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1816|评论: 296

南江“黄羊时代”是如何终结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3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江黄羊,是南江县经过7年培育而成,不仅具有性成熟早、生长发育快、繁殖力高、产肉性能好、适应性强、耐粗饲、遗传性稳定的特点,而且肉质细嫩、适口性好、板皮品质优,适宜于在农区、山区饲养。早在1998年4月17日,就被农业部批准正式命名为南江黄羊。
  
   令人想不到的是,曾经浮夸养殖了100万只黄羊的南江,近来却有不少养殖户对此提出了质疑,认为南江县在黄羊发展中不但过度扩张,导致了众多养殖户严重负债而放弃养羊,终结了南江“黄羊时代”。
  
   堆满柴禾稻草的羊圈
  
  2010年12月22日,冬至。在冬至,四川人有吃羊肉汤的习惯,想来南江人也不例外。于是,笔者前往南江准备采访曾经名噪一时的南江黄羊养殖。在前往南江途中遭遇大雾封锁,山和路都被笼罩在湿润的空气里。
  
  经过几个小时的颠簸,我们进入了沙河镇。在沙河镇场口,看到一块去金星村的路标。沿着路标指示方向,笔者走了不到1公里就遇到一位村民,一打听,这里是沙河镇金星村2社。
  
  在金星村2社,笔者向一户正在建房处的村民们了解养羊一事时,大家七嘴八舌地说开了,都说他们早就不养羊了,以前养羊的都血本无归,还养什么羊。
  
  一村民指着不远的地方说:“那一排堆有柴禾的房子就是包尔云过去的羊圈。”
  
  据村民介绍,这排羊圈是包尔云花了3万多元钱修建的,而今却堆满了柴禾。
  
  笔者在公路旁加油站的对面找到了包尔云。
  
  “2006年我就不养羊了,养了两三年羊亏了3万多,我只有认了。不但我亏了,我叔叔也是亏了的,我们社的其他养羊户都亏了,虽然我们不甘心,但又有什么办法呢?”包尔云很是无奈地对笔者说。
  
  站在公路上,包尔云指着他的老房子说:“你们看,我家老房子的墙上还有‘农民要致富,圈养黄羊是出路’的宣传标语。”笔者看到,标语已经褪色了,但在包尔云的心里,永远也褪不去他养羊的伤痛。
  
  八庙乡,南江县又一个养羊重点乡。笔者沿着一条蜿蜒的山路,一直向前。在路上遇到一位杜姓村民,他听说是了解养黄羊的事,就对笔者说:“我还有300元修羊圈的工钱都没有收到呢,已经好几年了。”
  
  在一排羊圈旁,笔者遇到了以前的养羊户黄正学老人。他正牵着牛,背着背篓准备上山。说起养羊的事,他立即把牛拴在羊圈上,回家拿养羊的贷款票据给笔者看。
  
  他指着这排房子说,这是王东的,这是黄文杰的,这是王家伟的……
  
  笔者看到,这些羊圈,无一例外地都堆了一些稻草,走进去,一股霉味扑鼻而来。
  
  寨坡乡位于光雾山,海拔在800米以上。一路上,一个个空空的羊圈不断地从车前闪过。在接近四垭村时,一个久未使用的羊圈引起了笔者的注意。这个建在半山腰的羊圈,足足有100多平方米。在观察中,笔者意外地发现这个羊圈的主人叫宋宗贵,他养羊是红盾扶持项目,到2010年时,其规模应为630只羊。
  
  
  
  补助贴息是一纸空文
  
  包尔云告诉笔者:“当时在发动养羊时,政府担保我贷了1.2万元的款,说的是贴息贷款,可是到后来并不是贴息贷款。”
  
  据包尔云介绍,他的贷款两三年后就还了,而他叔叔包述国和一些村民养羊亏了,贷款至今也没有还清。
  
  八庙乡七村二社的黄文杰老人,今年已经71岁,是一位退休干部,听说有人来了解养殖黄羊的事,匆匆从地里赶回来,手里拿着一叠票据出现在笔者面前。这些票据中,有八庙乡人民政府出台的文件、有信用社小额贷款合同以及贷款返还的票据等。
  
  黄文杰老人告诉笔者:“我曾是一名乡干部,在那一场声势浩大的养羊运动中,时任八庙乡的乡长是我原来在金盆乡当乡长时财政所的会计,理应支持他的工作。当时因钱不够,乡上说可以由政府担保在乡信用社贷款,所以我就毫不犹豫地贷了3000元。在贷款时说的是贴息贷款,但到收回贷款的时候还是付了利息的。”
  
  笔者从信用社出具的票据上看到,黄文杰于2004年4月23日贷款3000元,到2004年9月29日还款2500元,所收贷款利息是按年利率8.85%计息的,他支付了140.72元的利息。
  
  黄文杰老人还告诉笔者,修建羊圈时他共花了2.3万元,还没算上他煮40天饭的工钱。当时羊圈是按照500只羊的规模修建的,后来实际上给每个养殖户的只有20只羊,八庙乡七村二社一共运来200多只羊,一下车就死了20多只。
  
  当初,乡政府说每只羊有40元的建羊圈补助,但一直没有兑现。
  
  据黄文杰反映,之前也有媒体关注过此事,可乡信用社一个姓周的主任说他是诬告。当时黄文杰拿出所有的票据质问这位周主任:“这些票据难道不是你们出的吗?说的是贴息贷款,难道你们没有收利息吗?”
  
  同样贷款养羊的黄正学,也向笔者出示了贷款单据。这位62岁的老人说:“自从贷款养羊亏了,我们就没有回过神来,一直在贫困线下挣扎,一次一次的贷款,我也不知道要到哪一年才能还得上。”
  
  杂草丛生的种羊基地
  
  寨坡乡四垭村有一个种羊基地,大门紧靠公路,门的两边共挂了“四川省农业大学科研教学基地”、“中国农业科学院科研基地”、“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基地”“南江黄羊科研基地专家大院”、“中国农业大学科研教学基地”、“南京农业大学科研教学基地”、“西北农业科技大学科研教学基地”等8块牌子。还有一块“国家什么术产业化示范”的牌子已经残缺不全。
  
  据周边的村民介绍,这个种羊基地在2006年就已经闲置了。荒芜的杂草长满了大院,羊圈显得破败不堪,生活楼的有些门窗都已经坏了,专家楼里空无一人。
  
  笔者在生活楼里找到一位年轻人,向他打听相关情况时,他称是刚来的,对这里的情况一点也不清楚。
  
  在院子里,笔者看到一块牌子躺在地上,于是将它翻起来一看,原来是“四垭南江黄羊一级扩繁场简介”。从牌子上看,这个一级扩繁场,占地50亩,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其中19个羊圈3500平方米,生活楼1000平方米,专家楼500平方米,总投资250万元。
  
  而南江县畜牧局一位张姓副局长称,这个扩繁场实际投资只有150万元。其中企业投资30万元,县里和市上给了30万元,国家拨了90万元。
  
  笔者说在扩繁场简介上看到的投资额为250万元,张副局长称,那是为了宣传的需要。
  
  据南江北牧黄羊集团总经理廖哲介绍,南江县扩繁场不止这一个,另外还有3个。这些扩繁场他们公司现在每年还要付30万元的土地租金和看管人员的工资。在接受采访过程中,廖哲说了一句话,让笔者很是费解。他说:“这些钱反正都是国家的,付就付吧。”
  
  23日下午,笔者在巴中市采访了有“南江黄羊之父”之称的王维春老人,在他看来,导致这些种养基地的闲置,完全是当时的一些领导不科学的决策所造成的。
  
  
  
  羊子“走秀”染山羊痘病
  
  2004年,一场席卷南江黄羊的山羊痘病,使南江黄羊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
  
  黄文杰说,他家的羊得山羊痘病的时候,有关人员守着打针也没救活。只要羊染上山羊痘病,早上发病,晚上就死了。养殖户黄斌告诉笔者,山羊痘病不但死亡率高,而且传染性极强,就是风吹、路过的羊都会被传染。
  
  在采访王维春老人的过程中,谈到山羊痘病时,他表示,这完全是过度扩张所导致的。
  
  南江的山就那么大,种羊就那么多,一下要扩张到100万只,就不得不从外地引进种羊,引进种羊时带进了病菌。
  
  导致南江黄羊遭受毁灭性的打击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南江羊子要经常“走秀”、“打工”和“转圈圈”。
  
  在南江,有羊子“打工”、羊子“走秀”的说法。其用意就是为了在领导视察的时候,把所有羊子赶到一块,浮夸南江黄羊的数量。羊子的相互交叉,让羊子惨遭山羊痘病的传染。
  
  在南江县城,问任何一个人都知道那些年南江黄羊“转圈圈”的事。哪里有领导去参观,就把羊子赶到哪里。有时候羊子们是“羊不停蹄”,从这里赶到那里,来来回回到处赶。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政府工作人员说,羊子“走秀”、“打工”、“转圈圈”,不仅仅只是给领导看看,更深层的目的是要在黄羊身上赚到钱。说穿了,就是骗取国家专项拨款。
  
  
  南江黄羊成了唐僧肉
  
  据王维春透露,单2000年,南江黄羊就得到了2700多万元拨款,但真正用于黄羊发展的不足200万元。当时,时任巴中市纪委的梁书记还过问过此事。
  
  在采访中,笔者联系了南江县农办,工作人员叫去畜牧局了解情况。可是一到畜牧局,工作人员又叫去南江北牧黄羊集团公司了解情况。
  
  23日一早,笔者再次来到南江县县委宣传部,要求采访有关部门。这一次,笔者在县农办等到了畜牧局的张副局长。
  
  张副局长说,当时各个部门都在以黄羊的名义向有关部门要钱,可以说是蔚然成风,连一些部门的材料都是畜牧局准备的,至于要回来的钱的去向,只有相关部门才知道。
  
  当笔者向张副局长要南江黄羊有关拨款数目时,张副局长则说他回答不了。笔者来到南江农委,表示要有关的一些数据,工作人员称,具体数据畜牧局都是知道的。
  
  当笔者问到修羊圈补贴的钱为什么没有补贴给村民时,张副局长称,所有款项都是从财政出去的,他们畜牧局是不过手的。
  
  
  
  南江黄羊的时代终结
  
  现在还在养羊的寨坡乡溪口村的黄斌告诉笔者,槐树乡的毛田均(音)可以说是在南江黄羊扩张中亏得最惨的一个,他在2004年买了几只波尔羊回来,一只就是好几万,结果都死了。秦世刚现在也养了100多只羊,由于没有打开销路,也亏得非常的惨。
  
  据黄斌介绍,槐树乡这个地方人少山多,比较适合养羊,过去这里100多户人至少有八九十户都在养羊,可是现在这里的养羊户不到10户。寨坡乡也是如此,就溪口村1社来说也只有几户人在养羊了。
  
  颇为匪夷所思的是,南江当地媒体在12月21日的一篇报道称,养殖户宋宗贵是如何帮助村民养羊致富,而宋宗贵早在2006年就没有养羊了。
  
  记者见到了宋宗贵的家人,问养羊是否赚了钱,她笑着说赚了点小钱。
  
  “为什么不再养羊呢?”她的回答意味深长。她说:“羊不能养久了,久了山上的草就没有了。”
  
  沙河镇宝星村原来养羊户有20多户,现在一户也没有了,八庙乡也难觅养羊户的踪迹。
  
  曾经说要养100万只羊的大县,如今笔者从山下走到山上也没有觅到羊的踪迹。
  
  在南江县畜牧局下属的北牧黄羊集团公司,一位办公室人员称,现在外出打工的人多了,影响了养羊。
  
  该公司一位高层人士说,从县城到寨坡的羊圈还是没有空,是有羊的,只是白天羊子被赶上山了。可笔者看到的事实是,这些羊圈已经很久没有使用过了。
  
  南江可以放养黄羊的山就那么大,由于不断过度的扩张,不得不实行圈养。在采访中,畜牧局张副局长一再强调,圈养的成本过大。
  
  王维春也说,像桃源镇和寨坡乡这些地方,海拔高,到了冬天山上就积雪了,叫羊子啃雪去呀!
  
  圈养黄羊,草成为了最重要的问题。
  
  在八庙乡等一些乡镇曾经发展过种草。据张副局长介绍,当时种草涉及到的土地面积有1000多亩,享受退耕还林的政策:每亩补助300斤原粮,20元生活费。而今,这些种草户又在种粮食了,按照退耕还林的要求是不允许的。
  
  据黄文杰介绍,他们的羊死了,八庙乡的草根本就卖不出去。最后还是政府协调由北牧集团收购了,每斤草的价格只有0.07元到0.11元。
  
  南江黄羊由于过度的扩张,不注重科学饲养,不注意密度,不坚持放养,导致羊大面积染上山羊痘病,在一只只羊相继倒下之后,在大多数养殖户亏本后,而终结了南江黄羊的辉煌时代。
  
  
  
  
  
1.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254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参与人数 1 +15 收起 理由
我开始做清官了 + 15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1-13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双流挤满成都吃羊肉的人,生羊肉达35——40元一斤,还说南江人大发了,原来早已终结!太可惜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 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读者报 民生新闻周刊  12号独家报道

发表于 2011-1-13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888815


    文章写得好,内容也真实。希望吸取教训,实事求是,坚持科学发展,把今后的工作做好,别乱花纳税人的钱了。
发表于 2011-1-13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了啊!还能发展什么呢?那么好的项目如此下场!10年前那是南江的重点项目!就是没有把老百姓的事放在心上造成今天的严重后果!问老百姓要的时候霸气!解决老百姓的困难小气!活该!

2015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1-1-13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杨安民这个狗日的贪官的杰作:在南江县城,问任何一个人都知道那些年南江黄羊“转圈圈”的事。哪里有领导去参观,就把羊子赶到哪里。有时候羊子们是“羊不停蹄”,从这里赶到那里,来来回回到处赶。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政府工作人员说,羊子“走秀”、“打工”、“转圈圈”,不仅仅只是给领导看看,更深层的目的是要在黄羊身上赚到钱。说穿了,就是骗取国家专项拨款。
  
  
  南江黄羊成了唐僧肉
  
  据王维春透露,单2000年,南江黄羊就得到了2700多万元拨款,但真正用于黄羊发展的不足200万元。当时,时任巴中市纪委的梁书记还过问过此事。

当年被吹得马骡尿滴的王维春是又作报告,又戴鲜花,现在也敢爆料了???;P ;P ;P ;P

2015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1-1-13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巴中官接待外宾参观最多地方是哪里?巴中, 外宾

红色景点 南龛将帅碑林 通江的红军广场     农业观光点 塘坝村、合子寨村、书台村、兴旺养殖场、靠城的地方还没有,赶紧打造西华村吧,  南江的黄羊 现在赶不上字库村的蘑菇基地了。累了就在江宾、歇歇脚吧!
红色景点 南龛将帅碑林 通江的红军广场     农业观光点 塘坝村、合子寨村、书台村、兴旺养殖场、靠城的地方还没有,赶紧打造西华村吧,  南江的黄羊 现在赶不上字库村的蘑菇基地了。累了就在江宾、歇歇脚吧!
红色景点 南龛将帅碑林 通江的红军广场     农业观光点 塘坝村、合子寨村、书台村、兴旺养殖场、靠城的地方还没有,赶紧打造西华村吧,  南江的黄羊 现在赶不上字库村的蘑菇基地了。累了就在江宾、歇歇脚吧!
红色景点 南龛将帅碑林 通江的红军广场     农业观光点 塘坝村、合子寨村、书台村、兴旺养殖场、靠城的地方还没有,赶紧打造西华村吧,  南江的黄羊 现在赶不上字库村的蘑菇基地了。累了就在江宾、歇歇脚吧!

发表于 2011-1-13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时过境迁,可是事情没有了结,纪委还得去查清楚,得给我们屁民一个真相!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江“黄羊时代”是如何终结的
——对南江"黄羊时代"终结的调查

■ 王彦奎  陈 富 发自四川南江


南江黄羊,是南江县经过7年培育而成,不仅具有性成熟早、生长发育快、繁殖力高、产肉性能好、适应性强、耐粗饲、遗传性稳定的特点,而且肉质细嫩、适口性好、板皮品质优,适宜于在农区、山区饲养。早在1998年4月17日,就被农业部批准正式命名为南江黄羊。
令人想不到的是,曾经浮夸养殖了100万只黄羊的南江,近来却有不少养殖户对此提出了质疑,认为南江县在黄羊发展中不但过度扩张,导致了众多养殖户严重负债而放弃养羊,终结了南江“黄羊时代”。


堆满柴禾稻草的羊圈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lk123


       不是我写的   谢谢你   是我们民生新闻周刊的同事写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 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1-13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200381623314684454.jpg

2003年南江羊子要经常“走秀”、“打工”和“转圈圈”。

250万资金呢?????

发表于 2011-1-13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200381623333782549.jpg

2003年南江羊子要经常“走秀”、“打工”和“转圈圈”。

250万资金呢?????

发表于 2011-1-13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200381623342498509.jpg

2003年南江羊子要经常“走秀”、“打工”和“转圈圈”。

250万资金呢?????



[发帖际遇]: 天空一道惊雷,风云变色,天上掉下小米椒20个砸在我开始做清官了的头上.
发表于 2011-1-13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巴中经验啊!{:3_49:}

发表于 2011-1-13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路通了也许就好了,养羊本没错,错在没有把养好的羊送出去.让别人养的人好好想想吧.
发表于 2011-1-13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200381623345921786.jpg

2003年南江羊子要经常“走秀”、“打工”和“转圈圈”。

250万资金呢?????

可惜南江的知名特产牌子!

可怜的老百姓!

可怜的南江黄羊到处串!

可恶的南江贪官!

贪、卡、骗、腐!

发表于 2011-1-13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政府主导的玩意
怎么总是命不长呢

发表于 2011-1-13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这文章会被和谐掉。信不信?

发表于 2011-1-13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官员基本上清一色的官二代,他们不学无术,不懂科学,冒皮皮,贪大求洋,结局是害苦了百姓。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