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wxzhwkx

王氏——寻根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2-5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696967911 发表于 2012-1-24 17: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再看再顶,顺祝老弟全家来年顺利安康。

谢谢哥哥的关注!祝哥哥龙年吉祥!万事如意!

 楼主| 发表于 2012-2-5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wxzhwkx 的帖子

王家祠古物迹
PICT7917.JPG
PICT7921.JPG
4-14.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2-25 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王氏宗祠[桂源祠]字辈
国   仕   应   大   啟
文   学   正   宗   邦
怀   仁   元   定   远
树   德   永   辉   光
耕   书   承   先   贤
敬   业   传   世   昌

 楼主| 发表于 2012-2-26 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高见!

 楼主| 发表于 2012-2-26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吾始祖原籍山西绛州人氏,明初(1368年)莅任宁番卫指挥, 继后致仕[注]1。彼时卫属」地广人稀,烟火寥落,注册非官即军,有力者顶,无力者退,遂落业斯土。顶承之」界;东齐山顶,西齐大河,南至沙沟营,北至大沟。界内山水土田,尽归吾祖管业,」

 楼主| 发表于 2012-3-2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山西绛州的朋友吗?

发表于 2012-3-6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哈

发表于 2012-3-12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雪山红松 的帖子

先生何许人也?为啥对邓、周、王三姓之事有兴趣?因为你转的是拙作。如有兴趣,可进一步交流。谢谢!

发表于 2012-3-12 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wxzhwkx 的帖子

图片下面的字太小,看不清咯

发表于 2012-3-12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不知说什么,为活跃论坛顶一下!

发表于 2012-3-14 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雪山红松 的帖子

老兄对冕宁王氏很了解,能否与你进一步交谈我的QQ:2413091267

发表于 2012-3-27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姓氏:王  
祖宗:系出姬姓  
分类:其他  
  

姓氏起源:
  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后衍化为三支王姓族派。一是周文王弟15子毕公高的后裔,因本来是王族,所以他们以王为姓。二是东周灵王太子姬晋,因直谏被废为庶人,世人称为"王家",以后便以王为姓。三是魏国信陵君无忌,魏被灭后,其子孙被称为"王家",随以王为姓。
  2、出自妫姓,为齐王田力的后代。舜的后裔妫满被周武王封于陈,传至公子完,避难逃到齐国,改姓田,其裔孙田和成为齐国国君,史称"田氏代齐",齐被灭后,其后人以王为姓。
  3、出自子姓,为殷商王子比干之后。比干被杀后,其子孙为了纪念他,改姓为王。
  4、由北方他姓改王姓而来。如鲜卑族可频氏、乌桓族回纥阿布思族。
  5、出自赐姓或冒姓的王姓。如战国燕王丹的玄孙喜被王莽赐姓王。  
郡望:
  1、太原郡:战国秦庄王置郡。此支王氏,其开基始祖为东汉司徒王允。
  2、京兆郡:三国魏时置郡。此支王氏,出自姬姓毕公高之后。
  3、天水郡:西汉置郡。此支王氏,出自殷商王子比干之后。
  4、中山郡:汉置郡。此支王氏,其开基始祖为北魏中山王王睿。
  5、陈留郡:西汉置郡。此支王氏,其开基始祖为妫姓齐王建之孙安。
  6、河东郡:秦置郡。此支王氏,出自殷商王子比干、周灵王太子晋及周平王太孙赤之后。
  7、河南郡:汉置郡。此支王氏,出自鲜卑族可频氏王氏之后。  
堂号:
  王姓堂号有"三槐"、"槐阴",其中"三槐堂"比较有名。  
迁徙分布
  王姓早期主要在北方发展繁衍。周灵王后裔王元避秦乱,迁于琅邪,后徙至临沂。河内王氏,其先为太原人,世居祁县,后徙平州,又迁至河内温县。魏公子无忌之孙卑子悼,悼生贤,西汉时徙居霸陵,遂为京兆人。
  王氏迁往江南,始于西晋末年。唐僖宗时,河南故始人王潮、王审知入闽,王审知被封为闽王,同时王氏又有迁居四川、安徽、江西者。北宋末,中原人多次大规模南流,其中不少王氏族人迁徙至浙江、江苏一带定居。宋末元初,居住在福建的一支王氏迁往广东,其后裔散处广东、广西各地。明末开始,王氏陆续有人迁往台湾。王姓移居海外,始于明清之际,主要分布在欧美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  

发表于 2012-3-27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姓氏:王
祖宗:系出姬姓
分类:其他
http://book.pans.cn/%c6%e4%cb%fb%c0%fa%ca%b7%ca%e9%bc%ae/%d7%a8%cc%e2%c0%e0/%ce%c4%bb%af/%d0%d5%ca%cf%c6%f0%d4%b4/image/root_pci/qiyuan/qiyuan.jpg
姓氏起源:
  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后衍化为三支王姓族派。一是周文王弟15子毕公高的后裔,因本来是王族,所以他们以王为姓。二是东周灵王太子姬晋,因直谏被废为庶人,世人称为"王家",以后便以王为姓。三是魏国信陵君无忌,魏被灭后,其子孙被称为"王家",随以王为姓。
  2、出自妫姓,为齐王田力的后代。舜的后裔妫满被周武王封于陈,传至公子完,避难逃到齐国,改姓田,其裔孙田和成为齐国国君,史称"田氏代齐",齐被灭后,其后人以王为姓。
  3、出自子姓,为殷商王子比干之后。比干被杀后,其子孙为了纪念他,改姓为王。
  4、由北方他姓改王姓而来。如鲜卑族可频氏、乌桓族回纥阿布思族。
  5、出自赐姓或冒姓的王姓。如战国燕王丹的玄孙喜被王莽赐姓王。
郡望:
  1、太原郡:战国秦庄王置郡。此支王氏,其开基始祖为东汉司徒王允。
  2、京兆郡:三国魏时置郡。此支王氏,出自姬姓毕公高之后。
  3、天水郡:西汉置郡。此支王氏,出自殷商王子比干之后。
  4、中山郡:汉置郡。此支王氏,其开基始祖为北魏中山王王睿。
  5、陈留郡:西汉置郡。此支王氏,其开基始祖为妫姓齐王建之孙安。
  6、河东郡:秦置郡。此支王氏,出自殷商王子比干、周灵王太子晋及周平王太孙赤之后。
  7、河南郡:汉置郡。此支王氏,出自鲜卑族可频氏王氏之后。
堂号:
  王姓堂号有"三槐"、"槐阴",其中"三槐堂"比较有名。
迁徙分布
  王姓早期主要在北方发展繁衍。周灵王后裔王元避秦乱,迁于琅邪,后徙至临沂。河内王氏,其先为太原人,世居祁县,后徙平州,又迁至河内温县。魏公子无忌之孙卑子悼,悼生贤,西汉时徙居霸陵,遂为京兆人。
  王氏迁往江南,始于西晋末年。唐僖宗时,河南故始人王潮、王审知入闽,王审知被封为闽王,同时王氏又有迁居四川、安徽、江西者。北宋末,中原人多次大规模南流,其中不少王氏族人迁徙至浙江、江苏一带定居。宋末元初,居住在福建的一支王氏迁往广东,其后裔散处广东、广西各地。明末开始,王氏陆续有人迁往台湾。王姓移居海外,始于明清之际,主要分布在欧美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

发表于 2012-3-30 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原王氏系姓始祖太子晋,乃周灵王太子,名晋,字子乔,约生于公元前565年,卒于公元前549年,本姓姬。
    史载太子晋“幼有成德,聪明博达,温恭敦敏”。十五岁以太子身份辅佐朝政,灵王重之,诸侯从之。时晋乎公使师旷见太子晋,师旷问以君子之德,太子晋侃侃而答日;“如舜的为人,仁德配于天道,虽固守其岗位,却处处为天下人着想,使远方的人,都能得到他的帮助而受到他的仁政.仁而合于天道,此谓之天。如禹的为人,圣劳治水而不自居功,一切以天下为本,取予之间,必合于正道,是谓之圣。再如文王,其大道是仁,其小道是惠,三分天下已有其二,依然是无比谦恭。服事于殷商。既拥有拥戴的群众,而反失其身,为暴纣囚禁,不动干戈,此谓之仁。又如武王,义杀暴纣一人而以利天下,百姓各得其所,是谓之义”。师旷称善不已。
  灵王二十二年(前551年),谷、洛二水泛滥,将毁及王宫,灵王决定以壅堵洪.太子晋进谏日:“不可.曾听自古为民之长者,不堕高山,不填湖泽,不泄水源。天地自然有其生生制约之道。”并提出聚土、疏川、障泽、陂塘等方法,来疏导洪水。同时以“壅堵治水”而害天下的鲧和周室历史指出灵王所为“无过乱人之门”,“皆亡王之为也”。
  太子晋的直谏,触怒了灵王,被废为庶人,由是郁郁不乐,未及三年而薨。师旷朝见太子晋时,见太子色赤,不寿。太子晋说:“我再三年之后,将上天到玉帝之所。”果然不到三年,讣报的使者就到了晋国。
   因太子晋能预卜生死,后人便说他成丁神仙,《列仙传》记载,太子晋好吹笙,作风凰鸣,游伊、洛间,道士浮丘生引上嵩山,三十年后见到恒良,太子晋说;“可告我家,七月七日会我于缑氏山麓”。其时,果然身乘白鹤立于山巅,可望而不可达,数日方去。  
   太子晋卒后不久,灵王驾崩,太子晋的弟弟贵嗣位,是为景王。太子晋的儿子宗敬后来仕为司徒,看到周室衰微,天下大乱,便请老致仕,避居太原,时人仍呼之为王家,遂以王为姓,成为太原王氏始祖,而尊太子晋为系姓始祖。
   唐武则天登封改元,封禅嵩岳时封太子晋为升仙太子,别为立庙。圣历二年(699年)再幸,立制御书《升仙太子碑》。现河南偃师县缑氏山升仙太子庙,亦称仙君观。
   两千多年来,太子晋成了正义的象征。届原在《远游》诗中表达了他对太子晋的景慕,“轩辕不可攀援兮,吾将从王乔而娱戏。”李白亦写道:“吾爱王子乔,得道伊洛滨。”新加坡当代学者王嘉南先生礼赞道:
   年少册立,辅政英明,诸侯慑服,万方狄听,为因谷洛,
   水利民生,极谏堵塞,有违君命,竟遭父王,贬作庶民,
   裔迁太原,王家频称,因以王姓,代出群英,簪缨相继,
   为国干城,本支百世,独负盛名,饮水思源,我祖德馨。

发表于 2012-3-30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子晋公年十七而卒。周灵王驾崩,其弟贵继位,是为景王。晋公长子宗敬仕周为司徒。其时诸侯争霸,王室日衰,宗敬知国事已不可为,遂上表致仕,避乱于晋阳(一说居河东城都乡唐版里)。世人以之为王者之后,仍呼之为“王家”,遂以王为姓,是为太原王氏之始祖,后人并尊晋公为王氏“系姓始祖”。
宗敬死后,葬于晋阳城北五里,其墓地称“司徒家”。宗敬的后裔,瓜瓞绵绵,人才辈出,成为太原之著姓。其后子孙蕃衍,遍布各地。太原遂为王氏二十一地望之首,且为王氏之总号。
十八世孙翦公及其子贲、孙离,祖孙三代,俱为秦之名将,翦公为大将军,贲公封典武侯,离公称武陵侯.秦兼并六国、一统天下之时,翦公北征燕国,东平楚地,南下百越,攻无不克,战功显赫。始皇论功行赏,翦公与大将蒙恬共执牛耳,王姓与蒙姓同居天下之先始皇驾崩,二世胡亥继位,矫诏赐公子扶苏死,又夺蒙恬兵权,遂令离公为大将军。二世胡作非为,横征暴敛,民不聊生,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刘邦、项羽起兵响应。离公率军与项羽战于巨鹿,离公兵败自殉。其长子元为避战乱,迁往山东琅琊,是为“王氏琅琊祖”。
离公次子威仍居晋阳,两汉时,曾为扬州刺史,其子孙亦散居各地。九世孙霸公又重返故里,徙居太原。霸公生于东汉,履聘不仕,隐居读书。霸公二子,长曰殷,东汉中山太守,食邑祁县,其后裔称祁县分支。次子咸,随父居晋阳,其后裔称晋阳分支。殷四世孙述,生三子:魏、懋、允。允公,东汉献帝时居官司徒,董卓篡权乱政,允公与吕布诛杀之。懋公,东汉侍中,幽州刺史。其六世孙光,北魏并州刺史,光子冏,北魏度支尚书、护乌丸校尉,其裔孙称乌丸王氏。
霸之后裔琼,字世珍,北魏镇东将军,有四子:遵业、广也、延业、季和,号“四房王氏”。
太原世表如下:

发表于 2012-3-30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原王氏系姓始祖太子晋,乃周灵王太子,名晋,字子乔,约生于公元前565年,卒于公元前549年,本姓姬。
    史载太子晋“幼有成德,聪明博达,温恭敦敏”。十五岁以太子身份辅佐朝政,灵王重之,诸侯从之。时晋乎公使师旷见太子晋,师旷问以君子之德,太子晋侃侃而答日;“如舜的为人,仁德配于天道,虽固守其岗位,却处处为天下人着想,使远方的人,都能得到他的帮助而受到他的仁政.仁而合于天道,此谓之天。如禹的为人,圣劳治水而不自居功,一切以天下为本,取予之间,必合于正道,是谓之圣。再如文王,其大道是仁,其小道是惠,三分天下已有其二,依然是无比谦恭。服事于殷商。既拥有拥戴的群众,而反失其身,为暴纣囚禁,不动干戈,此谓之仁。又如武王,义杀暴纣一人而以利天下,百姓各得其所,是谓之义”。师旷称善不已。
  灵王二十二年(前551年),谷、洛二水泛滥,将毁及王宫,灵王决定以壅堵洪.太子晋进谏日:“不可.曾听自古为民之长者,不堕高山,不填湖泽,不泄水源。天地自然有其生生制约之道。”并提出聚土、疏川、障泽、陂塘等方法,来疏导洪水。同时以“壅堵治水”而害天下的鲧和周室历史指出灵王所为“无过乱人之门”,“皆亡王之为也”。
  太子晋的直谏,触怒了灵王,被废为庶人,由是郁郁不乐,未及三年而薨。师旷朝见太子晋时,见太子色赤,不寿。太子晋说:“我再三年之后,将上天到玉帝之所。”果然不到三年,讣报的使者就到了晋国。
   因太子晋能预卜生死,后人便说他成丁神仙,《列仙传》记载,太子晋好吹笙,作风凰鸣,游伊、洛间,道士浮丘生引上嵩山,三十年后见到恒良,太子晋说;“可告我家,七月七日会我于缑氏山麓”。其时,果然身乘白鹤立于山巅,可望而不可达,数日方去。  
   太子晋卒后不久,灵王驾崩,太子晋的弟弟贵嗣位,是为景王。太子晋的儿子宗敬后来仕为司徒,看到周室衰微,天下大乱,便请老致仕,避居太原,时人仍呼之为王家,遂以王为姓,成为太原王氏始祖,而尊太子晋为系姓始祖。
   唐武则天登封改元,封禅嵩岳时封太子晋为升仙太子,别为立庙。圣历二年(699年)再幸,立制御书《升仙太子碑》。现河南偃师县缑氏山升仙太子庙,亦称仙君观。
   两千多年来,太子晋成了正义的象征。届原在《远游》诗中表达了他对太子晋的景慕,“轩辕不可攀援兮,吾将从王乔而娱戏。”李白亦写道:“吾爱王子乔,得道伊洛滨。”新加坡当代学者王嘉南先生礼赞道:
   年少册立,辅政英明,诸侯慑服,万方狄听,为因谷洛,
   水利民生,极谏堵塞,有违君命,竟遭父王,贬作庶民,
   裔迁太原,王家频称,因以王姓,代出群英,簪缨相继,
   为国干城,本支百世,独负盛名,饮水思源,我祖德馨。

发表于 2012-3-31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王氏宗祠[三槐祠]字辈

十 其 金 光 大

元 兴 国 四 开

应 登 逢 文 锡

共 远 永 宗 槐

发表于 2012-4-4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姓人多谱杂,来源不一。小时听人说海曲有“七张八李十三王”,一直认为日照王氏有十三支。

前些日子偶翻县志,才发现是个误解。“十三王”,原为“失散王”口传之讹。

【1】

王姓,意指“王家之后”,或“帝王之裔”,中国五大姓之一,《百家姓》中排位第八,人多势众,支脉甚多。

1.出自妫姓,上古帝虞舜之后,居北海、陈留一带,因源出古君王后裔,世为王姓。

2.出自姬姓。周灵王太子姬晋,因直言进谏,废为庶民,迁居琅琊(今山东省胶南市一带),世代繁衍。因其本为王族,世人称其为“王家”,延用成姓。

姬姓另一支出自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其后代子孙因故散居京兆、河间一带,以本为王族之故,自称王姓。后世沿袭,渐成大姓。

还有周平王太孙赤出奔晋国,其子孙为纪念其身份改姓王。

另战国末年周考王之弟揭的后裔,为纪念被秦灭后的原居住地王城,改姓王。

3.出自子姓,成汤后人。殷末,王子比干,为纣王兄长,因劝谏纣王被杀,葬汲郡,其子孙居其地以守陵墓。因源出王族,改姓王氏。

4秦灭六国,各国王族避难散居,至汉朝初年纷纷易姓为“王”。如:

出自田姓。公元前368年,田和取代姜姓为齐国君主,史称“田氏代齐”,传八王,为秦灭,子孙废为庶民,其中一支自认为齐国王族,遂以王为姓。

出自魏献子之后。韩、赵、魏三家分晋,各自为王。后魏亡于秦,其王族避难各地。因其中有不少支庶子孙为魏国王族,故改姓王。如信陵君魏无忌之后,避难泰山,至西汉入朝,封兰陵君。其后自谓出自王公显贵之家,易姓王氏。

5.南北朝时,西魏鲜卑族复姓可颇氏,亦改为王氏。

6.古高丽国君有王氏。

7.西钳耳族有王氏。

8.赐姓,如燕王丹的玄孙嘉,西汉末年王莽当朝时被赐姓“王”。

9.贵族王者之子孙,称王子,王孙,遂为氏。

10.其他也有冒姓者,如隋末王世充本姓支氏。

王氏后裔分众多堂号,多以名人出生地或故居名之。如太原王、琅琊王、临川王、九院王等。

起源于山西太原的王氏,始祖是谁,历来众说纷坛,以日本学者的研究最为可信。太原王氏始祖的说法,据日本学者守屋美都雄研究,共有五种。其影响较大者,除周灵王太子晋外,又有周平王孙赤和周大夫王子成父两说。

说太原王氏出周平王孙赤者,最早见于唐贞元年间(875-805)王颜所撰《王卓神道碑》。碑中列太原王氏东南以来世系,指斥“太子晋说”是“各为修谱,世务神奇”,不合史实,很有独到之处。但此说因王卓而起,王卓卒葬河东猗氏县(今山西省临猗县),子孙留居于此,人称河东王氏。故怀疑碑中所说太原王氏实指河东王氏。加之碑中所举的人多于史无考。所以,前人多不赞同此说。其后,这种说法便逐渐湮没。

太原王氏出自王子成父说,最早见于三国魏《王基碑》,后又见北魏《勃海太守王偃基志》及唐韩愈《王仲舒神道碑》。墓志称:王偃字盘虎,太原晋阳人,其祖先是周代之后裔,在春秋时,王子城父从周到齐,打败了狄人,有大功,赐姓王氏。“丹东紫盖之贵,雄侠五都,调风渫鼎之豪,声华三辅”。

《王仲舒神道碑》称:仲舒,太原祁人,穆宗时任江西观察使,其先出自王子成父。又说,王氏皆王者之后,在太原为姬姓,春秋时王子成父败狄有功,因赐氏,后世居太原。

太原王氏始祖,最通行的说法还是周灵王太子晋。这种说法最早见于东汉王符的《潜夫论》,谓太子晋“其嗣避周难于晋,家于平阳,因氏王氏”。其后,太原、琅邪二望王姓大族皆主此说。唐宋以后,其例更多,一直流传到今天海内外各地。

太原王氏既尊太子晋为始祖,又补充了太子晋以下各传说中祖先的世系。如《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太子晋因直谏被周灵王废为庶人后,“周灵王太子以直谏废为庶人,其子宗敬为司徒,时人号曰‘王家’,因以为氏……八世孙错,为魏将军。生贲,为中大夫。贲生渝,为上将军。渝生息,为司寇。息生恢,封伊阳君。恢生元,元生颐,皆以中大夫召,不就。颐生翦,秦大将军。翦生贲,字典,武陵侯。贲生离,字明,武城侯。二子:元、威……威,汉扬州刺史。九世孙霸,字儒仲,居太原晋阳。”

根据这段记载,王霸是王氏居太原的第一人,所以后来被尊为太原王氏立祠开族的始祖。

太原王氏是王姓最大的支派,早在北朝以至隋唐时期,太原王氏就与清河崔氏、范阳卢氏、陇西李氏、荥阳郑氏合称天下五大望族,唐代又有“镂王家”之称。李肇《国史补》说:

太原王氏,四姓得之为美,故呼为镂王家,喻银质而金饰也。

由于其名声赫赫,世代久远,因而很多其他支系或一些由于年代久远而无法考察到自己支系祖先的王姓后代,便将自己的家谱归系到太原王氏之下,以至有“天下王姓出太原”之称

发表于 2012-4-4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王氏祖系,非常复杂,有出姬、己、子、嬀、芈姓之别,又有少数民族、外国、赐姓、冒姓、复姓王氏等特殊情况。姬姓王氏有出周灵王太子晋和周文王幼子毕公高之分。太子晋十八传曰秦武城侯离,西汉王霸、王吉出其後。霸七传曰昶,昶之後坦之,以其世居太原,称太原王氏,河东、乌丸、中山、河汾等皆其望;吉七传曰览、祥,以其世居琅邪,世称琅邪王氏,东晋王导等出其後,会稽、建康等地皆其望。王导又二十二世而令言,五代後唐人,为三槐王氏一世祖,至北宋,王皊、王质等名人显宦辈出,其族赫然。皊七世孙讳信行名万五者,建炎南渡迁浙江。信又五传而文渊,始自杭州迁慈溪唐堰桥;文渊又八传曰钰,再迁邑之黄山,是谱即该族修。纂者据宗子法立五大派,内太原、琅邪、三槐正派;外国所出王氏、外姓所出王氏、少数民族所出王氏及赐姓、冒姓、复姓王氏别派,毕公高为小宗,以防与太子晋正派相混,亦割属别派;最後以不知其所自出之王氏立为零派。内容则取衷苏老泉详本支而他族书名而已的原则,独详於三槐。谱收:谱序、传记等一卷,载俞樾等序、著者遗像、墓志、家传、例言、引用书目等。《渊源图》一卷,载上古世系及芈姓、嬀姓、子姓、姬姓、己姓高丽王氏渊源。《太原眘琊王氏世系总图》一卷,《太原王氏通谱》十六卷,《眘琊王氏通谱》三十四卷,《三槐王氏通谱》十二卷(附支谱一卷,《槐政堂王氏一线图》一卷)。是谱取材丰富,取舍审慎,剪裁有法,诸谱中之佼佼者也。

王氏祖系,非常复杂,有出姬、己、子、嬀、芈姓之别,又有少数民族、外国、赐姓、冒姓、复姓王氏等特殊情况。姬姓王氏有出周灵王太子晋和周文王幼子毕公高之分。太子晋十八传曰秦武城侯离,西汉王霸、王吉出其後。霸七传曰昶,昶之後坦之,以其世居太原,称太原王氏,河东、乌丸、中山、河汾等皆其望;吉七传曰览、祥,以其世居琅邪,世称琅邪王氏,东晋王导等出其後,会稽、建康等地皆其望。王导又二十二世而令言,五代後唐人,为三槐王氏一世祖,至北宋,王皊、王质等名人显宦辈出,其族赫然。皊七世孙讳信行名万五者,建炎南渡迁浙江。信又五传而文渊,始自杭州迁慈溪唐堰桥;文渊又八传曰钰,再迁邑之黄山,是谱即该族修。纂者据宗子法立五大派,内太原、琅邪、三槐正派;外国所出王氏、外姓所出王氏、少数民族所出王氏及赐姓、冒姓、复姓王氏别派,毕公高为小宗,以防与太子晋正派相混,亦割属别派;最後以不知其所自出之王氏立为零派。内容则取衷苏老泉详本支而他族书名而已的原则,独详於三槐。谱收:谱序、传记等一卷,载俞樾等序、著者遗像、墓志、家传、例言、引用书目等。《渊源图》一卷,载上古世系及芈姓、嬀姓、子姓、姬姓、己姓高丽王氏渊源。《太原眘琊王氏世系总图》一卷,《太原王氏通谱》十六卷,《眘琊王氏通谱》三十四卷,《三槐王氏通谱》十二卷(附支谱一卷,《槐政堂王氏一线图》一卷)。是谱取材丰富,取舍审慎,剪裁有法,诸谱中之佼佼者也。

发表于 2012-4-6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王氏宗亲菩萨渡王氏宗亲QQ群号225914329。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