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9
战国末,韩国水利家郑国受韩命赴秦,游说秦国兴修水利,企图消耗秦的国力,以阻止和延缓对韩国等国的兼并战争。秦王政采纳其建议,征发大量民工,由他主持开凿西引径水、东在洛河的灌土渠,长达三百余里,灌田四万余顷,“于是关中成沃野,无凶年,秦似富强,卒并诸侯,因命(名)曰‘郑国渠”。
西汉有会稽(今浙江绍兴)人郑吉,宣帝时任传郎,屯田渠犁(今新礓库尔勒和尉犁西),攻破车师,为卫司马。神爵二 年(前60年)率兵迎匈奴西部目逐王归汉,被任为西域都护, 后封安远候。
还有广汉(今四川金堂东南)农民起义首领郑躬。东汉时,与经学家郑众同时,还有一位宦官也叫郑众,南阳辇(chou)县(今河南鲁山)人,章帝时为中常待。和帝初,他首谋诛灭外威窦宪,任大长秋,封郸乡候。和帝常与他议论政事,成为东汉宦官参政的开端。
除前文提到的郑兴、郑众父子外,东汉还有一位经学家叫郑玄,北海高密(今属山东)人,曾 入太学学今文《易》和公羊学,又从张恭祖学《古文尚书》、
《周 礼》、《左传》等,最后从马融学占文经。他游学归里,聚徒讲学,弟子众
至数百千人。后因党锢事被禁,潜心著述,以古文经说为主,兼系今文经说,遍注群经,成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称为 “郑学”。
北魏有开村人郑道昭,官至秘书监,好为诗賦,亦工书 法。
资料
北周时开封人郑泽,历任内史上大夫等职,大象二年(580年)与刘方等支持杨坚总朝政。杨坚当政后,他任杜国、相府长史,隋初任隆州刺史、歧州刺史等职,曾参议定乐。
唐代,郑氏更是人才济济,仅任宰相者即有9人:郑惜 (yin)为唐中宗相,郑殉瑜、郑余庆、郑纲为唐德宗相:郑罩为唐文宗相,郑朗为唐宣宗相,郑从说、郑败(tian)为后信亲相,郑延昌为唐昭宗相。其中,郑败系荣阳(今属河南)人,会 昌进士,历任中书会人、兵部传郎、交部侍郎同平幸事等职。黄巢起义军占领长安时,他为凤翔节度使,战败黄果都将尚让,旋充京西诸道行营都统,纠合各藩镇兵力包围长安,后称病解职赴成都,不久病死。270
此外,唐代有画家郑虔,亦为莱阳人,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官广文馆博士,爱弹琴,与李白、杜甫为诗酒交,擅书画。当时有“郑虔(诗、书、画)三绝”之誉。长于山水画,画山多用墨色,树枝老硬,亦作鱼水及人物。
还有诗人郑谷,宜春(今属江西)人,任都官郎中,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
唐大臣郑注,维州翼城(今山西翼城东)人,出身寒微,本姓鱼,留姓郑氏,以善医为宦官王守澄所荐,并得文宗信用,历任翰林学上、工部尚书、凤翔节度使等职。
唐代还有一位对加强南苑(唐代以乌蛮为主体,包括白蛮等族建立的奴隶制政权,全盛时辖有今云南全部、四川南部、贵州西部等地)与唐朝的联系和文化交流起了重要作用的郑姓人物,叫郑回,他是汉族,原为唐西沪(今四川西昌境内)县令,为南诏王阁罗凤俘虏,以汉文教授王室子弟。撰有南诏德化碑文,记录南诏强盛时的疆域、军政设施、与唐的关系及境内各族生活习俗等,为研究南诏史的重要资料。至异牟寻时,被任为清平官。其责孙郑买嗣,于唐昭宗天复二年(902年)灭南诏,建立大长和国。
宋代的郑姓名人,大都出自福建。北宋福州福清(今属福建)人郑快,少时以苦学为王安石所重,后蓝安上门,反对新法。吕惠卿执政时,被贬逐英州。哲宗初年为泉州教授,后再贬英州。徽宗时得归,家居而丰。
南宋有史学家郑樵,兴化军莆田 (今属福建)人,不应科举,居夹维山上,刻苦力学30年,访书 对年。对天文、地理、草木、虫鱼等知识,注意实地考察,生平著作丰富,有《氏族志》、《动植志> 等八十余种。晚年编撰《通志》,网罗各代历史,合为一书,其中的二十路,颇具创见。
南宋诗人、画家郑思肖,连江(今属福建)人,曾以太学生应博学鸿词试。未亡后,隐居苏州,念念不忘家室。善画墨兰,多花叶萧疏,不画土、根,寓赵来洽亡之意,兼工墨竹,多写苍烟半抹、斜月数毕之景。其诗也表现出怀念宋室的感情。
271资料
元代,郑氏涌现出两位戏曲作家,一位叫郑光祖,平阳(今山西伤汾)人,所作杂剧今知有朋种,现存《周公摄政》、《三战吕布》 等5种;另一位叫郑廷玉,彰德(今河南安阳)人,所作杂剧今知有 22种,现存《看钱奴》、《后庭花》 等5种,作品大都对封建社会的黑暗丑恶有所揭露。
明代有突出贡献的郑姓名人是宦官、航海家郑和。他本姓马,小字三保,回族,云南昆阳(今并入晋宁)人,受家庭影响,幼时就对外洋情况有所了解。明初入宫做宦官,从燕王起兵,赐姓郑,任内官监太监。永乐三年(1405 年)率舰队通使“西洋”,两年而返。以后又屡次航海,总计28 年间7次出国,最远曾达非洲东岸和红海海口,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明、清之际,福建南安人郑芝龙在海 上起兵,后受明官职,至都督同知。1645年拥唐王在福州建立南明隆武政权,次年清兵入闽,不战而降,后为清廷所杀。郑芝龙之子郑成功,反对其父降清,曾在南澳(今届广东)起兵,从事抗清活动,永历十五年(1661年),他率领将士数万人,自厦门出发,经澎湖,于台湾禾家港(在今台南境)登陆,经过8个 月的战斗,打败荷兰殖民者,使台湾重回祖国怀抱。他在台湾建立行政机构,推行屯田,促进了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郑成功在收复台湾5个月后病死,其子郑经嗣位.用陈永华主政,刘国轩主军,据守台湾。郑经于清康熙二十年(168年)病死台湾,其子郑克爽于康熙二十二年降清,隶汉军正红旗,封公爵。
清初有书法家郑甫,江苏上元(今南京)人,善隶书,以洒脱见长。书 画家、文学家郑燮,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乾隆进士,曾任山东范县(今属河南)潍县知县,后以助农民胜讼及办理赈济,得罪豪绅而罢官。作官前后均居扬州卖画,为“扬州八怪”之一。他擅写兰竹,工书法,能诗文,所写《家书》、《道情》,自然坦率,为世所称。诗人郑珍,贵州遵义人,为晚淸来诗派作家。物理学家郑复光,安徽微县人,1842年著成《弗隐与知录》一书,明论年又著《镜镜讼痴》一书。
清末湖南凤凰人郑国鸿,世袭云骑尉出身,1840年任浙江处州镇总兵,在鸦片战争中表现突出,1841年春率兵1200人增援定海,9月与葛云飞、王锡朋二总兵协力抗击英军,扼守竹山门,血战六昼夜,10月1日英勇战死。
近现代及当代,郑氏在文化、政治、经济等领域,都有一些著名的人物。近代有词人郑文体,奉天铁岭(今属辽宁)人,属汉军正黄旗,光绪举人,宫内阁中书。能词,兼长于金石、书 画、医学。近代改良主义者郑观应,广东香山(今中山)人, 提出“主以中学,辅以西学”的学习西方原则。
近代民主革命者 郑立良,广东归善(今惠阳)人,与孙中山结交,参加兴中会, 负
272资料
责联络会党。1900年领导惠州三洲田起义,屡败清军,次年在香港为清吏毒死。
电影编剧、导演及早期话剧(新剧)活动家郑正秋,广东潮阳人,1913年即从事电影工作,参与编导的 《难夫难妻》,是中国拍摄故事影片的开端,后参加新剧活动,编演过一些有爱国思想和社会改革意义的戏剧。
现代作家、文学史家郑振锋,福建长乐人,“五四”时期在北京参加学生运动,1920年与沈雁冰等组织文学研究会,1923年后主编《小说月报》, 1931年起历任上海、北平各大学教授,致力学术研究,并编辑 文学刊物,解放后任文化部副部长等职。
电影导演郑君里,广东香山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早年参加左翼戏剧、电影活动,曾在 《新女性》等影片中担任主要演员。抗日战争期间,参加抗日救亡演剧宣传工作。后与蔡楚生合作编导《一 江春水向东流》,并导演了影片《乌鸦与麻雀》。解放后导演了《林则徐》、《聂耳》、 《枯木逢春》等影片。
旅居海外及、港澳的郑姓华人,对当地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涌现出许多著名人物,仅被列入“世界华人超级富豪榜”的就有:菲律宾的郑周敏,排名第17,拥有财富约45亿美元;香港的郑裕彤,排名第22,拥有财富约35亿美元;泰国的郑有英,排名第35,拥有财富约25亿美元;菲律宾的郑少坚,排名第42,拥有财富起过22亿美元。被列入“世界华人亿万富豪榜”的有:泰国的郑午楼、郑明如、郑蓝萧,印度尼西亚的郑建盛,马来西亚的郑鸿标,香港的郑翼之家族。此外,新加坡华人有国际知名学者郑子瑜。
郑姓在当今按人口多少排次序的中华姓氏中居于第二十三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78%,分布很广,以浙江、福建居多,这二省的郑姓,约占全国汉族郑姓人口的2 2%。郑姓不仅是汉族大姓,而且也是古今一些少数民族的姓氏。例如:金国女真人石抹氏,汉姓为郑;清代满洲八旗舒穆禄氏、郑佳氏,后有部分人改姓郑;世居沈阳的清代满洲人有郑姓;世居得州的清代高丽人有郑姓;裕固族增斯思氏,汉姓为郑;台湾土著在日本侵占台湾 期间曾被迫使用日本姓氏,至台湾光复后奉命废除日本姓,选定双姓郑。此外,朝鲜、蒙古、东乡、锡伯、满、京、壮、 瑶、彝、白、黎、羌等民族均有郑姓。
2000年后郑姓又有排二十位丶二十一位丶二十二位之说。
郑 母 训 子
原文:
初,景让母郑氏,性严明,早寡,家贫,居于东都。诸子皆幼,母自教之。宅后古墙因雨溃陷,得钱盈船,奴婢喜,走告母。母往,焚香祝之曰:“吾闻无劳而获,身之灾也。天必以先君余庆,矜其贫而赐之,则愿诸孤他日学问有成,乃其志也。此不敢取!”遽命掩而筑之。
273资料
景让在浙西,有左都押牙忤景让意,景让杖之而毙。军中愤怒,将为变。母闻之,景让方视事,母出坐听事,立景让于庭而责之曰:“天子附汝以方在国家刑法,岂得以为汝喜怒之资,妄杀无罪之人乎!万一致一方不宁,岂惟上负朝廷,使垂年之母衔羞入地,何意见汝先人乎?”命左右褫其衣坐之。将挞其背,将佐皆为之请,拜且泣,久而乃释之。军中由是遂安。
翻译:
郑景让的母亲郑氏,个性严明,早年守寡,家道清贫,居住在东都(今河南商丘县以东),子女们都还很年幼,郑氏自己教导这些孩子。
他们居住的房子后面的古墙因为下雨而倒塌,墙里落出的钱不计其数,奴婢很高兴,赶快跑去告诉郑氏,郑氏来到古墙边上,上香祷告道:“我听说不劳而获,是人生的灾难,这些钱肯定是我去世的丈夫积留的恩德,是老天爷可怜我们过的贫苦,赏赐给我们的,希望这几个孩子以后学有所成,这也是他们的志向。所以,这些东西我们不敢要”。然后立刻叫人将钱埋掉,重新把墙筑好。
郑景让在浙西任职的时候,有一个左都押牙违背他的意思,郑景让执行军棍,这个人被杖责而死,军中一片愤怒,将士们都想造反了。郑氏听说这件事情后,郑景让才重视这件事情起来,郑氏坐在堂上亲自过问这件事情。让郑景让站在大厅里责斥道:“天子给予你权力,是让你执行国家刑法,维护一方安宁,你怎么可以把这样的权力当作你公报私仇的工具,滥杀无辜呢?万一因为这样而导致你的管辖范围内不得安宁,岂不是有负朝廷重望,你让我这个垂暮之年的老母带着这样的耻辱,我下地之后有什么脸面去见你死去的父亲?”说着让左右侍卫脱下郑景让的衣服,用棍子抽打他的脊背,辅佐郑景让的将士们都来为他请命,他们跪着哭了很久,郑氏才饶了郑景让。因为这件事情,军中的愤怒于是才平息了下来。
注释:
初: 从前,当初 愤怒:非常气愤
景让:原名郑景让,字后己,唐朝人,官至御史大夫。 变: 叛乱
东汉:汉、唐时期以洛阳为东都 方: 才
走: 跑 视事:处理事务
祝: 祈祷 听事:官员的办公场所
余庆:积留的恩德 方面:地方,地区
矜(jīn):怜悯 垂年:晚年
孤: 年幼丧父为孤 褫(chǐ):脱去
遽(jù):立刻 请: 请求
左都押牙:官职名 由是:因此
忤(wǔ):触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