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襟帶隔蓬州,數裏平沙接渡頭。雲裏魚鱗江上市,鏡中蜃氣水邊樓。牛毛漩急灘聲壯,龍角山高樹影幽。遙想愛蓮人已古,光風霽月至今留。”飛簷翹拱,雕樑畫棟,氣勢非凡,高大巍峨,位於千年周子古鎮碼頭旁的蓬安財神樓委實是值得一遊的好去處。清代蓬安文化名人伍聯芳詩歌中的“雲裏魚鱗江上市,鏡中蜃氣水邊樓。”說的便是海市蜃景一般神奇而獨特的千里嘉陵江上的第一樓——蓬安財神樓。
“問嘉陵三百里,何處堪留畫聖;查五千年浩史,幾人不愛財神。”“樓增一湖麗氣,水潤三聖情思。”財神樓門柱上懸掛著長短兩幅楹聯,楹聯由南充著名劇作家、賦作家何劍青先生撰聯,南充市書法家協會主席陳廣興先生書寫,聯文古韻天成,書法瀟灑俊逸,猶如畫龍點睛之筆,充分表達了嘉陵江優美的風景、畫聖吳道子與嘉陵江的歷史淵源;同時說明了中國民間信仰中財神在中國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據考察,這座氣勢宏偉、高大巍峨的財神樓竟是千里嘉陵江上唯一的一座財神樓,現在已成為了千里嘉陵第一桑梓旅遊區的標誌性建築了,遠遠望去,高大巍峨的財神樓隱藏在青山綠水之間,宛如人間仙閣,更似玉宇瓊樓,氣吞山河,雄據一方,被譽為“嘉陵江上第一樓。”
其實,始建于唐朝初年的蓬安財神樓是有著神奇的來歷的。相傳:從前,有一位白鶴仙子和一位牛屎八兒姑娘玩得很好,各帶著數千隻白鶴和牛屎八兒飛到蓬安東門河壩與他們的牛大哥相會。牛大哥特別憨厚、老實,忠誠,每天領著上千隻牛兄弟在東門河壩啃著青草。每天清晨,這東門河壩便繪出了千牛閒庭信步,萬鳥竟飛的美麗畫卷。
一天,牛大哥把白鶴仙子與牛屎八兒姑娘叫到身邊,指著江對面,眼淚撲簌簌的往下掉,對他們心痛地說道:“瞧瞧,那就是周子鎮,那就是下河街,那就是鹽碼頭。你們再瞧瞧,江水到了哪兒了?洪水馬上就要把下河街淹沒了。弟兄姐妹們,我們去救救他們好嗎?”
白鶴仙子與牛屎八兒姑娘飛上天空,朝江對面望去,頓時對牛大哥道:“牛大哥,我們先行一步,你趕緊領著大家來。”白鶴仙子和牛屎八兒姑娘一聲令下,萬鳥騰飛,撲向江對面。萬鳥來到周子鎮下河街,從龍角山上銜來泥土,紮著圍堰。
牛大哥領上千隻牛沖進江中,浮呀浮,衝破一個又一兇猛的洪峰,來到鹽碼頭,手牽著手,紮起了牛堰。可是江水仍繼續猛漲,浪頭一個接著一個,衝垮了牛牆。白鶴仙子和牛屎八兒姑娘領眾兄弟姐妹,全都撲向了江中。洪水越來越兇猛,撕開一道道口子,將一頭頭牛和一隻只白鶴牛屎八兒卷走淹死。
這時財神老爺騎著猛虎高舉著金銀鞭帶著金銀路過下河街上空,眼見下河街成了一片汪洋大海,財神老爺悲憫天下蒼生,來不及細想,便毫不猶豫地打開衣篼,將所有的金銀全部投在了下河街口,成山的金銀財寶頓時擋住了猛獸般的洪水。
眾街坊鄰居獲救後,還得了如此巨大的財富,便商量在鹽碼頭修一座財神樓來紀念救苦救難的財神爺,並請路過此地的畫聖吳道子在樓上畫上一幅幅巨大的壁畫,把千牛萬鳥與洪水搏鬥救人的故事描繪出來流傳後世。
洪水退後魯班路過周子鎮,眾街坊鄰居把他留了下來。魯班領著眾徒弟從千里之外用鞭子趕來數根大石柱,又從千里之外運來巨大無比的馬桑樹,大柱立在了鹽碼頭頗為壯觀,不幾日高聳入雲的財神樓便修建竣工矗立在了蜿蜒的下河街口,樓上的千牛萬鳥救人圖便從此流傳了下來。從此便有了一說,“蓬安有座財神樓,半截伸在江裏頭”。
據《蓬安縣誌》載:蓬安財神樓始建于唐朝初年,清咸豐年間進行過培修,上世紀被毀壞拆除。現在我們看到的財神樓,是2006年按照“修舊如舊”原則,在原址上重建的。占地面積276m2,建築面積439m2,是四層攢頂式開放樓閣。樓高24米8,寓意四季發財。在這裏修建財神樓,是相當有講究的。風水學主張“山管人丁水主財”,古人認為,周子古鎮的風水好就好在處於龍角山和相如故城的太極圖之間——背靠如臥龍飲水的龍角山,前枕宛如玉帶的嘉陵江,但美中不足的是左低右高,有失賓主之分,他們認為滔滔嘉陵江水沖走了古鎮的財源,於是,古鎮人採用“障空補缺”的風水理念在古鎮的出入口修建了這座財神樓,希望神仙保佑古鎮人民升官、發財、吉祥、平安。
走近財神樓,一樓出入口各有兩個仿銅雕塑“金蟾三納財”赫然映入眼簾。金蟾就是一種三腳蟾蜍,古人認為它是一種可以致富的靈物。四隻金蟾均是憨態可掬,栩栩如生,蹲據在高大的水泥石台之上,與眾不同的是,這種金蟾長有三隻長腳,比起普通蟾蜍竟無端多出了一腳,令人不禁暗暗稱奇。金蟾身旁塑有生動逼真的幾個巨大的金元寶,金碧輝煌,閃閃發光,讓人不禁垂涎三尺。一樓地面鋪有光潔平整的青石板,古風古韻,讓人宛如夢回明清古街。樓裏有三三兩兩的婆婆擺有小攤,賣些香蠟、火紙,價錢甚是便宜,一兩塊錢便可買上幾隻香蠟,即可到臨江的拜台敬奉財神。仰望一樓,樓頂的天花板,五彩斑斕的彩繪異彩紛呈,四面牆壁分別繪有九陽開泰、冠帶流傳、瑤池進釀、眾仙仰壽、一品當朝、金榜題名六幅主圖,四方樑柱分別繪有旭日高升、鸞鳥授帶、封侯掛印、五福和合、三陽開泰、事事如意、獨佔鰲頭、滿圖堆金八幅小圖。這些歷史人物和傳統吉祥圖案,充分表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嚮往之情。
登臨二樓,首先看見的是一個油漆的長條桌,那是旅遊區內的工作人員的辦公桌,上面寫著有個小牌子:上四樓拜財神門票2元的價格表。二樓甚是寬闊,宛如一個巨大的客廳,擺放著烏黑的八仙桌和太師椅,一樓古風古韻,撲面而來,四圍欄杆也雕刻有金元寶紋飾,欄杆板面雕刻著雙龍送寶,在每層的飛簷翹角上,掛有魚形風鈴,樓頂天花板裝飾著聚寶盆頂子,插有如意柳枝,每一個雕飾,都是寓意財源廣進、吉祥如意的涵義。這裏的彩繪,主要以民俗文化為主要內容,如春風得意、指日高升、獨佔鰲頭等,充分表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三樓是展覽室,主要展示的是四川歷史學會會長譚繼和、中國杜甫研究學會會長祁和暉、巴蜀鬼才魏明倫、著名書畫家郭汝愚等各地名人雅士登臨蓬安財神樓的新聞資料圖片以及李樹堂、鄭幼林等蓬安地方名人的書畫作品。
最神奇的自然當數財神四樓,曲徑通幽,攀上四樓樓頂,才可一睹財神、文昌、龍王三位神仙尊容,供奉的三位神仙分別面向三個方向,財神趙公明大元帥朝裏面向周子古鎮,寓意財神世代保佑古鎮人民發財致富的意思。只見供奉的趙公明大元帥黑面濃須,頭戴纓盔,身穿烏油甲,胯下騎著黑老虎,一手執銀鞭,一手執聚寶盆的全副戎裝像,十分威嚴了得,讓人心生無限敬畏。而文昌帝君則面向嘉陵江下游,寓意他保佑相如古縣的子弟乘船出去以後,飽學作官,光宗耀祖。正對嘉陵江供奉是東海龍王敖廣,傳說東海龍王乃四海龍王之首,法力最大,統管其他三海龍王,可保佑所有出江船隻平安航行,也保佑當地百姓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令人暗暗稱奇的是供奉的三尊神像的高度都是1、6879米,這個數字寓意凡是朝拜了財神樓之遊客均可“一路發起走”的之含意,可見相如故裏蓬安人民的心地之慈善,三尊神像的背後都有一個小洞,據說均請得道高僧開過光,神奇無比,只要往洞中投進一枚硬幣,再到樓底面對金蟾燒上一柱香,許下的心願不久即可實現。
站立樓頂,推窗而望,一灣碧綠清澈的嘉陵江水羞答答地從遙遠的天際款款而降。素湍綠潭,身著綠裙,波光瀲灩,清流見底,高峰入雲,花枝招展,多情的江水一路高歌,親吻碧綠的江岸,奔湧向前。一個巨大的“S”形,一幅神奇的太極圖,登臨此樓,晴觀豔陽雨品濤,春看江花冬聽雪,紅袖添香夜讀書,把酒臨風思鄉濃,四時皆景,盡收眼底。四川歷史學會會長譚繼和、祁和暉夫婦在登臨了蓬安財神樓後,感慨萬千,文思泉湧,夫婦倆連袂當即作詩:“桑梓水竹曉人意,雞鳴犬吠是吾家。耕讀漁歌成奇絕,隔江遙賞相如霞。”
肅立高大巍峨的財神樓上,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岳陽樓、黃鶴樓、滕王閣和鸛雀樓。“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何等的胸懷博大廣闊;“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何等的瀟灑俊逸快意人生;“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何等的悲憤蒼涼,“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則又是何等的躊躇滿志與意氣風發。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默默地遙望這一方神奇的靈山秀水,令人情不自禁地就想起了鄉賢司馬相如老先生,我羡慕他橫溢的才華能被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所欣賞,我更羡慕他一曲鳳求凰的愛情經典的浪漫和淒絕。相如公子和文君姑娘的浪漫愛情早已在故鄉神奇的山水靈韻裏,馬踏飛燕,一路高歌,一路留下詩意的足跡……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黃鶴樓之不幸在於歷盡亂世的硝煙,而這是我的故鄉嘉陵江畔的蓬安財神樓。往事越千年,嘉陵江上打魚船。供奉財神居然是封建迷信的荒誕往事早已成為了一個過去時代的烙印,早已一去不復返,如今幸福的人們早已可以自由自在地放飛追求財富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夢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