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wangchenghong

[百家争鸣] 关于《马前泼水》的一点思考(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5-4 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0# 幽兰小生


    你还是不错的嘛,争取早日看到你的作品出炉哦

发表于 2010-5-8 0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嗨液!原本坛内尽在淋汤,撒葱花。居然还有掏心肺的!  
费话两句,谈三点。剧本象帐本,何来张力,更无矛盾的膨胀。反有前不搭后,断章取义之嫌。
2,导演技穷(可能碍于编剧)化,服,道无创意,也不传统。(特别桌椅不伦不类)
3,整场戏象方言话剧。讲无韵(工整的词句,上口的韵白)唱无腔(大多唱腔挂不起曲牌)。
好在是陈院长在演这个戏,不然~~~~~~~~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0-5-16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言辞中肯句句在行。

发表于 2010-5-16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时间问题     昨天才看了这场戏            我这么爱川剧的  我都看的想睡觉       楼主说得很正确剧情一点都不怎么紧扣     也没有想向中的高潮    特别是崔巧凤要投河那一场一定要表达得更悲切    在唱腔
设计方面我个人觉得也不完美        弹戏的味也不够    还有就是报子是不是老得太快了     起初我以为都好久了    结果两次才6年  试问一个青春无敌的青年会在六年时间变得两鬓发白啊  。。。。。。。

 楼主| 发表于 2010-5-16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嗨液!原本坛内尽在淋汤,撒葱花。居然还有掏心肺的!  
费话两句,谈三点。剧本象帐本,何来张力,更无矛 ...
黄昏子 发表于 2010-5-8 02:16 http://bbs.mala.cn/images/common/back.gif



    呵呵,“淋汤,撒葱花”的原因是因为论坛朋友大部分都是“圈内人”,
   有可能出于好心,提点意见,
  但容易被误解的啊
  我,只是一个“打酱油”的

你的观点也很好的啊,都中了核心.............:lol
其实,我在论坛来的这段时间,
看过的川剧演出成川是最多的,
他们似乎排的新戏也是最多的,
但流传的深度和广度却不尽人意,
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剧本,剧本,没有好的剧本,演员再强也是出不了彩啊....

发表于 2010-5-17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2# 黄昏子


    言之有理.  川剧无论怎样改革,她必须性"川",继承发扬不要失去川剧特色.

发表于 2010-5-17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5# wangchenghong


    对于川剧我们都是爱痛交织!川剧到了今天我们必须要求实了.不能把弯路越走越远.因为艺术半点都夹不得沙.更不允逞强.
老一辈的艺术家留下太多了.我们先谈继承.不可轻谈发展(京剧.豫剧做得很好).财不可轻抛!出一个精品不易.求一个好
剧本不难!还是希望我们的川剧人能努力创造昔日的辉煌!

 楼主| 发表于 2010-5-17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7# 黄昏子

说得很好的 ,
现在的剧评家们一般都会写“演出获得极大的成功”这一类的话,
而我,貌似有些锋芒,
上回《尘埃落定》也写过这样的东西

    http://bbs.mala.cn/thread-1396352-1-1.html

发表于 2010-5-17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wangchenghong


    对于川剧我们都是爱痛交织!川剧到了今天我们必须要求实了.不能把弯路越走越 ...
黄昏子 发表于 2010-5-17 13:02 http://bbs.mala.cn/images/common/back.gif



    的确是,看各个川剧院的介绍,都说有多少保留的传统大戏,可是这么多年一直都没演过,一味的追求创新,要是成了无根之木,还能长存吗?
    希望别把家底丢了,再来谈创新,发展。

 楼主| 发表于 2010-5-17 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3# 隆中叟


    谢谢你的关注

发表于 2010-5-17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无论念白,唱词有点听不清楚,本来很有把握的,觉得自己是四川人,听川剧不用看字幕。结果一直盯着字幕看。我觉得听沈铁梅的川剧,就更能听清和听懂。

伴奏太强是一种实验。为了怕不懂川剧的人听无伴奏版感觉沉闷,那么加了伴奏,也要尽量弱化,更不能把唱的主旋律给奏出来。而且至少保留个别小段无伴奏,只击节奏的状态。

 楼主| 发表于 2010-5-17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4# 青年戏迷


    它这个这样设计那是借用作曲理论,曲式中的回旋原则,艺术构思时可以的,但整部作品还需提高,精加工。

 楼主| 发表于 2010-5-17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时间问题     昨天才看了这场戏            我这么爱川剧的  我都看的想睡觉       楼主说得很正确剧情 ...
青年戏迷 发表于 2010-5-16 19:26 http://bbs.mala.cn/images/common/back.gif



     特别是崔巧凤要投河那一场一定要表达得更悲切    在唱腔
设计方面我个人觉得也不完美

这一段应该是人物内心“纠结”的地方,应该是大段落唱腔展示的地方,结果,一带而过。

发表于 2010-5-18 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剧应写成崔巧凤的第一号,重生吃生,重旦吃旦,戏是戏班子的儿吗,

发表于 2010-5-18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4# 谢花脸


   谢老师说的在理。剧本需要大的调整,希望看到修订升级版,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10-5-18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6# lcr39


    说的在理,谢谢关注

 楼主| 发表于 2010-5-19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9# 预言


    每个剧院的保留剧目只是对外宣传的,平时也很难演,如果演,那个当主演呢?
   这些可能是他们纠结的地方,反而火把是不断的排传统戏,因为想法不一样。

发表于 2011-10-8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夏嘎 的帖子

今天得空去看了由陈巧如蔡少波主演的川剧“马前泼水”,很赞成 夏嘎先生对该剧的看法,要知道我可是多年没有看川剧了。

IMG_3086.jpg

发表于 2011-10-8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佩服!佩服!我非常熹欢你们80后生,如此的热爱川剧,关心川剧,有较高理论水平,怀着满腔热忱准确的评论川剧表演艺术,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川剧理论评论家.向你们致敬!

发表于 2011-10-11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一名'看客'不象'梨园'行中老师懂戏,懂行...此剧徐老师改进版'马前泼水'陈巧茹,蔡少波联袂演出唱腔,舞美个人认为紧扣'剧情设计'总体感觉尚可...内心感慨甚多;徐老师笔下耕耘还能为市川剧'辛苦筹谋多久?!!成都川剧是在苦苦'啃老'啊!!!中生代剧作家人与佳作;我辈望穿秋水何时耒?!顺应时代潮流;徐老师对该剧作了'人性化'处理...崔氏逼休正是促进朱买臣'穷儒'最后一点大丈夫气慨;离家出走沿途奔波,为人代笔谋生历尽社会底层辛劳后;三次'赴考'皇榜高中探花...马前泼水羞辱崔氏巧凤后;归老宅探视故物旧景如前...'守望者'崔氏...?!朱买臣一段追思悔意之'讲白'为该剧改版之'注足'...最后他把凤冠霞被置身于崔氏身上;让她享有最后地尊严...至于揉进'民乐'亦或'现代乐'彰显精进改版'该剧'...让现实审美观与达到人性化相结合;又与坚守传统不犯冲...我非'梨园行中人'得看行家里手怎样解读;以长'看客'之见识...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