发表于 2024-2-6 21:47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