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九龙闲人

[生活•情感] 四川陈氏文化遗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2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起了闲人来坛第一贴,也是关于西盐陈氏的,能否讲一讲西盐这个名词?应该会有故事哦!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起了闲人来坛第一贴,也是关于西盐陈氏的,能否讲一讲西盐这个名词?应该会有故事哦!
长歌意无极 发表于 2010-1-12 22:14 http://bbs.mala.cn/images/common/back.gif



   
长歌记忆真好!赞:handshake

说起这个,长歌,你还欠我的家谱资料哦!  至少,清晰的相片资料要给我传几个.

发表于 2010-1-12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歌记忆真好!赞

说起这个,长歌,你还欠我的家谱资料哦!  
九龙闲人 发表于 2010-1-12 22:23 http://bbs.mala.cn/images/common/back.gif



    一直记得,我欠你的。拍了一定给你传过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长歌:

西盐,是对我支陈氏分支的称呼.

   第一时发现这个名词是在清道光老碑源流上见到的.说我入川始祖迁"西盐地名马头垭."闲人也久思不得解,以为是"西蜀盐亭"的简称.

后在前年地震前一天(2008年5月11日),在宗海乡马头寨山下,找到"马头垭"(当地人现叫水桶垭,很多人不晓得这个名称,但一部份老人仍然知道)这个地名,

   该地处于西充盐亭两县交界处,后代陈氏向两县(两地区)纷迁.散居各地。并在垭下找到“大、小陈家沟”与陈氏老坟山等地为证,为原住地陈氏后人,可惜也无谱据可寻。

     闲人为尊重旧习,在暂没有新证据前,沿用旧习,称本小支陈氏为“川北西盐陈氏--大河坝庄”以区别其它陈氏分支。


    目前闲人也证实:盐亭金孔、八角、玉龙、两岔河等陈氏主支皆为这支陈氏后代。其它地区陈氏无力查证。

发表于 2010-1-12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长歌:

西盐,是对我支陈氏分支的称呼.


九龙闲人 发表于 2010-1-12 22:39 http://bbs.mala.cn/images/common/back.gif



    这样说来,我外公和陈姑爷也应该是西盐陈氏后代了,我外公他们就是从西充迁到盐亭玉龙的,现在那边还有兄弟,十年前还来盐亭过,现在外公死后就没有联系了。我好象在以前回你贴时说过这事,当时还不太肯定。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闲人在无力之余,想到上网来看有没有相同爱好的本支陈氏后人,一起努力!


于是就来到了盐坛。不想却迷恋此地,与众坛友喜笑怒骂,甚是好玩!:lol :handshake

   唯一有收获的是:通过论坛,西充与营山等本支部份族人后裔也与我取得联系,传说与世事在几百年后,对上了号。:lol

    跪告祖先:这些失散的族人,闲人也把他们部份的找回来了!


    这一生,闲人可能都会为此做作一些适时、适当的努力!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 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                                      “八零后”的“闯关东”记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我的故乡山东平度,按照老辈人的说法,“闯关东”也叫“上东北”、“下崴子”(指海参崴)。作为“八零后”,我自然是无缘亲历“上东北”,但由于“上东北”的人太多太多,耳濡目染,口耳相传,我对那段历史充满了敬畏。
    我最早的关于“闯关东”的记忆缘自父亲。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父亲就曾经有过为期35天的“上东北”经历。虽说当时农村“大包干”已经推开,但当时的山东经济发展并不明显,家里的饭桌上多是地瓜、粘粥和苞米面饼子。于是父亲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踏上了“上东北”的路,目标是投奔我二姑家“闯关东”扎根的二表姐。但是当时据父亲说,东北的情况也不是很好,所以只呆了很短的时候就回来了。当时我还小,只记得父亲回家后,我还像看陌生人一样,对父亲有种“距离感”,不好意思亲近。现在从历史的角度看,那应该是“闯关东”的末期,父亲搭了“上东北”的“末班车”。

        上大学后,对家族历史有了兴趣。我们老家过年,最要紧的事情之一,就是要悬挂祖影(又叫家堂轴子)祭奠先祖。看着轴子上先祖们的名字,父亲会给我讲他们的故事。我注意到,爷爷的一个叫“福龄”的堂大爷也在我家接受香火供奉,于是好奇地问父亲。父亲告诉我,听爷爷说,他的这位堂大爷,年轻的时候“上东北”了;至于具体什么时候,和什么人一起去的,去了之后是否成家,是否还有后人,即使是村里最年长的人,也说不清楚,从此音讯皆无;爷爷担心他百年之后无处承祀香火,就在我家供奉了他,“让他好有个地方过年,不至于沦为无处可去的孤魂野鬼”,父亲每念至此,我都全身冰凉:如果人真的有灵魂,而且生生不死,我的这位老爷爷,你可要知道,这里的后人还想着你啊!

    年逾九旬的奶奶也曾告诉我,她的娘家是平度大田的于家村(和《闯关东》编剧高满堂祖籍大泽山谭家夼很近),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妹妹,但早在童年时代就“闯关东”去了。解放后,奶奶的妹妹还曾来信寄照片,但后来也是失去了联系。去年奶奶告诉我,即使健在也该八十多岁了;至于奶奶的哥哥,已经不在人世了。我问奶奶是否想他们,奶奶平静地告诉我,早前想过,毕竟是同胞兄弟姐妹;但现在不想了,因为“想也没用,想也找不到,看不到了”。话到此处,我一片惨然:岁月的流逝不仅让人年华老去,也让无力感占据了人的心灵。我理解了奶奶和老表哥平静的表情下,内心的滚滚波涛。

    参加工作后,偶然的机会得到了我家族的一套族谱。翻开早已泛黄的纸,历史的风尘扑面而来。从这本重修于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的《陈氏族谱》中,我发现,从明初始祖陈有良自青州府造林村迁平度古岘始,到第四次修谱的1930年止,族谱中记载“出赴关东”者,就有15人之多;至于“流寓无考”和迁居他乡者,也有61人之众。且族谱序言中说:“迄今三百余年,族姓日益繁庶,苟不援笔以识,则黄考渐远逝,后生者将何由知本源、念祖德哉”(康熙五十年壬辰陈李公序);“支派繁衍,瓜瓞日盛,且或散居他乡、流寓异地未入谱者,多有不知其名、不知为何支之子若孙者,不及”(乾隆六十年乙卯陈知新序);“年代既隔,户籍日繁,且如迁居他徙者,不一而足”(光绪二年丙子陈凤翔序);“支愈分,齿愈繁,而且履经饥馑,两度兵荒,流离逃亡者又愈夥”(光绪二年丙子陈辉山序);“生齿日益繁,户口日益增,迁徙流寓于他乡者,且不可胜计”,(中华民国十九年陈卿俊序)。至于自民国十九年之后迁徙者,因无族谱记载,且恰逢兵荒马乱之世,更是不可胜数。因此,感慨之下,我将家谱记载的“闯关东”以及流寓异地者,抄誊一遍,于网络世界适宜处张贴。

    不曾想,还真有故事发生了。2006年夏天,我接到一封电子邮件,邮件的主人自称陈仁丽,来自辽宁省辽阳县黄泥洼镇,从网上看到我的文章后发现,与我是同宗。是年8月4日,我们在北京见面了。她是我同辈妹妹,其始迁祖是族谱上的十五世,名合林,大约在前清道光、咸丰年间外迁辽宁辽阳刘二堡,后又迁到黄泥洼。饭后,我们相约到寒舍一聚。我找出《陈氏族谱》,仁丽脱口而出:“这和我们家的一模一样!”我们翻出记载自己祖先的一面,两书相对,中间的“陈氏族谱”四个字竟然纹丝合缝!我们一起找到了当时先祖外迁的记录,一种穿越三百年历史时空的幸福感,像电流穿过全身……

    此后,我又在网上找到了分布在上海、威海等地的宗亲。这种幸福感在逐步延伸,扩大……

    电视剧《闯关东》的热播,让很多有过闯关东经历的人和他们的后代,心潮澎湃;看到家乡报纸的征文启事,我也内心激动,有了提笔撰文的冲动。希望通过我的文章,把我的幸福感告诉更多的人,与我一起分享:无论你是在齐鲁大地,还是在白山黑水,抑或这个星球的任何角落,都不要忘记自己的根;有空的时候,常回家看看!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 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陈抟老祖,以前常听说.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姓的郡望与堂号


陈姓为中国的大姓,陈姓的郡望遍及长江南北,有:颖川、广陵、河南、下邳、东海、汝南、武当、新安、庐江、冯翊、京兆等,陈姓的堂号分两种,


以地名命名的堂号有:颖川、汝南、下邳、广陵、河南等;以嘉言懿行命名的堂号有德星、德聚、绳武等。

据传,陈实的6个儿子皆为贤良之士,常与名士荀淑父子聚会,汉灵帝称之贤良聚居,如德星聚在奎宿之间,因此陈实后人以“德星”或“德聚”为堂号。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谱牒学


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三大文献(国史,地志,族谱)之一,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专门研究家谱的学科叫谱牒学。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外国收藏中国家谱

目前,中国的公藏家谱上海图书馆收藏最多……

日本收藏的中国家谱全部约有1228部(重复不计),其中东洋文库收藏最多816部,

东京大学收藏500部,日本国会图书馆收藏173部……

美国收藏的中国家谱中,哈佛一燕京图书馆收藏不足20部但编目非常好,

国会图书馆收藏约20种,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收藏最多近千种……

此外中国家谱收藏编目较好的还有: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

犹他州盐湖城家族历史博物馆的犹他家谱学会用微卷方式收集的中国传统家谱以江南省份为多……


    闲人答案: 因为家谱是以男性为主要线索的完整的DNA序列!

研究基因,Y染色体----

     甚至会被不怀好意的敌国制造用于未来战争的:非抗争性武器,比如生物武器.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 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非典主要在华人之间流传?

    从那以后中国开始警惕!闲人也开始警惕------



在两个都掌握了核武器的国家是不可能爆发热战争的.  "玩阴的"可能会最致命,杀人于无形!


  这绝不是威言耸听!  

    闲人称之为"温战",这种介乎于热冷战之间的战争形式,是未来大国战争的主要形式.


    就发现本坛,少有对军事武治更感兴趣的朋友,--------

    闲人的眼光也放在几百年之后.:lol

发表于 2010-1-13 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跪告祖先:这些失散的族人,闲人也把他们部份的找回来了!
    这一生,闲人可能都会为此做作一些适时、适当的努力!
九龙闲人 发表于 2010-1-12 22:53 http://bbs.mala.cn/images/common/back.gif


感动于闲人的跪白!

发表于 2010-1-13 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闲人的眼光也放在几百年之后.
九龙闲人 发表于 2010-1-12 23:46 http://bbs.mala.cn/images/common/back.gif



这句有米氏风采。

发表于 2010-1-13 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真的,在八十年代美国鬼子就以研究为名在偏远山区采集了很多中国人的血样,再联想到非典主要在华人中传播和死亡,不得不让人警惕啊。

 楼主| 发表于 2010-1-13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动于闲人的跪白!
长歌意无极 发表于 2010-1-13 00:12 http://bbs.mala.cn/images/common/back.gif



    :handshake :lol

 楼主| 发表于 2010-1-13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句有米氏风采。
长歌意无极 发表于 2010-1-13 00:13 http://bbs.mala.cn/images/common/back.gif



    呵呵,:lol 长歌啊,轻狂不是毛子兄的专利!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何况人家毛子兄的风格也不全是轻狂,:lol 回来一次,就谦逊一些!比如现在就低调多了!还开始人情事故,互相来往,问好坛友好了!为毛子兄巴巴掌响起!真诚的。:handshake


   不过,说到军事话题,闲人注意到长歌也或是拿手--------:handshake

发表于 2010-1-13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说到军事话题,闲人注意到长歌也或是拿手九龙闲人 发表于 2010-1-13 09:07 http://bbs.mala.cn/images/common/back.gif



闲人,对军事我是门外汉,对时事政治有兴趣,不过一点零星琐碎的知识都是从参考消息得来的,不敢卖弄。

发表于 2010-1-13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长歌啊,轻狂不是毛子兄的专利!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 ...
九龙闲人 发表于 2010-1-13 09:07 http://bbs.mala.cn/images/common/back.gif



       我认为在论坛上的每个ID,虽然基本上有吸收营养,展示论才的目的。但灵魂深处,应该都有不羁的分子,

一旦被催化合成就形成了狂放的行为了!

      

发表于 2010-1-13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九龙闲人


   我有个朋友是云溪镇大兴回族乡人紫金村人,他那个家族全姓陈。当地叫那个地方为“陈家岩”。现存辈分从“洪”---“德”---“先”等,不知是不是您族人?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