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南江黄羊时代是如何终结”网帖的
回
复
首先感谢广大新闻媒体和网友对我县南江黄羊产业发展的关注和支持。近日,网上出现“南江黄羊时代是如何终结的”一文,引起网友的关注,我们认为没有南江黄羊时代,不存在南江黄羊终结。为此,特作如下回复,以期让更多网友了解、理解、支持南江黄羊产业发展。
一、南江黄羊发展历程
南江黄羊发展至今,大致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
一是品种培育阶段(1956年—1998年):这一阶段,主要是科技人员在国家投入极少的情况下,自主在北极种畜场、元顶子牧场开展南江黄羊品种培育,历经四十余年,经过杂交羊群、育种群、新品种选育三个阶段,于1998年4月正式通过国家农业部命名为“目前我国肉用性能最好的山羊新品种”。具有生长发育快、体格高大、产肉性能好、繁殖力强、板皮品质优、适应性广、改良效果好等特点。选育初始阶段全县存栏山羊仅万余只,1998年底全县存栏山羊21.9万只,其中南江黄羊仅10万余只。
二是推广扩繁阶段(1998年—2004年):在此期间,历届县委、县政府立足南江黄羊这一品牌优势,把南江黄羊作为特色支柱产业来抓,相继出台并落实了一系列发展举措,建立了“政府引导,信贷扶持,项目投入,招商引资,激活民资,探索保险,以奖代补”的发展投入机制,相关部门也给予了大量的项目支持。可以说这一阶段是南江黄羊发展力度最大、投入最多、社会经济效益最好的时期,特别是南江黄羊这一品牌迅速在全国各地闻名,县内也涌现出了一大批销售经纪人、养殖专业户,极大地增加了养殖农户的收入。据统计,到2004年底,南江黄羊存栏50万只。这一阶段,社会、经济效果集中体现在:
1、县外推广销售源源不断。通过各类媒体加大对南江黄羊的品种推介和品牌宣传,大大提升了南江黄羊的知名度。累计向县外推广种羊10万余只(年均两万余只),肉羊100万只(年均20余万只),其中种羊推广覆盖了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推广量和覆盖面居全国所有肉山羊之首,南江县被连续评为全省养羊十强县。
2、县内扩繁推广欣欣向荣。为扩大南江黄羊饲养面,坚持“宜牧则牧,半圈半牧”的原则,除在饲草资源丰富的北部山区大力发展南江黄羊外,积极在低山农作区推广圈养南江黄羊、种草养羊技术。到2004年底,全县修健标准羊舍10万余平方米,年人工种草达到5万余亩,建立了黄梁、罐坝等南江黄羊养殖小区28个及驷垭、冉家坝等扩繁场15个,增养黄羊20余万只。
3、科研选育保种不断深化。通过实施国家“863”计划《南江黄羊新品系选育研究》和全省“十五”重点科技攻关“南江黄羊品系繁育研究》课题,研究培育南江黄羊高繁、快长、大型、黑色四大品系,进行胚胎移植,建立了分子育种技术体系。2004年高繁品系通过省畜牧食品局命名,并荣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4、龙头企业带动初显活力。为加快南江黄发展,成立了南江黄羊有限责任公司,集选育保种、扩繁推广、饲养管理、疫病防治、饲草供应、技术服务、羊肉加工、生物制品开发于一体。2004年,该公司生产种羊5000只,肉羊5万只,实现产值1500万元。
三是产业化发展阶段(2005年至今):在此期间,全县范围内呈现外出务工热潮,农村青壮劳动力几乎全部外出务工,部分农户整家外出,南江黄羊发展呈现出滑坡趋势。针对这一现状,县委、县政府及时调整了发展思路,通过整合资源、创建品牌、强化科研、扩大基地等措施,加快南江黄羊发展,初步形成了产业化格局。2006年南江黄羊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南江黄羊快长品系选育及产业化示范研究》于2009年11月顺利通过省科技厅成果鉴定并荣获市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北牧集团被连续表彰为“四川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先进龙头企业”。被四川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授予“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称号。南江黄羊获国家商标局地理保护品牌认证,取得了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加工的南江黄羊产品荣获“2009中国西部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最畅销产品奖”,远销广州、西安、成都等大中城市,并在多家超市上架销售,深受消费者的青睐。据统计,到2010年底,全县存栏南江黄羊43.5万只,北牧集团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元,推广种羊6600余只,屠宰加工南江黄羊1万只,研发系列产品24种,加工收入1200万元。
二“十二五”南江黄羊发展思路
“十二五”期间,我们将继续按照“抓科研,攻质量;抓基地,上规模;抓加工,增效益”的发展思路,切实加快南江黄羊产业发展。
一是强化科研,主攻种羊质量。在已选育出的南江黄羊高繁品系、快长品系的基础上,着手进行南江黄羊配套系(即进行肉山羊商品生产的最佳父系和母系)选育,力争“十二五”末培育出南江黄羊配套系,并通过国家品系审定。主攻种羊培育,完善种羊销售网络。
二是因地制宜,实行区域发展。县上根据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布局及牧草资源状况,对不适合发展南江黄羊产业的地方进行了调整,实行宜养则养、不搞“一刀切”。目前主要以南江北部山区和南部草山草坡资源丰富的区域为重点,以建设适度规模的标准化南江黄羊养殖场(户、小区)为手段,建立以四川南江黄羊原种场为中心的高繁品系纯繁基地,以元顶子牧场为中心的快长品系纯繁基地,以牡丹园联营羊场为中心的大型品系纯繁基地及以上两、沙坝等为重点的南江黄羊扩繁基地。
三是多措并举,培育龙头企业。坚持“招商引资与本地培育相结合”的原则,以四川北牧集团为基础,培育出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通过改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技改改进加工设备,建立营销网点拓宽南江黄羊及其产品销售市场,引进职业经理培养职业营销团队,引进科技人才建立创新团队,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力。
三、关于网帖上反映有关问题的说明
(一)关于历年来南江黄羊发展的投入问题。在南江黄羊发展的这三个阶段,均得到了各级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主要用于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发展。所有项目均严格按照审批方案组织实施,且均通过了上级审计部门的审计和主管部门的验收。
(二)关于出现空羊圈的问题。由于养殖黄羊与外出务工相比较,效益相对低下,致使部分养殖农户放弃养羊,外出务工,从而导致了部分羊舍闲置。但我们认为这是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目前我们坚持“因地制宜、市场法则”的原则发展南江黄羊,符合产业发展规律,符合农民意愿。
(三)关于打工“作秀”导致羊病发生的问题。在饲养和销售环节中,羊群会随着季节变化及组织集散而转群,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打工之说,也从未因为转群造成重大疫病流行。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发展思路和举措对我县南江黄羊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希望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建言献策,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采取有效措施,共同推进南江黄羊产业的发展!
首先感谢广大新闻媒体和网友对我县南江黄羊产业发展的关注和支持。近日,网上出现“南江黄羊时代是如何终结的”一文,引起网友的关注,我们认为没有南江黄羊时代,不存在南江黄羊终结。为此,特作如下回复,以期让更多网友了解、理解、支持南江黄羊产业发展。
一、南江黄羊发展历程
南江黄羊发展至今,大致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
一是品种培育阶段(1956年—1998年):这一阶段,主要是科技人员在国家投入极少的情况下,自主在北极种畜场、元顶子牧场开展南江黄羊品种培育,历经四十余年,经过杂交羊群、育种群、新品种选育三个阶段,于1998年4月正式通过国家农业部命名为“目前我国肉用性能最好的山羊新品种”。具有生长发育快、体格高大、产肉性能好、繁殖力强、板皮品质优、适应性广、改良效果好等特点。选育初始阶段全县存栏山羊仅万余只,1998年底全县存栏山羊21.9万只,其中南江黄羊仅10万余只。
二是推广扩繁阶段(1998年—2004年):在此期间,历届县委、县政府立足南江黄羊这一品牌优势,把南江黄羊作为特色支柱产业来抓,相继出台并落实了一系列发展举措,建立了“政府引导,信贷扶持,项目投入,招商引资,激活民资,探索保险,以奖代补”的发展投入机制,相关部门也给予了大量的项目支持。可以说这一阶段是南江黄羊发展力度最大、投入最多、社会经济效益最好的时期,特别是南江黄羊这一品牌迅速在全国各地闻名,县内也涌现出了一大批销售经纪人、养殖专业户,极大地增加了养殖农户的收入。据统计,到2004年底,南江黄羊存栏50万只。这一阶段,社会、经济效果集中体现在:
1、县外推广销售源源不断。通过各类媒体加大对南江黄羊的品种推介和品牌宣传,大大提升了南江黄羊的知名度。累计向县外推广种羊10万余只(年均两万余只),肉羊100万只(年均20余万只),其中种羊推广覆盖了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推广量和覆盖面居全国所有肉山羊之首,南江县被连续评为全省养羊十强县。
2、县内扩繁推广欣欣向荣。为扩大南江黄羊饲养面,坚持“宜牧则牧,半圈半牧”的原则,除在饲草资源丰富的北部山区大力发展南江黄羊外,积极在低山农作区推广圈养南江黄羊、种草养羊技术。到2004年底,全县修健标准羊舍10万余平方米,年人工种草达到5万余亩,建立了黄梁、罐坝等南江黄羊养殖小区28个及驷垭、冉家坝等扩繁场15个,增养黄羊20余万只。
3、科研选育保种不断深化。通过实施国家“863”计划《南江黄羊新品系选育研究》和全省“十五”重点科技攻关“南江黄羊品系繁育研究》课题,研究培育南江黄羊高繁、快长、大型、黑色四大品系,进行胚胎移植,建立了分子育种技术体系。2004年高繁品系通过省畜牧食品局命名,并荣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4、龙头企业带动初显活力。为加快南江黄发展,成立了南江黄羊有限责任公司,集选育保种、扩繁推广、饲养管理、疫病防治、饲草供应、技术服务、羊肉加工、生物制品开发于一体。2004年,该公司生产种羊5000只,肉羊5万只,实现产值1500万元。
三是产业化发展阶段(2005年至今):在此期间,全县范围内呈现外出务工热潮,农村青壮劳动力几乎全部外出务工,部分农户整家外出,南江黄羊发展呈现出滑坡趋势。针对这一现状,县委、县政府及时调整了发展思路,通过整合资源、创建品牌、强化科研、扩大基地等措施,加快南江黄羊发展,初步形成了产业化格局。2006年南江黄羊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南江黄羊快长品系选育及产业化示范研究》于2009年11月顺利通过省科技厅成果鉴定并荣获市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北牧集团被连续表彰为“四川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先进龙头企业”。被四川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授予“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称号。南江黄羊获国家商标局地理保护品牌认证,取得了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加工的南江黄羊产品荣获“2009中国西部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最畅销产品奖”,远销广州、西安、成都等大中城市,并在多家超市上架销售,深受消费者的青睐。据统计,到2010年底,全县存栏南江黄羊43.5万只,北牧集团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元,推广种羊6600余只,屠宰加工南江黄羊1万只,研发系列产品24种,加工收入1200万元。
二“十二五”南江黄羊发展思路
“十二五”期间,我们将继续按照“抓科研,攻质量;抓基地,上规模;抓加工,增效益”的发展思路,切实加快南江黄羊产业发展。
一是强化科研,主攻种羊质量。在已选育出的南江黄羊高繁品系、快长品系的基础上,着手进行南江黄羊配套系(即进行肉山羊商品生产的最佳父系和母系)选育,力争“十二五”末培育出南江黄羊配套系,并通过国家品系审定。主攻种羊培育,完善种羊销售网络。
二是因地制宜,实行区域发展。县上根据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布局及牧草资源状况,对不适合发展南江黄羊产业的地方进行了调整,实行宜养则养、不搞“一刀切”。目前主要以南江北部山区和南部草山草坡资源丰富的区域为重点,以建设适度规模的标准化南江黄羊养殖场(户、小区)为手段,建立以四川南江黄羊原种场为中心的高繁品系纯繁基地,以元顶子牧场为中心的快长品系纯繁基地,以牡丹园联营羊场为中心的大型品系纯繁基地及以上两、沙坝等为重点的南江黄羊扩繁基地。
三是多措并举,培育龙头企业。坚持“招商引资与本地培育相结合”的原则,以四川北牧集团为基础,培育出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通过改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技改改进加工设备,建立营销网点拓宽南江黄羊及其产品销售市场,引进职业经理培养职业营销团队,引进科技人才建立创新团队,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力。
三、关于网帖上反映有关问题的说明
(一)关于历年来南江黄羊发展的投入问题。在南江黄羊发展的这三个阶段,均得到了各级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主要用于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发展。所有项目均严格按照审批方案组织实施,且均通过了上级审计部门的审计和主管部门的验收。
(二)关于出现空羊圈的问题。由于养殖黄羊与外出务工相比较,效益相对低下,致使部分养殖农户放弃养羊,外出务工,从而导致了部分羊舍闲置。但我们认为这是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目前我们坚持“因地制宜、市场法则”的原则发展南江黄羊,符合产业发展规律,符合农民意愿。
(三)关于打工“作秀”导致羊病发生的问题。在饲养和销售环节中,羊群会随着季节变化及组织集散而转群,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打工之说,也从未因为转群造成重大疫病流行。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发展思路和举措对我县南江黄羊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希望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建言献策,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采取有效措施,共同推进南江黄羊产业的发展!
|